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燕王与献王联盟?
醉仙楼雅致的包间内,杨靖望着眼前这几位自朱允熥被册立为皇太孙后便再未如此齐聚一堂的同党,心中不禁涌起几分唏嘘之感。
这般同进同退、生死相托的炽热情谊,上一次出现还是在先太子朱标猝然离世之际——彼时,他们为助力献王朱允炆与燕王朱棣争夺储君之位,正是凭着这股拧成一股绳的劲头冲锋在前。
可后来面对朱允熥,众人却渐渐没了往日的锐气与默契,屡屡出现致命失误,反倒让朱允熥抓住了可乘之机,顺势崛起,最终稳稳夺取了储君之位。
谁曾想,这场失利反倒让他们这群始终对献王朱允炆忠心耿耿的同僚,重新拾回了那份生死与共的热血气节。
杨靖身为在场众人中年纪最长、阅历最丰之人,将这一切变化尽收眼底,神色间虽满是复杂,却也夹杂着几分难以掩饰的欣慰。
这可真是应了那句古训:“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
往往在磨难与绝境的淬炼之中,方能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起身端起桌上的酒杯,对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三人郑重一举,随即仰头一饮而尽,朗声道:“今日聚会便到此为止,往后我等当同心协力,继往开来,共图大业!”
齐泰、黄子澄、方孝孺三人交换了一个眼神,随即齐齐起身,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千言万语皆凝于杯中,无需多言,一切尽在不言中。
一杯酒尽,这场意义非凡的聚会便就此散去。
一场谋划已久、不可告人的计划,也自此正式拉开了帷幕……
当然,所谓“不可告人”也只是相对而言,对于献王朱允炆,他们终究还是要如实告知的。
毕竟,他们接下来的计划若想顺利成功,离不开朱允炆的鼎力支持与密切配合。
万不能等计划功成,陛下回心转意,有意再次册封朱允炆为皇太孙之时,他却已然离京就藩,到那时人才两空,可就真的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了……
因此,聚会散去没多久,近来一直居住在东宫陪伴母亲吕氏的朱允炆,便收到了他们派人送来的消息。
朱允炆捏着手中的信件,嘴巴微张,怔立在原地半晌,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吕氏察觉到儿子的异样,连忙从他手中接过信件匆匆一瞥。
仅仅这一眼,吕氏便陡然瞪大了那双美眸,同样过了许久才缓过神来。
她警惕地左右张望一番,随即迅速将信件丢入一旁的火炉之中,看着它化为灰烬,才神色凝重地转向朱允炆,沉声道:“允炆,此事你怎么看?心中可有什么打算?”
朱允炆苦涩地笑了笑,目光认真地看向眼中已然燃起几分跃跃欲试之意的母亲,轻轻摇了摇头:“母妃,儿子真的累了,不想再争了……储君之位非我所愿,那至高无上的皇位亦非我心之所向,儿子的志向本就不在这深宫朝堂之中。我只想做一个闲散王爷,陪伴在母妃左右,安稳平淡地度过此生便足矣。”
这还是朱允炆第一次如此认真且坦诚地将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倾诉出来,毫无保留地讲给吕氏听。
吕氏听完,眼中因那封信而逐渐燃起的欲望之火缓缓消散,心中既有难以言喻的失落,更有几分恨铁不成钢的焦灼……
可当她对上朱允炆那满含祈求的眼神时,到了嘴边的斥责之语终究还是咽了回去,只是索然无味地摆了摆手:“罢了罢了,既然你本心不愿,那我再逼着你争来斗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你先回去歇息吧,杨靖那边,为娘自会替你回绝了他们!”
朱允炆抿了抿唇,望着母亲满脸失落的模样,沉默片刻后才拱手行礼:“儿臣谢过母妃成全,儿臣告退!”
说罢,他便转身退出了大殿。
吕氏久久凝视着儿子离去的背影,眼神闪烁不定,心中五味杂陈。
她回想着朱允熥如今那龙行虎步、自信昂扬、眼神炯炯的模样,再看看自己这始终佝偻着脊背、行事唯唯诺诺、胸无大志的儿子……吕氏只觉得一阵心累。
为何在她多年的严厉教导下,自幼便展现出非凡才能的朱允炆,到头来竟比不上那个自小就没了亲娘、由她这个小娘抚养长大、平日里看似平平无奇、毫无存在感的朱允熥?
