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分房子!
随着时间过去,短短的一个星期里,在赵建国的全力协调与运作下,来自红星厂的技术人才交流告一段落。
“林默,基本上差不多了,截至目前为止,一共有123名工程师和技术骨干愿意到宁北进行技术交流。”
“具体的信息档案已经叫人给你送过去了,差不多今天下午就能收到,你那边得提前做好准备接收。”
电话里,赵建国笑呵呵的对着林默说道。
“麻烦赵主任了。”办公室里,林默由衷的感谢道。
“我两谁跟谁,别说这么见外的话,下次过去多请你小子我喝两杯就好了。”赵建国乐呵呵的回道。
“那必须的,这谁来了都能少了,就你赵主任来了绝对不行。”林默也是吹捧一句,打趣道。
“好了,不和你多说什么了,估摸着过两天人就到了,到时候亲自我过去一趟,也算是给这些人才接风洗尘。”
“我去一趟局长办公室汇报一下工作,回头聊。”
赵建国看了一眼时间,这般说道。
即便打着“技术交流”,“人才互助”的旗号,依然让不少被挖了墙角,尤其是损失了核心骨干的厂所领导感到面上无光。
告状的信件,电话,开始陆陆续续飞向北河省国防工业局局长刘向前的办公室。
一会儿后,赵建国按照惯例,前往局长办公室汇报红星厂近期的项目进展和人才引进的成果。
他刚在沙发上坐下,刘向前便放下手中的文件,揉了揉眉心,语气带着一丝无奈的笑意:
“老赵啊,你和我那个宝贝疙瘩林默,最近可是给我惹了不少‘麻烦’啊。”
赵建国心里跟明镜似的,却故作不知,问道:“局长,怎么了?我们红星厂最近可是严格遵守纪律,没给您捅什么篓子吧?”
“还没捅篓子?”刘向前拿起桌角一摞信件,在手里掂了掂,“看看,这都是各地兄弟单位告状告到我这里的!都堆成一座山了。”
“说你们红星厂不讲武德,利用现在效益好的优势,到处高薪挖人,搞得他们人心惶惶,重点项目都快要停滞了!”
“尤其是绵阳电子九厂、华东781所这几个单位,意见最大,说你们把他们最得力的技术骨干都给撬走了!”
赵建国一听,非但没有紧张,反而嘿嘿一笑,身体往前倾了倾,压低声音道:
“局长,这话我可就不爱听了。这怎么能叫‘挖墙脚’呢?这分明是帮助兄弟单位解决实际困难,为国家的国防事业盘活宝贵的人才资源啊!”
他学着林默当初说服他时的语气和神态:
“您想啊,这些技术骨干,在原单位拿着微薄的工资,项目经费短缺,连家都养不好,一身本事无处施展,这不但是人才的浪费,更是国家的损失!”
“我们红星厂现在有条件,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平台,更充足的资源、更体面的生活,让他们能安心搞科研,出成果。”
“这成果将来难道只属于我们红星厂吗?那是属于整个国家的!我们这是在替那些暂时困难的兄弟单位‘保管’和‘激发’人才潜力,是在替您分忧啊,局长!”
这番“强盗逻辑”经过赵建国那带着几分痞气的演绎,竟让人一时无法反驳。
刘向前看着赵建国那副“我们做了天大好事”的表情,先是愕然,随即忍不住指着他的鼻子,哈哈大笑起来:
“好你个赵建国!现在也学会林默那小子那套诡辩了!还‘保管人才’、‘激发潜力’?说得比唱得还好听!哈哈哈……”
笑了一阵,刘向前摆了摆手,语气轻松下来:“行了行了,你也别跟我这耍贫嘴了,这点小风浪,我还扛得住。
“只要你们红星厂真能出成绩,把这些人才的效用发挥到最大,这点告状的信,我就当没看见。”
他顿了顿,语气中透露出底气:“再说了,前任王局长,现在在国防战略部,位置关键,一直很看好林默。还有总装备部的李振华部长,那也是点名要支持红星厂的。
“有他们两位在上面说话,这点小问题,确实影响不了什么大局,你们就放心大胆地去干。”
“但是,成绩!我要看到实实在在的成绩!这才是堵住所有人嘴巴的最有力的东西!”
