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秦:黑化扶苏,杀天下无人反秦 > 第179章 第179章

第179章 第179章


"眼下最要紧的是解决这个难题。你们认为扶苏得知消息后会有何反应?"

"他们会采取什么行动?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厅内陷入长久的沉默,众将领都在苦思对策。代国  见状也束手无策,颓然落座。整个议事厅鸦雀无声,仿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所有人都清楚,若扶苏执意追究此事,战火必将燃起。更可怕的是,局势可能因此彻底失控。想到这些,众人都不禁冷汗涔涔。

突然,一名将领打破沉默:"既然坚持到现在,断不能拱手交人。"

350、不止于此,掌握先机!

"若就此屈服,我们颜面何存?难道要沦为任人宰割的软骨头?末将以为,我们的实力远不止如此。"

"请陛下三思,此战必须打到底!"

这番话激起众将共鸣,纷纷附和。毕竟事已至此,更何况先前扶苏亲至要人时,代国  信誓旦旦声称魏江不在此处。若此刻改口,无异于自打耳光。

魏江的出现彻底打乱了全盘计划。但代国  仍心存疑虑:"死扛到底又有何用?我固然可以咬定魏江不在此处,可他们既已发现蛛丝马迹..."

"以扶苏连日搜查的架势,获知线索后必会大举进攻。届时造成的损失,恐怕远超现在。"

"依我看,继续装糊涂怕是行不通了。"

出乎意料的是,将领们并未因此泄气。他们似乎已找到新的突破口,此刻正全神贯注地谋划对策。

一名心腹终于挺身而出,语气坚定地说道:

"陛下多虑了。扶苏前来无非两种情形:其一,他亲自登门。"

"若如此,事情尚有转圜余地。届时陛下只需佯装不知情即可。"

"不过需先将魏江与张平移至安全之处。毕竟他们只见其人未获其人,天下相貌相似者众多,如何能断定真伪?"

魏江闻言豁然开朗,此计确实可行。

但他随即追问:"那第二种情形是?"

众人沉默片刻,一名将领沉声道:"其二,大军压境。"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须知兵临城下非同小可,意味着不死不休的局面。

那名将领继续分析:"末将作此推测,是因城外已发现军营驻扎。普天之下,除秦国外再无其他势力会在我城郊驻军。"

"恐怕他们早已调兵遣将,随时准备攻城,届时我们将陷入绝境。"

代国君主闻言眉头紧锁。虽未接到相关军报,但他明白情报传递或有延误。

此刻他更关心对策:"若真如此,我等该如何应对?是战是降?"

面对扶苏大军压境,似乎除了交出二人,别无选择。

听到这番话,那名亲信嘴角微扬,从容说道:"若扶苏当真调兵前来。"

"正说明他已自乱阵脚,主动权便又回到我们手中。"

"届时只需继续佯装不知,他依然猜不透我们的谋划。"

"况且他们并无实证,不过是道听途说罢了。"

351、未获实证,豁然开朗!

"既未当场擒获,如何能断定我们收留了大魏余孽?"

"只管继续装糊涂便是,谅那扶苏也不敢贸然开战。"

魏江闻言如拨云见日。此刻他们唯一的倚仗,便是赌扶苏投鼠忌器。

代国虽非强国,但若与秦国交战,纵使最终覆灭,也必令秦国元气大伤,更损其列国间的声望。

除非迫不得已,秦国断不会轻启战端——这正是代国  的盘算。

沉吟片刻,他又生出新的顾虑:"以我军现有兵力,恐难持久周旋。"

"若扶苏当真举兵来犯,我等必将倾覆。"

"秦军陈兵境外,究竟意欲何为?莫非真要开战?"

连日忧思令代国  思绪迟滞,急需幕僚解惑。

一名谋士当即进言:"道理其实简单。若扶苏真有开战之意,何须大张旗鼓驻兵境外?"

"突袭岂不更能出其不意?既摆明车马,反倒给了我们备战之机。"

"依臣之见,此乃虚张声势之计,只为震慑我等罢了。"

“我们现在的处境十分危险,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请陛下务必保持冷静,以免影响原本的决策!”

代国  听完后轻轻颔首,但内心仍感到不安。

他长叹一声。

“既然如此,也只能顺其自然了。”

尽管他们在此商议周全,但局势未必会如他们所愿发展。

扶苏行事向来出人意料,更擅长以雷霆之势横扫敌军。

若他率大军压境,代国将首当其冲,被迫卷入战火。

代国  沉声下令:

“传令全军备战,若扶苏撕破脸皮,我们便正面迎战。”

众人纷纷点头赞同。

此时,一名部下上前问道:“陛下,臣有一事不解——为何非要留下魏江?他对我们似乎并无价值。”

代国  摇头解释:

“表面看来,代国商贸繁荣,实则国库空虚,近年收入寥寥。”

“魏江手中必藏巨额财富,若能夺取,便可充盈国库。”

众人这才恍然,原来陛下另有所图。

方才还以为他是真心庇护魏江。

代国  再度叹息:

“眼下局势未明,说不担忧是假,但愿扶苏不会赶尽杀绝。”

众臣默然,毕竟决定权在扶苏手中。

另一边,张平返回后,立即将代国  的承诺转告魏江。

魏江欣喜若狂,紧握张平的手雀跃道:

“真没想到代国  如此仗义!难道仅因旧日情分?”

