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朱允炆人麻了 > 第65章 震惊!最后的挣扎!

第65章 震惊!最后的挣扎!


最终,在朱允熥那道“意味深长”得几乎要穿透人心的眼神注视下,朱高炽喉头滚动了几下,终究是无奈地开口:

“殿下恕罪,臣当真不曾回府向家中长辈抱怨过您安排的差事太过辛苦劳累……臣只是将此事原原本本地告知了家中长辈而已。”

“想来是臣的长辈未能知晓其中诸多细节,便误解了臣的本意,进而也对殿下产生了些许误会,这才写下书信递与殿下……实在是罪该万死,让殿下见笑了。”

可他心底早已是幽怨得翻江倒海:你就是故意的,绝对是故意的!明知道这事儿是怎么回事,偏要这般挤兑我,害得我尴尬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与此同时,朱高炽真想在心里好好“问候”一下自家外公徐达:您老人家一生英明神武,大女儿也就是我母妃徐妙云更是聪慧伶俐、蕙质兰心,可为何小姨徐妙锦偏偏这般……咳咳,这般愚笨天真?

这件事若说不是他那位小姨徐妙锦暗中所为,打死朱高炽他都不会相信。

可这些话在朱允熥面前是半分也不能说的,只能咬牙硬撑着,强行解释圆场。

不然以朱允熥那爱看好戏、尤其爱看他出糗的性子,指不定能把这事儿当作笑柄,笑话他一辈子。

更关键的是,朱允熥这家伙还格外无耻,竟然三番五次地挑拨他与二弟朱高煦的关系。

今日这场景,若是换做朱高煦在此听闻这番话,怕是真的会中了圈套,心里指不定要鄙夷他这位大哥多少句……

朱高炽一想到这里,便只觉得满心疲惫。

老二那家伙向来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往后若是被朱允熥这家伙几句花言巧语忽悠住,会不会真的跟自己翻脸决裂啊?

难,实在是太难了!

最让他费解的是,朱允熥这家伙究竟是怎么知道,他那鲁莽的弟弟一向不服自己这位大哥的?

这一点让朱高炽心中满是无奈的同时,又多了几分深深的警惕。

他暗自打定主意,等回去之后,便让自家小姨写信送去北平,仔细询问一番燕王府中是否出了内鬼。

否则,这般私密的家事,怎么会平白无故传到朱允熥的耳中……

这一刻,朱高炽的脑海中思绪万千,转了无数个念头,可脸上却依旧挂着恰到好处的歉意笑容,将那副尴尬、羞耻又不好意思的模样演绎得淋漓尽致。

朱允熥紧紧盯着他的眼睛,忽然轻笑一声:“原来是这样……那你这位长辈当真是极为关心你啊,对你这份心意,也真可谓是掏心掏肺、毫无保留了!”

“咳咳!”朱高炽只能干笑两声,实在不知该如何接话。

可朱允熥却不打算就此打住,依旧笑眯眯地说道:“依我看啊,你这位长辈应当就是你的小姨吧?毕竟那封信的字迹娟秀清丽,一看便知是女子所书。真是没想到,你小姨竟然能为了你做到这般地步。”

“你是不知道,她为了替你求情,在信中说了不知多少恭维吹捧孤的话语,那些话听得孤身上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由此也能看出,她对你的这份拳拳爱心,当真是情真意切啊!”

朱高炽的嘴角控制不住地抽搐了几下,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却又发现千头万绪,无从说起。

不过话说回来,不管小姨徐妙锦此番举动最终是帮了倒忙,但这份为他着想的心意,还是让他心中极为感动。

以小姨那跳脱不羁、心直口快的性子,能说出那般阿谀奉承、恭维吹捧的话来……当真是极为难得。

见他始终不回话,朱允熥也不再继续纠缠这个话题,随意摆了摆手:“罢了罢了,或许真是孤高估了你的能力。既然你小姨都特意为你求情了,看在魏国公的面子上,孤也该给你小姨一个薄面。所以,孤接下来对你的任命或许会有所变动,你且做好心理准备!”

