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燃尽了
潍县的夏天来得格外早兵工厂的车间里热气逼人。李宇轩蹲在机床旁,正专心校准迫击炮的膛线,忽然听见门帘掀动的声响。抬头一看,蒋瑞元穿着件褪色的旧短衫走进来,面色比窗外的天色还要阴沉。
景行,蒋锐元的声音有些沙哑,他在李宇轩边蹲下,“若是我的结拜大哥死了,他待我恩重如山,你说我该不该去替他收尸?”
李宇轩手中的铁钳顿了顿,几点火星溅落在冰冷的地面上。他看见蒋锐元通红的眼眶,心头不由得一紧:“自然该去。生死之交,岂能坐视不理?”
蒋锐元的指节攥得发白,青筋在手背上凸起:“好,有你这句话就够了。”
少东家,究竟出了什么事?李宇轩放下工具,不祥的预感在胸中翻涌。蒋瑞元的结拜大哥,他只听说过其中一位——在魔都主持革命事务的陈奇美。
刚传来的消息。蒋锐元的喉结滚动了一下,声音带着压抑的颤抖,“陈大哥在法租界遇刺身亡。我要去魔都,替他收殓。”
李宇轩倒吸一口凉气。陈奇美是革命党在魔都的骨干,这场刺杀绝非偶然,背后必定牵扯着北洋势力的暗涌。此时前往魔都,无异于自投罗网。
可看着蒋锐元眼中不容动摇的执拗,他将劝阻的话咽了回去,默默提起墙角的配枪:“少东家去哪儿,我就跟到哪儿。”
三日后,魔都法租界的一处石库门宅院内,空气凝重得仿佛冻结。陈奇美的遗体停放在正堂中央,一面青天白日旗覆盖其上。几个革命党人肃立四周,脸上既有悲戚,又难掩惶惶——谁都知道,凶手尚未落网,此刻露面,随时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少东家,打算将陈先生安葬在何处?李宇轩压低声音问道,右手始终按在腰间的枪套上,警惕地留意着门外的动静。
蒋瑞元红着眼圈,将三炷香缓缓插入炉中:“先回家,让大哥落叶归根。”
然而次日,蒋锐元却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愕然的决定——要在魔都设灵堂,公开接受吊唁。
少东家,这未免太过冒险了。李宇轩急得将他拉到廊下,“眼下风声鹤唳,北洋的眼线遍布全城。在此时设灵公开吊唁,岂不是自曝行踪?”
蒋锐元凝视着堂中那张黑白相片,声音低沉却坚定:“景行,大哥待我恩同再造。当年我在魔都举事,是他倾囊相助购置军火;我被清廷追捕,是他冒险将我藏匿在租界。如今他遭此横祸,我若连个像样的灵堂都不敢设,日后九泉之下,有何颜面见他?”
他转过身,灼灼目光直视李宇轩:“你若还认我这个兄弟,就莫要再劝。”
李宇轩喉头一哽,缓缓垂首。望着蒋瑞元挺直的脊背,他心中百感交集——这般重情重义,危难时刻敢于挺身而出,让那些见风使舵之辈见识了什么叫做血性,可转念想起前些年,你偷偷带女人回溪口,把家里搅得鸡飞狗跳,连你妈都被你气病了,家中琐事堆成山,又觉得你这性子实在让人头疼。
明知是龙潭虎穴偏要闯,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这般鲁莽着实该骂,可见他守在灵前,一丝不苟地向每位吊唁者还礼,眼中深藏的悲恸与决绝,又让人只能叹息——或许在未来骂他的人居多,可现在,却是一个能把后背交给对方的好兄弟。
灵堂设了三天,前来吊唁的人不算多,却都是真心实意的同志。有带着家伙前来护卫的青帮弟兄,有冒险从北洋军营溜出来的旧部,甚至还有几位须发皆白的老先生,颤巍巍地在遗像前躬身行礼。
李宇轩守在门边,望着这些素昧平生的人们,忽然明白了蒋锐元的深意——这灵堂不仅是为了告慰逝者,更是向生者传递一个信号:革命的火种未灭,只要还有人敢于挺身而立,希望就永远不会熄灭。
三日后,他们悄悄将陈奇美的灵柩送上返回浙江的客轮。船驶出黄浦江时,蒋锐元独自立在岸边上,望着迷蒙的江面,久久不语。
回到魔都不过数日,一封广州来信送到了兵工厂。蒋锐元拆阅后,将信纸递给李宇轩:“孙先生来信,让我接手陈大哥的旧部。”
李宇轩快速浏览信文,眉头渐渐锁紧:“少东家,此时收编,恐怕困难重重。”陈奇美一去,他麾下人马散的散、走的走,有的被北洋收编,有的解甲归田,余下的也人心浮动,“即便勉强凑齐人数,没有粮饷器械,只怕难以服众。”
蒋锐元却不以为意,提笔在信笺上批注:“无妨,能收多少是多少。就算只剩一人,也要把大哥的旗帜扛下去。”
他笔锋一顿,眼中掠过锐利的光:“这些弟兄都是跟着大哥出生入死的好汉,只要给他们一条活路,他们就敢跟着我们干到底。”
李宇轩看着他挥毫写下“整编队伍,待命广州”八个大字,忽然觉得,在这看似冲动的决定背后,藏着一种他从未真正理解的坚韧。
光阴荏苒,转眼已是1917年。魔都的小型兵工厂已经能稳定生产迫击炮,陈奇美的旧部也被蒋瑞元逐步收拢,整编成一个营的兵力,驻扎在魔都外的旧营房中。
这日午后,蒋锐元拿着一页信纸兴冲冲地走进李宇轩的房间:“景行,看看这封信写得如何?是给孙先生的,禀报我们在魔都的近况,还有今后的打算。”
李宇轩接过信纸,上面的字迹虽仍显潦草,却透着一股昂扬之气。从兵工生产到队伍整训,再到对南方护法运动的见解,写得条理分明。
“写得真好,少东家。”他由衷赞道,“这几年你给孙先生的建言,孙先生都多有嘉许吧?”光是他见过的回信,就不下几十封了,字里行间满是期许。
“嗯,孙先生夸我'知兵事,通民情',还嘱咐我多留意南方局势。”蒋瑞元脸上漾开笑意。
李宇轩放下信纸,沉吟道:对,“孙先生不是明说了吗?先护法,再北伐,推翻北洋政府,建立真正的共和。”
“可这条路太难走了。”蒋锐元轻叹一声,在客厅中下坐了,“袁大头倒了,又冒出段奇瑞、冯国张,个个都想称王称霸。我们手头就这么点人马,这么几条枪,真能走到那一天吗?”
李宇轩看着他难得流露的迷茫,忽然想起在纽约见过的罗斯福,想起在三湘教过的那些学生,想起溪口那个已经会喊“打坏蛋”的孩子。
他在蒋瑞元身旁坐下,拾起一粒石子投向院墙:“再难也得走。你看这兵工厂,去年还只能修修补补,如今连迫击炮都造出来了;你看那些弟兄,上月还如一盘散沙,这个月已经走得齐整了。路都是一步一步踏出来的,只要不停下,总有见到天亮的时候。”
蒋锐元抬头望来,眼中的迷雾渐渐散去,重新燃起熟悉的火焰:“你说得在理。走,去车间看看,新一批炮弹该试射了。”
两人并肩走出小院,春日的阳光透过枯枝洒下,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影子。
李宇轩明白,前路依然荆棘密布,但有希望总归是好的。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931/4312408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