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抗战:无限升级,步枪秒变巴雷特 > 第118章 这年头的人哪见过这阵仗?

第118章 这年头的人哪见过这阵仗?


坦克再牛,可卡车才是组装喀秋莎和自行火炮的关键材料。

  他图的是全面发展,不想偏科。

  看完了坦克,叶林陪着老总三人上车回程。

  而张万和那批人,早被安排去了火炮厂。

  等叶林他们赶到时,张万和正坐在工厂外头的休息棚里,直勾勾盯着眼前那座巨无霸般的厂房。

  脑子里闪过自家青阳山的兵工厂——跟这儿一比,简直是小煤窑碰上了大钢厂。

  他一时说不出啥滋味,酸的甜的苦的,全搅一块儿了。

  车子一开进后山,老总三人也傻了眼。

  放眼望去,十几米高的厂房一座接一座,连成片。

  机器轰隆隆响个不停,震得脚底板都发麻。

  地面清一色水泥浇的,平得像镜面。

  整个工业区被划成一块块规整的方格,像棋盘一样。

  三人一路走一路瞪眼,嘴巴就没合上过。

  “我操!”老总终于憋出一句,“老子当年在关东看过沈阳兵工厂,那会儿觉得已经是天工开物了!”

  可眼前这规模……

  沈阳厂当年是东三省最大兵工厂,结果被鬼子一锅端了。

  光是缴获的装备,就够武装十个集团军!

  几十万支枪,上万门炮,炮弹子弹堆成山,全便宜了小鬼子。

  更气人的是,这厂子后来成了鬼子在华北的补给大本营,源源不断往前线送家伙。

  每想到这,多少人夜里睡不着觉,恨不得时光倒流。

  可今天——

  老总心里那股憋屈劲儿,终于散了。

  一下车,他东张西望,一句话说不出来,全写在脸上了。

  这哪是工厂?

  这是神仙才能捣鼓出来的东西!

  叶林照搬的是后世的工业布局,这年头的人哪见过这阵仗?

  “叶林,这些东西……都是你这几个月搞出来的?”老总沉默半天,才憋出这一句。

  心里已经开始盘算:要不要干脆让叶林去管后勤?这能耐,比带兵打仗还关键!现在这局面,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叶林的本事远不止大家之前想的那样。

  叶林心里也明白领导的顾虑,每个时代都有它的局限性。就好比后来二十一世纪,随便一个小镇炼钢厂一年出的铁,都能顶得上现在好几个国家的产量。

  叶林这边虽说受限于技术,比不了未来,但光论规模,其实已经差不太多了。

  只不过现在的工厂分工不一样了,功能更细了。

  “是的,首长,这几座厂子确实是最近几个月建起来的。还得感谢上次大战后,阳泉和榆次不少人搬了过来,人力充足。”

  其实真正起作用的是合成栏。眼下厂里所有设备,全是叶林反复试出来的组合成果。光是合成时花掉的胜利点,就近三十万。

  但效果摆在眼前。

  他把从商城换来的图纸重新拼接整合,如今各种重炮和配套弹药,都能稳定产出。

  “首长,这儿就是咱们的火炮车间!”

  叶林抬手一指旁边那座大厂房,语气平静。

  “离谱!简直离谱!”张万和远远看见叶林和首长他们走过来,迎上前张嘴就是一句,把首长眉头都皱了一下。

  “老张,你这是发什么疯?”

  “首长,我没疯!边区军工厂真没必要再单独留着了,还不如把人全调过来,效率高,省事!”

  张万和显然不是一时冲动,这话说得有板有眼。

  首长瞥了叶林一眼,发现他脸色如常,没露任何态度。

  “老张,这事以后再谈。你现在先把该管的管好,被服厂和军医院是你负责的,得抓牢!军工厂那边,咱们兵力扩得快,枪支弹药都紧张!”

  叶林没开口反对,可首长也得考虑他的意思。

  合并听着简单,实际牵扯一堆事,哪能随口一句话就定下来?

  “首长,我已经想通了,一切为了部队发展!我愿意辞掉军工厂厂长的职务,专心管好后勤两摊子!”

  “以后再说!”

  首长语气一沉,脸色严肃。

  “是!”张万和无奈应声。

  “老张,边区军工厂这些年功劳摆在这儿,撑起了咱们的后勤线,不是说撤就撤的!”师长也叹口气。

  他对那边的情况门儿清,去的次数多了,闭着眼都能画出厂房布局。

  可再怎么说,跟叶林这儿一比,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东西。

  差距太大了。

  他们那边现在顶多造点迫击炮,连正经火炮的边都摸不着。

  “张部长,我这边不碰枪械生产。我手上倒是有些新式步枪的图纸,打算交给军工厂去搞,生产线也准备挪过去。”

  叶林这话一出,几个人都愣住了。

  他是不打算合并?还是另有打算?

  可看他的神情,一点情绪都没露。

  张万和也反应过来,这时候再提合并确实不太合适。

  “走吧首长,真正的重头戏在这火炮厂里,这才是我给部队准备的大礼!”

  说完,叶林转身朝厂房走去。

  首长几人对视一眼,跟了上去。

  张万和默默叹了口气,也抬腿跟上。

  站在车间外往里看,里头人来人往,但工作内容并不复杂,大部分活儿干个一两天就能上手。真正精细的活儿,全由自动化生产线包了。

  “这里是120毫米榴弹炮的组装线。”

  叶林随口介绍了一句。

  首长一听“120毫米”,脑子里立马蹦出阳泉守城战的画面——那会儿叶林一炮轰下去,鬼子整片阵地都炸翻了。

  张万和低头不语。

  这就是他铁了心要合并工厂的原因。

  差距太明显了。

  “我本来想过上更大口径的炮,后来想了想还是算了。120毫米榴弹炮完全够用,而且重量也压下来了,能拖能运,不耽误机动。”

  这才是关键。

  150毫米以上的重炮,动不动就五吨起步,笨得要命。

  可叶林这边产的120毫米炮,自重不到两吨,卡车、牵引车都能拉走。

  他多加了一组轮子,连T34坦克都能当拖车用。

  要是装上备用轮,变四轮结构,骡马队也能勉强拉,就是复杂地形过不去。

  但这些炮本就是为大兵团作战准备的。

  小规模战斗,叶林另有别的装备顶着。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678/4318603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