还记得小时候,但凡见过朱允炆的人,无不称赞一句:“此子天资卓绝,将来定是前途无量!”
而谈及朱允熥时,众人却大多摇头慨叹:“资质平庸,难堪大用!”
可这才过去短短几年光景,局势便发生了如此天翻地覆的转变!
朱允熥已然成为了高高在上的大明储君,一言一行间尽显帝王气象,那份霸道、威严与深沉,令人望而生畏!
反观朱允炆,在一次次的挫败之中彻底磨灭了心气,变得胸无大志、唯唯诺诺,当真是应验了当年“难堪大用”的评价——即便千载难逢的机会摆在眼前,他也不愿伸手抓住,反倒一心只想做个闲散无用的王爷,虚度此生。
说好听些,这是淡泊名利、保有赤子之心;
说难听些,便是胸无大志、气量狭小,实在不值一提!
吕氏连连摇头,心中满是酸涩与难受。
又过了许久,她才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方才还略显晦暗的眼神陡然变得犀利起来,扬声唤道:“青儿!”
已然沉寂了许久、几乎没了存在感的青儿闻声,立刻快步出现在大殿之中,恭敬地行礼:“奴婢在!”
“你立刻传信给杨靖、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四人,告诉他们,一切照旧,按照原定计划行事便可,不必顾及献王这边的态度。献王暂且不会离京就藩,让他们尽管放手去做,无需束手束脚!”
“待大事功成之后,本宫自有办法说服献王接受这一切!”
“若是计划失败,所有的后果,皆由本宫一力承担!”
青儿闻言,面色骤变,刚想开口劝阻,却被吕氏厉声打断:“不必多言,本宫心意已决!既然连外人都有这般孤注一掷的勇气,本宫身为献王的生母,难道还比不上这些外人有魄力吗?”
吕氏神色肃穆,眼神锐利如刀:“无论如何,献王都是本宫的亲生儿子,为了他的将来,本宫纵使粉身碎骨,又有何惜!”
“去吧,将本宫的原话一字不落地传给他们,让他们放手施为,切记——不成功,便成仁!”
青儿心中一凛,当即郑重点头:“奴婢领命!”
……
不久之后,杨靖、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四人便先后收到了吕氏的密信。
众人各自阅罢,神色先是微微一变,随即涌上几分难以掩饰的失望……但最终,他们还是咬牙下定了决心,要将计划坚持下去。
吕氏说得或许没错,等大事已成定局,届时即便朱允炆本心不愿,也由不得他不接受了。
如今,只要他能留在京城不离开,便足够了!
于是,在经历了短暂的心神波动之后,四人迅速稳定心神,继续有条不紊地推进计划……
……
与此同时,朱高炽也终于想好了如何完成朱允熥此前交付给他的任务。
他抬眼望了望天色,此时已然到了下衙的时辰,便不再耽搁,径直朝着方孝孺的府邸赶去。
此事说起来确实有些难为情,但为了避免被朱允熥那个心思深沉的奸人抓住把柄、借机陷害,朱高炽还是决定亲自登门,邀请方孝孺前往指定之地。
反正朱允熥也已经有言在先,只需将方孝孺请到吴王府即可,除了不能使用强硬手段,其余任何方法都可行。
一开始,朱高炽还为此颇为为难,苦思冥想许久仍无头绪。
直到他翻阅了道衍大师留下的一封书信,心中才豁然开朗,想到了应对之策……
正所谓“以正合,以奇胜”,若是光明正大的阳谋行不通,那不妨改用迂回的阴谋,只要能达成目的便好。
反正他只需将方孝孺带到朱允熥面前交差便是,至于朱允熥究竟想做什么,与他朱高炽又有何干系?
打定主意后,朱高炽便带着随从登门拜访。
此刻正在家中奋笔疾书、撰写各类檄文的方孝孺,听到敲门声后开门一看,见门外站着的竟是燕王世子朱高炽,不由得满脸错愕,过了好半晌才回过神来,带着几分警惕询问道:“世子殿下这般晚了前来寒舍,不知有何指教?”
