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第125章
"戾气太盛所致。"
"我儒家定要力挽狂澜!"
颜路暗自发狠。
此念一起,
决心愈发坚定。
扶苏心中已下定决心。
在他看来,唯有儒家的至高真理,才是世间无上大道。唯有仁德与宽厚,方能令国家强盛!
与此同时,大殿之上。
扶苏望着眼前的颜路,眼中闪过一丝玩味。他倒要看看,儒家千里迢迢赶来,究竟能说出什么惊人之语。
思及此,扶苏冷然开口——
“儒家之人,来我大秦所为何事?”
威严之声,回荡殿内!
颜路闻言,心中一喜。
这位公子总算开口了,若再沉默下去,他都不知如何接话。
于是,颜路直截了当道:“在下此行,正是为公子而来!”
扶苏眉梢微挑,饶有兴致道:“为我而来?有趣!你且说说,凭何为我而来?”
他的语气带着几分轻佻,与平日的冷峻截然不同。看似随和,却令熟知扶苏的朝臣们背脊发寒。
此刻的李斯、蒙恬等人,皆心头一颤,暗自战栗。
而儒家众人见状,却满心困惑。
“这些人为何发抖?”
“公子扶苏也不过如此,除了威严些,与传闻并无差别。”
他们低声议论,对颜路说服扶苏一事,更添几分把握。
大殿之上,
颜路听闻扶苏问话,
眼中精光一闪,
当即拱手进言:
"我等此来,
是为助公子拨云见日!"
"重返正道!"
殿内,
颜路振袖而言:
"公子往日杀伐过甚,恐招天谴。"
"唯我儒家圣道,
可助公子消弭罪业!"
"待公子洗心革面,大秦自当涅槃重生!"
颜路言辞凿凿,
眉宇间尽是笃定之色。
那番"必遭天谴"的说辞,
说得煞有介事。
满朝文武闻言,
皆为之愕然。
好个巧舌如簧之徒!
这般蛊惑人心的本事,
难怪先前能迷惑大公子。
李斯等人暗自戒备,
目光紧锁王座之上的扶苏。
却见扶苏睨视颜路,
眼中满是讥诮。
此刻他心中唯余二字——
荒唐!
扶苏却不点破,
反而倾身向前,饶有兴味地问道:
"依先生之见,
孤当如何行事?"
“如何能避开这场灾祸?”
扶苏话音落下,
阶下的颜路眼中闪过精光。
他暗自欣喜,
鱼已咬钩,
只需再加把劲。
颜路不再迟疑,朗声道:
“不瞒公子!”
“我儒家已为殿下谋划周全!”
“只要依计行事,”
“定能消灾解难!”
“大秦基业,”
“更可永世长存,免去苍生劫难!”
颜路言辞恳切,
字字句句都带着蛊惑人心的力量。
儒家这套攻心之术,
确实炉火纯青。
与昔日农家手段相比,
也不遑多让,
扶苏暗自思忖。
殿上,
扶苏露出饶有兴味的神色。
对颜路道:
“有点意思,详细说说。”
闻言,
颜路心头狂跳。
胜利在望,
比他预想的还要顺利。
他不禁有些飘飘然。
原以为要费些周折,
没想到如此轻松。
看来关于扶苏性情大变的传闻,
未必可信!
颜路强压激动,
正色道:
“好!”
“请殿下细听!”
“儒家为大秦拟定四条良策!”
说着,
他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
上面墨迹淋漓,
赫然写着:
【其一:归还大唐十二城!】
【此乃大唐故土,强占有违天道!】
【不如与大唐重修旧好,】
如此,大唐与大秦将永息干戈!
十二城的百姓,必会铭记大公子的恩德与大秦的仁慈!
其二:令天下剑客各归故土!
这些江湖豪杰从何处来,便回何处去!
重返他们原本的栖身之地!
自古侠者恃武乱禁,
如此多的剑道高手滞留大秦,终成隐患!
对大秦而言,有害无益!
若大公子能采纳此策,
万朝大陆的诸国,定会感念公子与大秦的宽厚!
其三:裁撤大雪龙骑!
这支铁骑杀戮过重!
曾屠戮大唐五十万将士,
三十万农家子弟,罪孽滔天!
此等凶煞之师存于大秦,
必招致祸端!
唯有将其解散,方能永绝后患!
其四:废黜百家,独尊儒学!
大秦欲强盛,必当推崇儒术!
以儒家仁爱之道治国安邦!
摒弃严苛的法家思想,
因其过于残酷,终将引火烧身!
颜路手持卷轴,
逐字逐句,
将其中内容宣读于众。
随着一条条谏言入耳,
轰然间!
