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终于回家了
王富盛沉思片刻,说道:“先别急,我们先摸清对方的底细。”
他随即安排人手,对那几家企业的资金流向、运营模式展开调查。
同时,他亲自拜访当地的商户和媒体,用详实的数据和案例,向他们证明东国协会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一次媒体见面会上,一位记者尖锐地提问:“王先生,有人说你们的冷链技术落后,无法保证货物的品质,对此你怎么看?”
王富盛不慌不忙地展示一组对比数据:“这是我们近半年来的运输记录,货物损耗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30%。而且,我们采用的是东国传统智慧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比如用特制的樟木箱储存茶叶,既能防潮,又能赋予茶叶独特的香气。”
他拿起一个精美的樟木茶箱,“这就是我们的答案。”
与此同时,调查结果也出来了。果然如陈启文所料,这几家企业背后的资金链,都指向了之前在欧洲陷害他们的那几家西方老牌冷链企业。
他们妄图通过控制南洋市场,来遏制东国冷链的发展。
“既然他们想玩,那我们就光明正大地和他们较量。”
王富盛眼神坚定,“通知联盟成员,召开紧急会议。”
国际冷链联盟紧急会议在新加坡召开。
会议上,王富盛拿出了厚厚的证据材料,揭露了西方企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这种恶意倾销的行为,不仅损害了东国企业的利益,也破坏了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他扫视着在场的各国代表,“我提议,对相关企业进行联合制裁。”
然而,并不是所有代表都支持这个提议。
一位欧洲代表提出质疑:“王先生,仅凭这些证据,就进行制裁,是不是太草率了?”
“这是我们掌握的铁证。” 王富盛严肃地说,“我们不能让这种行为继续下去。”
经过激烈的讨论,联盟最终通过了制裁决议。
消息一出,那几家西方企业的股价再次暴跌,陷入了严重的危机。
但王富盛知道,仅仅制裁是不够的,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他决定在南洋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降低运输成本,同时加强与当地商户的合作,推出更符合南洋市场需求的产品。
在商业谈判桌上,王富盛展现出了卓越的智慧和魄力。
他与当地的水果种植大户、海鲜供应商一一洽谈,
用真诚和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打动了对方。
“我们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而是合作伙伴。”
他对一位水果商说,“我们会帮助你们提高产量,拓宽销路,让你们的水果卖到全世界。”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东国协会在南洋的生产基地顺利落成。
开业当天,当地政要、商界名流纷纷到场祝贺。更让人振奋的是,之前被谣言误导的商户们,也纷纷前来寻求合作。
“王老弟,你这次可真是力挽狂澜啊!” 陈启文激动地握着王富盛的手。
王富盛望着热闹的庆典现场,感慨地说:“商海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只要我们坚守诚信,团结盟友,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当所有风波平息,国际冷链联盟步入正轨,东国的冷链产业在世界舞台站稳脚跟。
王富盛凭借一己之力,不仅打破了企业的技术封锁,更让东国制造的农产品远销全球,极大推动了东国经济发展与国际贸易进程。
这天,北城的协会总部张灯结彩,一场盛大的嘉奖仪式正在举行。
张震华身着笔挺中山装,手持烫金委任状,站在红绸铺就台上:“王富盛同志!你以非凡的商业智慧与坚韧不拔的毅力,为东国冷链产业立下汗马功劳!经上级研究决定,授予你东国杰出商业领袖称号,特批专项资金支持你继续拓展海外市场!”
话音未落,全场掌声雷动。
张震华走下台,亲自将一枚刻有 “商海脊梁” 的纯金奖章别在王富盛胸前,又递上一份盖满红章的文件:“这是特批的免税政策,还有一片工业用地,你可以随心规划新的产业蓝图!”
王富盛眼眶微热,接过奖章与文件:“这份荣誉属于所有支持我的同仁,属于每一个为东国发展拼搏的人。”
庆典结束后,王富盛将协会事务妥善交接给得力助手,谢绝了无数庆功邀约。
他提着装满特产的藤箱,踏上了回上岗村老家的路。
火车 “哐当哐当” 行驶在铁轨上,窗外掠过熟悉又陌生的风景,
火车汽笛长鸣,拖着墨色的车身缓缓驶入安中市站台。
王富盛将藤编行李箱提在手中,粗布中山装的口袋里还装着张震华塞给他的嘉奖令。
距离他匆匆离乡奔赴南棒国,已近一载光阴,车窗外掠过的每一寸土地,都让他的心愈发滚烫。
站台依旧熙熙攘攘,挑夫的扁担声、小贩的叫卖声交织成熟悉的市井交响。
可当王富盛踏出车厢,目光所及之处皆是陌生与新奇,
原本泥泞的站前广场铺了平整的水泥地,几个戴着安全帽的工人正在安装崭新的路灯,候车厅外立起巨大的宣传牌,红底白字写着 “发展经济,建设新城”,
旁边贴着东国冷链协会运输车队的照片,王富盛一眼就认出那是自己主导设计的冷藏车。
“同志,要坐车不?”
三轮车夫蹬着带篷的新车靠过来,车把上还挂着印有 “安中客运” 字样的铜牌,
“去市里、去县城,哪儿都能送!”
王富盛笑着摇头,却在瞥见车夫车斗里的保温箱时愣住,箱体外侧印着东国冷链协会的标志,正是他在南洋投产的改良款。
“师傅,这箱子……”
王富盛试探着问。车夫立刻来了精神:“您也知道这宝贝?上个月统一发的,说是跟着城里学的,卖早点的、送冰棒的都用这个,保冷保鲜!听说啊,这技术还是咱东国自己人捣鼓出来的!”
王富盛喉头微哽,他没想到自己在商海拼搏的成果,竟已如此悄无声息地渗入家乡人的生活。
走出站台,主干道上往来的不仅有自行车,还多了不少冒着黑烟的拖拉机,车斗里满载着盖着防水布的货物,隐约能闻到新鲜水果的香气。
街边的电线杆上贴着五颜六色的海报,除了宣传标语,还有 “诚聘冷链运输员”“果蔬收购点” 等启事,落款处印着东国各地商会的印章。
在站前招待所歇脚时,王富盛翻开桌上的安中日报,
头版头条赫然写着:冷链产业带动周边发展,乡镇企业迎来春天。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733/1111073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