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政治就是脱鞋……
刘学义的保护性呵斥声在烟雾缭绕的办公室内回荡,像是投入死水里的一块石头,虽然激起了涟漪,却很快被更深沉的寂静吞没。
江振邦收声,重新扮演起小透明。
屋内的六位领导,有一个算一个,都感觉胸口堵得慌。
想查,只将写举报信的职工控制住详细盘问。
但要是这么做,明天市委政府的大院就得被围个水泄不通。
更何况,那三十个厂领导还住在酒店呢!抓紧把他们的处理结果定下来才是正事!
专职副书记李贺重重地咳嗽了一声,试图打破这令人窒息的僵局。
“小江厂长的想法是个思路,但关键是,四十三个厂级、副厂级的领导岗位,不可能一次性全部换血,那影响面太广了,必然造成动荡。”
于峰点头赞同:“没错,我们组织部选拔任用干部,是有严格程序的。资历、履历、工作经验、民主测评,缺一不可。现在提拔的这些人,或许有能力,但大多数缺乏资历。走个聘任的名头也不好。”
“过去振邦那是一个,现在是一群,性质也截然不同……要不要分批任免呢?可以视问题大小,分出个轻重缓急的逐级处理。”
于峰的提议,立刻被夏朗否定:
“不好,必须同一时间处理,否则你今天免了张三,同样有问题的李四没免,双方会互相攀咬的,他们不看什么问题轻重,职工也不能服气。”
在场的领导众说纷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占一方,都是从大局出发,谁也没有个明确的态度。
三言两语,皮球又踢回了原点,成了一个死结。
免,怕乱。
不免,更乱。
所有人的视线,有意无意地,又一次落在了角落里的江振邦身上。
是你点的火,你得负责灭。
江振邦却像是没感觉到这些压力,他的视线,若有若无地飘向了从头到尾一言不发的政法委书记张政平。
老张,你到底想不想让你闺女到国企里当领导啊?
想,你就说句话。
不想,你就继续装死,那是你闺女,不是我闺女!
张政平自然感受到了那道不轻不重的视线,他端着茶杯,喝了口水,斟酌着开了口。
“李书记和于部长的顾虑,很有道理,组织原则和工作程序,是我们工作的基石,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但是,”
他话锋一转,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夏朗同志的担忧,同样是现实问题。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局。现在兴宁工业系统的稳定,靠什么维持?”
张政平叹了口气,自问自答道:“不是靠我们发文件,也不是靠我们开会。是靠那些还在一线维持生产的职工,和那些自发顶上来的年轻人。他们是现在生产秩序的实际维持者。”
“从政法工作的角度看,当前最大的风险,不是程序上的瑕疵,而是我们如果处理不当,会失去基层职工的信任。”
“他们递了举报信,交了证据,眼巴巴地看着我们。如果我们把那些有问题的干部简单做了处分,再放回原位,会给他们传递一个什么信号?”
张政平的声音顿了顿,语气沉重了几分。
“那等于告诉他们,他们的举报没用,坏人不会受到彻底的惩处。这股气一旦泄了,再想聚起来,就难了。到时候,人心散了,才是真正的大乱子。”
一番话,瞬间把问题的性质从“组织程序”拔高到了“政治稳定”和“人心向背”的高度。
所以,这批厂长必须要处分,一定要免职。
不处分,不免职,对不起人民、对不起组织!
会说你就多说点!
