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秦巧儿
“叶渊,几位夫子找你说什么了?”
余夫子前脚刚走,萧斌便从不远处凑了上来,脸上带着几分好奇。
叶渊看了他一眼,淡然道:“吴教谕让我晚上作诗。”
萧斌闻言,脸上的神情顿时变得古怪起来,他凑近一步,压低了声音:“那你可一定要好好作!今晚在晚宴上表演的,可是红銮楼新晋的花魁,秦巧儿!”
叶渊眉梢微挑:“难道这秦巧儿有什么特殊不成?”
“那可是个奇女子!”
萧斌解释起来,语气里带着几分惊叹与八卦,“她本不是青楼之人,乃是朝廷工部员外郎秦瑜的千金,自小便精通琴棋书画,才名远播。”
“只是去年,她父亲秦瑜来咱们晋阳州府监督矿石开采,谁料矿洞突然坍塌,当场便身死其中。”
“秦家老小千里迢迢前来迎灵,却在半路遇上了山匪,家财被洗劫一空,连回京的路费都没了。”
“那秦巧儿,便在泽川县卖身葬父。凭着一手出神入化的琴术,短短时日,便引得无数贵公子追捧!”
萧斌说到此处,语气里多了几分敬佩:“因她出身清白,又言明只卖艺不卖身,加上卖身葬父的孝举,不知感动了多少公子哥,都嚷嚷着要为她赎身,迎娶入门呢!”
他顿了顿,看着叶渊,神色变得凝重起来:“所以……今晚的晚宴,她肯定是所有人的焦点。这诗要是作好了,自然是锦上添花。可要是作得不好,那你得罪的,可就是秦巧儿身后那一大群追捧她的公子哥了……”
叶渊闻言,不禁有些无语。
作一首诗,竟还有这等麻烦事?
不过,身为千金小姐,却一朝家破人亡,流落风尘,卖身葬父,这秦巧儿的命运,确实坎坷。
只是,叶渊心中亦有一丝疑虑,他皱眉道:“工部员外郎,乃是正五品的大员。就算意外身死,朝廷自有抚恤,家人也不至于沦落到这般田地吧?”
萧斌叹了口气,解释道:“这秦瑜出身布衣,是开宝十七年的进士,并非世家大族出身,连寒门都算不上。而且,他膝下无子。”
“人走茶凉,他人都死了,在朝中又无甚根基,自然无人愿意出手相助。”
叶渊听完,默然不语。
片刻后,他望着远处波光粼粼的湖面,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唏嘘。
……
黄昏时分,夕阳的余晖为兰亭周遭的湖光山色,镀上了一层温暖的橘红。
官道之上,一列车马缓缓驶来,仪仗鲜明,正是泽川县令杜中林的官驾。
随行的,还有县丞、主簿等一应县衙官吏。
画舫之上,吴教谕当即便领着柳院长等四位院长,以及众夫子,快步迎了上去,分列两旁,恭敬等候。
远处,各个书院的学子们都已停下交谈,纷纷驻足远眺,神色间带着敬畏与好奇。
现在还不到他们这些学子拜见的时候,需得等县里的诸多大商贾抵达,众人移步至兰亭东侧的天元酒楼举行晚宴后,才轮得到他们登场。
“叶渊,快看。”
萧斌凑到叶渊身边,压低了声音,抬手遥遥指着正被一众夫子簇拥着登上画舫的官员们。
“为首那个穿着绯色官袍,身形微胖,一脸和气的中年人,就是咱们的县令大人,杜中林。”
“他旁边那个,身材瘦高,面色严肃,留着一撮山羊须的,是县丞何涛大人。”
“再旁边那个,尖嘴猴腮,一双眼睛滴溜溜乱转,看着就精于算计的,便是主簿黄启元,黄彦明他爹!”
“最后那个,身形魁梧,满脸横肉,腰间佩着刀的,是巡检司的司长吴尤龙,管着全县的治安捕盗。”
介绍完一众县衙主官,萧斌嘿嘿一笑,脸上带着几分自豪,继续道:“咱们泽川县,在晋阳州府下辖的十一县里,富庶程度,那可是稳坐头把交椅的!”
“所以这诗会,看着是风雅之事,其实也是个销金窟。”
他压低声音,神神秘秘地道,“每年在诗会上买诗的钱,最后都会被县令大人当做善款捐出去,少说十几万两,多的时候,几十万两都有!”
说着,萧斌用胳膊肘撞了撞叶渊的肩膀,挤眉弄眼地打趣道:“说起来,去年这善款榜的榜首,就是你们王家!为了给王家布坊买一首诗,一口气捐了十万两白银!”
叶渊闻言,心中着实一惊。
十万两,只为买一首诗扬名?
他之前只知王家是泽川首富,却未曾想,这“首富”二字的含金量,竟是如此之高。
如此看来,王家的财力,即便放眼整个晋阳州府,怕也非等闲之辈。
念及此,叶渊心中一动。
王家既然如此看重诗会,今晚的晚宴,必定在受邀之列。
那……自己那位便宜夫人,王思语,今晚会来吗?
……
画舫之内,觥筹交错。
县令杜中林与柳院长等四位院长一番客套,言语间满是期许与勉励。
片刻后,杜中林抚须一笑,目光扫过众人,朗声道:“本官记得,去岁诗会采风,至晚宴开席前,各院学子已然作出了三十余首诗词。不知此次采风,又有几多佳作啊?”
此言一出,画舫内的气氛微微一滞。
吴教谕上前一步,脸上带着一丝古怪的笑意,拱手道:“回禀县尊,时至此刻,共得诗……五首。”
“嗯?”
杜县令脸上的笑容一僵,眉头微蹙,颇为讶异:“才五首?这是为何?”
一旁的县丞何涛亦是满脸不解,那张严肃的瘦脸上,忧色一闪而过:“莫非……这一届的学子,才情远不如上一届?”
“非也,非也。”
吴教谕连忙摆手,笑道,“正是因为有学子即兴作出了一首诗,太过惊才绝艳,以至于其余学子,皆不敢再轻易献丑了……”
“哦?”杜中林顿时来了兴致,惊讶道,“竟有此事?是何人所作?快快拿来与本官一观!”
吴教谕道:“乃是同济书院的学子,叶渊!”
说着,他便将早已备好的那张宣纸,恭恭敬敬地呈了上去。
杜中林接过,与身旁的何县丞一同看去。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句入眼,杜中林与何县丞对视一眼,眼中皆是掩饰不住的赞叹与惊喜!
“好诗!好一个‘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杜中林击节赞叹,满面红光。
何县丞亦是连连点头:“此诗气魄宏大,意境高远,当为绝唱!”
唯有主簿黄启元,在听到“叶渊”二字时,那双滴溜溜乱转的眼中便闪过一丝惊疑。
他凑上前去,目光落在宣纸末尾的署名上,心中猛地一沉。
若他没有记错,王家那个在同济书院读书的赘婿,似乎……就叫叶渊?
黄启元抬起头,试探着问道:“吴教谕,此叶渊,可是王家那位……赘婿?”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884/1111106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