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进省城
天还没亮透,陈飞就醒了。
宿舍里其他几个人还睡得死沉,鼾声此起彼伏。他轻手轻脚地爬下床,借着窗外透进来的那点亮光,开始收拾。
那套新买的藏蓝的确良中山装被他仔细地套在身上,扣子一直扣到风纪扣,勒得脖子有点紧,但整个人显得格外精神、板正。脚上的新皮鞋有些硬,走起路来发出“咯噔咯噔”的脆响,在这安静的清晨格外清晰。
他把准备好的材料又清点了一遍,工工整整地放进牛皮公文包。几包用旧报纸裹着的“高产玉米种子”样品,还有那个伪装成老旧仪器的“检测仪”,以及一小玻璃瓶贴着“营养水”标签的系统叶面肥浓缩液,都小心地塞进一个半旧的帆布旅行袋里。
一切收拾停当,他拎着东西,轻轻带上门,走出了宿舍楼。
地区农业局派了一辆半旧的苏式嘎斯69吉普车送他去火车站。司机是个闷头干活的老把式,见陈飞这身打扮和气度,知道是出远门公干的干部,态度很恭敬。
吉普车在空旷的街道上颠簸着,陈飞靠在车窗边,看着外面飞快后退的房屋和街道。靠近火车站,人流渐渐多了起来,大多穿着灰扑扑的蓝、黑、灰色衣服,挑着担子,背着行李,脸上带着奔波劳碌的疲惫。
火车站更是人声鼎沸,空气里混杂着汗味、烟草味和劣质煤烟的味道。墙上刷着大幅的红色标语。拎着大包小裹的旅客挤作一团,争先恐后地往检票口涌。
司机熟门熟路,直接把车开到站台附近,帮陈飞拎着旅行袋,挤开人群,把他送到了指定的硬座车厢门口。
“陈干事,一路顺风!”司机把旅行袋递给他。
“谢了,师傅。”陈飞接过袋子,点了点头,转身踏上了火车。
车厢里更是拥挤不堪,过道上都站满了人,行李塞得到处都是。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以形容的复杂气味。陈飞按照车票找到自己的座位,是靠窗的一个位置。他把公文包紧紧抱在怀里,旅行袋塞在座位底下,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他对面坐着一个戴眼镜的中年干部,旁边是个抱着孩子的农村妇女,孩子哇哇哭着,妇女手忙脚乱地哄着。邻座几个看样子是出公差的工人,嗓门很大地聊着天。
火车“呜——”地一声长鸣,哐当哐当地开动了。
陈飞靠在窗边,目光放空。这是他来到这个时代后,第一次离开所在的地域,前往更广阔的世界。省城,在他的记忆里,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代表着更大的权力中心,更多的机会,以及……更复杂的局面。
他必须抓住这次交流会的机会,不仅要让红星公社的经验出名,更要让他“陈飞”这个名字,进入省里领导的视野。
火车摇晃着,发出单调的节奏声。旁边工人的大声谈笑,孩子的哭闹,混合在一起,让人心烦意乱,陈飞闭上眼。
旅途漫长而枯燥。中午,陈飞从旅行袋里拿出鸡蛋,就着自带的白开水,慢慢吃着。对面那个戴眼镜的干部拿出一个窝头,默默地啃着。
期间有列车员推着小车卖盒饭,香味引得车厢里不少人吞咽口水,但价格不便宜,还要粮票,真正买的人不多。
颠簸了七八个小时,当天色再次擦黑时,火车终于拖着疲惫的身躯,缓缓驶入了省城火车站。
“省城到了!准备下车!”列车员嘶哑的喊声在车厢里回荡。
车厢里顿时一阵骚动,人们纷纷起身,争抢着拿行李,向门口涌去。
陈飞没有急着挤,他等人都走得差不多了,才拎着公文包和旅行袋,不紧不慢地走下火车。
双脚踩在省城火车站的水泥地上,一股更混杂、更浓烈的城市气息扑面而来。站台更大,灯光更亮,人流更加汹涌。广播里播放着激昂的乐曲和通知,穿着制服的铁路员工来回穿梭。
他跟着人流走出出站口,外面是一个巨大的广场,黑压压的全是人。举着牌子接站的,蹲在墙角等活的……喧嚣声几乎要掀翻屋顶。
“地区农业局的同志!这边!”一个举着木牌子的年轻人看到了他,大声喊道。
陈飞走过去,出示了介绍信。
