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名义:我成了高育良靠山 > 第31章 30岁的副厅,还是大校

第31章 30岁的副厅,还是大校


“看样子不像犯事,这王笠什么来头?”

“没看出的话那是个少将,那人给王笠开门,我怎么感觉有点假。”

“他是有背景,可他爹不还只是副部吗?难道家里还有什么老人?”

同学们议论纷纷,都在猜测王笠有什么背景,这个时候能从这种学习班把人叫走本就需要极大的能量,何况还是如此大的阵仗。

要说王笠犯了事也有可能,但看那样子又明显不是犯事,那事情就更大了。

这一次王笠也是一头雾水,他在车上询问接他的那位,对方也只是说奉命行事,不过他还是知道了对方来自总参。

并且王笠也是被带到西山的,这里是总参和各军种的主要作战指挥中心。

很快王笠也知道了缘由,原来就在几个小时前,老美组织的多国部队,在海湾地区发动了名为‘沙漠风暴’的战役。

而这场战役一开始,就基本按照半年前王笠在玉泉山军事会议提出的假设在发展,一场真正意义的信息战电子战出现了。

在没有出动任何地面部队的情况下,仅用空中力量和导弹,几个小时就将号称世界第四的军事强国打的不知所措。

而这场战役的主力,就是王笠半年前着重提到的航母,战斧导弹,F117战机。

航母编队的驱逐舰先用战斧导弹对通讯指挥系统进行精准打击,航母作为平台,从海上起降战机,而后战机升空,对机场等设施进行轰炸,接着是常规战机夺取制空权,并进行二次定点清除。

接下来就是导弹和战机的狂轰滥炸,那些钢铁洪流的坦克装甲,最终都成为了靶子。

总参的作战指挥室里,正在播放着一些战场传回的画面,这场战役才开始了几个小时,就像是一巴掌打懵了世界上许多国家。

同时也颠覆了我国对战争的认识,自然王笠半年前的论断含金量也在不断上升,原先的那些主战派也是一打一个不吱声了。

这样的战争,确实不是我们现在能打的,如果真这样打,几个小时瘫痪沿海重要城市,一两天之内就能摧毁内陆主要工业设施,那几十年的建设就全部泡汤了。

关键是这样的战争,除了核威慑,常规手段根本威胁不到对方,人家压根就不会有地面部队和你碰面。

按理说王笠不该出现在这种地方,但他的精准预判让军方高层很重视他了,这个时候自然要听听王笠接下来的判断。

“我估计这场战争实际上只需要三到五天就能结束,但老美会将时间延长一些,因为他们很多武器都需要真实战场验证,同时信息化指挥系统也需要在实战中完善,最后他们会象征性的派出地面部队,战争的结果毫无悬念。”王笠没有过多的思考,就能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这主要还是基于他对欧美先进武器的了解,当列强在海陆空全都能实现超视距打击后,这种战争已经类似于冷兵器与热武器的差距了。

王笠的话让指挥室里的将军们都沉默了,今天发生的事,确实颠覆了这些将领们对战争的认知。

接下来的几天王笠缺席了干部培训班,不过最后毕业那天他还是去了,同学们都很好奇,但到了这个层次的,也都是沉得住气的人,大家都没有直接询问,但对王笠明显更热情,都是想要和王笠搞好关系。

很快春节就到了,但海湾的战争还在持续,王笠大多数时间都要前往西山的指挥中心,那些将领们也很乐意和王笠探讨现代战争和未来军队的发展方向。

这里的探讨就更加务实,远不是电视上那些军事专家的侃侃而谈。

而现在被提及最多的自然是信息化,不过从这场海湾战争,一些更有眼光的人甚至已经意识到,未来战争的发展,最终还会走向无人化。

“未来的战争比拼的就完全是经济和工业基础了,这次老美前期完全是用钱在砸,经济建设才是一切的基石啊!”王笠不是军事专家,他从战争中看到的与这些领兵的将领还是有所不同,最后王笠的目光还是放在了经济上。