“局长您放心!成绩一定会有!而且会很快!”赵建国拍着胸脯保证,心中大定。
下午三点,赵建国说的信息资料送到。
林默和秦老在办公室迫不及待的打开看了起来。
林默首先是花时间简单通读了一下,123个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通信和电子专业,也是目前研究所急需的,大约40人左右。
除此之外就是光电技术和精密仪器,做光学系统的工程师,有30人,主要来自各大光学仪器厂。
最后就是计算机和材料两方面。
前者是红星厂需要在技术领域发力的地方。
后者是林默准备重新捡回老本行,发展能源技术。
时间一点点过去,林默和秦老交流后,还真在档案中发现几个不错的人才。
陈建军就不说了,专攻数字跳频,信号处理的,是实时传输系统的对口人才。
在这批人中,有几个表现尤为突出,被林默和秦老暗自标记为后续重点培养对象的尖子:
王立仁:来自华东某雷达研究所,年仅二十八岁,在合成孔径雷达信号处理方面有着不错的天赋。
林默准备规划中的下一代天眼侦察无人机,正好缺少雷达技术。
周晓芸:毕业于国内顶尖院校,原在某电子设备厂负责CMOS图像传感器的仿制与测试工作。
她是这批人中极少数对CCD/CMOS这种新兴图像传感技术有实际经验的工程师。
李振邦:一位年近四十,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并非科班出身,却凭着多年在一线摸爬滚打,练就了一手精密机械加工和特殊工装夹具设计的绝活,尤其擅长解决小批量,高精度样机的试制难题。
…………
几天后,一列从西南方向驶来的绿皮火车,喷吐着白色的蒸汽,缓缓停靠在了宁北站的月台上。
这是最后一批,也是人数最多的一批新招录工程师抵达。
林默非常重视,他亲自率领着红星厂的核心班底,何建设、秦怀民、张援朝、马为国,以及各研究室的主要负责人,浩浩荡荡地来到火车站迎接。
赵建国同样赶了过来,和林默站在一起,看着列车的方向。
车厢门打开,提着大包小包、穿着各异却大多面带风尘与忐忑的人们,鱼贯而出。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第一次踏上这片北方土地,干燥而略带寒意的空气,与南方湿润温暖的气候截然不同,让他们下意识地紧了紧衣领。
放眼望去,站台的建筑,行人的穿着,甚至天空的颜色,都带着一种陌生的北方气息,大家伙心中不由自主涌起一股茫然。
陈建军带着妻子和尚未完全病愈的孩子,走在人群中。
他紧紧攥着行李把手,手心里全是汗,尽管与林默通过电话,也被优厚的待遇和科研承诺吸引,但当真切地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面对完全未知的新生活时,还是不免的有些紧张。
他下意识地看了看身旁面色紧张,紧紧抱着孩子的妻子,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在这里扎下根,混出个人样来,绝不能再让家人跟着自己受苦。
另一边从华东来的***,或许是出身富裕家庭的原因,见识广,则显得相对沉稳一些,他只是好奇地打量着四周,然后跟着人群走下车。
就在这时,他们看到了站台上红星厂迎接的人。
为首的那个年轻人,身姿挺拔,目光沉静,虽然年纪看起来不大,但气度不凡,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就自然成为了人群的焦点。
旁边的人低声提醒:“看,那位是不是就是林默所长!很年轻!”
陈建军等人精神一振,连忙整理了一下仪容,怀着敬畏和期待的心情走上前去。
林默迎上几步,目光扫过这一张张带着旅途劳顿却又充满希冀的面孔,脸上露出了热情的笑容,声音清晰地传遍整个接站区域:
“同志们!一路辛苦了!我是林默,我代表红星机械厂,红星军工技术研究所,全体干部职工,热烈欢迎大家的到来!”
没有过多的寒暄和套话,但这句简单而有力的欢迎,配合林默亲自带队迎接的极高礼遇,瞬间让许多人心头的忐忑消散了大半,他们能感受到这份重视和诚意。
何建设,秦怀民等人也纷纷上前,与这些新同事握手,帮忙拿行李,安排登上厂里派来的多辆大巴车
隆重的欢迎仪式后,新人们被暂时安排在厂招待所和临时腾出的宿舍。
稍事休整,第二天上午,所有新报到的工程师,连同研究所原有的骨干,近两百人,济济一堂,坐在了厂部大礼堂里。
林默站在主席台上,没有冗长的报告,开门见山:
“再次欢迎大家加入红星厂这个大家庭,时间紧迫,客套话不多说。今天这个会,主要目的是让大家尽快了解情况,融入团队,投入工作!”
