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巡天号
【理论模型稳定性通过连续七十二小时极限压力测试,
所有参数均符合设计预期。负质量场生成理论,验证通过。】
零的确认声响起。
林叶沉默了几秒钟。
然后,他猛地向后退了一步,身体靠在控制台边缘。
抬起手,用力抹了一把脸,发出一声如释重负的、长长的叹息。
随着这口气吐出,他脸上紧绷的线条终于松弛下来,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巨大的疲惫感和更深沉的满足感。
他走到全息投影前,伸出手指,
轻轻触碰着那悬浮在空中的、散发着幽蓝光泽的力场模型。
指尖穿过虚幻的光影,他的眼神却仿佛触摸到了真实的未来。
“终于……搞定了最核心的部分。”
他低声自语,嘴角难以抑制地向上扬起,形成一个灿烂的笑容。
这一刻,所有的疲惫似乎都烟消云散。
核心理论突破后,后续的设计工作变得顺畅起来。
他以飞鱼号为蓝本,开始构建全新的反重力飞行器框架。
“既然要上反重力,尺寸就不能太小,
否则无法容纳负质量场生成器和足够的货舱空间。”
他一边操作,一边对零说着,更像是在梳理自己的思路。
“外形……需要兼顾低可探测性和内部空间利用率。”
他的手指在虚拟界面上流畅地滑动,勾勒出流畅的线条。
那是一架造型极其科幻的飞行器,
整体呈扁平的流线型树叶状,线条优雅而充满力量感。
“最大长度55米,最大宽度35米,最大高度20米。
这个尺寸,应该足够了。”
他微微点头,对自己的设计表示认可。
“主体龙骨必须足够坚固,承受得起自重和高速机动的应力。”
他调出材料库,选中了一种他之前研发的特种钛合金配方。
“外层装甲……灵韵合金虽然好,但吸热效率和强度还有提升空间。”
他的眼神变得专注,开始了对灵韵合金的升级工作。
实验室的材料合成单元再次高效运转起来。
他添加了新的微量元素,调整了纳米晶格的排列方式,
优化了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和相变响应速度。
当第一块闪烁着深邃暗金色光泽的灵韵II型合金样本被制造出来时,
他亲自进行了测试。
高能激光切割器在上面只留下了一道迅速愈合的浅痕。
高温喷枪的灼烧也被表层瞬间吸收转化,样本温度几乎不变。
“性能提升……大概三倍!吸热和热能转化效率得到了极大优化,
足以应对10马赫高速飞行下产生的气动加热,维持完美的隐身状态,不错!”
林叶看着检测报告,用力握了握拳,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好!就用它!”
他毫不犹豫地将新材料数据导入飞行器设计图。
接下来是各种系统的集成。
高能矢量粒子推进器作为辅助动力和太空推进系统,
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全频段探测系统、维生系统、驾驶系统、
惯性阻尼系统、武器系统、多层防御系统……
所有他能想到的、未来可能需要的系统和设备,
都能在这艘飞行器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它不仅仅是一艘登月飞行器,
更是一个集他目前技术大成的移动堡垒。
设计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有时各个子系统之间会产生冲突,导致模拟报警。
他会停下来,摸着下巴,盯着冲突点思考良久。
然后动手调整布局,或者优化接口协议。
“这里,能源分配需要增加一条冗余线路,确保负质量场生成器的优先供应。”
他一边修改着设计图,一边低声吩咐。
“零,标记这里,后续制造时重点监测。”
【已标记,老板。】
当最后一套子系统——双联装高能粒子光束炮被整合完毕,
整个飞行器的三维设计图在实验室中央全息展开,
流畅而充满力量感的线条,复杂而精密的内部结构,
无不彰显着其超越时代的科技感。
林叶站在巨大的全息图前,仰头看着自己的作品。
他双手抱胸,目光缓缓扫过飞行器的每一个细节。
从尖锐的流线型舰首,到宽阔的舰身,
再到尾部两台巨大的主推进器喷口。
他的眼神平静,但微微起伏的胸口,
透露着他内心并非毫无波澜。
“差不多了……自重预计达到1000吨,最大载重能力也有1000吨,不错。”
他轻声说道,像是完成了一件伟大的艺术品。
就在这时,零的声音响起,汇报着另一项进展。
【老板,方舟基地主体结构已于三小时前全面完工。
防护墙体强度测试通过,
所有内部空间均已完成气密与环境调控系统部署。
方舟基地大型生产中心已完成最终调试,随时可以投入全功率运行。
方舟基地整体进度已达百分之九十二,
仅剩部分内部功能区精细化装修与外部伪装工程,
预计剩余工期三十天左右。收尾工作不影响生产中心运转。】
林叶的目光从飞行器设计图上移开,
转向显示着十字港湾方舟基地实时画面的副屏幕。
只见荒芜的悬崖之下,
此刻已然建立起一个庞大而有序的地下王国。
灯火通明的巨大空间,整齐排列的自动化生产线,
以及少量仍在进行最后收尾工作的百足机器人。
他的嘴角微微勾起一抹弧度。
“比预期提前了一个月……很好。”
点了点头,对基地的建设速度感到满意。
他的目光再次落回那艘树叶状的反重力飞行器设计图上。
眼神中闪过一丝决断。
“零。”
他的声音清晰而坚定。
“以方舟基地现有产能,优先启动这艘反重力飞行器的建造程序。”
他抬手指向全息图。
“项目代号……‘巡天’。”
【指令确认。‘巡天’号反重力飞行器建造任务已下达至方舟基地生产序列。
所需材料清单已生成,生产基地开始备料。】
零迅速回应。
“建造优先级:最高。”
林叶补充道,眼神锐利。
“工期预估?”
【初步估算,在负质量场生成器一次性试验成功的前提下,
完整建造周期约为三十天。若负质量场生成器试验失败,
需重新设计或制造,工期将无限期顺延。】
零给出了客观的分析。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945/4312289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