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秦:黑化扶苏,杀天下无人反秦 > 第194章 第194章

第194章 第194章


刀光剑影间,所有人都杀红了眼。

战局很快陷入胶着,每分每秒都有人倒下。

尽管魏军占据地形优势,更有弓弩手压阵......

然而场面过于混乱,附近的弓箭手在后期根本不敢轻易放箭。

误伤友军的风险太大,况且袁立国派来的伏兵数量更多。

射中己方的概率更高,因此他们只能放弃远程攻击。

双方被迫陷入近身厮杀。

暗行者的近战能力丝毫不逊于埋伏者,即便处于劣势,他们仍能以一敌二。

激战中,伤亡不断加剧,整片树林弥漫着刺鼻的血腥味。

树梢上,一群乌鸦盘旋俯视着下方的惨状。

这场厮杀一直持续到黎明。

次日清晨。

暗行者副队长率领二十余名幸存者艰难撤回。

他们浑身染血,多数人身负重伤,全凭意志支撑着逃到这里。

昨夜的小  中,副队长也受了重伤。

起初他们以少敌多,甚至觉得有机会突围。

然而魏江的援兵突然杀到,显然是袁立国派来的增援。

敌方人数骤增,暗行者终究寡不敌众。

尽管战力强悍,但他们终究是血肉之躯。

在绝对劣势下,他们节节败退,伤亡惨重。

看着同伴接连倒下,副队长心如刀绞,只得下令撤退。

能带回这些人已属万幸。

此刻他内心充满愤懑与不甘。

他万万没想到,魏江竟在此刻玩弄诡计。

与此同时,扶苏也察觉到异常。

按照惯例,暗行者侦查后应当定期回报消息。

可至今杳无音信。

身旁将领提议:"是否派兵查看暗行者的情况?"

"以他们的效率,不该出现这种延误。"

"按理说一个时辰内就该有回报,如今却毫无动静。"

"末将怀疑魏江暗中作梗,恐怕设下了圈套。"

扶苏闻言,心中动摇,几乎要采纳这个建议。

扶苏沉思片刻,终究长叹一声。

他决定再观望片刻。

不多时,暗行者副队长率领残部仓皇撤回。

众人皆负伤挂彩,扶苏立即唤来军医接应。

副队长拖着染血的身躯跪倒在扶苏面前,脸上写满愧色。

"我们...中了埋伏。"

"队长当场阵亡,敌人似早已知晓我们的行踪。"

"弟兄们折损大半,仅余二十一人脱险。"

他垂首不语,眉宇间尽是痛楚。

怒火在扶苏胸中翻涌。

这无疑是奇耻大辱。

身旁谋士进言:"魏江既敢如此,显是决意与我等为敌。"

"不如趁此机会永绝后患。"

扶苏勃然大怒,厉声下令:"即刻拟定作战方略!"

"另将此火器交予匠作营——虽非完品,已具雏形。"

"着军中巧匠速速研习仿制。"

侍从领命疾退。

肃杀之气笼罩整座军营。

411、全军议事

营中士气低迷。

与此同时。

魏江凯旋面见袁立。

"大获全胜!"魏江意气风发,"敌军生还者不足三十。"

"妄想与我抗衡?痴人说梦!"

这场胜利不仅雪了前耻,更慰藉了他  之痛——昔日大魏,正是亡于扶苏之手。

此刻明白这一点后,他长叹一声,内心终于得到些许慰藉。

就在这时。

袁立国的声音从旁响起:"可这样做,对扶苏而言岂非极度危险?"

"他们恐怕已决心置我们于死地,双方已是死敌。"

魏江闻言冷笑:"是敌人又如何?难道要束手就擒?"

"我们手握重兵,何须畏惧?今日一战更证明他们不堪一击。"

"我们才是最强的。"

话音里透着掩饰不住的亢奋。

袁立国再度叹息:"事已至此,多说无益。"

"就依你之计行事吧。"

魏江急声道:"陛下可曾想过,此役若除扶苏,往后天下谁人能挡?"

"届时海阔天空,岂不快哉?"

袁立国微微颔首。

这正是他同意的关键——利益使然,绝非意气之争。

"具体如何对付扶苏?总不能坐等对方发难。"

魏江胸有成竹:"简单,主动出击便是。"

"不过单凭我们势单力薄,需寻盟友相助。"

袁立国面露疑色。

他们哪来盟友?况且对抗秦国,旁人避之不及。

魏江揭晓答案:"救出代国即可。"

"代国对秦必有怨恨,此乃破局关键。"

袁立国嘴角微扬,眼中闪过一丝笑意。

此刻。

他轻叹一声,道:"好,就照你说的办。"