此言一出,朱高炽心中瞬间警铃大作,一双眼睛满是狐疑地紧紧盯着朱允熥。

实在是被朱允熥坑骗了太多次,如今只要朱允熥一开口,他便觉得对方没安什么好心。

朱允熥见状呵呵一笑,接着便直接吩咐道:“孤想见方孝孺一面,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不管你用什么方法,都必须给孤将方孝孺请到吴王府来……当然,有一点你要记清楚,绝对不能使用强硬手段。否则一旦坏了孤的大事,孤唯你是问!”

朱高炽:“……”

听听,这说的是人话吗?

既要他想尽一切办法……却又不准使用强硬手段?

朱高炽险些没忍住翻个白眼。

方孝孺是谁?

那可是朱允炆的老师,对朱允炆可谓是忠心耿耿、矢志不渝,怎么可能会轻易答应来见朱允熥这位“政敌”?

这分明就是在故意为难他啊!

果然,这家伙就没打算真正放过自己,但凡是什么难办、什么得罪人的差事,总会第一时间想到他朱高炽。

再让自己这般留在京城折腾几年,怕是名声要彻底臭大街了,往后还有谁愿意真心实意地靠近他、辅佐他?

朱高炽心中仿佛有无数只乌鸦飞过,在无声地呐喊,在悲愤地大叫……

可当他对上朱允熥那道幽深难测、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神时,所有的委屈与不甘都只能咽回肚子里,咬牙切齿地艰难应道:“臣……领命!”

“哈哈,辛苦堂兄了!只要你能圆满完成这件事,往后孤一定不会亏待你的!”朱允熥顿时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伸手拍了拍朱高炽的肩膀,语气和煦得仿佛春日暖阳,同时还不忘给他画下一张大饼。

朱高炽的嘴角勉强咧了咧,心中早已把朱允熥暗骂了千百遍,但脸上还是勉为其难地挤出一抹僵硬的笑意:“臣……谢殿下栽培!”

“好好好,高炽堂兄果然是一表人才、气度不凡,能力更是卓绝出众。将来定能替孤镇守北平重地,震慑四方宵小,守护大明边疆安宁。”朱允熥话锋一转,话里话外都带着别样的意味,“高煦堂弟与堂哥你相比,可就差得太远了,简直不值一提。想来往后争夺燕王世子之位时,他绝不是高炽堂兄你的对手!”

这番话如同冰水浇头,瞬间让朱高炽浑身冰冷,从头凉到脚。

他深深看了朱允熥一眼,脸上依旧挂着淡淡的笑容,却不再多说一个字。

只是内心深处,警惕之心已然提升到了极致。

这家伙今日自始至终都在不遗余力地挑拨他与二弟朱高煦的关系。

他到底想干什么?

但不管朱允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定然是图谋不轨、没安好心!

这件事必须牢牢记在心中,回去之后,立刻就给父王母妃写信,务必让他们严加看管二弟朱高煦,严防朱允熥在暗中继续挑拨离间。

朱允熥这般明目张胆地挑拨他,他还能瞬间醒悟过来,加以防范,绝不会轻易上当。

可换做自家二弟朱高煦……那可就难说了。

说不准二弟真的会对朱允熥的话深信不疑,觉得他这位大哥根本不配当燕王世子,唯有他朱高煦才是最合格的人选!

一想到这些可能性,朱高炽的内心便忍不住抽搐了好一会儿。

他心中满是无奈,暗自腹诽:你朱允熥是不是平日里太过清闲,没事可做,一天天的净琢磨这些阴谋诡计……不对,这根本就是阳谋啊!

明晃晃地挑拨他们兄弟之间的关系,当真是居心叵测、其心可诛!

朱允熥见他始终不接话,也不勉强,笑着摆了摆手:“去吧堂兄,孤明日就要见到方孝孺。”

“臣告退,定当竭尽全力,不辜负殿下所托!”朱高炽恭敬地拱手行礼,随后缓缓退下。

走出吴王府的大门,朱高炽不由自主地抬头看了看头顶阴沉沉的天色,眉头紧紧蹙起,心中也如同这天空一般,悄然浮上了一层浓重的阴霾……

他重重地吐出一口浊气,独自一人返回了空荡荡的燕王府。

推开自家父王朱棣的书房大门,他从书架后方一处隐蔽的暗格中取出一沓密封完好的信封,仔细挑选出其中一封,小心翼翼地拆开,逐字逐句地认真读了起来。

片刻之后,朱高炽收起信件,快步走出书房,再次离开了燕王府,朝着魏国公府的方向而去。

自从他的父王、母妃离开京城返回北平之后,朱高炽便一直居住在魏国公府,燕王府那边也只是偶尔回去打理一番。

毕竟,一个人住在偌大的燕王府中,未免太过冷清孤寂,倒不如住在小姨家,多少还能热闹一些。

可经历了今日这般糟心的事情,朱高炽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满心都是沉甸甸的烦闷。

