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秦:黑化扶苏,杀天下无人反秦 > 第183章 第183章

第183章 第183章


他勉强挤出一丝苦笑,小心翼翼道:“陛下,恕臣愚钝……如今扶苏之患未除,此时谈这些是否为时过早?不如请我国君一同商议?”

代国国君却漠然摇头。

形势危急,但我们已经竭尽全力。

即便此刻掀起惊涛骇浪,我们也无力抗衡扶苏。唯一的希望,就是期盼扶苏能对我们网开一面。

除此之外别无他法,现在再焦急也无济于事。

张平闻言如遭雷击,未曾想代国竟已沦落至此境地。

然而他明白这是大势所趋,扶苏带来的威压确实令人窒息。

因此他并未责怪对方。这时,代国突然正色道:

"你意下如何?是否愿意为我效力?"

"跟随魏江不知何时才能出头。"

"若追随于我,虽不能位列丞相,但可成为我的心腹重臣。"

"我给你的待遇绝不亚于丞相之位,考虑一下?"

这番话让张平震惊不已。

原以为只是客套之言,没想到对方竟是认真的,而且在这敏感时刻。

他清楚拒绝的后果,只得应允:"在下愿意。"

代见状,满意地笑了。

随后吩咐道:"近期无需你做什么,继续留在魏江身边即可。"

"今日之事不必向他提起。"

张平恭敬颔首。

"日后有事会随时召见,你不必一直待在那里。"

"暗卫只认得魏江的面容,对你并无印象,行动还算自由。"

听闻此言,张平喜出望外。

这是对他能力的认可,连连称谢。

另一边,扶苏军营中。

撤军归来后,扶苏怒火中烧。

他越想越觉得事有蹊跷。

当初撤军是想给对方改过机会,可至今未见任何转变,显然对方可能心怀不轨。

倘若事实果真如此,那此番岂不是中了圈套?

"我竟如此天真,原以为代国  会迷途知返,未料他竟执意顽抗到底,当真可笑。"

扶苏的叹息里浸满无力。

局势已然危急至此,他却束手无策。

既然对方不留余地——

又何须再与代国  虚与委蛇?徒耗光阴罢了。

既已撕破脸皮,扶苏自当决断。

"传令下去,"他沉声道,"调遣精锐彻查代国上下。"

"不必顾忌行踪暴露,务必将实情悉数挖出。"

阶下暗行者闻言目露精光。

往日潜伏侦查时,他们总如夜行的蝙蝠般藏形匿影——

生怕打草惊蛇,误了暗中查探的要务。

这般虽能隐匿踪迹,却也令诸多线索失之交臂。

譬如那日分明撞见魏江,却因忌惮暴露而错失良机。

而今既已明刀明枪——

何不畅快追查?待揪住把柄,擒拿逆贼岂非易如反掌?

待首批暗行者退下,扶苏又召来另一队人马。

"此番差事若成,尔等当记首功。"

"潜入代国境内,买通守粮士卒——"他指尖轻叩案几,"我要那粮仓化为焦土。"

这看似简单的密令实则凶险万分。

此刻代国全境戒备森严,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扶苏凝视着暗行者队长,高声问道:“能否完成此次任务?”

队长立即回应:“请放心,属下必定不负所托。”

听到这番保证,扶苏心中稍安。他对自己的队伍向来充满信心,只要他们承诺的事,从未失手。

待暗行者悉数派出后,扶苏召集了几名心腹,沉声道:“如今泰国  执意孤行,已无转圜余地。既如此,也休怪我无情。诸位对此有何看法?”

尽管扶苏素来果决,对自己的判断极为自信,但他仍习惯听取属下的意见。或许他们的建议能为他提供新的思路。

一名手下上前一步,劝谏道:“与代国  开战恐非上策。战事一旦爆发,双方皆会损失惨重。况且,我们与代国并无深仇大恨,不如暂缓行动,以静制动。我们兵强马壮,即便对方再顽固,也难成气候。当前大敌仍是魏江,若再树新敌,恐于大局不利,望陛下三思。”

扶苏听罢,叹息道:“我又何尝不愿如此?可代国  屡次挑衅,毫无合作之意。我已警告他三次,他却死不悔改。既如此,我又何必再忍?”

此刻的扶苏褪去了往日的锋芒,在亲信面前流露出无奈。他深知此战一旦打响,必将血流成河,难以收场。然而,若继续退让,对方只会得寸进尺,甚至威胁秦国安危。因此,他必须将这祸患扼杀于萌芽之中。

另一名将领上前一步,沉声道:"末将赞同讨伐代国。"

"代国屡次表明中立立场,实则包庇大魏余孽,其心可诛。"

"我军多次交涉无果,甚至兵临城下,他们仍执迷不悟。"

"若继续与其周旋,反倒显得我们优柔寡断。代国国君狡诈阴险,此时开战方为上策。"

"还请速速发兵,以免魏江等人趁机脱逃,届时我们将陷入被动。"

