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秦:黑化扶苏,杀天下无人反秦 > 第253章 第253章

第253章 第253章


白土城距景阳城不过二百余里,寻常武者半日可达,纵马疾驰亦不过一日光景。可苟霍跌跌撞撞走了整整三日,入城时蓬头垢面宛若乞丐。幸而这景阳城是他的地盘,才未被守军驱逐。

待侍从认出他后,连忙奉上新衣。更衣完毕,宫中太监便引他入殿面圣。

"臣......叩见大王!"苟霍扑通跪地,声音哽咽。

王座上的景阳国君见他这般模样,急忙探身:"苟将军无恙否?前些日子白土城生变,有传言说你已遇害,又说你遭部将挟持。寡人连派数拨探马都未得实情,快细细道来!"

国君早欲发兵平乱,此刻见苟霍归来,自是急欲知晓  。

"大王明鉴!"苟霍以袖拭泪,"臣将白土城治理得井井有条,赋税从未延误。岂料有人引大秦太子入城,那扶苏竟将税银尽数散给贱民,还逼臣传话,要大王......要大王善待子民!"

一席话惊得满朝哗然。

"荒唐!"有大臣出列厉喝,"莫非是你横征暴敛激起民变,便编出这等弥天大谎?大秦太子何等尊贵,岂会来管我景阳国边陲小城的闲事?"

1698年

"你胡说八道!我说的每一个字都是真的,要是有半句假话,天打雷劈!"

苟霍面不改色地扯着谎,完全不顾自己话里有多少破绽,更不怕真的遭报应。

他这副理直气壮的模样,反倒让在场不少人动摇了先前的判断。

"你凭什么认定他就是扶苏?大秦军队借道边境的消息人尽皆知,说不定是有人冒充大秦太子来找你麻烦?"

先前提出质疑的大臣仍不死心,坚持怀疑苟霍的说法。

"我确实没法证明。他们骑着纯种的大秦战马,花着大秦的银钱,个个武艺高强——但这些都说明不了身份。不过他说自己是扶苏我信,他还封了我手下一个叫景东的士兵做车骑将军,现在白土城就是景东在管。"

苟霍摊开双手,承认自己拿不出确凿证据。

"依我看,大秦太子此刻应该坐镇咸阳处理朝政,怎会跑到我们这种穷乡僻壤来?"

另一位大臣插嘴道。

"放肆!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我们景阳国不配让大秦太子踏足吗?"

这话顿时激怒了景阳王。作为一方君主,他绝不容忍有人贬低自己的国土。

"微臣失言!臣是说太子出现在此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那大臣吓得扑通跪地。

"拖出去,重责一百军棍!"

景阳王一声令下,侍卫立刻将人拖走。好在这些大臣都有武功底子,百棍之刑虽会伤筋动骨,倒也不至于要命。

"无论那人是谁,白水城都是我景阳疆土,绝不能不明不白地丢掉。诸位对此可有异议?"

景阳王环视群臣问道。

众大臣齐声附和。

一座城池的价值远不止赋税那么简单。若真丢了白水城,不仅国土缩水,连通商要道也会断绝,这对景阳国将是难以估量的损失。

"城是在你手里丢的,你打算怎么交代?"

景阳王锐利的目光转向苟霍。

"启禀大王,如今白水城守备森严。先不论扶苏真假,单是他身边那些护卫就个个是以一当百的高手。当初我调集三千兵马围剿,竟被几十人冲得溃不成军!"

"三千大军敌不过几十人?"

景阳国主凝视着苟霍,目光如冰。

他根本不信这番荒谬之言。

即便白水城的士兵再不堪,三千人一拥而上,怎会被区区几十人击溃?

"大王,属下所言句句属实!"

苟霍罕见地底气不足。

他确实不清楚围攻将军府的士兵为何撤退——当时他已昏死过去。

这般丑事,他实在难以启齿。

"若你所言为真,更证明你渎职无能!拖下去,斩!"

景阳国主厉声下令。

"大王饶命!是他们太过强悍,与末将无关啊!"

被壮硕卫兵拖行时,苟霍拼命辩解,却无济于事。

片刻后,侍卫捧回木匣,其中赫然是苟霍瞪圆双眼的首级。

他至死未料,半句虚言竟真让自己身首异处。

殿内群臣神色漠然。

这等耻辱——一城沦陷于数十人之手,简直是景阳国之耻!

"苟霍已伏诛,众卿有何见解?"景阳国主环视众人。

"大王,白土城失守缘由已不重要。"石骨将军出列,"当务之急是确认城中是否真是扶苏!"

一旁沉默许久的文臣附和:"大秦太子随军征讨长西族确有可能。若真是扶苏亲临,事态便棘手了。"

"未必是祸!"石骨将军突然高声道,"若扶苏真在白土城,或许是我景阳国的机遇!"