他首先宣布了初步的分组安排,基本按照个人专业领域,并入对应的研究室,陈建军自然进了通信组,***被分到雷达信号处理小组(暂隶属光电室),周晓芸加入图像传感团队,李振邦则先直接进了试制车间担任技术指导。
“具体的项目和任务,各研究室主任会后会详细布置,我这里只向大家通报一下我们目前几个重点项目的进展和遇到的瓶颈。”
他走到一块事先准备好的大黑板前,言简意赅地介绍:
“‘风暴’火箭炮平台,已经成熟,暂缓列装,等待给它装上‘眼睛’。”
“‘点睛’项目,也就是激光制导,”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准星,“经过前期攻坚,核心的光学引导头和编码激光指示器,已经取得重大突破,理论上接近尾声,即将进入与火箭弹的集成测试阶段。”
台下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叹,尤其是新来的工程师们,都被这个项目的先进性和进展速度所震撼。
“但是!”林默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天眼’无人机的‘灵魂’——实时图像传输系统,目前卡在了中间环节!”
他用粉笔在黑板上重重地点了点“传输”两个字。
“图像采集前端,我们有周晓芸同志这样的专家加入,希望能得到快速突破。”
“图像压缩算法,钱学明团队正在日夜攻关。”
“但数字信号的可靠、抗干扰、远距离传输,是我们当前最大的短板!这也是为什么,我如此迫切地需要陈建军同志,以及所有通信领域的同志们!”
他的目光扫过台下通信组的方向,陈建军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落在肩上。
“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必须尽快打通这个瓶颈,让‘天眼’真正成为能实时回传战场态势的千里眼!这将直接决定我们能否在未来的装备竞争中占据先机!”
林默的话语铿锵有力,将项目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传递给了每一个人。
尤其是新来的工程师们,瞬间感受到了自己任务和重要性,不过每个人都很高兴,作为科研人员,最起码他们是过来干活的,这就够了。
会议结束后,林默特意将何建设,秦怀民以及负责后勤和基建的副厂长张援朝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关上门,林默直接切入另一个关乎人心稳定的重大问题。
“何副厂长,秦老,张科长,新来的同志们基本安顿下来了,科研任务也布置下去了。”
“现在,有一个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就是住房。”
在八十年代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城镇职工的住房主要由所在单位负责建设、分配和管理,这被称为“福利分房制度”。
住房是单位吸引和稳定人才最重要的福利之一,也是职工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原本的红星厂也有住房,但是几年效益不好,就没有继续建房子,从林默到了之后才有起色,这项福利保障任务也开始启动起来。
林默看向张援朝:“张科长,你立刻牵头,统计全厂所有住房困难的职工信息,特别是这批新来的工程师家庭,他们拖家带口,急需稳定的住所,把需求数量、户型要求,尽快报上来。”
张援朝连忙拿出笔记本记录:“好的,林所,我回去就办。不过……这新建住房,资金和土地审批……”
林默大手一挥,语气果断:“资金从厂里利润里出!不用问市里省里,土地问题,我去找市里协调,必须要一块好地!”
“我的要求是,不仅要建,还要多建!规划设计要有前瞻性,户型要合理,配套设施要跟上。”
“我的目标是,明年这个时候,要让第一批为红星厂做出贡献的职工,尤其是这些新来的骨干,都能分到属于自己的新房!”
何建设听了,感慨道:“林所,这可是个大工程,也是一项凝聚人心的大好事啊!要是真能办成,大家干活的劲头肯定更足了!”
秦怀民也颔首赞同:“安居才能乐业,把这些技术骨干的生活安置好了,他们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科研中去。”
“林默,你这个决策非常及时,也非常正确!”
张援朝点点头,也振奋起来:
“是!林所!我保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摸底和前期规划!一定把这件事办好,让同志们都能安心在红星厂扎根!”
办公室窗外,红星厂区一片繁忙景象。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977/1111107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