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秦:黑化扶苏,杀天下无人反秦 > 第246章 第246章

第246章 第246章


“这位老丈,不如过来一叙?燕国虽亡,但故土犹在,或许我们能助你一臂之力。”

扶苏主动发出邀请。

他已大致猜出,这些村民应是早年从中原逃难而来,隐居在这偏远之地,与外界几乎断绝联系,因而对大秦一无所知。

“爹,别过去!他们身上都带着兵器!”

一个年轻男子拽住老者的衣袖劝阻。

老者抹去眼角的泪痕,坚定道:“好不容易打听到故国的消息,即便他们是恶人,我也认了!你们不必拦我!”

“那我陪您一起去!”

年轻男子抄起一根木棍,试图给自己壮胆。

“诸位不必担忧,若我们真有歹意,何须如此大费周章?”

扶苏话音未落,抬手朝远处一棵大树凌空一指。

轰!

一道真气激射而出,巨树瞬间化为齑粉,木屑漫天飞舞。

村民们目瞪口呆,几个孩童躲在父亲身后,怯生生地探出脑袋,小嘴张得圆圆的。他们有限的见识,根本无法理解眼前这一幕。

“原来几位竟是武道高人!”

老者喉头滚动,脸上浮现出几分敬畏。

尽管村子与世隔绝,但他年少时曾见识过武道强者的手段。眼前之人的实力,足以证明他们若想对村子不利,根本无人能挡。

既然如此,倒不如坦然面对。

“蒙恬,派人去猎一头鹿来。既然有缘相遇,便请全村共享一顿饭食吧。”

扶苏看了看那些面带惧色的村民和好奇的孩童,转头吩咐道。

“遵命!”

此地山林丰茂,他们来时曾遇鹿群,此刻  正是时机。

这一安排果然让村民们稍稍安心。

“老丈可是昔日燕国子民?”

扶苏与老者相对而坐,开口问道。

老者神情恍惚,缓缓道:"算是吧。那年匈奴铁骑南下劫掠,将我们全家掳走。半路上我们侥幸逃脱,本想返回故土,却迷失了方向,越走越偏。后来遇到路人,才知道早已远离家乡,便随他们漂泊至此,就此定居。"

他浑浊的眼中泛起追忆之色。

儿时的记忆已模糊不清。

608、记得逃跑,慢条斯理!

608  记得逃跑

但他仍依稀记得,父亲将他紧紧搂在怀中,母亲攥着父亲的手,一家人在刺骨寒风里拼命奔逃的场景。

如今青丝成雪,归乡之路却愈发遥远。

"有个好消息告诉你,"扶苏说道,"如今世上已无匈奴。"

老者闻言一怔:"没有匈奴人了?此话怎讲?"

"匈奴已被我大秦铁骑荡平,"扶苏眉宇间透着傲然,"高过车轮的匈奴男子尽数诛灭,妇孺习我秦礼,从此皆为秦民。这世上,再不会有匈奴部族。"

"竟有此事?"老者颤巍巍站起身,枯瘦的手不住发抖,"大秦......强盛至此?"

扶苏轻笑:"这等大事,岂能作假?"

消息闭塞的山野,终究不知这震动天下的壮举。

"爹,娘,你们听见了吗?"老者仰天哽咽,"匈奴......亡了!"

积压数十年的仇恨,此刻终得释然。若非匈奴铁骑,他们何至于流落至此?又怎会因惧怕再遇胡虏,而不敢踏上归途?

帐外忽然喧哗四起。原来是  归来的兵卒扛回两头巨鹿,每头足有数百斤重。这般猎物,村中壮汉数年都难猎得一头。这些军士不过外出片刻,便满载而归,令村民们惊叹不已。

若说先前扶苏的手段令他们畏惧,此刻的收获更让他们震撼。

1660年

两头鹿的出现,在他们心中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士兵们不禁思索:若是他们也能拥有这样的力量,是否就能轻易猎回大型猎物?

篝火燃起,鹿皮剥落,不久后烤肉的香气弥漫开来。

扶苏面前的老汉肚子发出咕咕的声响,他尴尬地笑了笑。

生活在这偏远之地虽无战乱之忧,但物资匮乏却是常态。

一年到头,村民们仅有寥寥数日敢放开肚皮吃饱。

老汉年迈体衰,既无法耕作,也不能  ,每日饮食寥寥。

至于肉食,他几乎忘了是什么滋味——上次村里猎获的肉,他全留给了孙子。

"取些干粮来,本公子饿了,正好与长者边吃边谈。"

扶苏以自己饥饿为由,命人送上食物,实则是顾及老者的尊严。

以他的修为,即便半月不进食也无碍,怎会真的饥饿?

