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重生80,赶山狩猎养全家 > 第13章 借完马车又遇赵双

第13章 借完马车又遇赵双


房门打开。

  老刘带着方安进了屋。

  “咋这前儿才回来?掉里面了?”

  老刘的媳妇张秀红正蹲在外屋烧灶坑,听见开门声儿也没回头。

  “刘大嫂。”

  “啊?小安来了,进屋吧!”

  张秀红回头扫了眼也没理。

  “正好快到饭点了,给你们拿两条鱼。”

  方安把两条鲤子递过去。

  “嘿,你这孩子,拿这个干啥?”

  张秀红拿着围裙擦擦手,笑呵呵地站起身,嘴上虽然推脱着,手却已经接来了。

  “小安!说了让你拿回去!”

  老刘板着脸训斥着。

  “家里还有呢,你和大嫂炖着吃。”方安随口回了句。

  “正好晚上没做饭。这大冷天的还往这儿送,赶紧进屋暖和暖和,屋里有热水。老刘,你给倒点我收拾鱼。”

  张秀红拿出剪子就开始刮鳞。

  老刘皱着眉头瞪了眼,带着方安去东屋,拿出纸笔开始算。

  “小安,咱队夏天那会儿,一个人干一天算一个工,冬天干活算双倍。骡子这两年没少用,价格涨了得算十倍。这就相当于二十个工。这两年队里的收成不咋好,一个工分算七厘,这是一块四。”

  “不过你家这情况……,少算一个工吧,就给一块三毛三,多了我也抹不了。你看咋样?”老刘边写边念叨,讲得还挺清晰。

  “别,正常算吧。你给我便宜了,以后别人来借也不好办。”方安说着掏出一块四。

  这年代的生产队都这样。

  成年人干满一天算十工分,十个工分算一个工。

  妇女老人比较少,干满一天算八工分。

  没成年的小孩得看情况,但大部分都是三四个。

  当然,这个工分也不是绝对的。

  有些活儿劳动强度比较高,一天能算十二个。

  还有些特殊的工种也会加,就比如陈圆圆她爹开四轮子,一天可不止十工分,但具体是多少,方安也不知道。

  不过就算加再多,那也比不上牲口多。

  这年头的牲口少,但用得地方可不少,随便拿一个都是生产队的主力军。按理说这畜生都不该借给私人用,刘队长能答应借就不错了,哪还能让他再抹钱?

  老刘见方安放下一块四,眼神中竟带着几分欣赏。

  “行啊小安,出去一趟长大了。你等会儿,我这就给你开条子。”

  老刘撕下一张大白纸,刷刷点点写好后递给方安。

  “谢谢队长,那我先走了,一会儿去马棚打个招呼。”

  “以后别叫队长了,那么外道干啥,跟你哥一样叫大哥。”老刘笑呵呵地拍了拍方安的肩膀头。

  “谢谢刘大哥。”

  方安应了声,揣好条子就往家走。

  “小安这是弄啥啊?大冬天的借骡子?”

  方安走后,张秀红收拾完鲤子凑过来。

  “德明家里没柴火,要去山里拉木头。这小子,总算是有点正事儿了。”老刘看着窗外欣慰地点点头。

  “他说去山里你就信?没准上哪玩儿去了。天天跟二愣子去喝酒,啥好人能跟那种人凑一块儿?”

  张秀红撇了撇嘴,半个字都没信。

  “不能。队里的马车可不便宜,出去玩儿还能花这钱?”

  “说不定去的多,二愣子私下捅咕的。那小子啥样你不知道?二愣子说啥他干啥,花几块钱咋了?以前喝酒不总赊账?还得德明两口子挣钱还?”

  老刘听着也泛起了嘀咕。

  但他还是觉得方安没撒谎。

  这送了鲤鱼又没让抹,以前的方安可干不出这种事儿。

  “行了,你也别嘀咕了,这天黑了,明个我拿点东西去看看德明,顺便问问咋回事儿。”

  “家里有啥东西?往那儿拿啥?”张秀红洗着鲤子埋怨着。

  “你还知道没东西?那小安送鱼你还接?”

  “接怕啥,送了还能不要?再说他不找你借车吗?生产队的车是那好借的?”

  “队里的车是我的?那是咱整个队里的!算了,跟你说不通。”

  老刘甩了下手回了屋。

  “你不就是队长嘛?还说了不算?你要不乐意,一会儿我做了你别吃……”

  另一边。

  方安送两条鱼的功夫。

  陈燕芳带着俩孩子,已经把下午捞的鱼收拾出来大半盆。

  “大嫂,筐里还有大的吗?”

  方安看着开过膛的鲤子挠了挠头。

  “有,好几条大的没收拾呢。”

  陈燕芳把手上的小鱼收拾完,从筐里翻出一条大鲤子,跟送给老刘的两条差不多。

  “不拿这么大的。”

  方安凑过去扫了眼,拿出一条二十公分的大白鱼。

  “就这条了。你们慢慢收拾着,我得去趟马棚,明天早起取骡子,让老杨叔提前喂点草,别到了山里拉不动。”

  “行,那你快去吧。”

  陈燕芳笑呵呵地催促着。

  方德明目送方安出了大门,望着顶棚一阵感慨。

  要不是小安提起来,他都没想到这回事儿。

  方安拎着大白鱼又往西去。

  生产队的马棚在大西边,那边空地比较大,养骡子需要囤粮食,放在那边比较方便。

  方安推门进了院。

  院子中央是空场,南边一趟大冷棚,北边一趟是暖圈。

  队里的两头骡子一头驴,都在北面的暖圈里呆着,免得大冬天的给冻坏了。

  但说是暖圈也不暖,三面围墙一面铁栏杆,也没在暖圈里烧炉子,免得牲口呆习惯了不抗冻。

  “老杨叔?”

  方安两世为人却是第一次来,对这里也不熟悉,进院后先喊了一嗓子。

  “谁啊?”

  北边把头的小平房。

  一个满头白发的小老头出了门,眯着眼睛往这边看。

  “老杨叔,刚捞了鱼给你送一条。”方安面带笑容地跑过去。

  “呦,这不是小安嘛!也就你能想起我这老头子,快进屋。”杨老五笑呵呵地招呼着。

  杨老五这辈儿哥儿六个。

  前面三个到了寿,杨老四打冰窟窿打没了,老六前两年得了病也走了,就剩下杨老五这一个小老头。

  那些年老杨家家里比较穷,六个孩子就给老大娶了媳妇儿。

  老刘看这老头无依无靠的挺可怜,就让他在这马棚里养牲口。

  平时吃得是没多好,但至少能保证饿不着。

  “老杨叔,我刚跟队长借了骡子,明天早上就得用,得麻烦你明早喂一遍。这是队长开的条子。”

  方安进门后先把条子递过去。

  “害,就这事儿,不拿鱼我也得给你喂,本身就是干这个的。”杨老五拍着胸脯保证。

  “辛苦杨叔了,那我先回去了。”

  “不坐会儿了?”杨老五见方安要走,放下鱼出去送,“小安啊,这大冬天打冰窟窿挺危险,你可得小心着点啊!”

  “知道了杨叔。”

  方安应下后出了院,借马车的事儿忙活完,总算能回家歇歇了。

  然而方安还没走出几步。

  不远处突然跑来个熟悉的身影。

  “呦,方哥今天捞鱼了?有没有大的给我拿两条。”

  赵双出来闲溜达,刚好看到方安拎着鱼进了马棚,听到两人说话声凑过来就要搂方安的肩膀头。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671/4318949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