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怎么听着像领导讲话?
打发走刘长安后。
赵瑞龙就快步走了过来。
他这段时间,正进行着迅猛的扩张。
凭借父亲的关系和政府的支持,赵瑞龙拿地几乎是所向披靡。
而且,他也不是白拿地,基本都会配套建一个“汉东广场”。
如今整个汉东省都知道,“汉东广场”一开,必定带来巨大客流量,拉动消费和经济增长的数字惊人。
可以说,赵瑞龙已经开始逐渐摆脱父亲赵立春的光环了。
走到哪里,他都是能拉动当地就业的企业家。
当然,目前还主要局限在汉东省内。
赵瑞龙恭敬地给樊东斟上新茶,脸上带着谦恭的笑容:“姐夫,您找我?”
樊东随口把自己工厂需要大批采购设备的事情告诉了赵瑞龙。
赵瑞龙脸上堆起笑容:“姐夫,您对工人,真是没得说!”
“好了,不说这个,跟你说点正事。”樊东喝了口茶,慢条斯理地说,“瑞龙,咱们自家人不说虚的。汉东是咱们的根,为家乡做点实事,让老乡们日子更好,是咱们的本分。”
赵瑞龙:“……”
不是说别的吗?
怎么听着像领导讲话?
樊东又抿了口茶,继续道:“之前让你去跟海尔、海信这些大厂谈,让他们来汉东设厂,谈得怎么样了?”
“说是会考虑……”赵瑞龙迟疑道,“就是……”
樊东不紧不慢地说:“现在,我要采购他们的产品。你继续去谈,如果他们想拿到我的订单,就必须把一部分生产线设在汉东,拉动汉东的就业!”
赵瑞龙哈哈一笑:“我看这没问题!姐夫您的轻语科技在市场上举足轻重,采购量这么大,那些厂家肯定得听咱们的。”
樊东轻轻拍了拍赵瑞龙的肩膀,语重心长:“瑞龙,谈判的时候,别只盯着京州。岩台、林城这些地方,也可以引导他们去。”
赵瑞龙一愣:“这些地方?”
樊东气定神闲:“他们去设厂,拉动就业,带动产业,你的汉东广场不就能跟着布局赚钱了?也能促进当地消费,你一样能赚大钱。这些三四线城市经济上去了,房价自然也就起来了。”
赵瑞龙一拍大腿:“明白了!”
樊东笑着点拨:“你负责牵线搭桥,政策让政府去谈。另外,催催你爸那边,基建要赶紧跟上,再助推一波!”
赵瑞龙眼中充满敬佩,哈哈一笑。
还得是姐夫,这思路就是开阔!
他立刻应道:“姐夫您放心,我记下了。这事儿,包在我身上!”
这事由赵瑞龙去谈,难度不大。
他手里的“汉东广场”项目本身就是一张王牌。
再加上樊东抛出的巨额采购订单,说服这些企业来汉东投资建厂,并非难事。
这些企业对汉东省本身也有了解。
一是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二是有相对成熟的电子产业链。
赵瑞龙见时机成熟,便积极牵线搭桥,邀请汉东省当地政府的负责人与这些厂家深入洽谈,商讨在汉东省建厂的具体方案和政策支持。
谈妥了,就迅速拿地,推动项目落地投产。
而樊东这边也没闲着。
他一贯的理念是,做了好事,必须得让人知道。
我没做好事,没人夸我;我做了好事,还没人夸我,那我岂不是白做了?
企业的口碑必须树立起来。
他不介意扛起“爱国企业”这面大旗,但不能自吹自擂,得让别人来说。
这次主要请的是汉东省的记者。
当记者们踏入工厂时,眼前的景象令他们惊讶。
宽敞明亮的车间里,崭新的空调有序分布,为工人营造出凉爽舒适的工作环境。
说实话,记者们也算见多识广,但在工厂车间里给工人普遍装空调,他们还真是头回见。
住宿区也配备了空调。
甚至还有一个专门的洗衣房,里面现代化的洗衣机和烘干机一应俱全,方便工人清洗工装和私人物品。
工厂一侧,一个在建的篮球场格外醒目,周围还规划了羽毛球场等运动设施。
面对记者的疑问,刘长安微笑着解释:“我们樊总一直强调要以人为本。”
记者们更惊讶了,有人问:“这些都是给工人用的?”
“当然!我们深知,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为工人安装空调改善工作环境,设立洗衣房提供便利,都是为了让大家工作更舒心。”
刘长安顿了顿,继续道,“至于这些篮球场、羽毛球场,是考虑到工人们辛苦工作后,需要放松和锻炼的场所。我们生产有忙有闲,淡季时大家可以运动娱乐,劳逸结合,既能强身健体,也能提升效率,增强团队凝聚力。”
记者们纷纷点头赞许。一位资深记者感叹:“放眼全国,能像鼎东集团这样真心实意为员工着想的企业,能有几家呢?”
另一位记者附和:“是啊,多数企业只盯着生产和利润,忽视了员工需求。鼎东集团的做法,无疑给同行树立了标杆。”
随着采访深入,记者们对轻语科技的好感持续上升。
在惠东电子组装厂明亮的车间里,机器声规律地响着,工人们专注地忙碌。
一位年轻记者手持话筒,走向一位正在操作的工人。
“师傅您好!方便跟我们聊聊在这里工作的感受吗?”记者礼貌地问。
工人停下手里的活,摘下手套,露出朴实的笑容:“行!”
“听说您去年收入挺不错,能具体说说吗?”记者问道。
工人认真想了想:“去年啊,赚了快三万块。”
三万块?
记者有些吃惊,他经常跑外勤,知道普通工人一年赚三万不容易,这收入甚至比深城一些地方还高。
“具体是哪些部分呢?”记者好奇地追问。
工人笑呵呵地说:“一个月工资一千块,一年下来一万二。” 记者点头。
工人继续道:“然后呢,去年公司接了教育部两百八十万台电脑的大单,额外发了一整年的奖金,有两万四。”
记者眼睛睁大了:“一整年奖金?”
工人点点头:“嗯,年底又发了三个月奖金,算下来两万七。另外,我提了些设备改进建议,公司还给了三千多奖金呢。”
“三万块?!”记者惊叹道,“这在咱们这儿算高收入了。那您攒下多少?”
工人憨厚地笑笑:“攒了两万七。”
“这么多!您是怎么攒下的?”记者更好奇了。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667/4318903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