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第268章
“大将军,大王说归途已是绝路,我等苦劝无果,又岂是他的对手……”挨打的大臣捂着脸辩解。他若怀有二心,此刻怎会冒险请石骨主持大局?
“入宫!”
石骨压下怒火,整肃衣甲率众直奔王宫。消息传开,景阳城人心渐稳,百姓与官员纷纷涌向宫门。
大殿之上,年幼的王子茫然端坐王位,望着群臣不知所措。石骨沉声打破沉寂:“长生神殿覆灭,傀儡军溃败,当务之急是确认大王生死!”
“城中流言四起,是否需安抚民心?”有大臣提议。
“即刻封城!”石骨斩钉截铁,“所有城门只进不出,违者严惩。诸位管好亲眷,若有人求情——”他目光如刀,“休怪本将不留情面。”
乱世需重典。一人出逃,便如堤溃蚁穴,终将引发全城崩陷。
1782年
那时无需秦军攻打,他们自己就能自取 。
这番话如同警告,意在告诫众大臣:休想提前逃遁,若被抓到,休怪他不留情面。
670、心有不满
听闻他的安排,部分大臣暗自愤懑。他们的家眷早已备好财物行装,正欲先行撤离景阳城。如今城门封锁,一切筹划皆成徒劳。
然而,不满归不满。
石骨大将军手握大权,驻守景阳城的将士皆是其旧部,唯他之命是从。众大臣只得干瞪眼,连怨怼之色都不敢显露。
“诸位若无异议,便由我指派使者前往白土城。无论大王生死,彼处必有答案!”
见群臣缄默,石骨大将军雷厉风行,当即点派人选。
出使并无凶险,被选中的大臣皆领命受任。
可未等使团启程,景阳 的亲笔书信已送至城中。
无奈之下,收到书信的使臣们只得折返王宫,与石骨大将军及众臣共议。
“我已验看过诸位大人的书信,笔迹一致,确系大王亲笔——足证其尚在人世!”石骨大将军环视众人道。
群臣暗自腹诽:
活着又如何?
倒不如死了干净!
若景阳 战死,两场败绩的罪责尽可推于其身。他们只需假意恸哭一番,便可翻过此篇。
何至于如今这般麻烦?
竟要他们掏钱赎人!
简直荒唐!
“听闻秦地多奇人异士,区区笔迹模仿未必可信。说不定此乃秦军诡计,意在诈取钱粮!”一位大臣高声质疑。
其余不愿出钱者立刻附和:
“正是!我等眼中难如登天之事,于秦人不过雕虫小技!”
“沙场刀剑无眼,大王恐已魂归长生天!”
“大王断不会索要如此巨资!”
“此必为骗局,不必理会秦军!”
“哼,这分明就是骗局!”
“住口!都给我安静!”
殿内众人纷纷指责这是谎言,无人相信大王还活着,更不愿接受需要赎人的事实。
石骨大将军心中烦躁难耐。
他扪心自问——
是否希望景阳 归来?
答案连他自己都感到意外。
他竟也不愿景阳 回来。
只因景阳 手段太过狠毒,将半数大军与数万百姓炼作傀儡战兵。
将士们会如何想?
百姓们又会如何想?
若他战死,一切便就此终结。
可如今他不仅活着,还要举国耗费巨资赎他——
石骨大将军同样难以接受。
王宫陷入沉寂。
众臣目光齐聚石骨大将军身上。
所有人都在等待他的决断。
“不必查验笔迹真伪,使团照常前往白土城。待亲眼确认大王旨意后,再作定夺!”
石骨沉吟片刻,给出折中之策。
既不提赎金之事,只说先见人再议。
群臣思量,此法可行,遂纷纷应允。
于是,景阳使团再度启程,抵达白土城。
景东负责接待。
听闻使臣求见景阳 ,他未多犹豫,径直将众人引至关押景阳 的宅院。
三进三出的宽敞院落。
仅住着景阳 与寥寥数名看守的秦兵。
生活条件堪称优渥。
只是——
饭菜需自煮,衣物需自洗。
过惯锦衣玉食的景阳 度日如年。
饮食起居尚可忍耐。
最令他崩溃的是——
连马桶都得亲自刷洗。
这般卑贱活计,往 连看都不会看一眼。
如今却别无选择。
扶苏封禁了他的武功,内力尽失,连减少排泄都做不到。
最终他只能干些脏活累活,勉强让自己待的环境不那么难熬。
在这般境况下。
景阳见到众大臣的第一反应便是热泪盈眶。
他以为这些人带着钱粮来赎他,自己即将重获自由,又能回到从前的好日子,心中怎能不激动、不欣喜?
