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第174章
"虽未必能揪出暗探,但绝不能给他们可乘之机。"
332、代国 ,致命打击!
此刻的代国 心绪难平,局势发展远超预期。这本是心照不宣的默契,如今却成了致命危机。
他明面上禁止暗行者入内搜查,但若对方执意闯入,他也无可奈何。除非能亲手擒获对方,可传闻暗行者最擅隐匿行踪。
即便士兵识破其身份,恐怕也难以将其拿下。这俨然是个无解之局,他只得长叹一声。
更令他烦躁的是,魏江一行人午后曾离营外出。事已至此,纵使心绪难平,他也只能接受现实,面对局势的步步演变束手无策。
另一边,扶苏收到暗行者最新情报:当日未能寻得魏江踪迹,但确认其随代国之人返回皇宫。魏江是否入宫尚不可知,但城中恐难再觅其踪影。
扶苏叹息道:"我本不愿与代国为敌,未料他竟如此决绝。既已至此,我唯有亲自会他。"
虽无法再入代国搜查,但扶苏决定直面代国。上回仅是暗行者队长求见遭拒,此番他亲自前往,必不会重蹈覆辙。
他胸有成竹,决意次日启程。
代国皇宫内,魏江已滞留两日。前夜他睡得格外安稳,因代国待他极为宽厚,令他心生感激与信赖,居此倒也安心。
唯有一事令他隐隐不安——昨日代国所言之事。起初他未觉异样,以为来日方长。可一夜过后,他骤然醒悟:若大魏无法重建,于他便是灭顶之灾。
他急召张平商议:"眼下形势于我等不利。"
“代国 让我们一直留在这里为他效力,你认为这是福是祸?”
张平闻言,沉吟片刻,长叹一声道:“从大局来看,或许算是好事。”
“但也称不上多好。对我们而言,滞留代国越久,依赖就越深。继续留下,无非两种结局。”
张萍神色间闪过一丝踌躇与不安。
魏江见状,急切道:“何必吞吞吐吐?有话直说便是!如今我最信赖的唯有你!”
“除了我还能是谁?”张平心中苦笑,只觉此事荒谬。大魏气数已尽,如东逝江水不可挽回。眼下苟且偷生已属不易,更遑论其他。
魏江此问在他看来毫无意义——无论作何设想,现状都无从改变。代国 的态度早已说明一切:从最初的礼遇到如今的颐指气使,分明是对魏江失去期待,认定他再无复兴大魏的可能。
“留下只有两种结果。”张平沉声道,“其一,被扶苏察觉。代国 表面强硬,实则外强中干。若扶苏施压,或其麾下暗行者威逼代国……”
333、可能出卖
“代国 极可能将我们拱手交出。”
魏江颔首。此言绝非危言耸听,届时灾厄临头,无人能逃。但他此刻已如涸辙之鲋,竟显出几分反常的平静:“即便刀悬颈上,又能如何?”
“那你讲讲第二种可能。”
起初,魏江以为第二种可能或许是自己能东山再起。
然而,当他看到张平眉头紧锁的神情时,便意识到事情并非如他所愿。果然,张平神色凝重地开口:
“第二种情况,恐怕比我们预想的更糟。”
“代国会不断劝诱我们,最终我们将一步步丧失所有力量,这绝非危言耸听。”
“一旦失去实力,即便继续留在代国,我们也再无翻身的机会。”
“到那时,要么被扶苏彻底铲除,要么只能永远依附于代国。”
“除此之外,别无他路。”
这番话让魏江陷入沉默。他未曾料到局势竟如此严峻,甚至远超他的想象。
若真如张平所言,他魏江的未来将毫无希望,只能在沉沦中走向 。
无论是被扶苏迅速剿灭,还是逐渐沦为代国的附庸,结局都同样致命。
想要扭转局面,几乎毫无可能。
魏江长叹一声,仍不甘心地追问:“难道就没有 之法?总不能坐以待毙吧?”
张平迟疑片刻,最终摇头。
“国主,我所言句句属实,绝无半分夸大。”
“这些都是经过反复推演的结果,我们确实可能面临这样的绝境。”
他苦笑一声,看出魏江仍心有不甘,心中愈发无奈。
越是如此,越令人愤懑。大魏本有锦绣前程,却毁于扶苏之手。
更可恨的是,对方连一线生机都不留。
雄心壮志,在此刻荡然无存。
魏江身旁的丞相终究不能一味消沉,只得轻叹一声劝道:
"主上,世事如沧海桑田,万物皆在变迁。"
"或许未来会有转机也未可知。"
"代国 那边兴许会迎来新变数。眼下我们不妨暂居于此,若日后生变——"
"届时再议不迟。至少此刻尚算安稳。"
"既无性命之忧,亦免饥寒之苦。"
魏江闻言沉默,事已至此不便再多言语。
与此同时——
"怎会如此?"