当他再次见到小姨徐妙锦时,却发现对方似乎压根就没把之前写信的事情放在心上,仿佛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那些原本已经到了嘴边的抱怨与吐槽,又被他硬生生咽了回去。

罢了罢了,事已至此,再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小姨也是一片好心,一心为了他着想,只不过方式方法确实有些粗糙,反倒好心办了坏事,害了自己一把……

但谁让她是自己的亲小姨呢!

徐妙锦虽然平日里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可也并非愚笨之人。

见朱高炽半天一言不发,脸色还格外难看,顿时察觉到了不对劲。

她当即放下手中的话本小说,抬起头,紧紧盯着朱高炽的眼睛,开口问道:“你这脸色怎么这般难看?莫不是皇太孙殿下又故意为难你了?”

朱高炽回过神来,勉强挤出一个笑容,轻轻摇了摇头:“没有没有,皇太孙殿下一向看重我,屡屡委以重任,一切都好得很!”

“咦?”这下子,徐妙锦越发觉得事情不对劲了。

她站起身来,围着朱高炽来回转了两圈,最后停在他面前,眼神锐利地盯着他看了好一会儿,才淡淡开口道:

“你瞧瞧你,这浑身上下散发出来的幽怨与沮丧,都快把自己给淹没了,还敢说没事……快点,别废话了,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给我说清楚!你娘走之前特意嘱咐我要好好照顾你,你也必须乖乖听我的话,快点说!”

朱高炽长长地叹息了一声,终究还是无奈地将今日在吴王府发生的所有事情,一五一十地诉说了一遍。

而随着朱高炽的缓缓诉说,徐妙锦原本还带着几分长辈威严的脸色,渐渐变得有些垮塌,到最后更是一脸悻悻然,满脸不好意思地说道:“这么说来,竟然是小姨害了你?”

朱高炽连忙摆了摆手,急忙解释道:“不是的小姨,侄儿知道您是真心为了我好,才会出此下策……咳咳,才会这般做的,侄儿万万不敢怪罪小姨!”

徐妙锦抿了抿嘴唇,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带着几分歉意说道:

“好吧,这事确实是小姨做得糙了点,考虑不周,下次一定多加注意!”

朱高炽闻言,悄悄松了一口气。

还好小姨不是那种食古不化、蛮不讲理的人,还是挺好说话的。

可不等他彻底放下心来,徐妙锦紧接着又说道:“我看这样吧,我准备亲自去拜见皇太孙朱允熥,让他看在你大舅徐辉祖的面子上,放你一马,往后不要再这般为难你了!”

朱高炽:“……”

朱高炽只觉得一口气堵在胸口,脸色瞬间憋得涨红。

他刚才那句话收回不算!

小姨这哪里是愚笨天真,分明就是四肢不发达,头脑也简单……除了长得好看之外,简直一无是处!

同样都是外公徐达的女儿,为何自家母妃徐妙云就能那般蕙质兰心、聪慧过人,而小姨却偏偏这般……这般拎不清呢?

哎……

这是什么馊主意啊!这简直就是要把他往火坑里推,害死他不偿命啊!

还亲自去见朱允熥?

我的天,若是再重来一次,他恐怕连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以朱允熥那睚眦必报的小心眼,定然会抓住这个把柄,把他死死钉在耻辱柱上,这辈子都翻不了身。

说句心里话,虽然不想承认,但朱高炽也觉得朱允熥的话并非没有道理。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多大点事情,动不动就回家找长辈告状,说出去确实有些丢份!

