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重生78,从接手军工厂开始 > 第一百零九章 红星厂的影响力【爆更】

第一百零九章 红星厂的影响力【爆更】


就在赵志刚在陕西老家挨家挨户还债,感受着知识改变命运带来的扬眉吐气的时候。

数千里之外的京都,华灯初上。

位于西城区一家不算特别高档,但颇有些老字号味道的涮羊肉馆子里,热气蒸腾,人声鼎沸。

靠窗的一张方桌旁,三个年轻人围坐在一起,中间紫铜火锅里的汤底正咕嘟咕嘟地翻滚着,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这三人,正是去年从京华大学毕业后,走上不同道路的李卫国,王海和张建兵。

李卫国穿着一身笔挺的深色中山装,虽然面容还带着年轻人的棱角,但眼神中的自信和沉稳,已远超同龄人。

而他对面的王海和张建兵,虽然也穿着体面的外套,但眉宇间却或多或少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倦怠和郁气。

肉还没涮几筷子,王海就先忍不住打开了话匣子,他灌了一口二锅头,长长地叹了口气:

“唉,卫国,还是你小子眼光毒啊!当初义无反顾地就跟着林学长去了宁北那个三线厂。”

“你是不知道我们俩现在这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憋屈!”

王海毕业后,通过家里的一些关系,分配到了京都一个区的街道办事处,听起来是留在了首都,端上了“铁饭碗”。

“我那儿,整天就是些鸡毛蒜皮,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

王海掰着手指头数落,“东家夫妻吵架要去劝和,西家邻居因为堆煤球占地儿闹矛盾要去调解。”

“今天哪个胡同的下水道堵了要联系市政,明天又要跟着领导去检查卫生,搞爱国卫生运动……”

“一天到晚,腿都跑细了,净干些扯皮拉筋的活儿。”

“想当初在大学里学的那些微积分,电路原理,全特么就着饭吃了!一点用不上!我感觉我这才一年,脑子都快锈住了!”

旁边的张建兵推了推眼镜,他的境遇看似比王海好一些,分配进了京都一家老牌的,研究基础材料的科研所。

但他脸上的苦涩却一点也不少。

“你也别光说你那街道办。”张建兵闷闷地夹了一筷子羊肉,在麻酱碟里搅和着,打开了话匣子。

“我那科研所,名头是响,可里面论资排辈非常严重,我们这种新来的大学生,进去就是打杂的命。”

“每天不是帮着老工程师整理那些几十年前的实验数据,就是去仓库清点库存的原材料。”

“再不然就是给实验室刷瓶子、打扫卫生,全都是杂活。”

“想碰碰核心项目?”

“告诉你,想都不要想,门都没有!”

“带我的那个老高工,技术保守得要命,问他点问题,十句有八句是这个你不懂,那个以后再说,年轻人还是要多锻炼锻炼。”

“我感觉我这一年,专业知识没长进多少,扫地打水的功夫倒是练出来了。”

李卫国听着两个老同学的诉苦,慢条斯理地涮着一片鲜嫩的羊肉,脸上带着一种“早已看透”的微笑。

他将烫好的羊肉蘸满麻酱,送入口中,满足地咀嚼咽下,这才不紧不慢地说道:

“我早就跟你们说过,当初招聘的时候,就应该下定决心,跟我还有志刚一起,去红星厂。”

“别听名字像个山沟沟里的土鳖厂,那里才是真正能干事,能学到东西的地方。”

他放下筷子,看着两人:“你们想想,要是你们去年去了,以咱们在学校打下的基础。”

“这一年下来,不说混个车间主任或者项目副组长,最起码,成为某个项目的核心骨干,那是绝对没问题的!”

“哪会像现在这样,天天感觉一身本事无处使,净干些边缘化的活儿?”

王海和张建兵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懊悔。

当初红星厂来招聘,由于位置在宁北,地点偏僻,又加上名不见经传。

他们确实犹豫了,最终选择了留在更稳妥,前景更好的京都单位。

谁能想到,短短一年,形势就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红星厂的名声这一年以来,即使他两不在系统里,都听说一二。

可想而知红星厂的发展有多么迅猛。

李卫国看着他们后悔的样子,心里那高兴劲别提了。

又加了一把火,语气带着点推心置腹的意味:

“我跟你们说句实在话,也就是我们赶上了第一批人运气好,那时候所里刚起步,百废待兴,极度缺人,林所长又特别看重我们这些应届生的潜力和可塑性。”

“所以一去,就直接被塞到了一些核心项目组里,秦怀民教授,林所长亲自带我们,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问,有什么想法可以大胆提,那种成长速度,是在论资排辈的老单位里完全无法想象的!”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一些,带着点庆幸和后怕:

“你们是不知道,下半年我们所里又陆续从其他单位引进了不少有经验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像从绵阳电子九厂来的陈建军陈工,那技术功底,扎实得很!”

