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重生78,从接手军工厂开始 > 第八十三章 连夜赴京!

第八十三章 连夜赴京!


送走完两位领导后,林默马上叫来叶城。

“检查一下车辆,半个小时后,出发去京都。”

“收到!”叶城毫不拖泥带水的回答道。

接着,他又叫来何建设和秦老,说明半小时后出发京都总部述职的事情。

“事情这么急?不能明天白天出发吗?”秦老一听,有些担心道:“这下雪天,开车不安全啊。”

“是啊,林所。”

何建设同样担心道:“这大雪天的。”

“没事。”林默摆了摆手:“我让叶城开慢一点,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主要是部里催得急,部长刚刚电话里亲自指示,所以早点赶过去,别让部里等急了,”

听到这么说,两人也知道没办法,只得点点头。

“林所,您放心去,厂里有我和秦老盯着,出不了岔子。”何建设开口说道。

“在出发之前重点有几件事我说一下。”

林默开始安排工作,一点一点的说道:“第一个就是‘风暴’火箭弹的后续生产准备不能停,相关工艺文件要立刻开始固化,后续要马上紧接着验收。”

“第二,研究所的各项目按计划推进,尤其是实时传输系统,陈建军他们需要什么支持,全力保障。”

他看向何建设,特意强调,“第三,也是关乎我们后续资金链和民品市场的重要一步——彩色电视机的产能,必须尽快拉起来!”

“你和马为国要拿出一个详细的国内铺货计划,等我这趟回来,我们要开始向全国市场投放了,价格策略,渠道建设,售后服务,这些都要提前规划好。”

“要接上咱们黑白电视机的红火。”

何建设重重点头:“明白!林所,国内市场我们早就摩拳擦掌了!等您从京都回来,我们立刻启动!打响新年的第一炮!”

秦怀民也叮嘱道:“林默,路上小心,部里那边……好好汇报,这是我们红星厂第一次在部里亮相。”

“放心吧,秦老,何厂长,家里就拜托你们了。”

红星厂厂区内,几盏孤零零的路灯在风雪中摇曳,投下昏黄的光晕。林默站在办公楼前,和两人说完后,紧了紧军大衣的领口,呵出的白气瞬间消散在空气中。

叶城站在改装过的北京吉普旁,车身上已经覆盖了一层薄薄薄雪。

“林所,车辆检查完毕,油料加满,可以随时出发。”叶城一字一句板板正正的说着。

林默与两人用力握了握手,不再多言,转身钻进了吉普车副驾驶。

随行的几名核心技术人员携带者封装严密的激光指示器关键部件,导引头实物以及厚厚的测试数据报告和技术资料,坐进了后面跟着的一辆带有篷布的卡车内,那枚拆卸下来的、经过处理的火箭弹残骸也被小心安置其中。

叶城启动引擎,吉普车发出低沉的轰鸣,碾过积雪,缓缓驶出红星厂大门,卡车紧随其后。

两辆车如同雪原上的孤舟,义无反顾地扎进了前方黑暗中。

车窗外是望不到边际的皑皑白色,北国大地银装素裹,公路上积雪被车轮压实,即便挂了防滑链,车辆行驶起来依旧需要格外小心。

叶城车速不敢太快,全神贯注地操控着方向盘。

林默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但大脑却在飞速运转,梳理着汇报要点,预判着部里领导可能提出的问题。

车厢内很安静,只有发动机的噪音和风雪拍打车窗的声音。

一路颠簸,风尘仆仆。

当车辆抵达京都时,时针已经指向了凌晨三点。

此时的京都,同样笼罩在冬日的寒意中。

车辆径直驶向总装备部所在的大院。

门口持枪的哨兵远远就看到两辆覆盖着冰雪,风尘仆仆的外地车辆,立刻提高了警惕。

当车辆靠近,哨兵上前例行检查,看到林默出示的特别通行证和介绍信,尤其是得知他们来自宁北红星厂时,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但依旧严格按照程序,通过内部电话进行了确认。

早已接到通知,在值班室等候的刘组长快步迎了出来,看到林默等人,连忙招呼:

“林默,一路辛苦了!部里安排你们先在招待所休息,李部长交代了,让你们养足精神,上午再汇报工作。”

