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第291章
蒙恬握着信的手微微发颤。
他与扶苏虽早察觉景东性情有变,但不过是权势之心渐重。
怎会突然变得如此贪婪?
"流沙国没理由构陷他。"扶苏眼底凝着寒霜,"正好第三尊九州鼎需经景阳国转运,我们当面问个明白。若他真敢借我之名横行——"
话音未落,案几已裂开一道细缝。
大秦太子的威仪,岂容他人玷污?
蒙恬欲言又止。
此刻求情为时尚早,若真是误会......
他沉默着退出太子府,入宫禀明九州鼎之事。
嬴政朱笔一挥,仪仗当即成行。
晨雾未散时,数骑已踏出咸阳。
待再次望见景阳城堞,不过数月光景,城墙竟已扩建三丈。
往来商旅如织,百姓面带红光,这座边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736、大秦之名,转圜之机!
736大秦之名
“景东此人,倒也有几分才干。”
蒙恬缓缓说道。
他这般言语,实则是想为景东在扶苏心中增添几分好感。倘若日后查明假借大秦之名行不义之事者真是景东,也好为他求个情面,留条性命。
毕竟师徒一场。
那段朝夕相处的岁月,终究在他心中留下了难以割舍的情谊。
“确实。”
扶苏微微颔首。
是非功过,他向来分得清楚。
无论流沙国百姓的控诉是否出自景东之手,但景阳国如今的太平景象,确是景东一手缔造。
他不会因一事而否定另一事。
此非他的处事之道。
“不如在城中多走走,体察一番景阳国的民情?”
蒙恬提议道。
“不必了,直接入宫吧。了结此事,我们还有要务在身。”
此番扶苏并无游兴,只想尽快查明景阳国的蹊跷。
“遵命。”
蒙恬暗自叹息,本想借此机会为景东多积些好感,如今也只能感叹时运不济。
一行人径直来到王宫门前。
守卫一见扶苏,当即就要跪拜。
扶苏目光微动,那守卫便觉一股无形之力托住了双膝。
对扶苏而言,以真气阻人下跪,不过举手之劳。
那守卫会意,立即挺直身躯行了个军礼。
“殿下,可需通报大王?”
一名士兵殷勤问道。
“不必,我们自行入内,你们继续值守。”
扶苏无意惊动景东,带着众人径直入宫。
望着他们的背影,守卫们既兴奋又困惑。
“不是说殿下已回大秦了吗?怎的突然回来了?”
“你们没察觉吗?殿下神色似有不悦,莫不是大王触怒了殿下?”
“但愿无事。大王与殿下都是仁德之人,没有他们,哪有景阳国今日的太平。”
士兵们的议论声渐渐消散在风中。
扶苏一行人径直来到景东的书房。
“景东见过殿下,见过老师!”
见到扶苏等人突然造访,景东颇感意外。
毕竟不久前,扶苏才来信将他斥责一番。
近来他并未有何举动,应当不至于惊动蒙恬与扶苏亲自前来。
“可知我们为何而来?”
未等扶苏开口,蒙恬率先发问。
“不知。”
景东摇头,这次他确实毫无头绪。
他完全不清楚发生了何事。
“看看这封信。”
扶苏懒得解释,直接将那封流沙国人的诉苦信丢给景东。
景东疑惑地接过信,低头细读。
然而,随着一行行字迹映入眼帘,他的心情愈发沉重。
同时,他也感到几分冤屈。
他派长诸前往流沙国,本是为了缓和两国关系,避免冲突。
长诸怎可能如此嚣张跋扈?
“殿下明鉴,此事必是流沙国栽赃!我确实派遣使团前往流沙国,但使团众人皆品行端正,绝不可能借大秦之名欺压流沙国!”
在流沙国人的控诉与对自己人的信任之间,他选择相信长诸等人的为人。
“你的意思是,流沙国人甘冒灭国之险,故意诬陷本公子?”
扶苏挑眉看向景东。
此刻他仍无法确定此事是否与景东有关,但从其神情来看,似乎并不知情。
“不,臣并非此意,只是认为其中或许有误会,若能澄清便好。”
景东斟酌言辞,未将话说得太满。
扶苏此次亲临,或许已掌握诸多证据,只等他矢口否认,再一举定论,令他无从辩驳。
“误会?你说得倒是轻巧,天下哪有那么多误会!”
扶苏冷哼一声。
他从不信什么误会之说。
从信中内容来看,若非景阳国出了问题,便是流沙国另有所图。
“殿下所言极是,天下无凭空之误会,臣这就去查清此事。”
景东匆匆告退。
737、隐秘行动, 大白!