朱高炽深吸一口气,又缓缓吐出,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给了徐妙锦一个大大的笑脸,语气却异常坚决地说道:“小姨,大可不必如此!您要是真为了我好,那往后就什么都不要做,安心待在家里就好。”

徐妙锦自然看出了朱高炽的极力反对,她仔细想了想,还以为朱高炽是年轻气盛、意气用事,拉不下脸面去求和,便语重心长地开导道:

“高炽啊,你年纪还小,不懂这世间的人情世故。有时候啊,该低头的时候就得低头,该服软的时候就得服软。想当年,你外公不也是老老实实跟在陛下身边当小弟,可外界谁也不敢小觑他半分,反而对他越发敬重。”

“如今这话放在你和皇太孙朱允熥身上,也是同样的道理。皇太孙终归是皇太孙,是未来的天子。你如今身处京城,寄人篱下,若是想过得舒心一些,不被人随意欺负、刻意打压……那就得向他低头服软。即便只是假意低头臣服,也该去做。毕竟形势比人强,万万不可太过倔脾气,一味地不服输、硬碰硬。”

此刻的徐妙锦,早已没了往日在徐妙云面前的古灵精怪,在朱高炽这位晚辈面前,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了几分老成持重的模样,倒真有了几分长辈教导晚辈的威严。

这番话听得朱高炽一愣一愣的,心中颇有些意外。

等他回过神来,刚想开口反驳,可仔细一想,却发现自家小姨说的这番话,也并非没有道理。

如今他身处虎穴之中,朱允熥这头地头虎强势无比,权势滔天。他这头孤立无援的小绵羊,要想在京城好好活着,甚至活得滋润一些,确实不能一味地硬扛,是该想些办法缓和一下与朱允熥之间的关系……

而自家小姨的这番话,倒是让他心中有了些许新的思路。

当即,朱高炽收起心中的杂念,认真地朝着徐妙锦点了点头:“小姨教训的是,侄儿明白了。”

“孺子可教也!”徐妙锦学着私塾先生的模样,将小手背在身后,一脸欣慰地点了点头。

她心中则是悄悄有些暗爽:怪不得那些教书先生,还有父亲、大哥、大姐都喜欢说教旁人,原来这般指点晚辈、为人师表的感觉,竟然这么爽!

看来,以后得多在高炽这孩子身上,好好体验体验这种教书育人、指点迷津的爽感!

可她这边刚美滋滋地想着,朱高炽便急忙开口说道:“不过小姨,您也不用亲自去找皇太孙殿下……那样太过麻烦您了,还是让侄儿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吧!”

说着,朱高炽还怕徐妙锦不乐意,连忙补充解释道,“毕竟,侄儿也想借着这个机会练练胆气,同时磨一磨自己的性子。若是让小姨您替我去向皇太孙朱允熥低头服软,侄儿心中定然会不服气,那样一来,即便您去了也是白搭。与其如此,不如让侄儿亲自去向皇太孙殿下表明心意,也好证明我的决心!”

徐妙锦闻言,心中悄悄松了一口气。

说实话,真要让她亲自去找朱允熥,她心里还真有些打怵。

因为朱允熥给她留下的印象实在太过深刻了……

那是一个眼神深邃、心思难测的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间,都仿佛话里有话、暗藏机锋,让人根本看不透他的真实想法。

她真怕自己去见了对方,一不小心就被对方给忽悠了、套路了。

但面上,徐妙锦还是假装沉吟了片刻,随即缓缓点了点头,一脸欣慰地看着朱高炽:“你能有这般想法,便已是极好的了。小姨为你感到骄傲和开心,不错不错!”

朱高炽倒是没多想其他的,毕竟按照他对自家这位小姨的了解,她向来都是那种天不怕地不怕,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的性子。

他还真怕徐妙锦一时冲动,真的跑去吴王府找朱允熥呢。

还好,自家这位小姨总算是听劝……

俩人又在一起闲聊了一会儿,恰逢下衙的徐增寿回来了。

见到朱高炽也在府中,徐增寿便笑着上前,勉励了他几句。

朱高炽连忙客气地回了话。

聊着聊着,徐增寿忽然感慨道:“今日陛下已然下诏,调六科给事中铁铉、翰林修撰黄观——也就是去年科举的状元郎,那位连中三元的奇才黄观,还有一向以文采斐然、才思敏捷著称的中书庶吉士、监察御史解缙,一同前往吴王府,担任皇太孙殿下的属官,辅佐皇太孙殿下处理朝政。这可真是名副其实的一步登天,当真是羡煞了满朝文武啊!”