朱高炽立刻露出一副和善憨厚的笑容,还略显局促地挠了挠头,装作一副憨傻老实的模样,语气恳切地说道:“不瞒先生说……学生自小便拜读先生的文章,对先生的才学仰慕已久,心中更是对先生崇敬有加,一直盼着有朝一日能有机会与先生当面交流,于我而言,这便是人生一大幸事。”
“今日恰逢公务闲暇,一时心血来潮,便想着前来拜访先生。一来是为了完成学生多年来的心愿,二来也想亲自瞻仰先生的尊容……当然,若是有幸能拜读先生的新作,那更是三生有幸之事!”
朱高炽本身就生得一副敦厚老实的模样,满脸福相,胖乎乎的脸颊看着便让人觉得亲切和善。
再加上他说话时温声细语,逻辑清晰,态度又极为恳切真诚,很容易便让人放下戒心,心生信服。
果不其然,方孝孺听完这番话,得知这位燕王世子竟然是自己文章的忠实追随者,原本带着警惕的态度瞬间缓和了许多,轻轻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几分谦逊:“些许拙作,能得世子殿下青睐,倒是我的荣幸。”
说罢,他侧身伸手示意:“世子殿下快请进吧,寒舍简陋狭小,还望殿下莫要嫌弃才好!”
朱高炽心中一喜,暗自思忖:道衍大师果然智谋无双,信中所言果然分毫不差!
对付方孝孺这等人,万万不可采取强硬手段,唯有顺着他的心意,多哄着他、恭维他,尤其是要极力赞扬他的文章文采,方能赢得他的好感!
原本他还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效果竟如此显著……
朱高炽心中既觉得有些怪异,又难掩几分兴奋之情……
原来这便是揣摩人心、操纵局面的滋味……
可兴奋劲儿还没持续多久,他便渐渐冷静了下来。
因为他猛然想到,自己之所以能对方孝孺施展这般心机,全凭道衍大师留下的书信指点。
可朱允熥那家伙,平日里对他却是拿捏得死死的,简直是想捏扁就捏扁,想搓圆就搓圆……
这般一比,自己还是太过稚嫩了!
朱高炽稍稍自省片刻,暗自警醒自己万万不可骄傲自满……
比起朱允熥那个阴狠狡诈之徒的手段,他还差得太远太远。
定了定神,朱高炽继续维持着脸上的笑容,感激地说道:“承蒙先生相邀,学生怎敢推辞。”
说罢,便紧随方孝孺的脚步,走进了他的家中。
方孝孺虽身居文华殿经筵之职,可俸禄微薄,生活过得颇为拮据。
所谓的“府邸”,其实不过是一间主屋搭配一个狭小的院落,陈设极为简朴。
这间主屋既是他的卧房,也是待客之所,同时更是他潜心创作的地方。
朱高炽刚一踏入屋内,便看到地上散落着大量的稿纸。
他不慎脚下一绊,踩到了其中一张,刚想弯腰将其拾起,方孝孺却抢先一步将那张稿纸夺了过去,随即又迅速将地上其余的稿纸尽数收拢起来,小心翼翼地放到了书架之上,这才转过身来,带着几分歉意笑道:“让世子殿下见笑了,这些都是些不成气候的废稿,便不拿给殿下阅览了,免得耽误了殿下的宝贵时间!”
与此同时,他的心脏正扑通扑通狂跳不止,暗自懊恼自己太过大意!
这些散落的文章,大多是在控诉朱允熥的种种过失,弹劾他德不配位,同时极力赞扬献王朱允炆的高尚品德与卓越才能的文章。
除此之外,还有几篇是准备写给铁铉、黄观、解缙三位有志之士的信函,内容皆是劝说他们不要被朱允熥的权势所恐吓与蛊惑,要勇敢地站出来与这股黑暗势力抗争,继续坚定地支持献王朱允炆!
文章中还着重提及,朱允炆才是天命所归的圣君之选,唯有他才能实现圣天子垂拱而治的伟大理想。
而朱允熥则天生带着暴君之相,若是让他顺利登基称帝,大明的百姓必将继续深陷水深火热之中,难以解脱。
他在文中引经据典,摆事实、讲道理、明论点,将朱允熥批驳得一无是处,却把朱允炆捧上了天……
其背后的目的,自然不言而喻!
因此,这些见不得光的稿件绝不能让朱高炽看到……否则一旦泄露,必将横生枝节,坏了大事!
