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浪成于微澜之间2
1996年1月7日,周天。
席卷奉省的舆论热潮,经过一周的传播与发酵,非但没有丝毫平息的迹象,反而像是被添了新柴的烈火,借着南下的报纸和杂志,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更为汹涌的波澜。
兴科公司,董秘办公室。
一个小小的办公室里,五部崭新的电话机一字排开,铃声像是串通好了的交响乐,此起彼伏,就没真正断过。
冯子豪和他手下两个刚从大学招来的实习生,已经处于一种近乎麻木的状态。
每个人都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
耳朵边上永远是话筒,嘴里重复着近乎相同的话术,“喂,您好,这里是兴科技术公司”,手里的笔在笔记本上疯狂记录,纸张翻得哗哗作响。
“您是沪市第一百货的采购部?要订八百台VCD?还有两千个电热水壶,四千个插排?好…我们公司的政策是,预付款达到百分之五十,可以优先安排生产,并且享受百分之五的折扣减免……”
“喂,您好,这里是兴科技术有限公司……是的,我们就是报纸上那个兴科……什么?您是《羊城晚报》的记者?想约江董的专访?非常抱歉,我们董事长的日程今天已经全部排满了,我先帮您登记一下,稍后一定给您回复,好吗?”
“你好,我是江振邦董事长的秘书……啊?之江卫视?你们也要来采访?好的好的……”
这几天,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如同雪花般涌入这个小小的办公室。
有各大城市的百货公司、家电卖场,挥舞着钞票要订购兴科的所有产品。
有财大气粗的批发商巨头,开口就要承包整个省的总代理权。
甚至还有南方的私营企业老板,想方设法打听到江振邦的手机号,开出百万年薪的天价,想挖他过去做职业经理人。
现在的江振邦,也已经完全用不着海湾市宣传部或者母校帮忙牵线搭桥了。
全国各地的媒体,从省级卫视到行业内部杂志,嗅到这股热度,发现了其中巨大的新闻价值,都开始主动要求来兴宁做专访。
实在是江振邦的故事太具传奇性了。
二十一岁的年纪,应届大学生的身份,临危受命的悲壮背景,八十天扭亏为盈、订单过亿的惊人业绩,再加上国企改革、下岗潮的苗头逐渐兴起,国货自强这些极具时代感的光环加持……
所有元素叠加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让全国公众都为之瞠目结舌的叙事。
热议如潮水般涌来。
有人赞叹他是百年一遇的商业奇才,是国家未来的经济栋梁。
有人感慨这是改革开放催生的时代英雄,是属于九十年代中国人自己的励志故事。
连带着,兴科公司的订单自然也迎来了爆炸式的增长。
中午十一点半,临近饭点,铃声总算有了片刻的喘息。
冯子豪拿着写满了的通话记录,敲开了江振邦办公室的门汇报工作。
自舆论掀起后,兴科又增加七万三千台VCD的预购订单,按平均2200一台的出厂价,再抵消折扣优惠,总金额约等于1.5亿,其中预付款已到账了6000万。
至于兴科其他产品的订单,也翻倍激增,总金额达8000万,公司的库存都空了。
剩下的只有幸福的烦恼,虽然江振邦已提前布局进行了扩建增产,但员工依旧不够,兴科的产能还是跟不上。
加之当下这个年代的媒体速度传播较慢,舆论热度还未达到顶峰,可以预见的是,后续订单还会又一波大幅度的增长,兴科可能要面临一段时间供不应求的情况。
但应该不会积压过多订单,导致大范围客户流失和品牌受损的负面状况发生。
因为强大舆论带来的第二个好处就是,在上周,江振邦和孙国强、刘学义在酒桌上谈完合并计划之后,为了迎接方省长的视察,也为了应对可预见的订单增长,兴宁市委市政府以惊人的速度,连夜开会,特事特办,用“无偿划拨”的形式,将兴宁市五金厂和塑料厂两个国营厂,送给了兴科技术有限公司。
这两个厂子此前效益非常一般,所以整件事几乎毫无阻碍,五金厂和塑料厂的上上下下都是喜迎王师的氛围。
有些员工和领导,听闻自己以后就是兴科的人了,当天放鞭炮吃饺子,喜气洋洋的直接在阳历年就把春节给提前过了。
一夜之间,兴科的总职工人数,从一千人,暴增至一千八百余人。
目前兴科正在对塑料厂和五金厂的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完成后,便能让兴科的供应链大大增强。
两个厂子的冗员经过短暂的培训,可以很快补充到VCD的生产线中,大幅提高兴科的产能。
不过江振邦没有直接合并两个国营厂,而是顺势将两个厂子完成公司制改革。
自己也将兴科技术有限公司,改成为了兴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兴科集团以控股的形式,掌管兴科机械公司和兴科塑料公司两家子公司,兴科集团内还分别设立了:家电事业部、视听事业部、通信与信号事业部。
不直接将两个国营厂并进来,而是成为子公司,原因很多。
直接吞并两个文化、机制完全不同的老厂,将其员工和管理体系完全打散重组,极易引发剧烈的文化冲突和员工抵触,管理成本极高,子公司模式,给予了缓冲和过渡期。
另一方面,也是给未来的资本运作空间。
如果未来两个子公司发展得好,子公司架构为它们单独引入投资、甚至上市融资预留了可能性。
反之,如果经营不善,也更容易进行剥离或关闭,相当于多了一层防火墙。
给兴科本部设立家电、视听、通信三个事业部,则是为了兴科本身的各司其职,相互协作,进一步优化组织架构。
“另外,五金厂和塑料厂的接收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技术改造方案也通过了,最多十天,就能给我们的生产线提供稳定的零件供应,生产部初步计算,VCD的成本约能压缩到九百块钱一台……”
“马超那边什么情况?”