满朝哗然!
殿内文武百官怒不可遏,
几乎气炸胸膛。
简直荒谬至极!
越听越令人愤慨!
起初众人还强忍怒火,
待颜路念毕再作驳斥。
谁知这些谏言荒唐透顶,
群臣再也按捺不住,
当场厉声呵斥!
"这群人莫非痴傻不成?"
"若依此行事,"
"大秦顷刻间便会覆灭!"
"简直胡言乱语!"
"愚不可及!"
"毫无道理可言!"
实在难以理解,
这些人究竟是何等心思,
竟能提出如此荒谬之策?
纵使三岁稚童也知,
这简直荒谬至极!
李斯、蒙恬、蒙毅等朝中重臣怒不可遏。
若非大公子尚未表态,
众人早已按捺不住。
待了解儒家所提全部条件后,
朝堂之上当即有大臣气得吐血。
归还疆土、驱逐剑道高手,
解散精锐铁骑还要独尊儒术,
条条款款皆欲置大秦于死地!
"荒谬!"
"我大秦岂能应允此等荒唐要求!"
"普天之下哪有王朝会接受这等条件!"
"这分明是自取 之道!"
蒙恬蒙毅率领群臣厉声怒斥,
可见其心中愤懑已达极点。
这般条件,
实乃亘古未闻之荒唐!
而列席的儒家众人,
对此番景象却浑不在意。
关键只在,
公子扶苏一人态度。
只要扶苏首肯,
满朝文武的意见皆不足为虑。
他们深信,
以二当家颜路的才学,
定能说服扶苏采纳儒家主张。
此刻殿内,
儒家众人胸有成竹,
对文武百官的反对充耳不闻。
"有二当家坐镇,"
"此事必成!"
"此番定能让扶苏公子..."
众人已开始畅想功成之景。
众人迫切想看到扶苏亲口应允的模样。
怀着这般心思,他们纷纷仰首,
目光聚焦于王座上的扶苏。
大殿之上,
听闻颜路那番惊世骇俗的言论,
扶苏眼中闪过一丝讥诮。
果然不出所料!
这群人,
当真半点人事都不干。
竟能提出如此荒谬的四条谏言。
若不诛杀此辈,
天理何在!
思及此处,
扶苏的面容骤然覆上寒霜。
见此情形,
儒家众人霎时瞠目结舌,
个个面露骇然。
公子的反应,
似乎与预期截然不同。
“为何如此?”
“扶苏公子,”
“为何露出这般神色?”
“仿佛全然不信,”
“颜路师尊所言!”
“这怎可能?”
原本胜券在握的儒家众人,
此刻尽皆失声惊呼。
眼前变故,
彻底击碎了他们的预想。
大殿前端,
颜路僵立原地,
难以置信地望着眼前景象。
他的身躯微微战栗,
连神魂都为之震颤。
扶苏的目光,
如无底深渊般将他吞噬。
霎时间,
彻骨寒意席卷颜路全身,
令他如临万丈深渊。
这前所未有的恐惧,
在颜路心中掀起滔天巨浪。
“怎会......如此?”
“仅凭一道眼神,”
“竟恐怖如斯!”
“莫非他从未受我蛊惑?”
颜路内心惊惶万状,
只觉毛骨悚然,似坠冰狱。
这难以名状的骇人威压,
令他连言语都凝滞难出。
苍白如纸。
颜路瞳孔骤缩,心神剧震!
震惊!
骇然!
战栗!
王座之上,扶苏指尖轻叩扶手。
"这便是尔等献予孤的良策?"
声如雷霆炸响,
震得殿梁簌簌颤抖。
颜路膝下青砖骤然崩裂,
齿列相击发出碎玉之声。
此刻的扶苏,
哪还有半分纨绔模样?
玄色冕服翻涌如夜,
十二旒玉藻森然垂落。
"确...确是如此!"
颜路喉结滚动,
儒袍后背已透出血色汗渍。
"此乃我儒家..."
"呕心沥血所..."
象牙笏板在他掌中断成两截。
殿角铜鹤灯台忽明忽暗,
映得众儒生面如死灰。
他们从未见过,
那个谈笑间可论春秋的二师兄,
竟会颤抖如秋风中的残叶。
鎏金地砖倒映着,
一张张惨白如丧考妣的脸。
忽闻冕珠相击清响,
扶苏唇角勾起新月般的弧度。
"善。"
"既怀此等忠心..."
玄鸟纹广袖倏然展开,
"孤当赐尔等..."
九阶玉陛之下,
突然传来编钟断裂的哀鸣。
既然扶苏主动提出要赠予大礼,
颜路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
整个人如释重负。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696/4318107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