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该开分店了!
高强对许辰做了一次专访。
他问了许辰创业的想法,对味道的要求,为什么要做标准手册,为什么要设计明厨亮灶,还问了会员制度和品牌标志的来历。
许辰没有隐瞒,坦诚地讲了自己一路过来的想法。他的真诚,还有这个年纪少有的远见,让高强很佩服。
采访结束时,高强合上本子,对许辰说:“小许,谢谢你。你让我看到了中国餐饮的希望。你放心,这篇报道,我会用心写。”
三天后。
许氏私房菜的后厨里,大家正在为晚上的营业做准备。
突然,店门被推开,王铁柱冲了进来,他手里拿着一份报纸,脸涨得通红,激动得话都说不清楚。
“辰……辰哥!快!快看报纸!”
他把报纸“啪”的一声拍在案板上,指着最上面的位置,用尽力气喊道:
“上……上头版了!咱们上头版了!”
王铁柱冲进后厨,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他把一份《京州晚报拍在案板上。版面最醒目的位置,是一张照片。照片上,一条松鼠鳜鱼形态很好,金黄色的鱼身上淋着红色的酱汁。照片旁边,是林晓雅设计的那个“许”字。
照片和标志的上方,是一行黑色的标题——《一家小饭馆,如何成为地安门的美食名片?》。
副标题写着:《京州晚报记者深度探访,揭秘“许氏私房菜”的成功密码。
这是《京州晚报的头版。
许辰也愣住了。他以为高强的报道最多上美食版,没想到报社会把一个饭馆放在头版。
“天啊……”林秀兰捂住嘴。
许卫国拿过报纸,戴上老花镜,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报道从高强的角度,写了他探店的全过程。高强在文章里,把许氏私房菜的优点全都写了出来。
“……那面‘明厨亮灶’的玻璃窗,展示了一种自信。店主把做菜的每个步骤都给食客看,这种做法在现在的餐饮业里很少见……”
“……他们的标准化手册,规定了每道菜用多少盐,每片肉切多厚。这不是老师傅凭感觉做菜,而是一种严谨的态度,保证了菜的味道……”
“……最让我吃惊的是他们的会员制度。一张‘钻石卡’,给客人优惠,也给客人一种特别的体验。这个方法筛选和留住了最重要的客人,建立了竞争对手很难超越的优势。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做菜,而是进入了经营的层面……”
“……从一个院子里的小灶台,到地安门有名的饭馆。许氏私房菜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坚持、创新和梦想的故事。它的成功,能给这个时代的个体户一些启发。”
许卫国读完,抬起头。他看着许辰,又看了看报纸上的“许”字,说道:“儿子,咱们老许家,在京州城出名了!”
这篇文章在京州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第二天,天还没亮,许氏私房菜的胡同口就被人堵住了。
这些人从京州城各个地方来,有工人,有干部,有居民,还有学生。很多人手里都拿着一份京州晚报,指着报纸上的照片讨论。
“就是这里!报纸上说的就是这家!”
“看,牌匾上的字和报纸上的一样!”
“我今天一定要尝尝,什么样的红烧肉能上报纸!”
王铁柱和李明来开门时,看到这个场面,腿有点发软。队伍从饭馆门口一直排到胡同外的大马路,拐了一个弯还看不到头,最少有几百人。
“店长,这……怎么办?”李明有些害怕。
王铁柱吸了一口气,想起了许辰的培训,让自己冷静下来。他拿起手持喇叭,大声喊道:“大家不要挤!今天备得料很足,都能吃上!请大家排好队,领号!”
人群不但没少,反而越来越多。
饭馆里,二十张桌子很快坐满,外面等位的人,号码牌已经发到了一百五十多号。
一个戴眼镜的老教授拿着报纸,对服务员说:“同志,给我来一份报纸上说的‘至尊红烧肉’,我研究了一辈子文学,看看这菜里是不是真有故事。”
一个背着画板的年轻姑娘,对着松鼠鳜鱼拍了照,嘴里说:“这形状,这颜色,是艺术品。”
对面的地安门饭店,孙胖子坐在办公室里,手里也捏着那份《京州晚报。他的手在抖,报纸被他捏得变了形。他的副手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
“经理,咱们的客人……今天又少了两成。”副手小心翼翼地报告。
孙胖子没有理他,他反复看着那篇报道,脸色越来越难看。
明厨亮灶、标准化手册、会员制度。
这些词让他感觉难受。他以前输给许辰,以为只是输在一道菜或一次降价上。他心里不服气,觉得许辰是运气好。
今天看到这篇报道,看到报纸分析了许辰的经营方法,他才明白自己输得有多彻底。
许辰搞明厨亮灶,是为了让客人放心。他孙胖子还在后厨用着发黑的抹布。
许辰搞标准化手册,是为了保证每一盘菜的味道都一样。他孙胖子的后厨,还是老师傅说了算,一道菜咸了淡了全凭心情。
许辰搞会员制,是为了把有钱的客人留住,让他们有面子。他孙胖子还在搞一元套餐,吸引那些只图便宜、吃完就走的客人。
这不是一个方面的失败,而是经营思路上全方位的失败。许辰做生意的高度,他已经完全不能理解了。
他瘫坐在椅子上,看着窗外许氏私房菜门口那条长长的队伍,自言自语:“完了……全完了……”
这场竞争,在他没明白过来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
晚上,送走最后一批客人,许氏私房菜安静下来。员工们都很累,但脸上都很兴奋。
许辰一个人坐在大堂里,回想白天的人群,心里没有高兴,反而觉得事情有些严重。
成功来得太快了。
今天的客人数量,已经超出了饭店的接待能力。后厨忙不过来,前厅也很乱,很多客人排了几个小时队,最后没吃上。
他亲耳听到有客人抱怨:“排了三个钟头,就告诉我菜卖完了?这不耍人吗!”
还有客人因为上菜慢了,直接和服务员吵了起来。
这样下去,报纸带来的好名声很快就会因为糟糕的体验而消失。品牌不是靠一篇报道就能立住的,而是靠每一位客人的口碑。
一个店,已经装不下“许氏私房菜”这个名字了。
就在这时,他脑海里响起了系统的声音。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901/1111102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