02书屋 > 四合院:我耕娄小娥的田!狂甩籽 > 第60章 第六十章

第60章 第六十章


“这事全院都知道。钳工班的易忠海、焊工班的刘海忠、宣传科的许大茂都能作证。”张宏明没理他,继续说。

这些话都是真的,张宏明说得理直气壮。

“原来是这样。”严震严肃地说,“傻柱,你拿公家的东西办私事,罪加一等。跟我去保卫科好好交代。”

“张宏明,你……”傻柱气得想冲上去打他。

张宏明转身走向杨亮平那桌,和他们一起吃饭。

“别磨蹭了。”严震推了傻柱一把,傻柱咬着牙跟了上去。

张宏明看了一眼傻柱的背影,心想:让你给我找麻烦,这回我也让你不痛快。

吃完饭,张宏明和胡耕科骑车回到大设备那边。几个小姑娘正站在设备旁说笑,看见他们回来,立刻安静下来,偷偷看着张宏明,脸上带着羞涩。

“这些小姑娘是哪来的?”

胡耕科一脸疑惑。

他拉住一位老师傅打听。

“全是来找张宏明的。”

“问完张宏明在不在这里干活,就不理我们了。”老师傅无奈地摇头。

“好小子,这些姑娘找你干啥?”

胡耕科上下打量张宏明,眼神里带着调侃,这小子本事不小。

“我真不知道。”

张宏明也一头雾水。

早上于海棠来找他,他还挺高兴。

于海棠长得漂亮。

有漂亮姑娘对自己有兴趣,还愿意照顾自己,换谁都开心。

可现在突然来了这么多人,张宏明就慌了。

万一传出他到处勾搭女孩子的风言风语,那就真是百口莫辩了。

“赶紧问清楚,咱们还得干活。”

“谈对象下班再谈,别在厂里闹出这档子事,影响不好。”

胡耕科压低声音提醒。

“明白。”

张宏明点点头,走到姑娘们面前问缘由。

“就想和你说说话。”

“给你倒杯水。”

“天热,给你擦擦汗。”

姑娘们七嘴八舌地说。

张宏明听得头皮发麻。

连忙劝她们回去上班。

要是接过水让她们擦汗,这事就真说不清了。

几个姑娘深情地看着张宏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没想到,你小子还有这个本事。”

人走远后,胡耕科挤眉弄眼地说。

“我也是懵的。”

“干活干活,别闲聊了。”

张宏明赶紧转移话题。

张宏明想找一个可靠又优秀的姑娘,不想坏了名声。

如果他知道早上焊工班发生的事,就明白了。

几个姑娘问了班组长,得知张宏明去了技术办。

有人打退堂鼓,但那些有信心的姑娘没有放弃,她们聚在一起等他回来。

张宏明和胡耕科爬上设备检查问题。

胡耕科在机械方面很专业,让张宏明学到了很多。

张宏明反应快,能迅速理解并给出技术解答,让胡耕科感到意外。

两人配合越来越默契。

胡耕科指出问题,张宏明立刻分析结构。

胡耕科再推导内部构造,用各种方法测试验证。

最终他们锁定了一个转轴。

胡耕科用铁棒敲了敲外壳。

两人仔细听声音后对视一眼。

“得拆开看看。”张宏明说。

“这可是个大工程。”胡耕科咬了咬牙。

虽然只是个小部件,但很笨重。

“总比没头绪强。”

“拆这个要调几台起重机,还要人盯着。”

张宏明说完去找杨亮平汇报,让胡耕科继续检查。

“小心点。”

胡耕科从上面下来。

他去找杨亮平商量事情,脸上带着兴奋。

忙活了一个多月都没找到问题根源,张宏明来了一天,两人就找到了一个故障点。

虽然可能还有其他问题,但这已经是重大突破。

“这小子确实有本事。”胡耕科心里想着。

保卫科大楼前,傻柱垂头丧气地走出来。

他脸色苍白,像是刚办完丧事。

保卫科决定:扣发傻柱三个月工资,每次五块钱,一年内不能评优。

更严重的是,以后不准他带饭盒出厂——保卫科会重点盯防。

不能带饭盒,就摸不到秦淮如的手了。

“张宏明,我**你十八代祖宗!”傻柱气得咬牙切齿。

想到秦淮如失望的眼神,他气得浑身发抖。三伏天里冷汗直冒,手脚冰凉,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被咒骂的张宏明,此刻正站在轧钢设备上埋头工作。

