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成了众矢之的
他忐忑的走到郝冬梅跟前,正欲开口哄哄,却听郝冬梅略带埋怨,但又掩饰不住欣喜的声音说道:“你说你,这么大的事怎么不提前说一声?要不是京城301医院的公函到了,我都还不知道咱们要去京城工作。有这么硬的关系怎么不早说?害我还让妈帮你运作运作。”
郝冬梅话里的信息量巨大,很显然她的工作调动也确定了,同时也知道周秉义要去计划委员会,而且这不是金主任运作的结果。
周秉义酒意瞬间清醒了大半,他明白这一切都是王笠在背后运作。
下一刻周秉义蹲下身子,轻轻的将郝冬梅抱住,然后说道:“我也没想到这个年纪还能遇到生命中的另一位贵人,我也是今天下午才知道去计划委员会的事。”
“什么贵人?那你还有一个贵人是谁?”郝冬梅也很好奇,一个破产国营企业的书记,还能被调到京城要害部门重用,真的说出去都没人信。
“你见过的,就那位制定国企改革政策的王局长。至于我的第一位贵人,那自然是冬梅你了。”周秉义平时严肃得很,生活里少了许多情趣,但今天他竟然能说出这种话。
郝冬梅故作娇嗔的白了周秉义一眼,但她很高兴丈夫的这种变化,似乎这个家也不再是那么冷冰冰的了。
“明天上午我们去机场送送领导吧,以后两家还要常走动,完了之后去找妈商量一下,看她是继续在吉春住,还是跟我们去京城。”周秉义继续说道,他也明显比以前更有主见了,往日涉及自己岳母的事,周秉义都是没有任何发言权,更是不敢主动发言的。
现在的周秉义明显更自信从容了,而男人的自信从容,需要的是底气,这个底气王笠给了他。
第二天周秉义和郝冬梅到机场送了王笠,后半夜郝冬梅和周秉义进行了深入交流,也知道了更多关于王笠的事,她对王笠也心存感激。
王笠飞回京城,周秉义夫妇来到江辽省委干部大院,向岳母说明了情况。
今日一早金主任其实也知道了周秉义被调往计划委员会的事,她非常清楚,这是背后有大人物在出力,只是她百思不得其解究竟是谁。
现在金主任知道了,可她没见过王笠,也不知道王笠的具体事迹,倒是对王胜利有些了解。
“你们说的这个王局长他的父亲,当年我和你们爸倒是跟他有过一面之缘,按理说以审计署长的身份,也无法轻易安排你这么大的调动,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不过这对秉义你来说确实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以后你的起点就高了,平台也更大了......”金主任是老干部,可也看不透其中玄机,但她却清楚,王家父子表面显露的实力,是做不到这些的。
“至于去不去京城,还是等你们安顿下来再说吧,住在这里也方便,要去京城也方便。”最后关于在什么地方养老的问题,金主任反而不在意了。
周秉义和郝冬梅都尊重金主任的决定,接下来周秉义确实要开启他新的人生了,郝冬梅同样也获得了新生。
以前周秉义一直活在郝家的阴影下,不管他如何努力,不管他做出什么成就,所有人都会觉得那只是郝省长的遗泽。
可现在不一样了,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就算郝省长活着,也安排不了现在的周秉义,何况已经死了好几年,他以后的一切自然与郝家无关。
往后别人再说起周秉义,也不会加上郝省长女婿的头衔了。
郝冬梅这些年一直夹在周家和郝家之间,她分不清两家究竟谁欠了谁,但她这个周家的大嫂,始终觉得对不起周家的弟弟妹妹,作为郝家的女儿,她又觉得没有处理好两亲家的关系,所以她也一直活的压抑。
现在好了,她们这个小家彻底独立了,以后想帮周家帮周家,想回娘家回娘家,不用再考虑那么多了。
王笠接下来却是进入到了更繁忙的工作中,全国那么多企业要开始改革,即便已经制定了分批进行,可毕竟盘子那么大,并且还涉及到一些上万职工的超大型企业。
于是他接下来半年,有大部分时间都不在京城,忙着在全国各地指导国企改革工作,协助处理了一件件棘手的事情。
这一年就这样在忙碌中过去了,春节前陆雨也完全结束了访问学习,都没有麻烦阿德里亚诺,陆雨就凭真本事,获得了巴特莱特建筑学院客座教授的荣誉。
而她擅长的就是东方古建筑学,也算是真的继承了母亲陈教授的衣钵。
期间陆雨也回国了几次,毕竟还是会想老公和儿子,王笠也将她介绍给了郝冬梅,一个是知名医生,一个是古建筑和设计界的专家,竟然也出奇的有共同语言,两家人的关系更进一步。
时间悄然来到94年,从今年开始,国企改革动作明显加大,步伐也迈的更快,几乎已经在全国范围推进,而波及面如此广的一项改革,也开始显露出很多负面的东西。
伴随着下岗潮的出现,丢掉铁饭碗的一些人不满于现状,开始抱怨,开始发泄。
许多地方都出现了集体上访,甚至游行示威,聚众堵塞交通,在政府门前静坐等行为。
而且很快的,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王笠。
不知道是什么地方散播出去的消息,所有人都知道了,这场席卷全国的国企改革,让上千万人丢掉铁饭碗的举措,是国企改革司负责人王笠一手推行的。
于是所有的谩骂都对准了王笠,横幅上写着让他去死的标语,无数声音都在讨伐他。
几个月后,报刊杂志上,甚至也出现了一些指名道姓抨击王笠的文章,很多观点认为,这个改革太过冒进,而王笠就是罪魁祸首。
对此王笠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似乎他早就料到了会有这个局面,只是他从94年起,就不怎么离京了。
这其实也是中枢领导的意思,甚至有几位领导明确提过,要给王笠配备警卫。
王笠拒绝了这个好意,一来他不离京的话也没什么危险,二来他一个副厅干部就这么搞,反而更落人口实。
领导们给他考虑警卫,当然和他这个国企改革司司长没有多大关系,主要是担心他因为这件事人身安全收到威胁,从而影响了国防工业,
王笠现在虽然没有参与某一个具体的国防工业项目了,但大的发展方向,还有一些特别棘手的事情他依旧在参与,最关键的是,王笠掌握了太多国防机密,他甚至知道国家所有战略核武器的分布和数量,清楚所有绝密科研院所的位置,他脑子里装的绝密信息,不比中枢几位首长少。
毕竟国防工业信息化奠基人这个说法不是白叫的。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925/4312398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