方才听到敲门声时,他一时疏忽,未曾多想便前去开门,万万没想到最后竟会将朱高炽请进屋中……
还好他眼疾手快,在朱高炽看清稿件内容之前便及时将其收起,不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其实朱高炽方才已经瞥见了些许字迹,虽然未能看清完整内容,但也隐约猜到了几分,心中不由得泛起一丝古怪之感……
但他很快便将这丝异样抛到了脑后,甚至有些乐见其成。
若是事情真如他猜测的那般,那自然再好不过。
让方孝孺这些人继续与朱允熥死磕到底,也好转移朱允熥对燕王府以及他朱高炽的注意力,让自己能少受些折腾。
心中这般盘算着,朱高炽依旧笑呵呵地摆了摆手:“先生说笑了,以先生的才学,即便是废稿,也定然是字字珠玑、妙不可言的佳作。学生若是有幸能一睹为快,那真是三生有幸!”
而他心中的潜台词却是:我根本不介意,快拿出来让我仔细瞧瞧,看看你们是不是还在暗中谋划着对付朱允熥?
方孝孺却刻意避开了这个话题,转而亲自起身去泡茶,给朱高炽倒了一杯递过去,待双方落座后才开门见山地问道:“世子殿下今夜专程前来,想必不止是为了拜访这么简单吧?究竟有何要事?”
正伸手准备端起茶杯的朱高炽动作微微一顿,随即有些尴尬地收回了手,抬眼看向方孝孺。
而方孝孺也正目光灼灼地盯着他,神色认真。
方才在门外,朱高炽那番恭维的话语虽然说得他颇为受用,但方孝孺并非愚钝之人,自然能分辨出那些不过是场面上的客套话!
朱高炽今日这般晚了专程登门,定然是另有图谋!
因此,在虚与委蛇了几句之后,方孝孺便渐渐没了耐心。
尤其是在察觉到朱高炽还在暗示想要观看那些废稿时,他更是彻底清醒了过来——这家伙定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必然有所图谋!
朱高炽有些无奈地挠了挠头,心中暗自嘀咕:怎么和道衍大师信中所说的情况不太一样……
但他转念一想,道衍大师也在信中提及过,具体情况还需具体分析,切不可生搬硬套。
当即,朱高炽轻咳一声,缓缓解释道:“是这样的,我父王在离京之前,曾特意嘱咐过我,让我有机会前来找先生,代为转达一句话。”
“不知燕王殿下有何吩咐?”方孝孺追问道。
朱高炽的眼神在屋内快速扫视了一圈,随即压低声音说道:“我父王说,他与献王殿下同属大明亲王,以往双方之间的些许争端,其实都无关紧要,当不得真……他只希望,往后双方能够摒弃前嫌,守望相助,共渡难关!”
方孝孺微微眯起眸子,语气中带着几分审视:“燕王殿下当真有与献王结盟的诚意?”
朱高炽无所谓地耸了耸肩,谎话张口就来:“自然是真心实意的……我父王自认在朝中的根基底蕴远不如献王殿下那般根深蒂固……但我父王也并非毫无优势,而且这份优势正是献王殿下目前所欠缺且急需的,那便是兵权!”
说着,朱高炽眼神灼灼地盯着方孝孺,语气加重了几分:“先生想必也清楚,我父王乃是诸位藩王之中手握兵权最多之人,曾多次参与北伐之战,深得我外公徐达的军事真传,在军中威望极高,北平十几万大军皆唯我父王之命是从……”
“而这一切,正是如今献王殿下所急需却尚未拥有的东西……”
“如此一来,你我双方便有了合作结盟的坚实基础,可谓是互利互惠,共赢共生!”
方孝孺认同地点了点头:“这一点我倒是颇为赞同,当初我便曾提议过要与燕王殿下结盟……”
朱高炽心中一喜,没料到今日竟然还有这般意外之喜……
可方孝孺话锋陡然一转,眼神瞬间变得有些冰冷:“可结果呢?燕王殿下言而无信,转头便将献王殿下出卖给了当时还是吴王的朱允熥……最终导致你我双方的合作彻底破裂,关系降至冰点……”
朱高炽的嘴角忍不住抽了抽,过了好半晌才打断他的话:“先生可别忘了,是你们先违背约定在先!当初你们妄图挑动我父王与吴王反目相争,自己却坐山观虎斗,想做那坐收渔利的渔翁……只不过当时的朱允熥太过精明,一眼便识破了你们的阴谋诡计,还将你们的密信转交给了我父王……我父王盛怒之下,才会把你们用来拉拢的信件递交给吴王的……如今怎么能说是我父王率先毁诺呢?”