“是陈飞同志吧?我是省农业厅接待处的小张,负责来接您去招待所。”年轻人很热情,接过陈飞手里的旅行袋,“路上辛苦了,车就在那边。”
来接站的是一辆屁股后面背着煤气包的破旧公共汽车,专门用来接送开会人员的。车上已经坐了不少人,看样子都是从各地来参加交流会的代表,穿着各异,但大多面带风尘。
汽车在省城的街道上穿行。比起地区,省城的楼房明显高了,也多了些,偶尔还能看到几栋气派的苏式建筑。路灯昏黄,但总算让街道有了光亮。街上自行车很多,偶尔有吉普车或者卡车驶过,行人的穿着似乎也比地区稍微鲜亮一点,但也仅仅是相对而言。
“咱们这次交流会,安排在省农业厅招待所,条件还算可以。”小张在一旁介绍着,“明天上午报到,下午是预备会,后天正式开幕。”
陈飞默默听着,目光打量着窗外的街景。这就是省城,权力的中心,物资相对富集,但同样笼罩在匮乏和计划的阴影下。
招待所是一栋四层的筒子楼,走廊在中间,两边是房间。条件确实比地区的宿舍强,至少是两人一间,有独立的卫生间,虽然也很简陋。
和陈飞同屋的是个来自北部一个地区的老技术员,姓吴,头发花白,话不多,看着很朴实。两人简单寒暄了几句,就各自整理东西。
陈飞把中山装脱下来,小心地用衣架挂好。
他走到公共洗漱间,用凉水洗了把脸。
第二天上午,陈飞去会议报到处办理了手续,领到了会议材料和餐券。下午的预备会在一间不大的会议室举行,主要是强调会议纪律,介绍议程安排。主持会议的是省农业厅的一位处长,语气严肃。
陈飞坐在角落里,默默地观察着来自全省各地的代表。有和他一样年轻的技术员,更多的是像他同屋吴技术员那样的老农业,脸上刻着风霜,眼神里带着对土地的深情和面对新事物的些许茫然。
他知道,在这些代表里,他陈飞资历最浅,年纪最轻。想要脱颖而出,光靠地区那点成绩和王科长的推荐还不够,必须拿出真东西。
晚上,他谢绝了同屋吴技术员一起去食堂吃饭的邀请,一个人留在房间里,再次翻看会议材料,特别是明天上午第一个大会发言的流程。他的汇报被安排在靠后的位置,这有利有弊。利是可以观察前面人的水平和领导反应,弊是到了后面,领导和听众都可能疲惫。
他必须让自己的发言足够抓人。
意识沉入系统,他快速浏览着里面关于农业技术推广、演讲技巧甚至是一些后世经典的汇报案例。结合红星公社的实际,他脑子里对明天的发言稿做了最后一次微调,重点更加突出,数据更加扎实,同时保留了那份独特的“土法上马”的神秘感和说服力。
第二天一早,交流会正式开幕。
会场设在省农业厅的大礼堂,能容纳几百人。主席台上挂着红底白字的横幅,领导席位上放着搪瓷杯和姓名牌。台下坐满了来自全省农业战线的代表,黑压压一片,气氛庄重。
省农业厅的主要领导都出席了,韩副厅长也在座,就坐在主席台中间位置。
会议按照议程进行,领导致辞,各地代表依次上台发言。有的照本宣科,枯燥乏味;有的紧张磕巴,效果不佳;也有几个老技术员讲得朴实,但缺乏亮点。
陈飞坐在台下,腰杆挺得笔直,看似在认真听讲,实则一直在默默准备,调整状态。
终于,主持人念到了他的名字:“下面,请东山地区农业局生产技术科干事陈飞同志,汇报‘高产玉米良种引进与精细化管理的实践’及‘小型柴油机磨面坊的建立与推广意义’。”
会场里响起一阵不算热烈的掌声,不少人的目光带着审视和好奇落在这个年轻的代表身上。
陈飞深吸一口气,拿起公文包,稳步走上主席台。
他先是对着主席台和台下分别鞠了一躬,然后走到发言席前,并没有立刻打开稿子。他目光平静地扫视了一圈台下,声音清晰洪亮地开口: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我来自红星公社,一个普通的北方农村。今天站在这里,我不想讲太多空泛的理论,只想向大家汇报我们是如何在土地贫瘠、物资匮乏的情况下,通过一颗不一样的种子,和一股不甘贫穷的劲儿,让地里长出‘森林’一样的玉米,又如何用一台别人眼里的‘破铜烂铁’,让全公社社员吃上了省时省力的机器面!”
