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缠明珠 > 第202章 挖角

第202章 挖角


那宋爷手中抓着个木把件,被他磋磨得油光发亮。

听了老朱这话,他耷拉着眼皮不知在想些什么。

能让所有人一声不吭在腰间为谢三娘系上白麻守孝的,便是谢三娘故去那日,宋爷腰上系了一条。

不过半日,织染园上上下下,所有人都自发开始为谢三娘守孝。

听闻宋爷在谢家待了一辈子,对谢三娘最是忠心不过。

听见这话,必会有所动作。

果然,老朱说完,那宋爷点点头转身离去,应是打听消息去了。

老朱也不管,只道:“不瞒各位,我老朱虽然进谢家园子没几年,但与诸位也是正经同甘共苦过的。

“我这心里头堵得慌,有些话不说实在难受。”

先前那心直口快的绣娘满穗道:“朱大哥,你向来沉默寡言,咱们都知道你性子稳当,必是憋不住才要开口的。

“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

老朱道:“老东家待我们不薄,如今谢家有难,我们本该守望相助,一起跟谢家度过这个难关。

“谢家大老爷管事,我必无二话,但如今……”

一抹讥讽浮上老朱眼中:“这谢家,我老朱是待不下去了。给这样一个不忠不孝的玩意卖力气,让他挣得盆满钵满,我心里实在别扭。”

“您这意思是想走?”

老朱点头:“事到如今,我也就不瞒各位了,在下先前就有了别的出路,只是碍于老东家对咱们实在没得挑剔,这才一直留在了谢家。

“可如今……”

他边说,视线边转向檐廊下孤零零放着的四个食盒。

那食盒摆在百来号人面前,让人完全看不出有半点尊重匠人的意思。

他们看到的,不过是谢承志满满的傲慢。

作为原苏州府第一大织染园,能在这里头做活都是手上有硬功夫的。

谢家的月银给的并不低,他们哪里缺这一口点心,五文钱和一餐荤了?

谢承志今儿,是为了耀武扬威来的吧?

将谢承志骂得狗血淋头的满穗听见这话,微微叹息。

“朱大哥,你也莫觉得亏心什么,人往高处走的道理咱懂,但我如今还想再看看。”

满穗道:“老娘的确是看那谢老二不顺眼,可有一说一,咱这一身本领有大半可都是从谢家学来的。

“老东家活着时候对咱们不薄,也从未亏待过咱们,所以我不能在这时候走。

“朱大哥,你来织染园子不久,所以你与我们不同。

“至少我在这时候,不能做背信弃义的事儿。”

满穗说完,有些人面上的松动渐渐消失。

老朱道:“妹子,你是个重情重义的,这番话犹如当头棒喝,也将我这嘴脸打翻了。

“是我财迷心窍,看着人家的高薪厚禄就给良心忘了。

“你说的对,此时不是离开谢家的时候,哪怕人家给的月银,是谢家的一倍呢。

“我也是猪油蒙心了,听说那头缺人,去的早了可领个管事位置,月银还要更多……”

“一倍还多?”

有人伸出头问老朱:“谁家啊,这么慷慨?不会是骗人的吧?”

老朱道:“新冒头城郊那家,我其实也是抱着去他们那学学新手艺的心思,毕竟如今他们家势头正盛,日后出路必也是好的。

“所以这才活泛了心思,妹子,你这当头一棒,给咱敲醒了。”

说完,老朱道:“罢了罢了,先做活吧,谢二爷还没走呢,莫让他抓了把柄。”

老朱做事说话都十分利落,几句话丢个钩,人转身就走,既不多说,也不多劝。

但是他知道,今儿必有人会偷偷来找自己。

果然,老朱走后,好些个人面上讪讪,找个借口散去。

倒是满穗坦坦荡荡,该骂就骂,但也绝不会在这时候背弃东家。

谢承志在织染园子里头耍了一圈儿的威风,寻了好些毛病后才打道回府。

老朱也再没其他动作,一个人默默做活。

待到午休时,果然有人鬼鬼祟祟寻到他这里来了。

“朱兄弟。”

来人是谢家的浸染匠,在谢家做活许久了。

谢家每人负责的工序都不同,固定的人只做固定工序,如此才能保证秘方不外传。

而老朱此次的任务就是,将谢家几个重要匠人,全部带去集霞庄,这其中少了谁都不行。

做好这一票,他日后在自家爷面前也能衣食无忧了。

思及此,老朱敛了敛心神,起身将人迎到身边。

那人搓着手,面上有些尴尬:“朱兄弟,你说撷翠坊用双倍月银招匠人的事,可是真的?”

老朱点头:“是啊,那织染园子就在城郊,听人说,要白纸黑字签长契的,定不会作假。”

那浸染匠闻言,叹息一声:“你也知道我家中情况,我那小儿子身体不好,每到春秋就咳个不停,至今未找到病因。

“这一年上下,赚的许多银子都砸在他的药壶上了,所以……”

老朱道:“我懂您的困境,若我是您也会择一月银高的地方,旁的什么忠诚大义咱不说,先把家人养活养得康健才是男儿本道。”

“是是是,是这个道理。”

那人叹息一声,老朱见他动了心思,循循善诱:“听招人的管事说,先去的人兴许还能混个头头做。

“若真是如此,这月银可就又多了一笔。”

“真的?”

老朱点头:“老哥,我记得您手底下还有两个徒弟可对?”

“是啊。”

“一起带着吧。”

老朱一脸老实,说起话来十分真诚:“咱们一群新到一处地方,孤军奋战怕是要被人家排挤,多游说一些人,也不怕有人欺负。

“且手下有兵,才能做个将军。”

“是啊朱兄弟,是这个道理。”

几句话下来,那人已经动了心,莫说谢家眼见着没落,便是没有老东家去世、库房烧毁、郡王府样布比拼失败,以及谢承志这等不孝子掌权的事,光是那双倍月银也足够打动人心了。

那浸染匠眼中愈发坚定,心头想着不光要带自己的徒弟去,便是跟他关系好的,尽量也游说游说。

这老朱说的对,只有身边有人,他们新去的拧成一股绳,才能在新地方站稳脚……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697/4317848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