这番与众不同的论断,顿时引得景阳国主侧目。

众人皆言若那人真是扶苏,必将招致祸患,唯独石骨将军称此为良机。景阳王闻言,当即示意他细说分明。

石骨将军朗声道:“我景阳国兵精粮足多年,早该开疆拓土。之所以迟迟未动,一是因大王仁厚,二是国力尚不足以抗衡诸国联手。但若扶苏落入我等之手,便是天赐的筹码!届时无论向大秦索要何等条件,对方岂敢不从?此乃长生天赐予的机遇,何须畏之如虎?”

“长生天庇佑!”景阳王肃然附和,群臣亦齐声颂祷。在这景阳国高层心中,长生天乃无上信仰,得其眷顾者,可得神力与永生。

殿内一时沉寂。众人皆在权衡石骨将军之言。景阳王素有雄图,多年来借苟霍等边将搜刮财帛以充军备。之所以按兵不动,恰如将军所言——周遭诸国虎视眈眈,稍露锋芒便会招致围攻。而眼下景阳国力,尚难抵挡联军之势。

但若得大秦襄助……

629、易如反掌!

一切难题都将迎刃而解。

关键在于白土城中那人身份。景阳王目光渐炽,已然心动。

“石骨将军所言极是。”一位大臣出列,“当务之急是验明正身。”

众臣纷纷附议。景阳王颔首道:“既如此,便先查证扶苏真伪。”

共识虽成,新忧又起——

如何验明这大秦太子的身份?其印信符节皆在大秦,纵为真身,又岂会交予他们查验?

“不妨先派人前去试探一番。先前苟霍曾提到,他麾下有一名士兵如今已成为扶苏帐下的车骑将军。我们不妨以此为突破口,要求扶苏交出此人。身为景阳国人却投效大秦,此乃叛国之罪!”

一位大臣进言道。

“此计甚妙,那么何人愿往白土城?”

景阳  认为此议可行,目光扫过群臣,欲择一人前往。

众大臣纷纷低头不语。

让扶苏交人谈何容易?无论其身份真假,交出部下属实强人所难,此举极可能触怒对方。

后果不堪设想,甚至可能搭上性命。

“末将愿往!”

开口之人正是大将军石骨。

“石骨将军亲自出马,是否有些小题大做?”

景阳  见无人应声,本打算随意指派使者传旨,未料心腹大将竟主动请缨。

“大王,容貌可伪,气度难装。唯有亲临观察,方能辨明此人是否真为大秦太子。”

石骨坚持己见,对自身安危亦无顾虑。他深谙大秦礼制,知晓“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之理。

随着新商队陆续抵达,白水城重现生机。街巷间欢声渐浓,扶苏手持糖葫芦,与蒙恬并肩漫步。

他未曾料到,在这远离大秦的异域,竟能尝到这般滋味。

“短短时日,一城风貌竟有如此巨变,足见民心所向。昔日败于我手的李世民有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诚不我欺。”

扶苏心生感慨。

“此皆仰仗公子之功。若无公子运筹帷幄,纵有十个景东亦难成事。”

蒙恬深知,白土城变革虽由景东推行,根基却在扶苏的谋划。若无公子支持,景东纵有良策亦难施展。

“我不过略尽绵力,景东才是劳心劳力之人。若军中无他用武之地,我当举荐于父皇。”

扶苏并未独占功劳。

他清楚景东的辛劳,也明白做到这一步绝非易事。

"公子英明!"

蒙恬深知嬴政对人才的重视,若景东能在嬴政麾下效力,前途必然更加光明。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眼下最紧要的,是如何处理与景阳国的关系。

景阳国虽只是这片地域中稍强的存在,但其影响力仍不可轻视。

"没想到你这般刚正之人也会奉承!"

扶苏对蒙恬的夸赞不以为意。

英明与否,他心中有数,不过是随性而为罢了。

"臣所言句句属实。"

蒙恬神色肃然。

他真心认为扶苏堪称当世无双,不仅实力超群,谋略过人,更难得的是兼具仁心与果决。

作为帝国  ,这份特质尤为珍贵。

仁心使他远离暴虐,果决令他免受掣肘。

刚柔并济,恰到好处!

"莫要再夸,我都要脸红了。"

630、太过分了

扶苏轻笑一声。

此时暗行者悄然上前,低声禀报了几句。

"回吧,景阳国来人了。"

二人返回将军府。

此处既是景东理事之所,亦是众人暂居之地。

"公子,景阳国使团已等候多时,坚持要立刻面见您。"

景东上前禀告。

"让他们候着,本公子要用膳。"

扶苏懒得理会这些人的骄横,即便不饿也要先吃饭,晾着他们便是。

"将军,他们简直欺人太甚!竟让我们干等这么久!"

景阳国使团中,石骨的副手愤愤不平。

久候未见扶苏踪影,分明是刻意怠慢!

"稍安勿躁,耐心等着。"

石骨将军显得极有耐性,他此行的目的便是确认对方身份的真伪。

在未达成目标前,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696/4318094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