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故里亲情
溪口的石板路被秋雨洗得发亮,空气中弥漫着桂花香。李宇轩提着行李箱,怀里小心翼翼抱着个襁褓,站在自家那扇熟悉的木门前,心里既紧张又温热。门是虚掩着的,里面传来母亲周桂香熟悉的咳嗽声。
“母亲。”他轻轻推开门,声音有些发颤。
周桂香正坐在堂屋的竹椅上择菜,闻言猛地抬头,手里的豆角“啪嗒”掉在簸箕里。她眯着眼睛看了半晌,突然站起来,快步走过来抓住他的胳膊,眼圈一下子就红了:“宇轩?你回来了?”
“嗯,母亲,我回来了。”李宇轩把怀里的襁褓往前递了递,“这就是您的孙儿。”
周桂香的目光立刻被襁褓里的小家伙吸引了。婴儿睡得正香,小脸红扑扑的,睫毛又长又密,像极了李宇轩小时候的模样。“这就是我的孙儿吗?”她声音发颤,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又怕弄醒孩子,悬在半空不敢碰。“对,母亲。”李宇轩笑着点头,“您抱抱?”
哎,哎。周桂香连忙在围裙上擦了擦手,学着李宇轩的样子托住婴儿的头和腰,抱在怀里时,手还在微微发抖。“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她念叨着,眼泪却忍不住掉了下来,滴在婴儿的襁褓上,又赶紧用袖子擦掉,“看我,老糊涂了,该高兴才是。”
李宇轩看着母亲鬓角的白发,心里酸酸的。这几年在国外,每次写信都报喜不报忧,可母亲的牵挂,隔着万水千山也能感受到。“这小家伙几个月了?”周桂香抱着孩子,怎么看都看不够,手指轻轻碰了碰婴儿的小脸蛋。
“再过一个星期,刚好六个月。”李宇轩按照小家伙的出生年月说到,“在德国的时候,一直由他母亲带着。不过没想到,最后和我分手了。
周桂香叹了口气:“作孽哦,这么小就没了母亲。”
“后来是由她亲自带过来的。”李宇轩继续往下说,“一路坐船颠簸,才到北京。”
“对了,小家伙吃饭了吗??”周桂香抬头问。
“今天早上喂了一次。”李宇轩低着头,不敢看母亲的眼睛。
周桂香没有说什么,抱着孩子在屋里转了两圈,又问:“这小家伙断奶了吗?我看他长得壮实,怕是很能吃。”
“断了断了,母亲。”李宇轩赶紧点头,“在船上就断了,现在吃牛奶和米糊,我带了些过来,不够的话,镇上应该也能买到。”
“牛奶镇上洋行有卖,就是贵点。”周桂香心疼地摸了摸婴儿的后背,“唉,可怜的小家伙啊,刚没了母亲,以后就跟着我们过,奶奶给你做米汤喝,不比牛奶差。”
婴儿像是听懂了似的,小嘴动了动,发出细碎的咿呀声,逗得周桂香眉开眼笑。
“对了,还没去见夫人吧?”周桂香抱着孩子舍不得撒手,却不忘提醒他,“夫人这几年常来家里,每次都问起你,说好几年不见,还怪想念的。”
李宇轩这才想起蒋锐元的母亲王采玉。小时候他常去蒋家蹭饭,王采玉总把他当半个儿子疼,有好吃的总忘不了给他留一份。“好的,母亲,我这就去。”
“等等,把孩子给我。”周桂香把婴儿小心地放进里屋的摇篮里,又给李宇轩整理了一下衣襟,“去了别空手,把你带回来的那盒德国饼干带上,夫人爱吃甜的。”
“知道了。”李宇轩拎起桌上的饼干盒,心里暖烘烘的。
蒋家大院离李家不远,走路也就一袋烟的功夫。刚走到门口,就见毛服梅抱着个两岁左右的小男孩在院子里晒太阳,正是蒋锐元的大儿子。
“宇轩?”毛服梅惊喜地站起来,“你回来了!”
服梅嫂子,自上回上海一别,你回来的比我还快呀,李宇轩笑着说道。
李宇轩看向她怀里的孩子,这就是大侄子吧?在上海的时候还没见到他,今天倒是有幸见到了。
“快叫宇轩叔叔。”毛福梅拍了拍孩子的后背。小男孩怯生生地躲在母亲怀里,睁着大眼睛看他。
夫人在里面吗?李宇轩问。
在呢,刚还念叨你呢。毛服梅领着他往里走,“说你要是再不来,她就要让锐元给你拍电报了。”
进了堂屋,王采玉正和几个女眷说话,见李宇轩进来,立刻笑着迎上来:宇轩回来了!可把你盼回来了!
夫人,让您挂念了。李宇轩恭恭敬敬地行礼,把饼干盒递过去,“带了点小东西,您尝尝。”
回来就好,还带什么东西。王采玉拉着他的手坐下,上下打量着他,“瘦了点,不过看着结实了,在德国没少受苦吧?”
没受苦,夫人放心。李宇轩笑着回话,把在陆军部述职和即将去湖南任职的事简单说了说。
去三湘当科长也好。王采玉点头,“瑞元在魔都,你在三湘,将来互相有个照应。只是那边不比燕京魔都,你性子直,到了地方要多忍让,少得罪人。”
我记住了,夫人。
正说着,周桂香抱着婴儿过来了,刚进门就喊:“夫人,你看我家这孙儿俊不俊?”
王采玉一看那孩子,眼睛都亮了:“哎哟,这小家伙长得真周正!来,让我抱抱。”她接过孩子,凑到跟前仔细看,“眉眼像轩儿,这小鼻子小嘴,倒像个外国娃娃,难怪招人疼。”
女眷们围着孩子说笑,堂屋里一片热闹。李宇轩看着这温馨的场景,心里忽然觉得,之前不愉快消散了不少。不管这孩子来历如何,能让母亲和夫人这么高兴,能给这个家添点生气,似乎也没那么糟糕。
夕阳透过窗棂照进来,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婴儿在王采玉怀里醒了,没哭没闹,反而对着她笑了笑,逗得众人更是欢喜。
李宇轩知道,这样的平静日子不会太久。三湘的任命在身,乱世的风雨也迟早会波及溪口。但至少此刻,他能暂时放下心来,享受这份来之不易的亲情与安宁。
(查了一下,校长在上海的时候,毛福梅和他儿子蒋经国还在老家。17章写错了,现在想改也改不回来了。只能强行自圆一下,不过一个多月应该足够从上海回来了。)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931/4312409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