“早知今日,当初就该多给他些资源,也不至于落得这般狼狈!”

张平听罢却不以为然,他转头对魏江说道:

"国主多虑了,此事远非表面这般简单。若非觊觎我等手中财宝,他们又何必大费周章?说到底,不过是为利而来。"

"眼下我们尚有利用价值,料想短期内他们定会护我等周全。"

正说话间,一队士兵突然闯入。为首的队长肃然道:

"此地已不安全,奉  之命护送二位前往别处安置。"

魏江与张平闻言大喜——这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待遇。二人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劫后余生的庆幸。

"多谢诸位大人!"魏江激动得几乎要跪地叩首,终是强自按捺。倒是张平已然伏地高呼:"谢主隆恩!"

随军行至一处偏僻院落,只见孤零零一座大屋立于其中,四下萧索,显是久无人居。

"此乃陛下钦定之所。"队长解释道,"虽外观简陋,胜在隐蔽安全。原是嫔妃居所,条件尚可。"

魏江顿时了然——这分明是代国的冷宫。但此刻他已顾不得许多,望着那斑驳的屋舍,竟生出几分归家般的欣喜。

"切记不可擅自外出。"队长指着檐角铜铃嘱咐,"若有需要,摇铃即有内侍前来。我等会在暗处护卫,但望二位莫再重蹈覆辙。"

二人相视苦笑。能苟活至今,全凭着这份贪生怕死的执念。

稍有不慎便酿成大祸,此刻众人再不敢掉以轻心。

张平沉声道:"先前纯属误会,我等绝不会擅自行动,烦请代为转达。"

......

与此同时,扶苏营帐内。

暗行者跪地禀报魏江动向时,扶苏指节叩着案几,唇边浮起冰冷笑意:"尔等亲眼所见魏江与张平?"

"千真万确。"暗行者们以额触地。这已是第三次确认——只因消息属实,便意味着雷霆之怒将倾泻而下。

"备笔墨。"扶苏突然扬声。

文吏疾步上前,听得年轻统帅字字如铁:"传话代王:三日之内交出张平、魏江,需其负荆请罪。另告之,大魏余孽尽在掌握,人证俱在。"

狼毫在竹简上游走时,扶苏眼底寒芒渐敛。他本非嗜战之人,然代王一而再挑衅,纵使菩萨亦有金刚之怒。

353、最后的通牒

这已是第七道敕令。

想起曾与代王  言欢的旧谊,扶苏闭了闭眼。若说仁至义尽,天下无人能出其右——即便此刻,他仍为对方留了退路。

"报!"亲卫突然掀帐而入,"边境急讯!"

“我们是否应该立即出兵攻打代国?既然事情已经确认无误,想必不会有诈。”

“我军在此地兵力充足,不如调集大军全面进攻,将代国团团围住。”

“以我方目前的优势和正当理由,代国  想必也无话可说。”

“最终他们必定会交出大魏的余孽,您意下如何?”

这名部下的提议道出了众人的心声,大家都认为有更直接的解决方式。

他们不明白扶苏为何还要费时写信,面对这些质疑,扶苏只是淡然一笑,转而问道:

“诸位认为我与代国  关系如何?或者说,秦国与代国有无必要开战?”

提问的部下猛然醒悟,意识到扶苏向来主张和平,并非出于其他考量。

只要对方肯回头,扶苏愿意给予机会。毕竟人非圣贤,不能一味苛责。扶苏所求不过是赔罪道歉,并无过分要求。

扶苏的做法合情合理,他施加压力既是为了展示实力,也是要让魏江及其党羽寝食难安。

一名部下坦言:“是属下目光短浅,此事确实考虑欠妥。能不动武自然最好。”

“代国与卫国情况不同,我们缺乏必须开战的理由,是属下思虑不周。”

扶苏接着询问:“目前我军调动了多少兵力?”

部下立即回禀:“已集结八万三千人,剩余一万  正从秦国赶来。”

“因路途遥远且需押运粮草,稍有延误。他们暂时驻扎在拜佛一带。”

“期间未遇代国任何阻挠,对方似乎对此毫无察觉。”

听闻此言,扶苏心中大定。

局势稳定正是他所期盼的。扶苏之所以保持克制,是因为深知有大军作为后盾。

只要己方不出差错,便无需畏惧对方。但代国城墙高耸,扶苏仍需足够兵力应对。

扶苏深知此地幅员辽阔,若兵力不足,恐难成大事。

此战关键在于以气势碾压对手。

越是避战,越要展现自身实力。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696/4318102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