这一点也无可否认,只是每个人身份和位置不同而已,职业军人的这些将领,他们自然更多考虑怎么打仗,怎么打赢仗,只是武器怎么来,不在他们考虑范围。

战争的后续发展,也基本与王笠所料差不多,尤其是最后半个月,战场的直观画面少了,但战争依旧在继续,从一些特殊渠道了解,这个时候真的变成对新式武器的试验了。

王笠对此也特别关注,因为他一直在关注欧美先进武器,这些武器也是国家未来要攻克的。

到了新一年的二月底,老美派出了地面部队,依旧如王笠所料,连一场像样的地面战都没有,只用了三天多时间,地面战结束,整场战争也毫无悬念的结束。

此时距离王笠被免除外经贸部的职务已经半年多了,他最近不是在西山,就是偶尔去国防科工委,看起来他好像游手好闲一样,连王胜利都担心,是不是组织上把王笠给忘记了。

因为没有在外经贸部挂职了,王笠与钟正国的交集也少了,加上王笠迟迟没有新的职务,两家的关系也淡了不少,但表面功夫还是不错,只是难有更近的交情了。

当海湾战争结束后,一天晚上王笠又被秘密叫到了玉泉山开会,依旧只是列席会议,而这一次只有一半是军方的人,还有一半是党政的主要领导。

这一次的会议就不是讨论要不要开战了,而是重点讨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最后会议的思路很清晰,就是全力搞经济,同时大力发展国防工业尤其是高精尖武器。

关于国防工业的发展,基本上延续了王笠的思路,只是这次有更多的国家智囊参与其中,计划更加完整详细。

不过领导对王笠还是很肯定和赞赏的,在这次会议上,主要领导口头上说出了,王笠同志是国防工业信息化的奠基人这样的话。

这个评价太高了,王笠感觉受之有愧,但心中还是难免激动和自豪的。

就在这次会议结束后几天,王笠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个重要时刻。

在国防科工委的小礼堂中,科工委主要领导,还有来自总参的首长,宣读了对王笠新的任命。

这个任命还是在国防科工委,只是从科技与质量司的引进应用处长,升为了科技与质量司的副司长,依旧从事引进与应用业务,但成为了副厅级领导。

同时王笠的军衔也升了,从上校升为了大校。

他不知道有没有打破军政两届的记录,估计就算不是最年轻的,也肯定是最年轻的几人之一。

可惜国防科工委的这个身份还是不能公开,而这个时期引进变得尤为困难,王笠已经很久没出国了,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应用落地上,倒是跑遍了国内的各种军事科研院所。

只是外界不知道的,还以为王笠年纪轻轻就赋闲在家,好在他这两年还在读书,有人问起他也用这个借口糊弄过去。

倒是陆雨隐约猜到了一些,王笠也没有完全不近人情的什么都隐瞒,他对陆雨说过,自己还在为国家进行一些保密度极高的工作,叮嘱陆雨不要乱说。

这也不算违法规定,因为王笠经常会带一些绝密材料,他不是封闭式的科研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家属是可以知道一些情况的。

其实这样的生活对王笠来说也不错,这一年他有了更多时间陪老婆孩子,也确实可以更沉下心来学习。

前几年,尤其是在林场,负责骊山家具那两年,王笠确实体会了年少成名的感觉,那种曝光度也让他成为了当时的社会名人。

好在经过这几年的沉寂,除了少数业内的人,或者对他印象比较深的人,基本上都已经忘了那个曾经风光一时的骊山家具创始人。

在即将到三十岁的年纪,王笠已经经历了少年苦难,年少成名,游走于各国政要,又沉寂于国防工业,这大半年甚至专心搞学习,他用十几年时间,走完了许多人需要一生完成的积累,也确实让他在这个年纪拥有了罕见的沉稳从容。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925/4312399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