方孝孺语气一滞,脸上闪过几分不自然,好一会儿才轻哼一声,强自辩解道:“那也是燕王殿下本就不可信!献王殿下才出此下策!”
朱高炽险些被气笑,胸中怒火翻涌,好半晌才强行压了下去。
他暗自告诫自己,今日前来并非为了争论过往恩怨,而是带着明确的目的而来,切不可因一时意气坏了大事!
他缓缓吐出一口浊气,不再与方孝孺纠结于过往的是非对错,径直说道:“既然先生执意认为是我父王率先毁诺,那便这般认为吧。可事已至此,时光无法倒流,也没有后悔药可吃,我们终究还是要向前看。”
“如今的局势已然十分明朗,朱允熥已然登上储君之位,日后极有可能顺利登基称帝。以他那唯我独尊、霸道强势的脾性,定然不会容忍藩王继续手握重权,削藩之举势在必行……到了那个时候,首当其冲遭到清洗打压的,便是你们献王一派,随后便会轮到各地手握兵权的藩王。”
朱高炽收敛了脸上的憨厚,语气变得生冷而严肃:“如此危急关头,你我双方若是还不能摒弃前嫌、握手言和、守望相助,那便只能坐以待毙,等着被逐个击破!”
“方先生不妨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我这番话,再决定是否要与我们结盟?”
方孝孺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之中。
不可否认,朱高炽这番话言简意赅,精准地戳中了当下各位藩王以及他们献王一派的处境要害。
朱允熥的性格,他们在与他反复周旋斗争的过程中,早已有所了解……用“唯我独尊,霸道无双”来形容他,可谓是恰如其分!
这样一个人若是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又怎会容忍那些可能威胁到他统治的势力在侧?
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届时,削藩之事必然会提上日程,且势不可挡!
即便将来是朱允炆顺利登基,方孝孺也会极力劝说他推行削藩之策。
毕竟,藩王势力过大已然成为了大明王朝如今最大的隐患,若是任由其尾大不掉,日后很可能会重蹈汉晋两朝藩王叛乱、国家分裂的覆辙,陷入乱世之中。
所以,朱高炽这番话不仅条理清晰、句句在理,更精准地切中了当前的核心问题……
这般思忖下来,方孝孺不由得对眼前这位燕王世子刮目相看,暗自感慨:燕王的次子竟也如此不凡!
与此同时,他心中也难免生出几分无奈的喟叹——为何他们的敌人,一个个都这般强大!
但此时显然不是纠结这些的时候,方孝孺深吸一口气,缓缓点了点头,沉声道:“好,我便代献王殿下答应与燕王结盟!往后你我双方一内一外,守望相助,共同度过眼前的难关……至于日后的格局如何,便各凭本事相争!”
“哈哈!甚好!”朱高炽爽朗地大笑一声,兴奋地拍了拍手,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带着几分恳切,“不过,在正式开启合作之前,学生还有一件小事,想请方先生帮忙一二!”
方孝孺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不知是何事?”
朱高炽咧嘴一笑,语气带着几分神秘:“也算不上什么大事,具体情况暂且容我保密。明日学生自会派人前来迎接先生,先生只需随他们前往一个地方即可,其他的事情无需多问,也不必操心!”
见方孝孺脸上露出几分不情愿与警惕之色,朱高炽连忙开口安抚道:“先生尽管放心,此行绝对没有任何危险!若是学生对先生有半分不轨之心,今日出门便遭天打五雷轰,不得好死!”
听闻朱高炽立下如此毒誓,方孝孺心中的疑虑才稍稍消减了几分,最终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
既然已经答应结盟,那该有的信任与配合还是要有的。
……
可当第二日,方孝孺从密闭的轿子中走出来,看清眼前那气势恢宏的吴王府匾额时,他脸上的所有表情瞬间凝固,再也笑不出来了……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711/4310243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