侍从很快端来干馍、奶糕和果脯等食物。

老者看得直咽口水,却拘谨地不敢伸手。

"长者不必客气,鹿肉马上就好,先垫垫肚子。今日肉食充足,村民们都能饱餐一顿。"

扶苏温声劝道。

说话间,烤得金黄流油的鹿肉已呈上桌。

扑鼻的香气终于击溃了老者的克制,他开始狼吞虎咽起来。

其他村民也分到了香喷喷的鹿肉,个个吃得满嘴油光,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唯有扶苏和蒙恬等人细嚼慢咽,还不时劝村民多吃。

这些烤鹿肉对他们而言,远称不上珍馐美味。

若非担心主人不动筷会让村民拘束,他们根本不会碰这些食物。

望着大快朵颐的村民,扶苏唇角微扬。

腹中有油水,嘴里嚼着肉——原来平民百姓的幸福如此简单。

"让几位大人见笑了。"

饱餐后的老者赧然道。

两头数百斤的巨鹿,大半都进了村民们的肚子,吃相自然谈不上雅观。

想到自己一行人在这些远方来客面前失了体面,老者心中不禁涌起一阵羞愧。

“老人家不必客气,今日是我冒昧打扰,请大家吃顿便饭也是应该的。”

扶苏面带微笑,语气温和。

他明白,若是自己长期食不果腹,面对突如其来的美食,恐怕也难以保持优雅的吃相。

609、都是普通人

说到底,大家皆是凡人,何必自视甚高?

“多谢大人体恤,老朽斗胆一问,大人身份应当不凡吧?”

老者打量着扶苏,眼中透着几分敬畏。

他看得出,这年轻人是众人中最尊贵的存在。

这年头,敢带着随从远行游历的,绝非寻常之辈。

尤其还是从遥远的大秦而来。

“不过是个胆大的秦人罢了,喜欢四处走走。老人家可曾想过重返故土?”

扶苏并未提及自己大秦长公子的身份。

这身份太过显赫,恐会惊扰村民。

况且今日一别,未必再有交集,无需徒增波澜。

“离开这儿?此处距中原路途遥远,至少半年行程,沿途盗匪横行,还要途经数国,我们这些人怕是难以安然归去啊……”

老者叹息摇头。

最令他畏惧的匈奴虽已覆灭,但归途依旧危机四伏。

他已在此扎根多年,儿孙们也习惯了此地生活。

即便真能回去,无亲无故,无依无靠,日子未必比现在好过。

“此事不难。我听闻不久后将有一支秦军凯旋,途经此地返回大秦。若你们能跟上大军步伐,便可随行同归。”

扶苏提议道。

“大军路过?他们岂会容许百姓跟随?这……恐怕不妥吧!”

老者连连摆手,满脸不信。

在他记忆中,军队向来凶悍,贸然靠近只怕性命难保。

随军返程?简直是痴人说梦。

1662年

"大秦军纪严明,从不欺压百姓。我在军中有些交情,若你考虑好了,明日可给我答复,我自会请友人相助。"

扶苏为老者一家思虑周全。

他见老者仍念故土,便给了他们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若是旁人,他断不会多管闲事。

老者不知,成为大秦子民是多少附属国百姓的梦想。仅凭免费提供与修炼资源这一点,便是其他国度望尘莫及的。

"那年轻人自称寻常,实则身份不凡。他愿助我们随军返秦,此机难得。但我一人难断,特唤你们商议。"

老者回村后,召集兄  侄,转述了与扶苏的谈话。

"父亲意下如何?"曾劝阻他的青年问道。

"我想回去看看。故土虽在记忆中模糊,但终究是根。此番机缘不易,当珍惜。"老者郑重道。

"可新种的庄稼怎办?此去恐难复返,是要押上全村性命啊!为那虚无的故乡,值得吗?"

说话的是老者的弟弟,生于此长于此。他年少时也曾向往父母口中的故土,如今却只关心眼前生计。想到前路未卜,他既不舍又畏惧。

"值得!"

青年突然开口,众人目光齐聚。

他沉思片刻,继续道——

“阿爹,叔父们,你们都看见了,咱们费尽心思挖陷阱、想尽办法也难打到猎物,可那些年轻人想抓多少就能抓多少。”

“他们的本事,确实不一般。”

610、算是安稳,心生向往!

610  算是安稳

“眼下咱们在这儿,日子还算安稳。可子孙后代呢?难道要像咱们一样,永远困在这闭塞之地?”

“永远和咱们似的,不能习武?”

“回去未必能大富大贵。”

“可至少子孙不会像咱们,一辈子没见过世面,一辈子填不饱肚子!”

说到激动时,年轻人重重跺脚,本就摇摇欲坠的屋子跟着晃了晃。

这番话戳中了在场每个人的心。

连老者在内,所有人都沉默了。

他们或许习惯了这样的日子,可子孙呢?难道世世代代都要如此?

次日清晨。

老汉领着儿子守在扶苏帐外。

“老丈,可是想清楚了?”扶苏出帐见到他们,心里已有了答案。

“想清楚了,我们要回去!”老者语气坚决。

“好,我会嘱咐友人照应你们。”扶苏对这个决定感到欣慰。

若这村子执意守着穷乡僻壤,他自然不会再多管。

自己选的路,自己承担后果。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696/4318095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