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黑科技直播,全网找我马甲 > 第82章 百足智能机器人

第82章 百足智能机器人


接下来,是另一个重头戏。

设计制造用于在十字港湾基地现场进行挖掘、开采、建设等多功能变形智能机械。

这才是整个基地建设计划的核心与难点。

林叶脑中早有了初步构想:蜈蚣形态。

这种形态适合在复杂的地下环境中穿行,

多节身体和多“足”可以适应各种地形,

并同时进行挖掘、采矿、冶炼、运输、建设等多种作业。

他再次调出虚拟操作界面,眼神变得锐利而充满创造力。

“零,建立新项目:多功能多形态智能变形机械,

代号‘百足’,初步设计方向——蜈蚣形态。”

【新项目已建立,代号‘百足’。

蜈蚣形态基础生物力学模型加载……开始进行机械结构适配……】

屏幕上开始出现蜈蚣的3D模型,并迅速被机械结构替代、优化。

他手指在键盘和建模工具上快速操作着。

“需要具备强大的挖掘和破碎能力……”

他低声自语,屏幕上开始勾勒出一个拥有巨大、坚固钻头和液压破碎锤的底盘结构。

“同时,还要集成高效的矿物采集和初步分选系统……”

建模视角切换,在机械的侧面和内部,

精密的传送带、振动筛网和激光分选模块被一点点构建出来。

“必须能适应复杂的地下环境,能够自我修复和维持……”

他添加了灵韵合金的模拟参数,赋予了模型一定的形态记忆和自修复能力。

“最重要的是……多功能,多形态。”

林叶的眼睛闪闪发光,这是他最感兴趣的部分。

“在挖掘模式下,它需要像一台超级盾构机,坚固、高效。”

屏幕上的模型迅速变形,履带展开,钻头前突,整体变得低矮而强壮。

“在运输模式下,它需要能收缩结构,变成一辆重型运载车。”

模型再次变化,钻头回收,车身拉长,履带加宽,变成了一个庞大的运输平台。

“在精细作业模式下,甚至能分拆出小型的工程机器人,

进行工程建设、设备安装、焊接等等复杂工作……”

模型的一部分结构分离出来,变成了十个小巧灵活的多足机器人。

“能源自然是微光核心,控制系统由零你的子程序直接主导……”

他不断完善着设计,屏幕上那个复杂而精妙的智能变形机械的蓝图,

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完善。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工程机械,

它将挖掘、采矿、运输、建设等多种功能集于一身,并能根据需求变换形态。

林叶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实验室里,只有他操作设备的细微声响,

以及屏幕上那个逐渐成型的、代表着未来基地建设核心力量的虚拟造物。

他的脸上,带着一种纯粹的、创造者的愉悦和期待。

海外基地的建设之路,就从眼前这个复杂的设计开始了。

……

三天时间飞速流逝。

林叶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留下残影,眼神专注得像要穿透屏幕。

他正在调整“百足”尾部储存舱的内部结构分区。

“零,第三节储存舱的稀有金属隔离层,改用我们自研的复合阻尼材料。”

他顿了顿,补充道。

“虽然现在是工程机器人,但保不齐以后需要运输敏感物品,提前做好准备。”

【已调整材料参数,复合阻尼材料建模替换完成。该材料可有效屏蔽多种探测波段。】

零的回应总是那么高效精准。

林叶满意地点了点头,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连续三天高强度的设计工作,

即使以他开发后的大脑,也感到了一丝疲惫。

但看着屏幕上那已然成型的、结构复杂而精妙的“百足”三维模型,

一股强烈的成就感驱散了所有倦意。

他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露出一抹混合着自豪和期待的笑容。

“总算……搞定了。”

他轻声自语,伸手凌空一点,

将最终设计图投射到实验室中央的全息影像上。

只见一只放大了的、充满工业美感的金属“蜈蚣”悬浮在空中。

它的一节节身体并非生物般的圆润,

而是棱角分明的长方体,总共十节。

头部一节最为粗壮,前端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圆盘,

上面布满了幽蓝色的能量导流纹路。

“等离子切削钻头。”

林叶介绍道,眼神灼热。

“理论上,目前蓝星上已知的任何岩层,在它面前都跟豆腐差不多。”

他操控影像,依次点亮后面的节段。

“紧跟着是粉碎舱,负责将钻头下来的矿石块进一步破碎。”

“然后是两节分拣舱,内置振动筛网和多光谱传感器、

磁场分离等,实现矿石的初步分选。”

“再后面是两节熔炼舱,采用高效电磁感应加热,

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初步熔炼和提炼。”

“接着是分类舱,对熔炼后的初级产品进行精细分类。”

“最后是三节储存舱,用于暂时存放初步加工好的各类金属锭、

非金属材料以及暂时无法处理的废料。”

他挥了挥手,全息影像中的“百足”开始分解。

每一节长方体都伸出了六只粗壮的多关节机械足,

以及六条更为灵巧、配备不同工具的机械臂。

“看,每一节都是一个独立的智能机器人单元。”

林叶的语气带着造物主般的得意。

“它们可以协同作业,也能独立执行特定任务。”

影像再次变化,分解的单元重新组合,但形态发生了改变。

时而收缩成一个紧凑的长方体,

长2米,宽30公分,高20公分,显得毫不起眼。

时而拉伸变形,如同一列微型的货运火车。

时而又拆解成十个小型多足机器人,

进行焊接、搬运、组装等精细操作。

“挖掘模式、运输模式、建设模式、精细作业模式……”

林叶如数家珍。

最令人惊叹的是,影像中多台“百足”机器人开始彼此靠近,

接触面发出柔和的光芒,随后严丝合缝地融合在一起,

形成了一台体型更大、结构更复杂的大型智能机械单位。

“融合能力!”

林叶的声音提高了些许,难掩兴奋。

“数量越多,融合后的体型和功率就越大,

应对大型工程的能力就越强!”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945/4312290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