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省委会议,两位小弟的冲锋陷阵
三日后下午三点,汉东省十三位省委常委齐聚京州市省委大楼,一场重要会议即将启幕。
即便是远在京海市的吕正光、吕州市的刘开河,也已提前赶赴会场,足见此次会议分量。
由于省政府事情太多,云潇的行程安排得很紧,直到 下午两点五十五分,云潇才从省政府大楼乘车抵达省委大楼。
步入会议室前,他与京海市市委书记吕正光不期而遇。
“云常务!”
“正光书记!”
两人双手相握,吕正光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熟稔:“之前我就说咱们日后见面机会不会少,这才不到一个月,果然又碰面了,对了,同伟知道我来省里开会,特意托我给您问好。”
“好,我知道了。”云潇笑着点头,转而关切地问道:“正光书记,在京海的工作还顺利吧?”
“顺利!太顺利了!”吕正光朗声笑道:“多亏云常务给我留下了一帮精明强干的班底呀,用起来得心应手,工作效率特别高,在京海的工作,比之前还要轻松许多。”
“顺利就好。”云潇看了眼手表,抬眼望了望会议室方向:“时间差不多了,咱们进去吧?”
“好,云常务您先请!”
云潇和吕正光一前一后走进省委会议室时,长方形会议桌两侧已坐了不少人。
省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高育良、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吕州市委书记刘开河、组织部长吴春林。
以及宣传部长吴明辉、纪委书记张开明、省委秘书长石磊、统战部长李峰、省军区司令赵光达等人,均已提前就座。
按照常委排名,入职省委时间最短的吕正光径直走向最后排座位。
而云潇则在高育良对面落座,这个位置,清晰地彰显着他在省委常委中排名第四的重要地位。
落座不过片刻,赵立春与刘长生便一前一后步入会议室。
见状,全体在座的省委常委立即起身。
赵立春和刘长生走到会议室内那两张唯二的空位前坐下,压手示意:“大家请坐!”
待众人重新落座,赵立春看向角落里负责会议记录的秘书,吩咐道:“小刘,把文件给大家发一下。”
秘书小刘随即从公文包中取出一叠文件,依次递到每位省常委的桌前。
文件分发完毕,赵立春的声音再次响起:“这份文件是云常务的提案,大家先仔细看看。”
话音落下,众人纷纷拿起文件翻阅。
作为问政汉东提案的发起者,云潇对这份提案内容了然于心,只是象征性地翻了几页,便将目光投向在座众人,默默观察着每个人的反应。
此前,云潇已提前与刘长生、高育良、吕正光、李峰、赵光达沟通过提案内容,这五人的态度无需过多揣测。
而吴明辉、张开明、石磊三人是赵立春的心腹,想必赵立春也早已打过招呼,同样无需重点关注。
因此,云潇的目光很快锁定在李达康、吴春林、刘开河三人身上。
今天问政汉东的提案能否通过,这三人的态度最为重要。
李达康接过文件后,先是朝云潇看了一眼,随后便专注地读了起来,神情间透着几分饶有兴致,连细节处都看得十分仔细。
云潇微微皱眉:看这反应,难道赵立春没有提前告知李达康提案内容?是觉得李达康肯定不会同意这份提案,所以干脆不提前沟通?
另一边,吴春林与刘开河的反应却有些耐人寻味,两人看似是在仔细地阅读文件,但翻阅速度却快了些,神情也非常平静,仿佛早已知道文件内容。
云潇心中暗自嘀咕:难道赵立春已经和他们二人沟通过,并且成功争取到了吴春林、刘开河的支持?
十几分钟后,李达康最后一个放下文件。
赵立春这才开口道:“这份提案大家都看完了,有什么想法,都说一说吧?”
作为赵立春的心腹,纪委书记张开明第一个开口道:“我不同意这份提案,成立问政汉东节目,将社会问题摆到电视上去,邀请问题发生地的官员作为嘉宾现场办公。
这是哗众取宠的行为,咱们汉东省的官员又不是猴子,为什么要去电视上表演?这让全国百姓和其他省份地区的同僚,如何看待我们汉东?”
不同于三人小组会议时的润物无声,省委常委会议,张开明的开场,言辞便非常犀利,用上了哗众取宠,猴子,表演等尖锐字眼,兵锋直指这个提案的发起者云潇!
云潇面无表情,目不斜视,甚至还拿起桌上的茶杯喝了口茶。
不需要云潇亲自下场,吕正光当起了云潇的嘴替,笑呵呵地说道:“开明同志的反应的未免过激了些吧,现在讨论的是对这份提案的看法,应以分析利弊为主。
我就觉得这份提案不错,对纪委也有好处,问政汉东节目一旦推出,上台的官员是什么成色能看的一清二楚。
纪委甚至能针对某些表现特别差的官员展开调查,肯定有所收获,时间一长,问政汉东节目将成为纪委同志反贪反腐获取情报消息的重要来源。
作为纪委书记,开明同志的反应如此激烈,莫非是怕增加省纪委的工作量?”
吕正光的言辞虽不似张开明那般犀利,却也意有所指。
纪委乃是纪录监管部门,以抓纪律和反贪腐为主,纪委的工作人员恨不得天天抓贪官来增加业绩呢。
吕正光说纪委怕增加工作量,不就是说张开明心中有鬼吗。
张开明自然听出了吕正光的言外之意,当即反驳道:“正光同志,我只是在就事论事,请你不要顾左右而言其他。
社会问题,自然有相关部门负责解决,在电视台上弄出一个节目,让官员去电视上解决问题,这像什么样子嘛?”
吕正光做出了小熊摊手得手势:“可现在的社会问题多如牛毛,老百姓屡次上访,相关部门并不能有效地解决老百姓的难题!
就比如说我之前任职的明光市吧,市区有一条盲道常年被自行车占据,居住在附近的盲人每次经过那里,都会磕磕碰碰,他们的家人屡次上访,但却久久得不到回应。
最后,他们找上了记者,经新闻播出后,此事受到广泛关注,当地政府这才重视,清理出了盲道,规划了停车区域。
由此可见,舆论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最好办法!”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939/4312301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