开场白与众不同,没有套话,直接切入主题,带着一股泥土的朴实和自信,瞬间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他首先介绍高产玉米。他没有干巴巴地念数据,而是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小河沿那片薄地以前的样子,和现在玉米“杆粗如小儿臂,叶墨绿泛油光”的惊人对比。他拿出了那几包用旧报纸包着的玉米种子,在台上展示。
“就是这看似不起眼的种子,成了我们改变的希望。”他话锋一转,提到了“精细管理”,提到了“土法监测”。他拿出了那个“检测仪”,简单演示了一下,解释说这是结合老农经验和简单原理自制的,用来判断地里缺啥肥。
“光知道缺啥不行,还得会补。我们用的,就是这自己熬的‘营养水’。”他举起那个小玻璃瓶,里面浑浊的液体在灯光下显得有些神秘,“主要就是些草木灰、腐熟粪肥的精华,再加点山里找的草药,成本低,效果好。”
他讲述如何组织社员定时定量喷洒,如何观察玉米长势调整配方。语言通俗易懂,却又透着一种独特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台下那些老农业们听得频频点头,他们信这个。
接着,他讲到磨面坊。他没有回避柴油机来源的敏感,巧妙地用“县里淘汰支持”带过,重点放在了如何“变废为宝”,如何调试、维护,如何培训操作员,以及磨面坊建成后给社员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磨面靠人推驴拉,一家子几天忙活不完。现在,挑着粮食去,个把钟头,白花花的面粉就出来了!省下的劳力,可以投入更多田间管理,可以搞家庭副业!这台机器,磨的不是面,磨的是咱们农民奔向好日子的心气儿!”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强烈的感染力。他讲述着社员们排队磨面时脸上的笑容,讲述着孩子们因为能吃上更细的白面而开心的场景。没有空话套话,全是实实在在的变化。
最后,他总结道:“我们认为,农业技术的推广,不能光靠上级发文件,也不能脱离实际搞花架子。关键是要找到适合本地的好种子、好方法,要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要能解放生产力,改善生活!我们红星公社做的还很不够,但我们愿意摸索,愿意干!”
他的发言结束了。
会场里出现了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了一阵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这掌声,不同于之前的例行公事,是发自内心的赞许和认同。陈飞的汇报,有高度,接地气,有实物,有数据,更有真情实感,完美地契合了当下“土洋结合”、“讲求实效”的农业政策风向。
主席台上,韩副厅长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笑容,微微颔首,对旁边的厅长低声说了句什么。
陈飞站在台上,微微鞠躬,平静地接受着掌声。
他拎着公文包和样品,稳步走下台。无数道目光追随着他,有赞赏,有探究,有羡慕,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嫉妒。
刚回到座位,旁边就有人凑过来搭话:“陈飞同志,讲得太好了!你们那个检测仪,能仔细说说吗?”
“陈干事,你们那营养水的配方,能不能交流一下?”
“陈飞同志……”
一时间,他成了会场的小小焦点。
陈飞从容应对。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763/1111105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