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盖世”辞章
结婚前几天,一切都准备妥当,就等结婚的那天了。前一天的时候,在家里办酒席的桌子敞篷都准备完毕,厨子,还是家门(同宗的人来帮忙的)也都通知到了。
第二天天还没亮,大家都起来忙活开了,我也是自觉地没有睡懒觉,再说,这么重要的时候,我敢睡懒觉吗?那些家门也是一早就来了,到处赶着帮忙,张贴红纸,搁放礼品的桌子,等等一系列麻烦的要命。
至于老姐,一大早就起来,有人帮着打扮了。洁白的婚纱,淡雅的妆,还有盘好的发髻,头纱,不用浓妆艳抹,就那么,就已经很美了。
我也是最初的时候进到她呆的房间里帮个忙,然后就不被允许进去了。说是新娘子要等到接亲的人来才可以见到,即使是我也不行,没办法,我只好到处帮着打下手。
十一点多的样子,浩浩荡荡的几辆婚车开上来。我们家住的地方有点偏,要不是在住所的旁边有条大路,这婚车能不能上来都是问题。
都说结婚要娘家人送的,而我这个作为弟弟的是必须要去的,对这些根本无从了解的我有些心虚,不知道该怎么弄。幸好有表嫂陪同,路上的一系列注意事项都跟我交代了一遍,让我不至于显得尴尬。
不过这一场婚事,我不是主角,也没我什么事,而我只是新娘子娘家人的代表。之后就是酒席,本来作为学生不能喝的,但作为老姐的婚事,怎么也不能怂了,然后就喝了八盅,不是很多,但对我这初尝白酒的人,多少有些晕晕乎乎了。
下午忙完回到家,家里的一切都忙了,除了些桌子还有一些没来得及撤离的东西。现在的这个样子,多少有些杯盘狼藉。
看着有些空荡荡的屋子,我有些失落,有些惆怅。父亲去还家具以及其他东西了,老妈坐在炕上看电视,我一个人,突然感觉很闷。
十几年的相处,我们姐弟俩早就成了很熟悉的人了,彼此的小秘密,分享给对象。可能也正是年龄差距不大,我们与其说是朋友,倒不如说是知心人。
可能境遇相同吧,或多或少有些知根知底的感觉。
陪伴了十几年的人,就这么剥离开了我的生活,从今以后,她就成了别人的老婆,儿媳妇,甚至小孩的妈。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我知道,很多东西再也回不到以前了。
老妈明显哭过,眼睛红肿,看着电视,目光却不知在何处。
记得有次老姐跟着表姐去BJ,因为骑自行车的缘故,我得看着自行车,一路上不能陪着老姐。最后,我就那么站在车站旁边候着,看着那人来人往的人潮,看着那些进进出出的大巴车,我蹲在那,突然间,莫名的哭了起来。
我知道自己很没用,一个大男生,有些别扭,有些纠结,就那么狼狈地任由过往的人用诧异的目光看着我。后来表姐她们来哄我,给我买了菠萝,我拿在手里吃,可心里的那份委屈仍然让我泪流不止。
记得当时老姐有些生气,可能对于分别,她心情并不怎么好吧,然后又被我这么一破坏。可是她不知道,我怕分别,更惧怕离别。
我难过,我委屈,只不过是想在她离开家之前多陪陪她。那个时候的我,特别恨自己骑来的自行车,我很想将它踹飞到一边,我恨这个冷冰冰的家伙剥夺了我的自由。
回到家的时候,心里很难过,记得写了首诗,后来还被老姐摘抄到笔记本上。
《离别的车站》:离别的车站,是太多的不舍,不忍分别,离别的车站,是故时的明月,残缺了视线,离别的车站,总是在等待的字典里默默穿行,在无尽的蹉跎里无声的祭奠,我不忍分别,怕你看见我的伤感,躲在偏远的角落,看远处的车消失成一点。
下午回去就跟涛哥打电话请假的,第二天的时候我才回到了学校。后来没过几天,老姐跟着姐夫去了QH的西宁,而我继续着我的求学之路。
补课的时间倒不是很长,十来天的时间过后,高一年级的学生也是陆续返校。至于寒假的作业,早在补课刚到学校的时候,一顿猛抄,总算是解脱了。
新的学期,学的面貌,新的开始,一切又静悄悄地这么开始了。
比起第一学期,这学期一开始都有些剑拔弩张起来,大家的学习劲头更足了。而比我们高一届的高三的学长学姐,早就默默摩拳擦掌,浴血奋战了。
现在二月中,六月初就要开始高考了,时间紧迫,不得不充实自己了。有次我去表姐那里借资料,往里面一看,我靠,基本上搜有人都在教室,几个人在睡觉,其余人都在学习,想想看,那可是大中午的休息时间啊,可以说,我被震撼了。
之后我就在拿了书沉默地下楼了,这么努力,我深受打击。
冬天渐渐地过去,马上要迎来春天,又是新的一年。只是每年的开始,有段时间,是“倒春寒”肆虐的季节,它带给你的寒意,丝毫不亚于寒冬腊月。
上学是枯燥无味的,偶尔的调味菜也就只有那么一点,实在不值一提。其实我这人,基本上是保持了“春困夏乏秋懒冬眠”的一贯状态,一有时间就选择睡觉。
这两天,听说学校是要举办一期以“春之礼赞”为话题的普通话朗诵,题材不限,意境不限。这样的朗诵比赛,倒也是蛮自在的,然后就是报名。
一天下午,被通知说是要比赛,让我们去当观众。好吧,因为是全校参加的比赛,就是那些正忙着准备高考的学长和学姐也不例外,下了教室,教学楼前面是人来人往走动的人潮。
我提着铁凳子,跟着同班的一行人,穿过拥挤的人海,向着集合的地方走去。三个年级,不同的比赛地方,高三的在教学楼下面的正前方,我们高二的是在科技楼下面的一号篮球场处,高一的则是在前操场。
三个年级,三个不同的地方,所以即使学校有四千多名的学生,地方还是绝对够用的,再说也不怎么拥挤。
到了科技楼下面,朝着台阶处,成辐射状态按班级排开。几位领导远远地站在一旁,看着这群吵闹的学生也不怎么说话,兴许是长久的学习,让每个人都感觉别憋坏了吧?