“这场景,真就应了那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老话,当一个人的运气和机遇真的降临之时,就算想挡都挡不住啊!”

“就说那铁铉和解缙二人,平日里在朝中本就没什么显赫的名气,官职低微,在一众官员中毫不起眼,可谁也没想到,偏偏就入了皇太孙殿下的眼,被他特地点名选中,成为了辅佐他左右的近臣……”

“虽说陛下眼下还没给他们安排具体的新官职,也没有正式晋升他们的品级,可满朝文武谁看不明白啊?能跟着皇太孙殿下这般未来的储君身边办事,日后必定是位极人臣的天子近臣,那前途简直是不可限量啊!”

说这番话的时候,徐增寿的语气中满是掩饰不住的羡慕之情,那股向往之意几乎要从眼底溢出来。

他这话倒也并非虚言,他如今在朝中也只是个小小的户部员外郎,不过是个从五品的官职,手中没有丝毫实权,说白了就是在部里混日子而已。

虽说他是开国功臣魏国公徐达的次子,身份尊贵,可魏国公的爵位早已被他的大哥徐辉祖继承,轮不到他分毫……

所以啊,他若想在朝堂之上出人头地,只能靠自己一步步打拼,自然也盼着能搭上皇太孙这班前途无量的快车……

只可惜,皇太孙朱允熥似乎从未将他放在心上,这让徐增寿心中满是遗憾与不甘。

他甚至忍不住在心中暗自懊悔,早知道当初皇太孙还只是吴王的时候,就该多花些心思去交好这位未来的储君,也不至于落得如今这般尴尬的境地。

不过,这份懊悔也只是转瞬即逝。

毕竟他一向深谙处世之道,向来都是两边下注,从未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某一处——他平日里也花费了不少精力维系着与大姐夫朱棣之间的关系,这层后路他从未断过。

此时说出这番感慨之语,也不过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罢了。

可他这番看似随意的话,却让一旁的徐妙锦与朱高炽二人脸色骤变,脸上的神情瞬间凝重了起来。

朱高炽更是忍不住惊讶地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皇爷爷这是……这是正式允准皇太孙朱允熥组建属于他自己的班底了?这分明是在为他将来登基称帝铺路啊!”

徐妙锦也收起了往日的嬉皮笑脸,啧啧称奇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凝重:“陛下当真是好大的气魄,这般早就开始为皇太孙铺路,丝毫不掩饰对他的看重……更关键的是,皇太孙竟然也敢接下这份沉甸甸的信任!”

徐增寿却对此并不觉得意外,他轻轻摇了摇头,语气平淡地说道:“这有什么不敢接的……你们忘了,想当初先太子朱标在世之时,陛下便将朝中大半的朝政都交由太子殿下打理,那时的东宫何等繁盛,人才济济。大哥徐辉祖、李景隆、蓝玉,还有六部的那些尚书大人,全都是先太子殿下的得力心腹,陛下何曾有过一丝一毫的猜忌?非但没有猜忌,反而满心欢喜,还主动为太子殿下招揽各方人才,那时的东宫,当真是盛极一时,无人能及啊。”

“只可惜,太子殿下福薄命浅,未能等到登基之日便不幸英年早逝,曾经那般辉煌鼎盛的东宫,也随着太子殿下的离去而彻底衰败,不复往日荣光……”

说到这里,徐增寿的语气中也带上了几分惋惜之情,他顿了顿,才接着说道,“不过以陛下如今对皇太孙的宠爱与看重程度来看,要不了多久,东宫当年的荣光,定然能在朱允熥手中重现。”

徐妙锦和朱高炽二人相互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深深的凝重与不安。

陛下对朱允熥的看重,已经到了毫不掩饰的地步,而朱允熥的势力也在这般明晃晃的扶持之下,变得越来越强大。

照此情形发展下去……远在北平的燕王府,往后的日子怕是会越发艰难了!

