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疯了吧!刚毕业一篇报告惊动中枢 > 第38章 锦红厂

第38章 锦红厂


众人正聊着,包房的门被敲响,随后推开,为首的是个年过半百的男人,穿着一身灰蓝色中山装,脸上沟壑纵横,但精神头很足,腰板挺得笔直。此人正是锦红无线电厂的书记兼厂长,陈玉彬。

他身后则跟着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戴着黑框眼镜,头发有些乱,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工作服,头发有些稀疏,神情略带拘谨,手里还提着一个黑色的人造革公文包。

“学义市长,我们没来晚吧?”

“不晚,菜还没上呢,来,陈大哥,坐我边上。”

刘学义站起身来,热情地招呼着,待陈玉彬走近了后还与其握手,并熟络又亲切地问最近身体怎么样。

陈玉彬笑眯眯地回应起来。

二人的态度和称呼明显说明他们此前就有着交情,这让除了李青松之外的人都有些意外。

陈玉彬指了指那位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我跟各位领导介绍一下,这位是我厂的技术副厂长,何文明。”

李青松也转头给他介绍江大鹰和周立伟的职位,到了江振邦时,笑问:“这个年轻人您还记不记得,他可说了,还记得你呢。”

陈玉彬点头与江振邦握手:“记得,没想到又和这个小同志见面了,”

江振邦笑着回应:“陈书记好记性。”

陈玉彬不仅是锦红无线电厂的书记,也兼任着厂长一职。他今年五十九岁,在厂里干了一辈子,但陈玉彬不懂相关技术,是典型的政工干部。

江振邦上次去厂里本是在和工人闲聊,陈玉彬听闻来了个电子专业的大学生搞调研,特意把他请到办公室聊了许久。也正因如此,江振邦才对锦红厂的困境有了更深的了解。

原来锦红厂的厂长兼书记另有其人,对方两年前眼看厂子不行了,就带着一批最精锐的技术骨干南下创业。

陈玉彬这才赶鸭子上架,兼任了厂长,但他也是有心无力,早就存了躺平退休的心思。

众人相互寒暄落座,菜也流水般地端了上来。

“我先提一杯吧。”

没等大家动几筷子,刘学义便端起了酒杯,沉吟道:“今天这顿饭,主要是庆祝,庆祝我们兴宁有一位才高八斗的大学生,愿意放弃外面更广阔的天地,留在兴宁,建设家乡!”

他又看向陈玉彬,解释道:“振邦同志利用暑假,搞了一份关于咱们兴宁发展的调研报告,写得非常深刻,非常有价值。可以说,为我们政府下半年的工作,提供了很重要的思路和依据,我今天请你来也和他写的报告有关。”

“这样啊?”

陈玉彬很意外,但没有细问,只是举起酒杯对江振邦遥敬了一下。

他调研那天,确实见过这个年轻人,当时只以为是个普通的大学生来做社会实践,没想到居然入了市长的法眼。

“来,为兴宁的未来,我们共同举杯!”刘学义提议。

市长发了话,众人纷纷举杯,李青松却多看了江振邦一眼,眼神玩味。

几个小时前我问你毕业后什么打算,你说没想好,跟着市长坐一车聊了不到十分钟,这就要留在老家建设家乡了?你变卦变的挺快啊!

江振邦假装没看到李青松的眼神,只是举杯饮酒。

刘学义喝了半杯,其他人自然不敢怠慢,只比他喝得多,不敢比他喝得少。

一杯酒下肚,气氛热烈了许多。

周立伟放下酒杯,像是忽然想起什么,对刘学义惭愧地说:“领导,我得跟您做个小小检讨。上个月中旬的一个周末,海湾市委办的彭副秘书长带队来咱们兴宁的桃花岛调研,当然,顺带也是为了放松心情,这个调研不是那么正式,所以他让我保密,我也就没跟领导汇报。”

刘学义知道周立伟与彭志勇的关系,估摸着对方所谓调研是假,钓鱼游玩是真,所以哦了一声,等他下文。

周立伟继续道:“当时振邦全程陪同,后勤工作安排得滴水不漏,而且他也与市委办的刘雅文科长一起对桃花岛的文旅资源做了调研,这部分内容报告中有所提及……总之,在彭秘书长要走的时候,对振邦满意得不得了,私下跟我说想把他要到海湾市委办去。”

李青松惊讶地看向江振邦:“有这回事?”

江振邦没有回应,用余光看着刘学义,见到对方眼中也闪过一抹诧异,脸上只是笑了笑,心中暗暗为周立伟的助攻点赞。

江大鹰肯定道:“有,我也在场陪同。”

“对,他们爷俩全程都在跟着,等彭秘书长走了之后,我就这事儿问了振邦的意见,”

周立伟看了江振邦一眼,笑道,“结果这小子想都没想就给拒了,我和老江说好说歹说,劝他慎重考虑,振邦就是不想去还海湾市委办工作,问他啥原因,他还打马虎眼。那会儿我们还纳闷呢,现在才明白,原来是这小子心系家乡啊!”

这话一出,众人又是一阵商业夸赞。

陈玉彬也由衷地感慨:“后生可畏,像振邦这样的年轻人若都愿意留在兴宁,兴宁的未来才有发展。”

刘学义沉思数秒,突然道:“难啊,他这样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还是留在大学所在地了。兴宁只有两个中专院校,没有大学,无法产出高学历人才。”

“而一个城市经济不好,就吸引不到人才,人才少,城市经济就不好,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饭桌上的氛围沉寂下来,刘学义迅速转移话题:“聊正事吧,免得一会喝多了。”

他转向江振邦:“报告里关于锦红厂的部分,你再当着陈书记和孙工的面,详细讲讲。你说的那个新产品,到底是怎么回事?”

……

饭局结束时,已经快晚上十点。

陈玉彬和何文明坐上了回厂的吉普车。

车里一片寂静,只有发动机在嗡嗡作响。

过了许久,何文明才忍不住开口,带着几分疑虑:“陈书记,那小子说得天花乱坠的,到底行不行啊?”

陈玉彬靠在椅背上,闭着眼睛:“我的何厂长,你是搞技术的,你问我行不行?”

“技术上应该没什么大问题。”何文明挠了挠头,为难道:“但仅凭咱们现在几个厂的技术员也有难度,而且他说的那些东西,造出来能有人买吗?有他说的那么大市场吗?”

陈玉彬心里同样没底,但他脸上却不动声色,缓缓睁开眼,吐出一口浊气。

“不管怎样,总是一条出路。要真是跟玄州那个三厂合并了,我倒是落个清净,提前退休享福去。可你们呢?厂里那五百多号工人怎么办?要么下岗,要么拖家带口地搬去玄州,你愿意?”

何文明沉默了,许久,眼中似乎多了点名叫希望的东西:“是啊,总归是条出路。”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835/4314503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