不一会儿,胡耕科回来了。

“怎么样,胡工?”张宏明头也不抬地问。

“没问题,杨亮平已经调了吊车和人手。”胡耕科说着召集老师傅们,安排夜间分两组值班,既要指导拆卸,又要保障安全——这么大的设备,就算只拆一小部分也不能出错。

“以前有个叫贾东旭的愣头青,就是被大机器压死的,大家都知道吧。”

“连医院都没送到,人就没了。”

“咱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万一出点啥事,家里老婆孩子可咋办。”

胡耕科语重心长地提醒道。

几位老维修师傅纷纷点头。

张宏明嘴角微微抽动。

贾东旭活着的时候没干过啥好事,死了倒算做了件好事。

成了活生生的反面例子,让大家记住安全生产有多重要。

“小张,你再把那些技术资料好好看看。”

“等明天这台大设备拆下来,咱们再动手。”

胡耕科说道。

“好。”

张宏明点头答应。

继续埋头翻看鹅语技术资料。

“对了,有件事得跟你说。”

“今天我观察了,你的技术水平确实够格,当工程师都没问题。”

“一直待在车间太屈才,对你以后发展也不利。”

“你来技术办公室吧,先给我当助理。”

“下半年有工程师评定,到时候你考个证,正式进技术办公室,你觉得咋样?”

胡耕科认真问道。

短短一天接触下来,他对张宏明了解更深了。

确实很看好这小子。

技术过硬,还会鹅语。

好好培养,将来的成就不见得比他差。

“等修完这台设备再说吧,要是能干出成绩,我才有底气进技术办公室。”

张宏明笑着回答。

“什么底气不底气的,我要留个人,跟杨亮平打声招呼就行。”

“别人不敢说三道四。”

“这点本事我还是有的。”

胡耕科拍着胸脯保证,心情很是不错。

“胡工,我想请两小时假,去商场买台收音机。”

张宏明突然想起件事,开口说道。

“买个收音机而已,请什么假,快去快回。”

胡耕科挥了挥手。

“骑我的车,买完回来。”

张宏明皱了皱眉:“这合适吗?”

上班时间溜出去买东西,工资照领,总觉得占了公家便宜。

想想还挺美。

“有啥不合适的?不耽误正事就行。”胡耕科满不在乎,“咱们是工程师,自由度大,以后你就懂了。”

“行,那我去了。”

张宏明板着脸憋住笑。

等骑着胡耕科的自行车出了车间,终于忍不住咧嘴乐了。

老胡这人够意思!

凭着这辆自行车,张宏明在厂区畅通无阻,顺利来到商场。

还是上次那家百货商店。

“同志,我想买台收音机。”

售货员抬头笑了:“哟,小伙子又来啦?前几天刚买的自行车,现在又要收音机,可真能耐!你父亲在哪儿高就?”

“姐,给您票。”张宏明递上票据,避开了后续的问题。

虽然是常客,售货员仍认真核对了票据。

确认无误后热情地介绍:“现在有三种牌子——熊猫、凯歌、牡丹,要哪个?”

“要最贵的。”张宏明毫不犹豫。

有钱了,自然要买最好的。

“熊猫牌的质量最好。”售货员笑着从柜台里拿出样品。

“贵个十来块。”

“但用起来差不多,能收的台都一样。”

女店员抿嘴笑了。

上次张宏明来也是这样。

专挑贵的买。

别人都想省钱。

像他这样的顾客很少见。

“就要熊猫牌的。”

张宏明干脆地说。

“好,给您拿顶配的,一百四。”

“带木纹那款,保证合您心意。”

店员边说边开票。

张铁假装掏钱,实则是从储物戒中取出一叠钞票。

用的是贾张氏的老本。

不得不说,花老太太的钱真痛快。

浑身舒坦。

“稍等,这就给您取货。”

店员点完钱,朝库房喊了一声。

有人搬来崭新的熊猫收音机。

“要当场验货吗?”