朱高炽只觉得心中一阵发慌,一股强烈的不安感涌上心头,徐妙锦的脸色也同样难看,心中的担忧丝毫不亚于朱高炽。

几乎是同一时间,两人心中都生出了同一个念头——必须立刻将这个消息传回北平!要让姐夫(父王)、大姐(母妃)尽早知晓京城的这一重大变故,也好早做准备。

徐增寿将两人脸上的神情变化尽收眼底,心中对他们的想法了如指掌,却并未点破,只是沉默地坐在一旁,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

因为他心中也早已打定主意,会亲自写一封信,将此事详细告知远在北平的大姐和大姐夫。

没办法,谁让他自小就与大姐徐妙云姐弟情深,感情极为深厚。

无论大姐和大姐夫将来要做什么,他都会无条件地站在他们这边,全力支持。

他自然清楚这份支持背后潜藏着多大的风险,甚至可能会引来杀身之祸……但他别无选择,徐家和燕王府早已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他根本无法置身事外。

不过,即便心中已然做出了决定,徐增寿还是忍不住放下茶杯,神色严肃地提醒着妹妹徐妙锦和侄子朱高炽:“有些事情,我们三人心里清楚,私下里去做便是,但绝对不能让大哥知道,更不能试图拉拢他加入我们的阵营,否则一旦走漏风声,必将后患无穷,到时候谁也救不了我们!”

徐妙锦和朱高炽二人再次对视一眼,脸上的神情越发凝重,随即齐齐郑重地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完全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

他们心中比谁都清楚,大哥(大舅)徐辉祖是何等刚正不阿的性子,忠君体国的理念早已深深镌刻在他的骨子里,容不得丝毫亵渎。

即便徐辉祖心中或许并不喜欢朱允熥这个人,但既然朱允熥已经被册立为皇太孙,成为了大明王朝名正言顺的储君,他便会恪守臣子本分,誓死效忠,绝不会做出任何违背自己信念的事情。

所以啊,诸如拥兵自重、起兵造反这般大逆不道的事情,是绝对不能拉他一同参与的!

……

与此同时,京城城南那座颇为有名的“醉仙楼”内,一间布置雅致的包间之中,杨靖、方孝孺、齐泰、黄子澄四人难得齐聚一堂。

可往日里相聚时的谈笑风生早已不见踪影,整个包间内气氛压抑得可怕,空气仿佛都凝固了一般,没有一人主动开口说话。

他们四人皆是朱允炆的心腹重臣,彼此之间情谊深厚,以往里只要有空便会相约小聚,畅谈国事。

可今日,他们四人围坐在桌旁,面前的茶水早已凉透,却无一人端起茶杯。

究其原因,便是他们也都在第一时间得知了皇帝朱元璋下旨为皇太孙朱允熥选拔属官、组建班底的消息……这个消息如同一块巨石,重重地压在他们每个人的心头,让他们喘不过气来。

方孝孺端坐在椅子上,素来温润的脸庞此刻满是凝重,他缓缓端起桌上早已冰凉的茶杯,却并未饮用,只是目光沉沉地看着杯中漂浮的茶叶,眉头紧紧蹙起,心中翻江倒海。

他心中清楚,陛下此举意味着什么——这是要将朱允熥扶上权力巅峰的明确信号,是在为他扫清登基前的所有障碍。

而他们这些效忠朱允炆的臣子,未来的路恐怕会越发艰难。

齐泰则显得有些焦躁不安,他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在这寂静的包间内格外清晰。

他时不时地抬头看向窗外,眼神中满是焦虑与担忧。

他深知朱允熥手段狠辣,如今又有陛下这般鼎力支持,一旦让他彻底稳固了势力,他们这些人恐怕连容身之地都难有了。

黄子澄端坐在一旁,脸色同样难看,他双手紧握成拳,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他心中充满了不甘与愤懑,想当初他力主支持朱允炆,便是看好他的仁厚,认为他能成为一代明君。

可如今陛下这般扶持朱允熥,无疑是给他们的前途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相比之下,杨靖倒是显得最为平静,可若是仔细观察便能发现,他放在桌下的手也早已紧握,眼神深邃如渊,不知在盘算着什么。

但他知道,此刻的焦虑与愤怒毫无用处,当务之急是要想出应对之策,否则他们这些人迟早会被朱允熥的势力吞噬。

良久,方孝孺才缓缓放下茶杯,打破了包间内的沉寂,他的声音带着几分沙哑:“诸位,陛下此举,已是昭然若揭。皇太孙之势,已成定局,我等该如何自处?”

