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 第92章 东北3

第92章 东北3


几天后,会议厅内,烟雾缭绕,争论之声不绝于耳。以汤玉林为首的主战派将领情绪激昂,他们大多是最早跟随张作林起家的老部下,对北洋政府有着深厚的感情。

"少帅!"汤玉林拍案而起,声音洪亮,"大帅尸骨未寒,我们就要背弃他一生坚守的信念吗?北洋政府是大帅毕生心血所系啊!"

另一边的杨宇庭则显得更为冷静,他推了推眼镜,缓缓说道:“汤将军,时移世易。如今北伐军已经控制了大半个华夏,我们若是一意孤行,恐怕会重蹈直奉战争的覆辙。”

“怕什么?”张作像冷哼一声,"我们东北军三十万将士,装备精良,又有奉天兵工厂作为后盾。就算开战,也未必会输!"

万福林摇头叹息:“打仗不是儿戏。一旦开战,日本人必定趁虚而入。到时候我们腹背受敌,如何应对?”

张雪亮静静地坐在主位上,目光深邃。他注意到,在争论的将领中,年轻一代的军官大多保持沉默,而老将们则分成泾渭分明两派。这种代际差异,反映出东北军内部正在经历的思想转变。

“少帅,”资历最老的张景会终于开口,“老夫跟随大帅二十余年,深知大帅最大的心愿就是保住东北这片基业。如今形势比人强,还请您以东北三千万百姓的福祉为重。”

就在这时,秘书匆匆走进来,在张雪亮耳边低语:“金陵特使李宇轩已经到了,还带来了委员长的亲笔信和一份秘密协定。”

张雪亮眼睛微微一亮,对众人说:“刚刚接到消息,金陵代表李宇轩已经到了沈阳,带来了委员长的亲笔信。”

会场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张雪亮身上。

“请他进来。”张雪亮说。

李宇轩走进会议厅时,能明显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氛。他注意到主战派将领们投来审视甚至敌视的目光,而主和派则面露期待之色。

“张将军,”李宇轩从容不迫地走到张雪亮面前,递上信件,“这是委员长给您的亲笔信。”

张雪亮拆开信,仔细阅读。信中,委员长不仅承诺保持东北现状,答应提供经济援助,支持张雪亮继续掌管东北军政大权,还特别提到:“汉青,今国家统一在即,望能以民族大义为重。至于令尊之事,中正必当以父执事之。”

这最后一句让张雪亮心中一震。他知道,这是委员长在向他保证,不会因为张作林过去与北伐军为敌而追究责任。

读完信,张雪亮沉默良久。他抬头环视在场的每一位将领,看到他们脸上各异的表情,终于下定决心:“请转告委员长,张雪亮感谢他的好意。三天后,1928年12月29日,东北将正式易帜!”

此话一出,会场哗然。汤玉林猛地站起身,想要说什么,但在张雪亮坚定的目光下,又缓缓坐了回去。

三天后的清晨,沈阳城还笼罩在薄雾之中,但大帅府前的广场上已经人山人海。来自东北三省的各界代表、外国使节、新闻记者以及自发前来的市民,将整个广场挤得水泄不通。

在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张雪亮身着戎装,挺直站立。他身后整齐排列着东北军政要员,虽然大多数人表情严肃,但眼神中都透露着对未来的期待与忧虑。李宇轩作为金陵政府特使,站在张雪亮右侧,神情庄重。

上午十时整,军乐队奏响前奏,全场肃立。

张雪亮迈步走到话筒前,深吸一口气。他的目光扫过台下黑压压的人群,看到许多熟悉的面孔——有跟随父亲多年的老部下,有一直支持张家的乡绅耆老,也有充满朝气的学生代表。

“同胞们!”张雪亮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整个广场,“经过慎重考虑,并征得东北各界人士的同意,我今天宣布,东北三省即日起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话音刚落,军乐队奏响中华民国国歌。在庄严的乐曲声中,北洋政府的五色旗缓缓降下,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徐徐升起,在冬日的阳光下迎风招展。

这一刻,广场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许多人热泪盈眶。一些老者擦拭着眼角的泪水,他们见证了从清王朝到民国,再到如今,内心百感交集。

在观礼的外国使节区,日本关东军代表土肥原贤二面色阴沉,他低声对身边的副官说:“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不过,东北的事情还没完。”

英国领事约翰逊则对法国领事感慨:“华夏居然再次合在一起了,虽然前路依然艰难,但这确实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仪式结束后,张雪亮和李宇轩并肩走在大帅府的花园里。冬日的阳光透过光秃秃的树枝,在积雪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李特使,希望金陵方面能够信守承诺。”张雪亮说,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李宇轩点点头:“张将军请放心,委员长一向言出必行。不过...”他顿了顿,望向远处正在融化的积雪,“现在国内的形式统一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你是说日本人?”张雪亮会意地问。

“不止是日本人。”李宇轩的目光变得深远,“国内的建设,民众的福祉,都是我们需要面对的课题。张将军,东北有最完善的工业基础,这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张雪亮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李宇轩:“我明白你的意思。东北既然已经易帜,自然会全力支持国家建设。但是...”他犹豫了一下,“金陵也必须理解东北的特殊情况。日本人在南满铁路沿线驻军,关东军虎视眈眈,这些都是现实威胁。”

“这一点委员长很清楚。”李宇轩点头,“所以他才承诺保持东北现状。不过,张将军,我要提醒您,日本人绝不会善罢甘休。他们在东北经营多年,一定会想方设法制造事端。”

张雪亮苦笑:“这个我比谁都清楚。父亲生前就常说,日本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

两人继续漫步,不知不觉来到了张作林生前最喜欢的梅园。虽然时值寒冬,但园中的几株腊梅却凌寒绽放,散发着淡淡的幽香。

“先大帅若是看到今天的局面,不知会作何感想。”李宇轩轻声说。

张雪亮凝视着枝头的梅花,良久才说:“父亲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保住东北这片基业。我相信,如果他在天有灵,会理解我的选择。”

当晚,李宇轩在下榻的宾馆给少东家发去电报:“东北已易帜,民国统一。然前路漫漫,日本关东军动向可疑,宜早作防备。”

在回金陵的火车上,李宇轩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心中感慨万千。国家的统一终于实现,但他知道,这次统一很短暂。透过车窗,他看到东北大地上覆盖着皑皑白雪,在这片宁静之下,暗流正在涌动。

列车经过锦州时,李宇轩注意到铁路沿线有日军在操练。这一幕让他更加确信,东北的和平只是表象。他拿出日记本,在上面写道:“统一虽成,但仍危机四伏。”

火车继续向南行驶,窗外的景色逐渐由雪原变为田野。李宇轩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张雪亮在易帜仪式上的面容。

他知道,回到金陵后,还有许多的事。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931/4307130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