魏江闻言,喜形于色。

事情进展如此顺利,令他心花怒放。

更让他欣喜的是,终于遇到了一位愿意采纳他建议的考察者。

然而,营救代国并非易事。

思虑再三,袁立国决定亲自出马。

另一边。

扶苏手持火器,找到军中精通此道的士兵询问。

士兵仔细端详后说道:"此物看似赝品,实则暗藏玄机。"

"只因缺少,才无法发挥真正威力。若能补足,必成利器。"

扶苏饶有兴趣地问:"可有把握解决?需要什么尽管开口。"

士兵胸有成竹:"属下确有办法,但需七日时间。届时定给您一个交代。"

412、统一的意见

扶苏满意颔首。

双方就此达成共识,着手研究。

回府后,扶苏召集众人商议:"如今天下大势已变。"

"袁立国既已撕破脸皮,我们唯有争霸天下。"

"眼下攻势受阻,诸位有何良策?"

"剿灭袁立国便是制胜关键。"

一名部将出列谏言:"袁立国兵强地广,恐难速胜。"

"若战事迁延,我军根基未稳,民心未附,恐生变故。"

众人闻言,纷纷陷入沉思。

一名男子上前一步,朗声道:"何必纠结于此?他们必定会先对我们出手。"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怔。

他们眼中透着疑惑,不明白袁立国  为何会找上门来。

在扶苏等人的注视下,那人继续道:"正因我们给了他们希望,他们才会这般躁动。"

"他们自认有能力对付我们,故而不断试探我们的底线。"

"但我断定,他们最终会选择与我们为敌。"

众人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扶苏上前问道:"可他们实力不及我们,为何还要主动挑衅?"

他一向虚怀若谷,对良言从善如流。

那人正色答道:"只因我们未杀代国  。"

"只要代国  尚在,他们便不会死心。代国  的存在,就是他们最大的希望。"

"为此,他们定会前赴后继,誓要救出代国  。"

"对他们而言,救出代国  是上策,更是必行之举。"

"故而我断言,他们必来劫狱。"

这番话令众人愕然。

他们未曾想得如此深远。

此刻才恍然大悟,不禁对说话之人肃然起敬。

扶苏朗声大笑。

那人连忙谦逊道:"此乃受公子先前决策启发。"

"您囚而不杀代国  ,实乃高明之举。"

随即,扶苏雷厉风行,立即调兵遣将,在天牢设下重重埋伏。

更派出精锐暗行者潜伏四周,誓要将来犯之敌一网打尽。

与此同时——

袁立国  亦在紧锣密鼓地筹备。

他召来魏江商议。

事关重大,容不得半点疏忽,每一步都必须周密部署。

魏江沉声道:"眼下形势尚不明朗。"

"依你之见,我433此番营救代国  ,该作何准备?总不能空手前往。"袁立国  神色凝重,显然对解救代国  一事极为重视。

若能成功救出对方,便可借助代国之力。届时与扶苏抗衡,便是易如反掌之事。

想到此处,他顿觉豁然开朗,眼中燃起新的希望。

魏江却陷入沉思,良久方道:"陛下,此事若遣他人前往,恐不及您亲自动手。"

袁立国  早年屡立战功,从基层一路晋升至  之位,其能力毋庸置疑。

"更关键的是,"魏江继续分析,"代国  遭囚禁日久,精神恐已失常。唯有您亲自出面,方能取得他的信任。"

这番话说得在理。袁立国  微微颔首,目光深邃。他深知扶苏势力庞大,此行事关重大,但风险与机遇并存。一旦成功,便能扭转乾坤,让扶苏俯首称臣。

经过整日思虑,他召集众臣商议。

"诸位以为,朕亲率人马劫狱如何?"

"陛下三思!"一名臣子急声劝阻,"您乃万金之躯,若有闪失如何是好?扶苏心狠手辣,若设下埋伏..."

袁立国  闻言默然。事态确实棘手,他轻揉太阳穴,眉宇间尽是忧色。眼下局面,着实令人进退维谷。

一名部属上前进言:“解救代国君主确是良策,但若主上失手被擒,该当如何?”

“况且末将以为,派遣他人前往亦可成事。”

袁立国君主沉声道:“此事远非如此简单。”

“若遣他人前往,恐有失手之虞。”

“一旦失利,全盘谋划尽毁,我等唯有坐以待毙。”

“故此事须慎之又慎。”

他目光如炬,神色凝重。正因事关重大,方才召集众将共商对策。

闻言,帐中诸将皆露难色。

此时一位虬髯将领越众而出——此人追随君主最久。

他朗声道:“末将有一策:不如请主上亲赴代国!”

众将闻言纷纷谏阻:

“此计万万不可!若有闪失,何人担待得起?”

“岂能让主上涉险?此举大为不妥。”

“主上贵体岂可轻犯险地?还请三思。”

......

虬髯将领冷笑道:“尔等追随主上几何?可知主上当年威震袁立,更曾久居代国,谙熟彼方情势。”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696/4318100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