江振邦觉得当初自己同意把张佳莉分进发改科的决定,非常之英明。
果然,张政平这话一出来,众人你看我,我看你,再也找不到反对的理由了。
刘学义给了夏朗一个眼神,后者会意,直接把话题敲死:
“政平书记说的对,这批人肯定是要进行统一处分免职的。”
“至于让谁来接手,我觉得还是走聘任制厂长的路子,这个有成功的先例在。”
“具体做法,就是我们考核出一批人选,让各厂开职工大会,针对这些人进行一次民主投票,选出由谁来担任什么岗位。”
“选举结束后,各厂向市委市政府和国资局发函。咱们市委市政府再研究一下,没有大问题就同意了,反正也只是干六个月。”
“六个月期间如果职工们觉得不行,那让他们再开大会,再换,只要票数过半,就换下来。都是他们自己选的,也怨不得别人。”
于峰连连摇头:“选举很好,但现在这个时机选举不好。各厂人心浮动,到时候为了拉票,互相攻击,许下一些不切实际的承诺,今天你上台,明天他上台,厂长跟走马灯似的换,乱子更大。”
“还不如直接由组织部,对在这次风波中表现突出的职工;厂内其他清白且有能力中层干部;还有一些有商业头脑,自告奋勇,想下企业去做事业的机关干部,进行一次全面的考察。”
“考察他们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群众基础。考察合格的,咱们市委直接下文,任命他们为代理厂长、副厂长,代理期也是六个月。”
“这样一来,既符合我们的干部任用程序,也给了他们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六个月后,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成绩说话。”
“干得好,他们厂子自己开会延长聘任期限,我们酌情提拔;干得不好,我们再另行研究。主动权,始终在我们手里。”
这番有理有据的话说完,办公室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孙国强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一丝。
如果按照于峰说的方法,相当于给市委提供了一个台阶。
市委发现蛀虫,坚决处理蛀虫。
针对空出来的岗位,主动选拔、考察、任命了新的干部,这是市委在力挽狂澜,是组织在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而考察对象,有三种。
一、已经把厂子扛起来的年轻人,这是江振邦的人。
二、一些其他的中层干部。这不是江振邦的人。
三、那些有商业头脑,自告奋勇,想下企业去做事业的机关干部……嗯,这是张政平的闺女,也可以是其他领导的人!
掺沙子嘛!
性质变了,结果也变了。
孙国强看向刘学义:“你觉得呢。”
刘学义道:“那得先把现在这三十一个厂领导的处罚决定做出来,把他们全部免职了之后,立刻由组织部对人选进行考察。”
微微一顿,刘学义沉吟:“但是,这个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了让厂子迅速恢复生产,换人必须迅速完成。”
“组织部的人手肯定是不够,所以我建议…由国企督察组配合,再从国资局、审计局、纪委三个部门抽人,四个部门联合考察。”
饼又被分出去了,
组织部、国资、审计、纪委,四个部门都能吃上一口,两个部门是市委的,两个部门是市政府的,大家各占一半。
但组织部也确实人手不够,这个事儿不能再拖了,必须速战速决。
孙国强皱眉思索片刻,看向其他人:“你们怎么想?”
“我没意见。”
纪委书记徐震第一个同意,紧接着是夏朗也表示认可:“大家说的都特别好,这一总结,两全其美的办法就商量出来了!”
张政平嗯了一声:“这个办法好,讲民主,又集中,有纪律,也有自由!”
六位领导全通过了。
最后,孙国强的视线停在了江振邦身上,语气不耐。
“你,说话!”
我还有表决权呢?
江振邦呵呵笑:“挺好的,领导们说的我都拥护!”
你拥护你妈了个……
六个领导心中腻歪,不知谁发出一轻声的嗤笑。
孙国强佯装没听见,继续道:“那你也跟着一起去考察人选,等这批新领导上任后,你这个发改科还要发挥作用,给他们出谋划策,全力帮助全市国营厂转亏为盈,做大做强!”
“不许区别对待!听懂了没有?!”
说到最后,孙国强语气严肃,眼神带着杀意,警告意味十分明显。
您放心吧,我一定区别对待!
“您放心吧,我一定坚决拥护,全力配合!”
人事就是政治。
而政治就是斗争,妥协,再斗争,再妥协。
到了最后,妥协就是脱鞋…脱完鞋,大家抓紧上炕继续豆蒸!!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835/4314496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