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这个特权很重要
王富盛接过那张文件仔细观看,字里行间里面都表达了对他发明水田灌溉事情的称赞,以及无法公开的话语。
“我明白了,老朱同志,这件事我没有意见。”
听见王富盛答应,朱震华十分欣慰的笑了。
“好好好,真是英雄出少年,不过你也不用气馁,领导还让我给你送了一样东西。”
还有东西?
王富盛发现朱震华又掏出一个证件。
打开以后,发现上面竟然写的是自己的名字。
“这是……”
“这是个人荣誉证。”
没有县,市做前缀,可想而知是什么级别。
“算是一种表彰,有了这个……嗐,后面你就知道了,现在不说这些。”
朱震华还卖个关子。
但王富盛可是十分清楚这个证件的重要性!
六十年代,能获得个人荣誉证的人少之又少,可以说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
这就相当于古代的免死金牌啊!
只要不是大过错,就可以不受到惩罚。
不仅如此,有了这个证明,十年之后,就会被冠以国士无双的荣誉称号!
虽然现在谁也不知道。
但王富盛可是心中清楚的很。
手中的证件仿佛千斤重。
王富盛的双手都在发抖。
朱震华有些意外的看着王富盛,不就是一个荣誉证吗,
不过也能理解,毕竟荣誉这个事情是每个家的荣光。
“好了,我的事情说完了,这间房你后面两天就住在这里,将水田灌溉的技术问题,写成详细报告。”
“好!一定完成。”王富盛立马答应了下来。
别说写下来,哪怕让他再演示一遍他都愿意!
自己不管做任何事情,都一直谨慎,担心的就是再过两年后的事情,
那个长达十年的事情,那可是有理都说不清的时候。
所以一直在为此做准备。
现在有了这个证件,可以说王富盛完全不用怕了。
能不激动吗。
按照朱震华所表达的意思,就是王富盛是个人才,不仅仅是水田灌溉,还有打米机以及拯救了粮食问题。
所以必须重点栽培。
不让王富盛在大会上演讲,就是担心有心之人会因此利用。
毕竟王富盛还是太年轻了。
那王富盛接下来的两天时间,只需要在房间里面将技术问题写下来,
然后参加大会的第三天,也就是最后一天即可。
这两天的时间,会有人专门给王富盛送饭菜。
王富盛坐在房间里,纸笔都已经准备好,
至于详细报告,写起来也十分的顺畅。
很快,两天的时间过去了,王富盛写了整整十页的详细报告。
当朱震华再次过来的时候,十分意外的发现王富盛所写的字公正,每句话看起来也十分的流畅,简单易懂。
“好!真好!”
朱震华也开心的笑了。
将报告带走后,也就代表着王富盛终于可以自由活动了。
“王同志,等有机会,我一定要去上岗村看看。”
朱震华是看过所有关于王富盛和上岗村的报告。
也十分的好奇,上岗村究竟有怎样的神奇,可以吸引众多人下乡。
“好啊,随时欢迎。”
在朱震华离开后,门口负责保护王富盛的人也一起离开。
在参加第三天大会的时候,王富盛才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看见那些人。
在大会即将结束的时候。
“安中市,陵阳县,上岗村,将成为全国模范村,希望大家能够宣扬,宣传上岗村的精神。”
这时候并未提及王富盛个人,就是对王富盛的一种保护。
这样大家都会觉得上岗村的成功,是整个上岗村的努力。
对于王富盛来说,也是好事,自己就想在村子里老婆孩子热炕头。
为期三天的大会结束以后,王富盛回到招待所,准备休息一晚上就往回赶。
这时候朱震华又找了过来。
“老朱同志,是报告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听说你明天就要回去了,特地来跟你聊聊。”朱震华说着,拿出让人准备的一壶酒,几个下酒菜。
对此,王富盛也是乐意答应下来。
“我就叫你小王同志了,我今年快五十岁了,还从未见过哪个年轻人这么厉害,领导看见你的报告那是赞不绝口。”
朱震华笑的很随意,
“能让领导满意就好。”王富盛也是符合道。
“听说你带着上岗村的人,将粮食产量翻了两倍,刚开始我还不信,但是后来那么多人交上来的报告,都是这样说,让我很是惊讶,你是不是有什么办法改变土壤?”
王富盛闻言,心想自己有山泉水的事情就算说出来也没人信啊。
只好解释道:“其实是那地方的土质本就好,只不过因为干旱,被藏在了下面,我也不过是带着大家一起翻土,你知道的,对于农民来说,种地就是天然能力。”
王富盛的解释,让朱震华很满意,
尤其是最后一句话,朱震华也是农民出身,也能明白如今很多地方都是缺粮食的状态,
不是他们不愿意种地,而是没有一个像王富盛这样好的领头人。
随后两人从粮食聊到种地,从种地聊到了怎么由一个人带领全村的人一起。
朱震华听完以后,大为震撼:“真是受益良多。”
第二天王富盛临走的时候,朱震华还亲自过来送王富盛去火车站。
等到王富盛再次来到湖城,决定待两天,看看那紫檀木再回去。
就在王富盛准备住在招待所的时候,结果刚出火车站没多久,就遇到了上次旅店的大妈。
“小同志,又见面了!住宿不?”
王富盛也没想到会这么巧。
“啊,不用了,我准备去华隆县。”
华隆县就是上次那个女孩说的紫檀木的地方,就在华隆县的黑市。
原本王富盛打算去下面的村子,但是转念一想,自己不清楚状况,还是先从黑市开始找比较好。
反正哪怕黑市的价格再贵,对自己来说都是赚的。
“那巧了不是!俺家正好也要去华隆县,在那边俺家虽然没有旅店,但有地方住。”
大妈的话根本不给王富盛机会。
“走,正好有车子去。”大妈所说的车子,是那种非常老旧的中巴车,
从湖城到华隆县,每天一趟。
也正是王富盛要坐的车。
没办法,只好顺路一起。
路上,王富盛了解到,大妈名叫蔡芬,就是华隆县人。
今年五十岁,家里还有个儿子,两个女儿,除了小女儿才十多岁,大女儿和儿子都已经成年。
“你在华隆肯定没地方住,那地方连招待所都没有,你就住大妈那,有空房子,价格和旅店一样,而且大妈这里还给你烧饭烧菜。”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733/1111100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