林默也没有推辞,连续七八个小时的路途,确实让人身心俱疲。

在刘组长的引导下,他们住进部里的招待所,几乎是在脑袋沾到枕头的那一刻,极度的疲惫便如潮水般涌来,林默很快就沉沉睡去。

…………

早上七点,天色刚蒙蒙亮。

位于京都西郊的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内,已经亮起了灯。

这里是国内最早开展激光技术研究,也是承担总部激光制导重点项目攻关的核心单位之一。

在激光制导项目组的办公室里,几位来得早的研究员正围在办公桌前,对着铺开的图纸和写满公式的稿纸低声讨论着。

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茶碱和烟草混合的气味,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焦虑和疲惫。

“老张,这个激光光束在大气湍流中的相位畸变和能量衰减模型,我们迭代了三次,模拟结果还是和实测数据对不上啊。”一个戴着深度眼镜的年轻研究员挠着头,苦恼地说。

被称为老张的中年研究员叹了口气,指着图纸上一处复杂的函数关系:

“问题可能出在这里,我们对湍流强度结构常数Cn²的实时测量和补偿算法太理想化了。”

“实际大气环境瞬息万变,尤其是低空,温度,湿度,风速的变化都会导致光束漂移和发散,直接影响导引头的捕获概率和跟踪精度。”

“我们现有的自适应光学校正单元,响应速度跟不上,而且体积功耗都太大,根本塞不进火箭弹的导引头里。”

“唉,这问题卡了我们快半年了!感觉一时半会儿根本解决不了。”

另一个研究员沮丧地放下手中的计算尺:

“咱们的基础技术还是太薄弱了,高性能的压电陶瓷驱动器,高速波前传感器……要啥没啥。”

“我看啊,除非能从M国或者老大哥那里弄到点相关的技术资料或者样品,不然……难!”

这话引起了一阵沉默,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力感。

他们深知激光制导的巨大价值,也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但面对底层技术和基础工业的鸿沟,时常感到举步维艰。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电话急促地响了起来,

项目主任方天光拿起听筒。

“喂?我是方天光……什么?部里紧急会议?现在?……所有激光相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核心专家?……好,好,我知道了,我马上出发!”

挂断电话,方天光脸上带着明显的困惑和一丝凝重,他看向围过来的同事们:

“部里紧急通知,要求我们研究所主要负责人,还有老张你们几个技术核心,立刻赶往部里开会,不得延误。”

“紧急会议?这么急?难道是年底述职提前了?也不对啊,没接到正式通知啊。”老张疑惑道。

“不清楚,电话里没说具体内容,只强调非常紧急,非常重要。”

方天光一边快速收拾着桌上的文件,一边吩咐,“所里的事情你先照应一下,我们几个去部里看看怎么回事。”

带着满腹的疑问,方天光带着研究所的几名骨干,乘坐单位的老式伏尔加轿车,匆匆驶向市中心。

与此同时,分布在京都范围内的另外两三家涉及激光器研发,光学材料,以及配套控制系统的重点单位,以及几位在京的资深光电专家,也都接到了类似的紧急通知。

一时间,多辆汽车从不同方向,朝着同一个目的地汇聚,一股不同寻常的气氛开始在这些顶尖的研究机构之间弥漫。

方天光到达总装备部大院时,发现门口已经停了不少车辆,一些熟悉的面孔正在下车,互相打着招呼。

“老方,你也来了?”

“是啊,王所长,你们也接到通知了?这阵势……到底什么事这么急?”

“不清楚啊,我还想问你呢!是不是部里有什么重大决策?或者……国外的技术封锁有什么新动向?”

“不像,听通知的口气,不像是坏事,但肯定不是常规述职。”

大家聚在门口,低声交换着信息,却都一无所知,只能带着越来越浓的好奇心,在工作人员引导下,走向部里那间最大的会议室。

当方天光推开会议室厚重的木门时,里面已经坐了不少人,粗看过去,不下三四十位,几乎囊括了京都乃至周边地区激光技术领域所有叫得上名号的单位和专家。

会议室里嗡嗡的议论声不绝于耳,每个人脸上都写着同样的问号。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977/1111106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