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名义:我成了高育良靠山 > 第40章 时代的骂名我来背

第40章 时代的骂名我来背


两人步行了十几分钟,来到一家看起来生意还不错的餐馆。

这种餐馆在京城或者江州亦或者鹏城,都是不入流的,但在吉春这种老工业城市还是不错的。

周秉义领着王笠进去,迎面就出现一个与周秉义有六七分相似的男人,一看就是这里的老板。

“哥,你来了。”老板看到周秉义很热情,王笠感觉这个‘哥’不是一般人客气的叫法,加上两人容貌相似,应该真的是兄弟。

周秉义没有介绍双方认识,而是对老板说道:“招待一下京城来的领导,还有没有雅间。”

“有有,有的,跟我来。”老板连忙说道,可能是对自己哥的事也很上心。

王笠很快在雅间坐下,他也没有询问两人关系,周秉义则是让上几道拿手的菜,还说来两瓶白酒。

“哥,你不能喝了,你身体都啥样了还喝?”老板有些为难的说道,确定是亲兄弟了,外人不会这么关心身体。

“别废话,王局来了我就是喝到吐血也要喝。”周秉义催促对方上酒,语气毋庸置疑。

虽然只是两人的酒桌,但气氛很好,一开始两人聊了一些知青时代的共同话题。

不过周秉义当知青的时间没有王笠久,他在下乡的过程中被推荐去了首都大学读书,毕业后与郝省长的女儿结婚,王笠也是此时才知道周秉义与郝冬梅至今无儿无女。

“所以我不用考虑为儿孙留下什么,就一心扑在了事业上,可是命运不由人,我越想将企业做好,偏偏越是江河日下......”周秉义比王笠要大上八九岁,不是四十也是三十九的样子,却已经有些暮气沉沉了。

王笠知道这应该是1583厂的压力太大,周秉义已经被压得喘不过气了。

“倒也不是你的问题,客观来讲我感觉自己来你的位置,也是没有什么办法的,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王笠对周秉义还是有些感同身受的,尤其是那句命运不由人,以前他和陆雨都多次体会过。

“连你都没办法?难道真的只能看着企业死掉?看着同志们生计没有着落?”周秉义听到王笠说自己也没办法,顿时神色黯然,说罢还自顾自的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明显是情绪低落。

周秉义其实一直将王笠当成希望,从去年开始他也有一直试图联系王笠,但是都被王笠的下属挡在了门外。

倒不是王笠故意端架子,也不是小白她们故意为难人,而是找王笠的人实在太多了,根本不可能去筛选,就索性全部挡下。

这次王笠主动来1583厂考察,周秉义激动地一宿没睡,他以为厂子终于有救了。

“周书记,你也不用如此沮丧,办法我们慢慢想嘛。”王笠这个来考察的领导,反而安慰起周秉义来。

随后两人继续喝酒,周秉义更详细的将厂子情况告诉王笠,其中确实有些表面上看不出来的问题。

其中有一点连王笠都担忧。

那就是1583厂原本是军工厂,工人大多是退伍军人转业,在上次军转民的过程中,就曾出现,工人将坦克开出厂区闹事,还有爆破厂拿出炸药,威胁要炸掉市政府的恶劣事件。

这些事情都是周秉义摆平的,如果这次国企改革推进不顺利,难保这些工人又搞出什么离谱的事。

除了工作上过的事,喝到后面两人也聊了一些对企业对经济,甚至对社会未来发展的看法,王笠的见解让周秉义也佩服不已,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的眼界和格局还是小了,对王笠更是敬佩。

“王局你可别叫我周书记了,叫我一声老周就行,若能早认识你几年就好了。”周秉义喝到后面也开始和王笠称兄道弟了,这应该是男人喝多了的通病。

“那你叫我名字就行。”王笠对周秉义也很有好感,对方的坚守让王笠也是钦佩的。

两人一顿饭吃了三个多小时,眼看就要到凌晨,两瓶白酒都喝完了,周秉义还意犹未尽。

期间饭店老板也就是周秉义的弟弟还多次来劝他少喝。

王笠后面也不想喝了,但架不住周秉义说相见恨晚,最后还是周秉义的妻子郝冬梅到来,才结束了这场酒局。

周秉义已经有些迷糊了,王笠还挺仗义,主动搀扶起周秉义送回了家,一路上还不停向郝冬梅道歉。

“抱歉啊郝医生,虽然和秉义是第一次见面,但确实相见恨晚,因此喝的有些多了。”王笠承认自己后面也有些没刹住车,除了和高育良外,这还是他第一次喝这么多。

“领导你这话严重了,看得出来秉义今晚是真高兴,只是他早年喝了太多酒,导胃溃疡非常严重,这么喝确实会对他身体造成不好的影响。”郝冬梅没有怪王笠,毕竟酒是周秉义自己喝的,只是作为妻子她还是担心丈夫身体。

