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通电
11月的金陵,梧桐叶落满了总统府前的庭院。委员长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远处紫金山的轮廓,面色凝重。侍从官轻手轻脚地送来一份电报,封面上“绝密”二字格外醒目。
“委员长,这是刚收到的情报,那边人在瑞金发表宣言,号召全国抗日。”侍从官低声报告。
委员长接过电报,快速浏览后,重重地拍在红木办公桌上。“哼,果然不出所料!”他转身对肃立一旁的李宇轩说,“景行,你看,他们此举绝非真心抗日,不过是想借国军抗日之机壮大势力、争夺民心。”
李宇轩沉默不语,只是微微皱眉。
委员长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敲击着东北地区:“传令前线部队,不许与赤匪有任何实质协作,必要时可借机清剿其游击队,绝不能让他们借抗日之名在东北立足!”
李宇轩终于忍不住开口:“可是少东家,现在大敌当前,是否应该……”
“应该什么?”委员长打断他,“赤匪才是我们的心腹之患!你忘了他们在豫章的所作所为吗?”
委员长按铃召来机要秘书钱大军:“立刻起草一份电文,我要通电全国。”
钱大军迅速准备好纸笔,委员长在办公室里踱步,字斟句酌地口述:“各省省政府、各军总司令、各师师长、全国各团体暨全体国民:近者东省倭氛日炽,寇兵犯境,山河变色,国难当头……”
当说到“赤匪奸猾,乘国难之际”时,李宇轩忍不住插话:“少东家,这样的措辞是否过于激烈?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关注抗日……”
“正是要让全国人民看清赤匪的真面目!”委员长厉声道,“他们所谓的抗日,不过是混淆视听、攫取民心的伎俩!”
钱大军小心翼翼地建议:“委员长,是否可以在措辞上稍作缓和,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
委员长沉吟片刻,摆了摆手:“就按我说的写。我们要让所有人都明白,攘外必先安内,这是基本国策,不容动摇!”
电文起草完毕后,委员长召集高层会议。会议室里,军政要员们对这份通电意见不一。
何应亲首先发言:“委员长,通电内容是否过于强硬?现在全国民众抗日情绪高涨,我们这样严厉指责那边,恐怕会引发舆论反弹。”
陈粒夫则表示支持:“那边确实在利用抗日议题扩大影响。我们在各地的特务都发现,他们正在加紧渗透,煽动民众。”
戴季桃捻着佛珠,忧心忡忡地说:“佛家讲求慈悲为怀,但现在确实需要明辨是非。只是……这样的措辞会不会让前线将士寒心?”
李宇轩终于忍不住站起来:“少东家,我在东北亲眼目睹日军的暴行。现在最重要的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就算那边别有用心,我们也可以利用他们的抗日行动来牵制日军啊!”
“糊涂!”委员长猛地站起,“你今天利用他们抗日,明天他们就会利用抗日来推翻你!赤匪的野心,我比谁都清楚!”
会议不欢而散。李宇轩离开时,脸色十分难看。
三天后,委员长的《告全国军民书》通过中央社向全国发布。电文内容立即在全国引发轩然大波。
在魔都,《申报》总编辑史量才看着电文,摇头叹息:“这个时候还在强调剿匪,岂不是正中日本人下怀?”
在燕京,大学教授们聚集在一起讨论。一位老教授痛心疾首:“大敌当前,本当团结一致,如今却自相攻讦,实在令人痛心!”
在东北前线,一些军官私下议论:“委员长说得固然有理,可是现在日军压境,我们连那边游击队送来的情报都不敢接,这仗还怎么打?”
更严重的是,这份通电在国际上也引起了不良反响。美国驻华大使在给国务院的报告中写道:“委员长政府似乎更关心消灭那边,而不是抵抗日本侵略。”
那边方面迅速做出回应。他们在瑞金发表声明,指责委员长“置民族利益于不顾,坚持反共内战”。
泳之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委员长的这个通电,彻底暴露了他反共反人民的本质。我们要借此机会,让全国人民看清谁才是真正抗日的力量。”
更让委员长恼火的是,一些地方实力派也对此表示不满。豫章的李宗人、白冲禧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甚至连国民党内部也出现了不同声音。宋晴龄公开表示:“在这个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所有华夏国人都应该团结起来。”
面对这些反对声音,委员长在日记中写道:“众人皆醉我独醒。剿赤大业,绝不能因外患而动摇。日本不过是皮肤之疾,那边人才是心腹之患。”
这份通电发布后,委员长进一步加强了对那边人的围剿。他调集重兵,对豫章苏区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同时严令东北军不得与那边人的游击队合作。
然而,历史的发展往往出人意料。委员长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不仅未能消灭那边人,反而使自己在政治上陷入被动。那边人则利用抗日议题,不断扩大影响,赢得了越来越多民众的支持。
多年后,李宇轩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时如果能够暂时搁置内争,团结抗日,历史或许会是另一个样子。可是少东家太固执己见,最终失去了民心。”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931/4241944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