代国 接到急报时惊愕不已,扶苏竟突然登门造访。
虽表面威风凛凛护着魏江君臣,实则心知肚明:若真与扶苏交锋,莫说护不住人,只怕自身都要深陷危局。
他急令侍从暂缓迎客,火速召来丞相商议:
"扶苏亲至,该当如何应对?"
334、死局难解
"此事已成骑虎难下之势!先前既矢口否认魏江在此,如今若被识破——"
"扶苏若借机发兵,我代国危矣!"
"快想个万全之策,断不能为此赔上性命!"
代国 方寸大乱,谁都明白扶苏此行意味着什么。稍有不慎便是满盘皆输,急得如同热锅蚂蚁。
丞相沉声进言:"主公此刻愈慌,破绽愈显。"
"反倒该镇定自若。扶苏既未持实证前来——"
"便不敢轻举妄动。这恰是我们的转机。"
“眼下这局面,只要我们咬紧牙关死不松口,事情就还有转圜余地。”
“可若是现在全盘托出……”
“那才真是万劫不复!所以您只需一口咬定不知情便是。”
“况且他岂敢搜查皇宫?若真敢动手——”
“无异于宣战!届时我们也不必再瞻前顾后!”
原本惊慌失措的代国闻言,竟被丞相这番话点醒。
他逐渐镇定下来,细想确是如此。
自己方才未免太过杯弓蛇影。
于是长叹一声,苦笑道:
“原来如此,倒是我多虑了。”
“经你这般剖析,我便彻底明白了!”
——
待客厅内,扶苏静候已久。
他神色淡然,对此事并无半分焦躁。
早料定目标必藏身代国,此来只为试探对方态度。
若肯配合,自是省去诸多麻烦;
若执意周旋,便需另谋他策——毕竟两国交战,终非良局。
见代国入内,扶苏展颜一笑,温润如春风。
代国抢先致歉:“政务缠身来迟,还望海涵。”
扶苏摆手道:“无妨。今日不论国事,只叙私谊。”
“秦代两国素来交好,你我更该多走动才是。”
侍从适时奉上新茶。
代国顺势提及:“听闻贵国近日为大魏之事劳心费力。”
“暗行者四处搜捕,寡人看在眼里亦觉心焦。”
“可需增派人手协助追查?”
扶苏眸光微动,答得干脆利落。
扶苏顺着对方的话往下接道:"原来代国 是这般考量,我还以为你会拒绝暗行者入城搜查。"
"正是为了避免暗行者搅动风云,才不愿大魏之人涉足此地。"
"未料你对此事竟持赞同之态,着实令我意外。"
他执盏轻抿,以茶代酒,举止间尽显礼数。
眸中掠过一抹欣然之色,仿佛真心为此欢喜。
扶苏心知此行非为争执,更非撕破脸皮而来。
二人仍需维系表面和睦,故而言辞间皆保持着恰到好处的客套。
代国 闻言却摇头苦笑:"实乃不得已而为之。"
335、举步维艰,弦外之音!
335举步维艰
"代国近年民生多艰,百姓终日愁眉不展。"
"若放任暗行者入城搜查,恐致人心动荡。"
"不过请放心,既知贵方追查大魏余孽,我等已增派关隘守备。"
"但凡发现大魏之人,定当亲自押送,绝无疏漏。"
代国 依旧堆着笑脸,扶苏却微微蹙眉。
看出对方有意搪塞,他转而迂回试探:
"不若这样,今日午后便遣暗行者入城探查。"
"如此既能安我的心,于双方亦是两全其美。"
"待全城搜查完毕,若仍无所获,此事便就此作罢。"
"虽说逃走的是大魏国主,终究不过寥寥数人,想来掀不起什么风浪。"
话音里带着几分怅然。
代国 骤然拍案而起:"莫非你在疑我?"
此刻他已将话挑明,显然认为扶苏意在刁难。
扶苏从容应道:"怎会怀疑代国 ?若真存疑——"
“其实我早该带着暗行者来仔细调查一番,这样城里的状况便能一清二楚。”
“这段时间我始终未派人前来,正是出于对你的信任。”
“今日找你,不过是想倾诉心中的困扰罢了。”
代国 闻言忽然开口:“可我近日发觉城中——”
“多了许多陌生商旅,那些人身份成谜。”
“他们行色匆匆,整日在城内游走,实在可疑。”
“恕我直言,我不得不怀疑他们与你有关。扶苏,此事闹得百姓惶惶不安,只得向你求证。”
“你可知道其中缘由?”
扶苏听出话中试探,从容答道:“此事与我无关。我说过未派人来,便是真话。”
“若我秦国暗行者真要入城搜查,代国国主以为能拦得住么?”
话音落下,庭院骤然寂静。
侍卫们神色骤变,手已按上剑柄。
扶苏却忽而轻笑:“但我此生断不会如此行事。”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696/4318102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