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五个问题总结改革
张曦换上了一脸笑容,她将挎包放在手刹的位置,王笠看了一眼笑着问道:“这是要录像吗?”
见小心思被揭穿,张曦也不慌张,而是坦然的说道:“如果领导不想出镜,我可以只以文字记录。”
“无所谓,你想问什么就问吧。”王笠无所谓的说的。
“近期出现的国企工人下岗潮,已经成为当前最热点的社会问题,而作为改革方案的设计者和主要推动者,王局长你在设计这个改革方案时,有考虑到会出现如今的情况吗?还有很多声音觉得,这样的改革太过激进,你现在是否会认为,可以有更温和的方式来改革?”张曦很专业,立刻就进入状态,而且她一开始的两个问题就非常尖锐。
这两个问题的矛头也是直指王笠个人,同样也是世人对他口诛笔伐的理由。
“现在的情况是当时考虑到的,所以在改革政策落地前,相关部委已经多次召开协调会,各级政府和公安都做了预案,可以说一切都在政府的掌控之中。
我认为可能是存在更温和的方式,但那不一定代表合适,国家之所以进行这个改革,是因为到了不得不改,不得不革的时候了,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迫在眉睫......
这个改革的背景,是全国多达三十余万家产能落后,资不抵债的企业,很多人根本无法想象,这对国家来说是多么沉重的一个包袱。
国家要发展,要尽快进入现代化,就必须甩掉这个包袱,这个过程会有阵痛,会有群众不理解,也不得不去做。”
王笠快速回答了张曦两个问题,基本上和对周秉义说的差不多,这也是最客观的事实,只是大部分群众不能理解。
张曦没有做出任何置评,她是专业学新闻的,要做的是不带个人感情色彩,客观事实的进行报道。
所以她只负责提问,于是又继续问道:“但眼下也有一个事实,那就是数以千万计的职工失去了工作,他们有些人将大半生都献给了工厂,现在工厂倒闭,他们对未来充满着迷茫,没有妥善安置好这些职工,是不是你们的失职?”
张曦的每一个问题都带着陷阱,这一个问题更是很容易造成群众与政府的矛盾。
不过王笠不以为意,依旧坦然的说道:“对每一个职工,国家都是出台有相应政策进行安置的,只能说这些方案没有达到很多人的预期罢了,当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突然的改变,很多人都难以适应。
其实,这也是改革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当今时代发展迅猛,国家要适应世界发展的变化,群众也要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
这就好比工业革命,一些传统行业消失,一些手艺人失去谋生的能力,每一场改革本质都是一样的,以前如此,现在如此,以后也会如此。”
这一次王笠回答的稍微模糊了一些,但意思表达的也很准确了,改革是必然,一些行业在时代发展中会消失,一些新兴行业会出现,落后的企业必然会被淘汰,人们也必须去适应社会的发展。
张曦是属于社会精英的一类人,她平日或许不会去思考这些问题,但当王笠将其阐述出来,她本身是能理解,也是基本认同的。
所以当王笠回答了前面三个问题后,张曦个人对王笠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想了一下,张曦又问出了第四个问题。
“一些观点认为,在这次国企改革中,部分地区部分企业,存在优质资产混入破产清算内,最终流入一些关系户手中的情况,对此王局长你怎么看?这些责任你会承担吗?”
又是一个尖锐的问题,这一次王笠都收敛了笑容,他身体略微坐直了一些,并且等了一下才说道:“我不否认这种情况的存在,毕竟就算不搞国企改革,也有一些干部利欲熏心,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难道因为有人会将歪主意打到这上面就不去做吗?那与因噎废食有什么区别?至于你说责任的问题,那是纪委的管辖范围,对于违法乱纪的干部,自有党纪国法处理。”
王笠的回答也算无懈可击,本身这项改革就是利国利民的事,不能因为有人可能在改革过程中违法乱纪,就全盘否定改革,更不能让起好心的人替办坏事的人承担责任,那样的话以后谁还思变思改革?
张曦点了点头,正欲开口问出下一个问题,王笠却抬手打断了她未出口的话。
“我已经回答了你四个问题,再回答你最后一个问题。”
张曦欲言又止,她其实还有好几个问题想问,但一想王笠本就可以不理自己,能回答自己几个问题已经是仁至义尽了,自己要是再得寸进尺,那就说不过去了。
于是她认真的思考了一下,竟然放弃了原本准备的几个问题,而是问了一个临时想到的。
“从前面的对话中,可以看出王局长对今日的局面早有预料,那你为什么不公开解释,不将这其中的利弊告诉群众,我觉得只要政府开诚布公的解释,大多数群众是能够理解的。”
张曦的问题刚问出来,王笠就不假思索的开口回答:“解释的再多,也改变不了,砸掉那几千万职工铁饭碗的事实。张记者,你能理解不代表别人能理解,你的学历和认知,已经处于这个社会的顶层,我可以给你解释,是因为你能理解。可大多数人,他们一生都困于柴米油盐之中,很大一部分群众,甚至要靠今天的劳动去换取明天的食物,群众只知道日子过得好不好。这个时候群众需要一个宣泄口,让他们骂出来,把情绪发泄出来,比任何解释都有用。”
王笠第一次将这件事解释的这么直观,但又有些沉重。
张曦也有被震撼到,她此刻才意识到,王笠的存在就是给那些下岗群众一个发泄的对象,而这本不该王笠承担,或者说不该他一人承担。
“好了,采访结束,也谢谢你听我讲了这么多,这对我来说也未尝不是一种宣泄。”王笠笑着结束了这次采访,而后他拉开车门下了车。
下车后王笠对司机说道:“徐师傅,你早些下班吧,我几步路就走回去了。”
王笠说话时,张曦也手忙脚乱的下了车。
她下意识的又跟上了王笠,走了几步张曦再次开口:“我还有个问题.......”
刚开口张曦就意识到自己唐突,又连忙解释:“这不是采访,我也不会录像录音,纯属我个人好奇,领导如果回答,也只有我一人知道,绝不对第三个人说。”
“哦?你这么说,我倒是好奇起来了,张记者你想问什么?”王笠感觉这个张曦确实有两把刷子,也的确是天生做记者的料。
“就是在明知道要承担滔天骂名的情况下,以你如今的地位,不去做这件事,未来也是前途无量,做了反而可能影响仕途,是什么支撑您义无反顾的做这件事?”张曦这个问题就完全是王笠的个人问题了,其实和改革已经没多大关系。
王笠这次一点犹豫都没有就回答了,因为这个问题确实早就有答案,这也不是王笠一个人的答案,而是这个时代下,大部分正直勇敢的领导干部们最朴素的想法。
“因为我们这个国家刚经历了百年苦难,已经苦了几代人,我们希望下一代不再受苦了!”
改革,苦在当下,痛在今朝,只是为了下一代过的更好。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925/4312398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