王笠又不停道歉,好不容易将周秉义送回家,他才打了的士,回到厂里安排的住处。

第二日工作照常进行,王笠还好,周秉义明显面色有些憔悴,不过还是强撑着继续工作。

王笠工作起来是很认真的,仅用了三天时间,他和工作组就大致掌握了工厂的情况,这个时候王笠心中其实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

因为大的方向其实在来吉春前,王笠就已经有了,了解到具体情况后,反而更坚定了他的这种想法。

这一日在周秉义的办公室,王笠站在窗户边看着外面飘飘落落的雪花,这地方十月下旬就开始下雪了。

周秉义在不远处从水瓶里倒出热水泡茶,热腾腾的水汽,好像将他和王笠之间隔开。

“吉春的冬天来的好早啊!”王笠还站在窗前,看似随意的说了一句,但语气之中有藏不住的感慨。

周秉义闻言也顺着这话说道:“是啊,一年有一半时间都是冬季,可今年厂里的取暖煤,还不知道能不能挺到冬天结束。”

这话说的是过冬取暖煤,也不止是煤的问题,还有职工的工资,那几千员工上万家属的生活问题。

本以为这就是闲聊,但下一刻王笠忽然语气认真的说道:“经过这几天的了解,我已经有了些想法,想和你谈谈。”

周秉义闻言连忙看向王笠,直到滚烫的开水溢出茶杯,他才反应过来。

“领导有办法了?”周秉义有些激动,到此时他依然相信王笠能帮1583厂解决困境。

“有些事我也不瞒你,其实在来之前,我已经有一个大致的方向,这场国企改革与其说是改革,不如说是一场刮骨疗伤......

你是懂经济的,应该明白像1583厂这样的企业,造成如今的现状,实际上就是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的必然结果。

落后的产能和低劣的质量,臃肿的组织架构与大量的冗员,以前还能勉强维持,不过是靠着国家输血,可市场经济下,这样的企业只有死路一条。

其实到这个时候,像1583厂这样的企业,已经成为附着在国家身上的脓疮,是一个个沉重的包袱。

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这些包袱就必须丢掉轻装上阵,脓疮就必须挤掉才会焕然一新......

一个1583厂,我或许可以靠关系,靠拉投资让企业起死回生,但在全国像你们这样的企业有三十余万家,职工人数近四千万,没有任何个人组织有能力让这么一艘巨大的破船重新扬帆起航。

所以从一开始,改革的基本战略就是让这些该破产的企业破产,让它们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我知道这对一个企业和员工来说是残酷甚至残忍的,但这就是时代发展必须经历的阵痛......

1583厂会彻底破产退出历史,自上而下都要丢掉铁饭碗,也包括你!”

王笠说了很长一段话,也道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

其实相比于周秉义承担的压力,王笠和那些真做决策的领导干部承受的压力更大,周秉义这只是几千人的压力,可从整个国家大局出发,这是几千万职工,波及上亿人的一次改革。

周秉义也是被震惊的久久无语,他第一次从王笠口中得知这么庞大的数据,也明白王笠说的都是客观事实,这种时代发展的阵痛,国家要向现代化转变的必然改革,确实是残酷甚至残忍的。

过了好一会,周秉义郑重的说道:“如果这是组织和国家的战略方针,我无条件的服从和支持,只是具体方式和方法,还请组织斟酌,尽量让职工和群众的怨言小一些。”

“具体的方式还要讨论和研究,这个大的方略我也还没有上报最高层审阅,不过应该是大差不差的。”王笠没有隐瞒周秉义,这个刮骨疗伤甩包袱的改革大方向,王笠还没有报上去,但他确实有信心上面会同意,因为这是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上面主要负责同志心中已经有的想法。

这其中的玄机周秉义无法了解也无法理解,只是他听到王笠说这个方略是他构思的,并且还没有上报最高层,他的第一反应竟然是为王笠担忧。

“王笠,你刚才说这是涉及三十万家企业,四千万职工的超级改革,一旦推行开来,那你这个方案制定者,就会被数千万乃至上亿群众咒骂,他们考虑不到什么时代发展,只知道是你砸了他们的饭碗,你真的要这样做?”

周秉义第一次没有称呼王笠领导,而是直接叫他的名字。

王笠也没想到,周秉义这个才认识几天的‘朋友’,竟然第一时间是考虑自己担负骂名,倒是心中多了几分暖意。

下一刻王笠坦然的笑着回答:“既然在这个位子上,就要从大局出发,这个骂名我来担了又何妨?”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925/4312398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