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第一座冷链企业
见众人仍有疑虑,王富盛示意助手拿出一份详细的规划书:“大家请看,我们计划在仓储中心旁边建一个农产品加工区,对当地的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比如把水果制成罐头、果脯,把蔬菜做成腌制品,这样一来,农产品的保质期延长了,附加值也提高了。”
“可是……” 另一位中年乡绅欲言又止。
“我明白您担心利益分配问题。”
王富盛立刻回应,“我们可以成立一个合作社,乡亲们以土地和劳动力入股,按照比例分红,这样,大家既是生产者,也是受益者。”
经过整整一天的沟通与协商,乡绅们终于被王富盛的诚意和规划打动,同意了土地出让。
解决了土地问题,王富盛又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各个企业之间,与那些拖延出资的老板们面谈。
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甚至拿出自己在南棒国打拼的经历,讲述创业的艰辛与前景的广阔。
在他的努力下,资金逐渐到位,项目终于得以顺利推进。
然而,技术研发的难题又接踵而至。
联合实验室里,工程师们日夜攻关,但研发的移动冷链箱在实际测试中,总是无法达到理想的保温效果。
“王老板,这已经是第十三次失败了。”
实验室负责人满头大汗,神情沮丧,“按照目前的进度,根本无法按时交付。”
王富盛看着桌上一堆报废的样品,心中也十分焦急,但他明白,此刻必须保持冷静。“大家别灰心,失败是成功之母。”
他鼓励道,“我们一起分析问题,一定能找到解决办法。”
他组织团队重新梳理研发流程,从材料选择到结构设计,逐一排查。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终于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发现了一种新型保温材料。
这种材料不仅保温性能卓越,而且成本可控。
“太好了!” 王富盛兴奋地握住工程师的手,“立刻进行量产测试,这次我们一定能成功!”
就在项目逐渐步入正轨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行业危机席卷而来。
一些人见王富盛的协会发展势头迅猛,担心自身利益受损,便联合起来,在市场上散布谣言,声称协会建设的冷链仓储中心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使用的设备都是二手淘汰货。
谣言很快在业界传开,一些原本有意合作的企业纷纷打了退堂鼓,甚至已经签约的客户也提出了质疑。
“小王同志,这下麻烦大了。” 张震华面色凝重,“那些老狐狸分明是嫉妒我们的发展,想把我们扼杀在摇篮里。”
王富盛眼神坚定:“老张,清者自清,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主动出击。”
他立即安排人手,在各大商会、交易所、码头货栈等人流密集处张贴告示,
附上清晰的设备采购票据、建材质检报告,
邀请各界人士随时到施工现场查验。
同时,他还在报纸,导刊等主流商业报刊上刊登整版声明,
言辞恳切地写道:“愿以全部身家作保,邀百业同仁共鉴品质。”
三日后,王富盛在新建的仓储中心摆下宴席,邀请了包括政商名流、乡绅代表、普通商户在内的数百人到场。
宾客们踏入施工现场,便看到工人们正将崭新的德国进口制冷机组吊装到位,质检员拿着游标卡尺逐寸测量钢架结构,
王富盛亲自举着大喇叭讲解:“各位请看,这保温墙采用双层钢板夹石棉工艺,厚度足有三寸,制冷管道全部镀锡防锈,比寻常铜管寿命长三倍!”
宴席间,一位曾听信谣言的布商试探着问:“王老板,听说你们用的是二手冷库板?”
王富盛不慌不忙,带着众人走到废料堆前,捡起一块边角料用力掰断,断面露出均匀密实的石棉纤维:“您看这成色,若是二手货,早该有裂痕和霉斑了。我们的每一块板材,都有洋行开具的进口凭证。”
眼见为实的众人纷纷点头,一位退休的工部官员当场拍板:“老夫愿做担保人,这等用心的工程,值得信赖!”
消息随着宾客们的口口相传迅速传开,谣言不攻自破。
历经无数的艰难险阻,第一座现代化冷链仓储中心终于在西南果蔬产区落成。
开业当天,彩旗飘扬,锣鼓喧天。当地的果农们自发前来祝贺,他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因为他们知道,从此往后,自己的水果再也不用担心滞销,能够远销国内外市场。
第一座冷链仓储中心的顺利落成。
王富盛站在装卸货物的月台旁,看着一箱箱新鲜的柑橘、荔枝被整齐码放进冷库,听着工人们热火朝天的吆喝声,心中满是欣慰。
正当协会上下沉浸在喜悦中时,一封加急电报打破了平静。
电报来自东部沿海的港口城市,合作方称,当地几家老牌海运公司突然提高冷藏舱位价格,原本谈好的运输费用几乎翻了一倍,致使出口货物成本大幅增加。
“老张,这背后怕是有人在捣鬼。”
王富盛将电报递给张震华,眉头紧锁,“咱们动了太多人的蛋糕,这些老牌势力不会轻易善罢甘休。”
张震华脸色阴沉,一拳砸在桌上:“这些人,见不得别人好!咱们现在怎么办?货物积压在仓库,时间一长,损失不可估量!”
王富盛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然:“既然他们要卡脖子,咱们就自己造船,通知财务,把筹备第二座仓储中心的部分资金抽调出来,同时联系业界同仁,看看有没有人愿意参股,咱们成立自己的远洋冷藏船队!”
反正南棒国那边的技术可以自己把引过来。
消息一经传出,业界一片哗然。
有人觉得王富盛太过激进,在仓储业务刚站稳脚跟时就涉足海运,风险巨大,
也有人被他的魄力所折服,纷纷表示愿意出资合作。
短短半个月,一支由五艘改装冷藏货轮组成的船队初步成型,被命名为 “东韵号”。
然而,新的问题接踵而至。“东韵号”首航前夕,
港口管理部门突然以 “手续不全” 为由,禁止船队出港。
王富盛多方打听才得知,原来是竞争对手买通了港口官员,故意刁难。
“小王同志,咱们不能坐以待毙。” 张震华心急如焚,“要不我去找找上面的关系?”
王富盛摆了摆手:“这次我们换个思路。”
他连夜起草了一份请愿书,
王富盛作为代表,面对市政官员慷慨陈词:“诸位,如今百姓也吃不上新鲜的进口货物。
我们成立船队,本是为了降低成本、惠及民生,为何要处处设障?
若是港口管理确有难处,我们愿配合完善手续,但绝不能让少数人的私利阻碍东国商业的发展!”
只要能通过,那么自己的海运团队将可以在小日子国,南棒国以及从港城出发的海运贸易,将会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733/1111074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