冯子豪照着本子念:“朝阳酒业的桃子酒明天就能开坛,马超信心很足,说是明天想请你吃个晚饭,尝一尝。食品厂的干脆面试吃反响很好,正在进行包装设计阶段……”
“走,先吃饭去吧,边吃边说。”
江振邦带着冯子豪来了食堂,但今天他没去小食堂,而是在大食堂找了个位置,跟着员工一起排队打餐。
“厂长!你来我这先打啊?”
员工们看到了,也没有太惊奇,因为江振邦并不是总在小食堂吃的,偶尔也会在大食堂吃,有在队伍前面的职工看他来,立刻自愿让出位置给他插队。
“不用。”
江振邦笑着摆摆手,继续听冯子豪汇报工作。
“从《羊城晚报》到之江卫视,还有京城的好几家,都想采访你…有几个名气不那么大的,说是已经坐火车来兴宁了。”
江振邦道:“已经在路上的,就让人家来吧,你安排好时间。其他的你可以讲讲让他们推迟两天,尤其是京城的,等15号方省长到兴宁,你提前通知他们一起来。”
“我之前炒作是为了销量,现在也要给领导画面啊,不能喧宾夺主嘛。”
“好的,明白。”
冯子豪连连点头记下,方省长来视察的日子已经定下了,就是15号下周一。
排了五六分钟队,二人才打上饭,但食堂人满为患,没有空位。
江振邦和冯子豪只能回小食堂,看到了高志远,他便说了下排队的情况:“员工多了,这个老食堂有点小,耽误事儿啊。”
“新食堂虽然在建,但至少一个月之后才能竣工。眼下这个问题还是要解决的,你想想办法,在不影响生产和工人用餐体验的情况下,拿个方案出来。”
“花点钱也没什么…实在不行就在伙食上多加点肉,堂食一部分人,给工位上的工人送一部分,搞个分流。”
高志远点头:“好,没问题,明天就改。”
江振邦又道:“咱们这些领导,每人的基本工资加分红,每月到手最少也是万八千块了,我和文明有产品分红,赚的更多。但无论如何,记住一点,千万不要脱离群众。哪怕是九分想着自己,一分想着基层职工呢。”
“两参一改三结合不是口号,是有制度的,干部也要参加劳动。我这周没下车间,是因为我一直在去其他国营厂视察,也相当于下了车间。”
“另一方面,公司飞速发展,大家要多加强学习,不止是学管理,更要学些电子和家电相关的知识,起码对当下前沿的行业动态有个了解,不要被甩下了。”
因为有职工代表私下跟江振邦反映了部分高管不太好的苗头,他没有指名道姓地轻点了一下。
众人心中均是一颤,连声称是是是好好好,江董批评的是,我们下午就去门口扫雪,晚上挑灯夜读!
自入职当天,打跑了罗志余三人之后,江振邦在他们面前再也没红过脸,没骂过一个脏字,平常交代工作的语气也是平静舒缓的,但威势却越来越重。
好似渊水深沉静止,又像山岳巍然耸立。
如今全国热议,好评如潮,又给江振邦镀了一层金身。
就连是陈玉彬和王辉这俩个快要退休的老家伙,对他都有点发怵的。
可能是因为江振邦不轻不重地点了一句,大部分高管们的用餐时间,比平常快了不少,匆匆忙忙的吃完就去工作了。
小食堂内,就剩下陈玉彬和江振邦二人。
“上周五,组织部派了个考察组来兴科,开完了民主推荐会。”
陈玉彬忽然压低了音量:“你的正式任命啥时候下来?”
孙国强没有食言,之前说要等奉省电视台播报了兴科的新闻,他争取在方省长来之前给江振邦扶正,送他一程。
眼看着下周省长就要来了,也开始走流程了。
“具体时间不确定,但说是明天周一早上开常委会集体讨论。”
“有把握么?”
陈玉彬问完,又略有担忧地提醒:“虽然有书记和市长支持,但之前下去那四十多个厂领导,可是和几个常委沾亲带故的…能量不小啊,场外因素你也要考虑到。”
可不么,都告到中枢去了。
但江振邦还是尽量保持平常心,至少脸上云淡风轻:“通过了更好,没过就继续聘任,无论什么级别,一样都是为了人服务嘛。”
陈玉彬心道扯犊子,都是为人民服务,那让你小子掏大粪去,看你愿意不愿意?!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835/4314494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