他的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齐泰猛地停下了敲击桌面的手指,急切地说道:“此事绝不能坐以待毙!朱允熥本就野心勃勃,如今有陛下为他撑腰,组建了自己的班底,日后必定会对献王不利。我们必须尽快想办法,向献王进言,早做准备啊!”

黄子澄也连忙附和道:“齐大人所言极是!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朱允熥一步步壮大,若是等他彻底掌控了朝堂权柄,笼络了满朝文武,届时别说我们这些人,就连皇献王殿下也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啊!”

他越说越激动,胸口剧烈起伏着,脸上满是急切之色,“依我之见,我们应当立刻联名向陛下进言,陈述献王的仁厚贤德,细数其这些年的功绩,让陛下知晓献王才是储君的不二人选!同时,也要暗中联络朝中忠于献王的老臣,形成掎角之势,也好与朱允熥的势力相抗衡!”

“不可!”方孝孺当即出声否决,语气斩钉截铁,“陛下心意已决,此时贸然进言,非但不能动摇陛下的决心,反而会让陛下觉得我们结党营私,妄图干涉储君之事,届时只会引火烧身,害了自己不说,还会连累献王殿下!”

方孝孺的话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黄子澄心中的躁动。

黄子澄愣了愣,随即颓然坐下,脸上满是不甘:“那……那我们总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吧?”

一直沉默不语的杨靖终于开口,他的声音低沉而沉稳,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希直所言极是,眼下确实不宜与朱允熥正面抗衡。陛下对朱允熥的宠爱与看重,远超我们的想象,此时硬碰硬,无疑是自寻死路。”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三人,缓缓说道:“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只能束手无策。朱允熥虽然有陛下撑腰,组建了班底,但他所选之人,并非个个都与他一条心。铁铉为人刚正,向来只认法理不认人情,并非趋炎附势之辈;解缙虽有才名,却恃才傲物,容易得罪人;黄观虽连中三元,品行端正,但对献王殿下也颇有好感……”

“你的意思是……”齐泰眼中闪过一丝光亮,连忙追问道。

“我的意思是,我们可以暗中接触这些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看清朱允熥暴君本质,明白献王殿下才是能让大明长治久安的君主。”杨靖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弧度,“即便不能将他们拉拢到我们这边,也要让他们在关键时刻保持中立,不与朱允熥同流合污。”

他接着说道:“除此之外,我们更要辅佐献王殿下沉下心来,苦练内功。一方面,要让献王殿下多参与朝政,积累治国经验,展现自己的才能,让陛下看到他的成长;另一方面,要让献王殿下广施仁政,体恤百姓,赢得民心。民心所向,便是天意所归,只要献王殿下深得民心,即便朱允熥有陛下撑腰,也未必能稳坐储君之位。”

方孝孺闻言,眼中露出赞许之色,轻轻点了点头:“杨大人所言甚是,这才是长久之计。民心是根本,只要献王殿下能赢得民心,再辅以谋略,日后未必没有翻盘的机会。”

齐泰也松了一口气,脸上的焦虑之色消散了不少:“没错,只要我们齐心协力,辅佐献王殿下步步为营,总有一天能让陛下回心转意,让朝堂回归正轨!”

黄子澄也重新振作起来,用力点了点头:“好!那我们就按照杨大人和方先生的计策行事!我这就去联络朝中忠于献王殿下的老臣,杨大人,接触铁铉他们的事情,就劳烦你多费心了!方先生,辅佐献王殿下处理朝政、积累经验的事情,还要有劳你了!”

“分内之事,何谈劳烦。”方孝孺淡淡一笑,眼中重新燃起了斗志。

杨靖也点了点头:“放心,我会妥善处理此事,不会打草惊蛇。”

齐泰站起身来,端起桌上的凉茶,一饮而尽,随即重重地将茶杯放在桌上:“好!今日便在此约定,我等四人,同心同德,辅佐献王殿下,共渡此劫!”

“同心同德,共渡此劫!”方孝孺、杨靖、黄子澄三人也一同站起身来,异口同声地说道,声音中充满了坚定的信念。

包间内压抑的气氛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众志成城的决心。

四人相视一眼,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坚定与信任。

他们知道,前路必然充满荆棘与坎坷,但为了心中的信念,为了献王朱允炆,他们已然做好了殊死一搏的准备。

窗外的天色依旧阴沉,仿佛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711/4312807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