帐内争论愈发热烈,扶苏  主位,目光沉静地注视着众将。他素来鼓励部将各抒己见,往往能从中获得启发。

代国所作所为确实令人愤慨。先是暗中收留要犯,面对质问百般抵赖,直至大军压境才稍作退让,却始终不肯交出魏江等人。

扶苏早已对代国失去耐心。他秘密派遣精锐焚毁代国粮仓——用兵之道,断其粮草乃取胜关键。再勇猛的士卒,若无粮草供应,终将溃不成军。

"诸位且住。"扶苏抬手示意,"伐代之事势在必行,但需谋定而后动。一切尽在掌控,诸位不必多言。"

众将闻言噤声,眼中仍带着疑惑。他们各持己见,却不知主帅究竟作何打算。

扶苏轻叹一声。眼下局势看似胶着,实则主动权仍在他手中。代国这般态度,显然已做好开战准备。

既然如此,扶苏决定先断其粮草,再观其反应。若代国仍不知悔改,便以雷霆之势将其歼灭。

扶苏回到军营时,心中思绪万千。连日来,维持这支庞大军队的运转耗费巨大。

粮草军饷每日如流水般消耗,更不必说将士们还需在外日夜巡逻。长途跋涉至此,物资损耗更甚。正因如此,此次行动必须达成目标,否则他绝不轻易退让。

368、善罢甘休

若事与愿违,扶苏定不会就此罢休。他已给予对方足够的机会,倘若仍无法把握,便休怪他无情!

与此同时,代国  正忙于清点麾下兵力。他必须为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争做好准备。交出魏江?绝无可能!

他下令全军进入战备状态,以应对扶苏可能的进攻。只要对方敢来犯,他必全力反击。然而此刻,代国  也陷入两难境地——进则恐遭扶苏猛攻,退则魏江性命堪忧,甚至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冲突。

他长叹一声,心中懊悔却无可奈何。即便重来一次,他仍会选择救下魏江。毕竟魏江不仅才智过人,麾下更掌控大量资源,若能收为己用,必将如虎添翼。

更令他在意的是,扶苏竟派暗探潜入皇宫而未提前告知。这意味着对方若想取他性命,简直易如反掌!此等威胁岂能容忍?

为此,他大幅增加禁卫兵力,甚至在视觉死角布下埋伏,严防敌方再度渗透。此外,城外岗哨亦层层设防,誓将代国铸成铜墙铁壁。纵使扶苏率军来攻,也休想轻易得逞。

决心已定,行事愈发果决。他召集心腹将领,目光坚毅——这一战,唯有死守到底!

代国将领环视众人,沉声道:"眼下兵力吃紧,尔等务必整备周全——士卒、粮秣、兵器,连同民力调度与舆情引导,缺一不可。"

他屈指叩击案几,甲胄发出沉闷声响:"唯有诸事齐备,方能筑起铜墙铁壁,教那扶苏大军铩羽而归。"

帐中诸将轰然应诺。

一名络腮胡校尉突然拍案而起:"扶苏小儿欺人太甚!当初我等本欲交出魏江息事宁人,岂料秦军竟敢焚烧边境粮仓!"他虎目圆睁,声震屋瓦:"既然秦人撕破脸皮,我代国儿郎岂是任人宰割的羔羊?纵使他强秦铁骑横扫六国,今日也要叫他们知晓——"

话音未落,满帐将领已按剑怒喝。

代国将领却望着摇曳的烛火出神。这些慷慨陈词固然提气,可最终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的,终究只有城头不倒的旌旗。他抬手压下喧哗:"诸位赤诚,本将心领。此刻当务之急,是加固城防,广布哨卡。"

待众将鱼贯而出,檐角铜铃正被夜风撞得叮当作响。

与此同时,代城北隅。

三个商贾打扮的汉子踩着月光穿过陋巷。他们粗布  下的肌肉虬结,腰间短刃在转身时偶尔泛出冷光。为首的疤脸汉子突然驻足,远处粮仓箭楼的黑影正如巨兽匍匐。

"先摸清守军换岗时辰。"疤脸压低声音,指节在土墙上划出深痕。他们混入民夫队伍已有三日,此刻终于逼近这座被重兵把守的仓廪——方圆三里内,连犬吠都被士兵的脚步声惊散。

此地堪称绝域。

粮仓外围的民居早已迁空,取而代之的是连绵的拒马与箭垛。巡逻士兵的皮靴将黄土夯得坚实如铁,连只野鼠钻过都会引发三声梆子响。代国将领的布置确实老辣:在这片只有刀枪没有人烟的荒寂里,任何异动都如同雪地墨痕般刺目。

扶苏未曾料到,自己竟亲自前来,意图摧毁敌军的粮仓。

此刻,暗行者队长低声对手下下令:

“查清粮仓数量,估算存粮,摸清守军轮换时间,再议行动。”

“此次务必完成破坏粮草的任务,此乃上峰之令,明白否?”

众人肃然领命,迅速展开行动。

形势紧迫,寻找粮仓已是当务之急,无人敢有半分懈怠。

然而,守粮士兵却无这般觉悟。

他们本就畏惧扶苏威名,如今又被派来驻守粮仓,心中怨气难平。

巡逻队中,有人低声抱怨:

“招咱们入伍分明是送死!即便粮草充足,对上秦军也是以卵击石。”

“真不知陛下还在坚持什么,难道真以为能敌得过扶苏?”

另一人附和道: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696/4318101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