“后面在其他研究所又去了第二批工程师,素质也都很高,竞争一下子就激烈起来了。”

“要是搁现在,再想像我们第一批那样,一去就直接接触核心项目,难度可就大得多了,所以说,时机很重要啊!”

王海和张建兵听得心潮起伏,肠子都快悔青了。

王海猛地抓住李卫国的手,急切地问道:

“卫国!我的好兄弟!那你给透个底,现在……现在还有机会进你们红星厂吗?”

“哥哥我真是受够了天天调解张大妈李大爷吵架的日子了!”

向建兵也眼巴巴地看着李卫国,镜片后的眼睛里充满了渴望:

“是啊,卫国,帮我们问问?哪怕从基层技术员干起也行啊!总比现在这样虚度光阴强!”

李卫国看着两位室友焦急的模样,心里既有帮一把的想法,也清楚研究所现在招人的标准提高了。

他沉吟了一下,说道:“机会嘛……倒也不是完全没有。”

两人立刻屏住了呼吸。

“我听林所长和秦老提过一嘴,年后,我们所肯定还会有新的招聘计划。”

“一方面是民用产品线,比如电视机厂要扩产,需要大量技术工人和基层管理人员。”

“另一方面,研究所本身,随着新项目上马,还有一些老项目优化,肯定也需要补充新鲜血液。”

李卫国没有说得太详细,毕竟涉及到保密条例。

他目光扫过两人,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了。现在想进红星所,尤其是想进核心研发部门,门槛比以前高了很多。”

“不再是林所长看一眼觉得顺眼就要了,需要进行正式的笔试和面试,竞争很激烈。”

“笔试?面试?考什么?”王海和向建兵异口同声地问。

“笔试主要考察咱们的专业基础,什么电子电路,信号处理、自动控制,材料力学这些,看你们报什么岗位。”

“面试则更看重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李卫国详细解释道,“所以,你们要是真有这个心,现在就得赶紧行动起来,把大学里学的那些专业知识重新捡起来。”

“好好看看书,做做题。别到时候机会来了,自己却没准备好,那可就真怨不得别人了。”

“看书!回去就看!”王海用力一拍桌子,震得碗筷都跳了一下。

“从明天开始,不,从今天晚上回去就开始!老子再也不去管张大妈家的鸡到底是不是吃了李大爷家的菜了!”

向建兵也重重点头,眼神里重新燃起了斗志:“没错!专业知识不能丢!我回去就把以前的课本和笔记都翻出来!”

看着室友们重新振作起来,李卫国也很高兴。

他拿起酒瓶给两人重新满上,决定再给他们打一剂强心针。

“既然话都说到这儿了,我再跟你们透露点内部消息,你们自己知道就行,先别往外传。”李卫国压低声音,身体微微前倾。

王海和向建兵立刻把脑袋凑了过来,像极了等待接收秘密情报的特工。

“我们红星所,加上下面的几个分厂,今年……知道总收入达到多少了吗?”李卫国故意卖了个关子。

“多少?五百万?一千万?”王海试探着问,在他想来,一个厂子一年能有一千万收入,已经是天文数字了。

李卫国缓缓摇了摇头,伸出了两根手指。

“两……两千万?”张建兵的声音有些发颤。

“接近两个亿!”李卫国一字一顿地说道。

“噗!”

王海刚喝到嘴里的一口酒差点喷出来,呛得连连咳嗽。

张建兵也像是被施了定身法,张着嘴,僵在那里。

两……两个亿!

这完全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范围!

他们所在的街道办,全年经费才多少?

他们那个科研所,申请个几万块的设备款都得打报告磨破嘴皮子!

红星厂一年收入接近两个亿?

“而且,这还只是开始。”李卫国很满意两人的反应,继续爆料,“明年,随着新订单和新产品的落地,只会更多!所里现在根本不差钱!”

他顿了顿,抛出了最实际的诱惑:“再说点跟咱们息息相关的,工资和奖金,那是真的夸张!”