景东暗中召集了使团成员,逐一审问,最终撬开了他们的嘴,得知了一个令他震惊的 ——流沙国人并未对扶苏不利。
真正的问题出在景阳国使团身上。他们仗着大秦的名义咄咄逼人,而幕后主使,竟是他最信任的长诸。
景东顾不上责备长诸,满心愧疚地再次来到扶苏和蒙恬面前。
见他这副神情,扶苏和蒙恬已然明白了一切。
“是我辜负了殿下与老师的期望,管教不严。”景东低头请罪,“我本意是与流沙国交好,劝其撤军,却不想手下胆大妄为,借大秦之名欺压他人……请殿下责罚!”
他脸上 辣的,并非被人掌掴,而是羞愧难当。先前还信誓旦旦指控流沙国,如今 揭穿,问题竟在自己人身上。
“责罚之事,你自己处理。”扶苏冷冷道,“若再有人假借大秦之名横行霸道,景阳国也不必存在了。”
警告过后,扶苏带着蒙恬等人转身离去。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寻找九州鼎,见景东不过是顺路,自然不会在此耽搁。
直到扶苏的身影消失在王宫,景东紧绷的神情才稍稍放松。他生怕扶苏一怒之下废黜他的王位。尽管他已深得民心,但在绝对实力面前,民心毫无意义。
权力的滋味令他沉醉,他绝不愿失去。所幸,扶苏给了他一次机会——自我清算的机会。
这一关,总算过了。
“来人!”景东沉声下令,“传丞相!”
不多时,长诸匆匆赶来,小心翼翼问道:“大王有何吩咐?”
1915年
景东是一位深谙放权之道的君王。
平日里,他极少单独召见臣子,唯有重大事件发生时才会破例。
"你胆大包天,竟敢背着我做出这等事!"
景东冷冷扫了长诸一眼。
长诸心头一颤,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然败露。
然而他仍不甘心,索性装起糊涂:"臣不明白大王的意思,臣从未背着您做过任何事啊!"
"是吗?那流沙国的事,莫非还要我亲口点破?"
景东怒不可遏。长诸这般抵赖,分明是没把他这个国君放在眼里。
"大王容禀!"
见景东直指要害,长诸只得绞尽脑汁,试图编造借口搪塞过去。
"好,本王倒要听听,你能编出什么花样来!"
盛怒之下的景东反而平静下来。他深知愤怒无济于事,唯有冷静方能解决问题。
"当日奉王命出使流沙国,臣等确是为化解误会而去。但途中臣越想越不甘——为何我景阳国兵强马壮却不能开战?于是臣擅自设计,想逼流沙国主动出兵,好让我师出有名......"
长诸故作懊悔状,却仍在暗自思忖: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纰漏,竟让此事传到景东耳中?
"好个'设计'!你所谓的手段,就是假借大秦之名,逼得流沙国连话都不愿与你多说?"
景东猛然挥手,一记响亮的耳光重重落在长诸脸上。
他对这个臣子失望至极。原本派长诸去办的是两国共赢的好事,却因其私心酿成大祸,甚至惊动了扶苏,害得自己平白受了许多责难。
这一巴掌,已是最轻的惩戒。
长诸彻底懵了。
这些日子顺风顺水,让他滋生出目空一切的傲气。可这一掌,将他的骄矜之气打得烟消云散。
738、扶苏殿下
1916年
“大秦就是您的后盾,借他们的名号行事有何不可?这又不会损害什么!”
长诸捂着红肿的脸颊,嘴里仍不停地辩解。
“你懂什么!竟敢逼迫流沙国出手,人家直接告到了扶苏殿下跟前。殿下亲自前来质问,我还再三向他保证绝无此事,结果颜面尽失!”
景东望着眼前这个油盐不进的长诸,心中既恼火又无奈。
事到如今还不知悔改。
他眼底闪过一丝杀意。
“殿下来过这里了?”
长诸显得十分惊讶。
他原本还在疑惑,自己行事如此隐秘,为何会被景东察觉。
得知扶苏曾亲临此地,一切便都明白了。
“来过又如何?没来过又怎样?与你何干?”
景东冷冷反问。
他尚未决定如何处置长诸。其他人杀了便杀了,即便只是给扶苏一个交代,这些人的死也算值了。
但长诸不同。
他实在不忍心处死长诸。毕竟在白土城时,长诸就是他的得力助手,替他处理了许多棘手之事。
“当然有关系。若殿下亲自点名要我性命,我死而无怨。若无此事,恳请大王饶我一命,我还不想这么早死!”
长诸跪伏在地,苦苦哀求。
“你倒是机灵。殿下确实未明确要你性命,但他命我自行处置,给他一个交代。你不死,我如何交代?”
景东盯着跪地的长诸,语气冰冷。
此事之中,长诸罪责最重。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696/4318090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