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开局国安副司,过目不忘惊中央 > 第四百六十八章:社交壁垒!

第四百六十八章:社交壁垒!


课堂上的锋芒,带来的不仅是名声,还有无形中更加清晰的社交壁垒。

少年班的学生,按地域、性格、家庭背景,早已隐隐形成了几个小圈子。

以赵文武为首的“本地派”,大多家境优渥,消息灵通,熟悉明珠的规则,带着一种天然的优越感;以来自东北的女生李慕雪为首的“外地派”,则多是靠着绝对硬核的竞赛成绩和天赋一路拼杀上来,性格相对独立,带着点“学霸”的清高和务实。

袁凡的横空出世,让他成为了一个特殊的存在。

他来自汉东,不属于“本地派”;他展现出的学术能力远超普通“学霸”,又让他与纯粹的“外地派”有所不同。

更重要的是,他身上那种超越年龄的沉稳和神秘感,让所有人都摸不清他的底细。

课后,几个“本地派”的学生围在赵文武身边,低声议论着。

“文武,你这室友可以啊!深藏不露!”

“韩老怪可是出了名的难讨好,居然让他课后讨论?”

“他家里什么来头?汉东那边,没听说有姓袁的大佬啊……”

赵文武心里正不爽,闻言没好气地哼了一声:“谁知道呢!装深沉呗!搞不好就是走了狗屎运,碰巧想到那么个解法。”

话虽这么说,但他自己都不太信。那种对数学本质的洞察力,绝不是“运气”能解释的。

另一边,李慕雪和几个“外地派”的学生走在一起。

李慕雪身材高挑,梳着利落的马尾,五官清秀,眼神明亮中带着一股不服输的锐气。

“这个袁凡,有点意思。”一个戴着厚厚眼镜的男生推了推眼镜,他是来自西部的物理竞赛金牌得主,名叫张浩,“他那个思路,确实漂亮。”

李慕雪点了点头,目光若有所思地看向前方袁凡独自离开的背影:“不是死读书的人。脑子很活。”她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挑战意味,“看来,这次月考有对手了。”

张浩苦笑一下:“跟你们这些怪物比,我压力好大。”

而处于议论中心的袁凡,对此似乎毫无所觉。

他婉拒了赵文武中午一起去校外“改善伙食”的邀请,独自一人去了三食堂。

三食堂相对老旧,菜品也普通,但价格实惠,人流量没那么大。

袁凡打了份一荤一素的套餐,依旧找了个靠窗的角落坐下。

他一边吃饭,一边拿出手机,浏览着学校内部网站上的学术资源申请通知和流程说明。

他注意到,学校确实建立了一个“校级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理论上所有师生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预约使用包括高性能计算服务器在内的各类设备。

但平台上的信息更新缓慢,很多设备的状态显示为“已预约”或“维护中”,尤其是那些紧俏的高端设备,几乎看不到可用的时间段。

“规则是有的,但执行起来……”袁凡心中明了,这大概就是周铸助教所说的,少年班申请资源困难的症结之一。

规则被架空了,或者被巧妙地绕开了。

正当他沉浸思考时,一个餐盘放在了他对面。

袁凡抬头,看到的是李慕雪那张带着审视意味的脸。

“这里没人吧?”李慕雪语气直接,不等袁凡回答,就已经坐了下来。

“没有。”袁凡有些意外,但并未表露。

李慕雪吃饭的速度很快,动作却不显粗鲁。她扒拉了几口饭,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袁凡:“上午数学课,你那个解法,是怎么想到的?”

袁凡放下手机,平静地回答:“之前看一篇关于复分析在信号处理中应用的论文,里面提到过类似的思想,只是应用场景不同。”

“哪篇论文?”李慕雪追问,带着学术上的执着。

袁凡报了一个期刊名和论文标题。李慕雪立刻拿出自己的手机开始搜索记录,嘴里还念叨着:“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我回去看看。”

记录完毕,她收起手机,看着袁凡,语气认真:“你很强。我希望下次月考,能和你正面对决。”

这不是挑衅,更像是一种武者之间的邀战。袁凡从她眼中看到了纯粹的对知识和竞争的渴望。

“互相学习。”袁凡点了点头。他对这个性格直率、目标明确的女生,观感不差。

两人沉默地吃了一会儿饭。李慕雪忽然开口,话题跳转:“听说你们宿舍赵文武,消息很灵通?”

袁凡看了她一眼,不置可否:“嗯。”

“那他有没有跟你说起过,关于刘一手教授那个‘量子信息中心’背后,有京都资本支持的事情?”李慕雪压低了声音。

袁凡心中一动,面上不动声色:“听他说起过一点。”

“我父亲在京都一家研究所工作,”李慕雪语气带着一丝不屑,“他跟我说,那个所谓的‘京都私募’,背景并不干净,跟一些灰色的权钱交易牵扯很深。刘教授跟他们合作,恐怕不只是为了学术资源那么简单。”

这倒是袁凡未曾听闻的信息。赵文武只看到了表面的“能量大”,而李慕雪似乎触及了更深层的东西。

这让他对少年班资源争夺背后的复杂性,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学术圈,也不全是净土。”李慕雪总结道,语气有些超越年龄的老成。

袁凡默然。

他想起爷爷袁泽正在推动的高教改革,其目标之一,不正是要涤荡这些依附在学术肌体上的灰色乃至黑色利益链条吗?

这顿午饭,因为李慕雪的加入,让袁凡获取了新的信息,也对这位竞争对手多了几分了解。

少年班内部的社交壁垒,似乎因为共同的“外部压力”和学术上的彼此认可,开始出现了一些细微的、基于实力和理念的重新组合。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927/4245425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