“就拿我来说,现在是12级工程师,每个月基本工资一百二十块。年终奖,我拿了三个月,三百六十块。”

“这一年下来,光是明面上的收入,就有一千八百多块!这还不算平时的一些补贴和项目奖金!”

一千八百多块!

王海和张建兵感觉自己的心脏都在抽搐。

王海在街道办,现在是办事员级别,一个月工资五十八块,一年下来不到七百块,没有任何奖金。

张建兵在科研所,稍微好点,技术员级别,一个月七十三块,一年也就八百多块,奖金更是象征性的十几二十块。

他们俩的收入加在一起,才刚刚和李卫国一个人差不多!

这巨大的差距,像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两人的心上。

之前还只是对工作内容不满,现在,连最基本的物质回报,都被彻底碾压了。

“干!必须进红星厂!”王海眼睛都红了,这次是彻底下了决心,“回去我就头悬梁锥刺股!不就是考试吗?老子拼了!”

张建兵也深吸一口气,重重地点头:“我也一样!卫国,到时候招聘消息一出来,你一定第一时间通知我们!”

“放心吧,咱们什么关系,肯定通知你们。”李卫国笑道,“厂里有我在,虽然不能给你们走后门,但至少能给你们提供点内部信息,帮你们熟悉熟悉情况,肯定吃不了亏。”

气氛重新热烈起来,两人仿佛已经看到了进入红星厂后的美好未来,开始畅想起来。

“对了,卫国,赵志刚那小子现在怎么样?”

“也跟你一样混得风生水起吧?”王海想起另一个室友,问道。

“志刚啊,他现在好得很!”李卫国笑着说。

“跟我在一个项目组,也是骨干。工资奖金跟我差不多水平。他今年回陕西老家过年了,估计这会儿,正被他爸妈当功臣供着呢!”

王海和张建兵听了,又是一阵唏嘘和羡慕。

赵志刚的家庭情况,他们寝室的人是清楚的,那是真正的寒门出身,全家乃至全村供养他一个大学生。

如今他能拿到如此高的收入,那可真是一人得道,不仅自己家庭彻底翻身,连带着整个村子的观念恐怕都要被改变了。

“唉,真是同人不同命啊……”张建兵感慨了一句,随即又振奋起来,“不过现在咱们还有机会!卫国,以后在厂里,可就靠你多照应了!”

“没问题!来,为了咱们兄弟将来能在红星厂再聚首,干一杯!”李卫国举起酒杯。

“干杯!”

三个年轻人的酒杯用力地碰在一起,清脆的响声淹没在餐馆嘈杂的人声和火锅蒸腾的热气中。

他们的命运轨迹,似乎又因为红星厂这个名字,而产生了新的交汇点。

与此同时,在京都的各个角落,类似的对话,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圈子里悄然发生着。

在某部委机关的家属院里,几个同样分配在清水衙门的年轻干部聚在一起,其中一人神秘兮兮地说:

“听说了吗?去年京华大学去宁北红星厂的那批人,今年年终奖发了这个数!”他伸出了三根手指。

“三百?不少啊!”

“三百?是三个月工资!人家一个月基本工资就一百多!”

“我的天!那不是抵得上咱们干两三年了?”

“谁说不是呢!早知道……”

……

在一所大学的青年教师宿舍里,几个留校任教的助教也在闲聊。

“张老师,你那个同学,叫李卫国的,是不是去了宁北那个红星厂?”

“是啊,怎么了?”

“嗨,刚听人说,他们厂今年收入快两个亿了!员工年终奖高的吓人!”

“你说咱们在这当老师,一个月几十块钱,还得熬资历,图个啥?”

“唉,别说了,人比人气死人。听说他们那里不论资排辈,有能力就上,项目都是最前沿的……”

……

甚至在某个胡同口,下棋的老头们扯闲篇时,也会偶尔提到:

“老刘头,你外孙子不是大学生吗?毕业分哪儿了?”

“唉,分了个破单位,没劲。”

“我听说啊,有个叫红星厂的地方,现在可厉害了,专收大学生,给的钱多!让你外孙子去试试啊?”

“红星厂?在哪儿啊?”

“好像在北河省宁北市……”

……

就这样,红星厂的名字,连同它那令人咋舌的效益,丰厚的回报,正通过口口相传。

如同水银泻地般,悄然在京都的知识分子圈,青年干部圈乃至更广泛的范围内扩散开来。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977/1111104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