“大王!”
众大臣看着活生生的景阳,虽有些失望,却不敢表露,只得尽力挤出几分久别重逢的欢喜。
“废话少说,你们是不是带了足够的财物来赎我?”
671、离开准备,绰绰有余!
671离开准备
已做好离开准备的景阳,迫不及待地问了一句。
几位大臣面面相觑,最终一人上前道:
“大王,如今是石骨大将军主持朝会,我们收到书信后,无法确认真伪,只得亲自来见您一面!”
“还确认什么?那些信都是本王亲笔所写,难道你们认不出来?还是你们存心让本王继续当这阶下囚?”
希望越大,失望越深。
景阳原以为今日就能摆脱刷便桶的苦差事。
谁知。
这些大臣只是来看他一眼。
分文未带。
这意味着他的苦难还得继续。
本就濒临崩溃的景阳彻底失控,对着众大臣破口大骂。
大臣们低着头,心中愤懑。
他们觉得这一切都是景阳咎由自取。
若当年不加入反秦联盟,便无需搜刮百姓,向长生神殿缴纳巨资训练长生军。
若景阳不信长生神殿的蛊惑,不搞什么傀儡战兵,如今景阳城也不会民怨沸腾。
都已沦为阶下囚了。
还敢这般趾高气扬地辱骂他们。
也不看看场合!
骂了许久。
景阳终于骂累了。
“你们回去告诉石骨,该给多少就给多少,赶紧把本王接回去!”
众大臣如蒙大赦,匆匆离去。
走出府邸后。
众人脸色各异,厌恶、愤怒、怨恨,不一而足。
“大王中气十足,看来在这儿待得挺舒坦啊!”
一位大臣阴阳怪气地说道。
1785年
众人仿佛被打开了话匣子,纷纷议论起来:
"景阳国连年征战,百姓已不堪重负。若再耗费巨资赎回大王,只怕国家将陷入绝境!"
"依我看,大王在那边过得挺好,不如禀告大将军,就让大王继续留在那里吧。"
"此计甚妙!"
"可若是被大王知晓,会不会怪罪我们?"
"那也得他能回来再说。"
见过景阳后,使臣们便匆匆告辞离去。景东并未阻拦。
次日黄昏,风尘仆仆的使团回到景阳城。石骨大将军亲率众臣,将他们迎入王宫。
"你们说大王在敌国备受优待?"
听完使臣们的禀报,石骨将军满脸难以置信。
对这位忠臣而言,景阳尚在人世本是好消息。但令他费解的是,敌首扶苏为何会善待景阳?两国本是死敌,除非......
他从未怀疑使臣们说谎——毕竟时局危急,谁会想到这些大臣早被景阳骂得怀恨在心?在他们口中,那座无人伺候的宅院,已是俘虏难得的优渥待遇。
"既然大王无恙,本将也就放心了。"石骨将军沉声道,"现在商议赎金事宜吧。"
群臣顿时面露难色,各自准备好的推托之词呼之欲出。横竖别人出钱他们赞成,若要自己掏腰包便哭穷喊苦。
石骨将军强压怒火,不动声色地扫视众人。
"大将军,"那位曾力请石骨出山的老臣提议,"记得大王私库尚存巨额财宝,不如就用这笔钱赎人?"
这位本该是最忠诚的臣子,此刻却也不愿自掏腰包。毕竟使团归来者皆遭景阳痛斥,即便倾家荡产相救,日后也未必能换来君王的感激。
这种情况下,谁要是自掏腰包,在众人眼里就是十足的蠢货。
"说得对!大王的宝库里收藏着整个景阳国的珍宝,用来解救大王肯定绰绰有余!"
有人带头提议,其他人纷纷附和。
动用景阳王的宝库,对他们来说毫无损失。
这在他们看来是个绝妙的主意。
"这段时间我已在王子监督下清点了宝库,里面的财物只够支付扶苏索要的一半。光靠宝库还不够,还得动用国库。但国库经历两次大战后早已空虚,哪还有余钱!"
672、石骨将军,意料之外!
672 石骨将军
石骨将军满脸无奈。
这些日子他也没闲着,带人清查了景阳王留下的家底。
结果发现景阳王的宝库并非想象中那般堆满金银财宝。
仔细核算下来,仅值扶苏索要金额的一半。
这数目远远不够。
若非如此,石骨将军此刻也不必如此烦恼。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696/4318093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