随后是两个学生装扮的主持人,男的白色的西服,打着领带,女的穿着粉色的裙子,款款大方,不失优雅。只不过这么冷的天气,穿成这样,也不得不为那位女生的勇气感觉惊叹。
整个比赛进行的有条不紊,参赛的人员也是个个都是精英。不仅吐字清晰,咬音很准,就连声音也是带着那么点独特来,我承认,就这样的状态,我是弄不来的。
起初是按照序号,每个参赛选手上台朗诵,朗诵完还有个小小的活动。挺有意思的,那就是绕口令,这就要求其本人不仅吐字清楚,还要语速快,又不能错一个。
大家听着倒也蛮有兴趣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古板没有新意。只是唯一不足的是,今天的天气不是很好,阴风怒号,冷冷的风席卷过后,带着那么点尘土,穿过发梢,有时直接灌进衣领,当即冷的都不想挺身而起。
我感觉冷,低着脑袋,无聊玩着手机,期间还给老姐发了两百多字的短信。我拿的手机是那种小巧的,黑色壳子的,连照相功能也没有,唯一让我解闷的就是那个打砖块。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哗然之声响起,耳边的议论不断。我抬起头,发现是我们班的节目,而朗诵者,正是我们班的安仝。
起先看到他,我愣了一下,半天没搞懂状况。其原因就是他不知从哪整来的一件黑色的长衫,衣角都快垂到脚面了,完全一副古代读书人的装扮。
他带来的演讲稿卷起,拿在手中,走到话筒前面,双手背到后面去,这姿态也完全跟古时候的文人相差无几。调整好状态后,他看了下台下的观众和评委老师,没有丝毫的紧张与拘谨,然后开口了:“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二二十班的安仝,我今天要朗诵的题目是《炎黄》。”
“当我登上那古老的城墙,当我抚摸着腐朽的柱梁,当我兴奋的倚栏远望,总会有一丝酸涩冲上喉头,总听到有一个声音大声的说:记得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有人跟我说,曾经有一条大鱼,生活在北冥那个地方,它化作一只巨鸟,在天地之间翱翔……为我们塑造一个博大恢弘的殿堂。
……
我也曾梦回大唐,和一个叫李白的诗人云游四方,他用来下酒的是剑锋上的寒光,他的情人是空中的月亮。我曾见他在月下徘徊、高歌吟唱,长风吹开他的发带,长袍飘逸宛如仙人模样。
……
然而在寒冷的北方,正有一支军队征战沙场,敌人都说,有岳家军在,我们打不了胜仗。可叹英雄遭忌,谗士高张,一缕忠魂终于消散在西湖之傍,一个民族的精神就这么无可逆转的消亡。然而血色夕阳中,我依稀见到,有人把它插进土壤,那是将军用过的,一支宁折不弯的缨枪。
……
就在千百年后的今天,我坐进麦当劳的厅堂,我穿起古奇牌的时装,我随口唱着myheartwillgoon,却莫名其妙的心伤,因为我听到一个声音大声的说:忘了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我们懂得****,却忘了伦理纲常,我们拥有音乐神童,却不识角徵宫商,我们能建起高楼大厦,却容不下一块公德牌坊,我们穿着西服革履,却没了自己的衣裳。
在哪里,那个礼仪之邦?在哪里,我的汉家儿郎?
为什么我穿起最美丽的衣衫,你却说我行为异常?为什么我倍加珍惜的汉装,你竟说它属于扶桑?”
一篇文章,字字珠玑,慷慨激昂。被风吹过的话筒,悠远的声音传来,似是铮铮的铁骨作响。我想,我是被这文章震撼了,也被安仝慷慨激昂的陈词震撼了。
文章气势磅礴,安仝也朗诵说完很有气势,该低的低,该高的高,震撼渗进人的心里,让人的内心不得不起波澜。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785/1111109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