“一个月内有质量问题可以退换。”

她递过票据时特意提醒。

“不用,回家再试。”

“谢谢姐。”

张铁接过收音机,把票据塞进戒指里,冲对方笑了笑。

“您慢走。”

店员挥手道别。

等张宏明走出商场,女店员突然拍腿追出去。

却只看到一个背影。

“瞧我这记性!”

她懊恼地拍额头。

本来是想给侄女说媒的。

人走了才想起来。

只能等下次了。

张宏明骑着自行车回到轧钢厂。

他直接停在生产线旁。

把老胡车后座的收音机拿下来,放到自己车后座。

用麻绳仔细捆好。

“哟,买了收音机?”

胡耕科斜眼看了看。

他收入不错,票据多得是。

家里什么都有,一点都不稀罕。

“是,上次评上七级工,杨厂长奖了张收音机票。”

“买台收音机解闷。”

张宏明笑着解释。

“听广播多没意思,赶紧找个媳妇才是正经事。”

胡耕科挤眉弄眼地笑。

张宏明没接话,低头翻看俄文技术手册。

“把这个挂你车上,以后在厂区骑车就方便多了。”

胡耕科扔来一块铁制标牌。

巴掌大小,刻着“红星轧钢厂”几个字。

下面印着编号014136。

牌面有两个小孔。

老胡自己车上也挂着一个,他的编号是008。

“谢了老胡。”

张宏明咧嘴一笑。

找维修师傅要了根铁丝,把标牌固定在车前。

有了这块牌子,以后就能在厂里随意骑车了。

“客气什么,刚才找杨亮平办事顺带提了一下。”

“办证也是为了工作方便。”

胡耕科轻描淡写地说。

张宏明继续研究俄文资料。

叮铃铃——

下班的电铃响遍厂区。

张宏明见胡耕科还站着,自己也不好意思先走。

胡耕科今天帮了他不少忙,总得给他留点面子。

“你先回去吧,别等我了。”

“我还得跟夜班交接点事。”

胡耕科说。

“行,那我先走了老胡。”

张宏明笑着合上文件,挥手告别。

他骑着自行车出了车间。

满脑子想着晚上调试收音机的事,根本没注意到车间外有人。

“张——”

于海棠刚抬手喊出声,就看见张宏明车头一拐,只留下一个后脑勺。

“跑这么快,连看都不看我一眼。”

于海棠气得直跺脚。

她眼珠一转,悄悄跟了上去。

‘幸好打听到他住哪儿了。’

想到这儿,于海棠忽然笑了。

她发现张宏明竟然和姐姐于莉住在同一个院子。

刚开始知道这件事时她愣了一下,随即暗自高兴。

这样一来,她就可以以看姐姐为由接近张宏明,还能从于莉那里了解他的情况。

四合院前院,几个妇女正在闲聊。

今天的主角是贾张氏。

“听说了吗?贾家老太太昨晚吃屎了。”

“瞎说什么呢?好人怎么会吃那种东西?”

“我家那口子亲眼看到的,老太太自己吃了不说,还往棒梗嘴里塞。”

“可不是嘛,昨晚多少人都拉不住她,扑通就跳进茅坑啃起来了。”

“院子里三位大爷和一半的当家都看到了。”

“没错没错,我家那位今天早饭都没吃,说是被贾家老太太恶心到了,原来是这样。”

“这个人真够脏的,居然吃那种东西,唉。”

大家越说越起劲,不仅把当时的情景描述得惟妙惟肖,还添油加醋,加上了很多夸张的细节。

把贾张氏说得一无是处。


  (https://www.02shu.com/5040_5040006/4308893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