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亮剑双穿:杀敌换物资,步枪变坦克! > 第129章 这都是打鬼子的好兵啊!

第129章 这都是打鬼子的好兵啊!


门外走廊上,几名正在埋头整理文书的年轻军官被吓得一个哆嗦,手里的纸张散落一地,却谁也不敢弯腰去捡。

参谋长轻手轻脚地走过来,对他们摆了摆手,压低声音。

“都愣着干什么?该干嘛干嘛去!军座的脾气,你们还不知道?”

年轻的军官们如蒙大赦,点头哈腰地溜走了。

参谋长站在门口,听着里面传出的咆哮和瓷器碎裂的清脆声响,无奈地叹了口气。

办公室里一片狼藉,一只名贵的青花瓷茶杯已经粉身碎骨。

集团军总司令,陆军中将王茂恩,双目赤红,来回踱步。

“老王,消消火,为这点破事气坏了身子,可没人替你扛枪打鬼子。”

参谋长走过去,给他递上一支烟。

王茂恩一把夺过烟,却没点,只是死死攥在手里。

“我能不气吗?!”

“山上几万弟兄还饿着肚子!整整三天了!老子的兵,得放下枪去跟老百姓借粮、借药!这叫什么事!我王茂恩的脸,整个14集团军的脸,都丢尽了!”

“山城那帮脑满肠肥的家伙,肯定是把老子的粮,老子的药,都换成金条存进花旗银行了!”

参谋长沉默着,他知道,王茂恩说的八九不离十。

那些人,什么事干不出来?

王茂恩颓然坐倒在椅子上。

“泱泱大国,国兵连口饱饭都吃不上,传出去不是让人笑掉大牙?这仗,还怎么打?拿什么去跟东洋鬼子拼命?”

“叮铃铃——!”

桌上的军用电话突兀地尖叫起来。

参谋长接起电话,只听了片刻,脸色就变得古怪起来。

“军座,是哨卡的电话,说镇子外面,来了一支队伍。”

王茂恩眉头一皱。

“谁的队伍?这个时候,谁还敢往咱们这穷地方凑?”

参谋长深吸一口气。

“看旗号,是八路!”

与此同时,曹川镇外。

尘土飞扬的官道上,上百辆崭新的卡车,车斗上盖着厚厚的帆布,将货物遮得严严实实。

但那高高隆起的轮廓,足以证明其分量之重。

车队的最前方,几道身影卓然而立。

为首的,正是如今八路军第一兵团的副司令,老李曾经的副手,那位性格沉稳,顾全大局的副旅长。

随着李云龙的独立团扩编为第三兵团,他所在的386旅也水涨船高,升格为第一兵团。

他这个副旅长,自然也就成了副司令。

麾下部队扩编,兵员成了最大的问题。

上级便从周边兄弟部队抽调骨干,再将根据地内收编的民间武装和新兵,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集体整训。

这种先训练、再授衔、后编队的模式,极大地提升了部队的正规化程度和战斗力。

刚刚完成第一批新兵整编工作的副司令,便听说了中条山国军断粮的消息。

他当即向上级打了报告,动用兵团的战略储备,亲自带队前来支援。

此刻,他眺望着远处镇子口那些面黄肌瘦的国军哨兵。

那些士兵,一个个眼窝深陷,身上的土黄色军装洗得发白,甚至打了好几个补丁。

背上扛着的,还是老掉牙的汉阳造。

可他们的眼神,却依旧锐利而坚毅,腰杆挺得笔直。

再看看自己身后那些精神饱满,装备精良的警卫战士。

副司令的心中,没有丝毫的得意与炫耀,反而涌上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与可惜。

这都是打鬼子的好兵啊!

可惜,跟错了人,拜错了庙!

国军的上层,但凡有那么一两个做人的,弟兄们也不至于落到这步田地!

“哎呀!老兄弟!你可算是来了!你这是雪中送炭,救了我王茂恩的急啊!”

一阵爽朗的大笑由远及近。

王茂恩快步从镇子里迎了出来,人还没到,热情的声音已经先到了。

副司令收敛心神,笑着与王茂恩那双粗糙有力的大手紧紧握在一起。

“王军长言重了!当年我们343旅在中条山被鬼子咬住,弹尽粮绝。

要不是您雪中送炭,送来那批宝贵的物资,我们能不能突出来都难说。

我们八路军,讲究一个有恩必报!”

王茂恩脸上竟是微微一红。

他心里门儿清,当初出手,不过是看在同为抗日武装的份上,存着唇亡齿寒的心思,想多一个帮手分担正面战场的压力罢了。

哪里想得到,人家八路军竟把这份人情记得这么牢,还专程送来这般厚重的一份回礼。

“王军长,弟兄们都饿坏了吧?”

副司令直接一挥手。

“这次来得匆忙,没带别的,就是五百吨精白面,一百吨猪肉,还有些从鬼子仓库里缴获的牛肉罐头。先让弟兄们吃顿饱饭,垫垫肚子!”

王茂恩和他身后的所有国军军官脑子里瞬间一片空白。

五百吨白面?

一百吨猪肉?

他们怀疑自己是不是饿出了幻觉!

就在这时,一名随行的女干部提着一个银色的金属盒子走了上来。

“王军长,我是兵团卫生部的护理长。”

她打开盒子,里面整整齐齐地码放着几十支小玻璃瓶。

“这是盘尼西林,这玩意儿金贵,对处理伤口感染有奇效。副司令听说贵部伤员很多,特意让我送来,希望能救回更多弟兄的性命。”

传说中比黄金还贵重的救命神药!

王茂恩的目光死死地盯着那个盒子,嘴唇哆嗦着,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他想起那些因为伤口感染,在痛苦的哀嚎中死去的年轻士兵。

这个七尺高的汉子,这位在枪林弹雨中眉头都不皱一下的铁血将军,此刻眼眶一红,虎目含泪。

1939年,柏林,威廉大街。

一辆黑色轿车以一个近乎粗暴的角度甩尾停下。

车门猛地弹开,一个男人提着一个厚重的牛皮公文包,冲向总理府。

门口的党卫军警卫眼显然认得这张面孔。

一个简单的抬手礼后,畅通无阻。

办公室卫兵的二次检查更为细致,确认无误后,橡木门才在他面前缓缓开启。

帝国的元首,阿道夫·希特乐,正独自一人坐在巨大的办公桌后。

手里捏着一份《人民观察家报》,脸色阴沉。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990/4309553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