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大敌全退,举国欢乐
当年汉帝驾崩,举国奔丧,更是有外敌四十万大军入侵,如今只剩的东吴十万还在荆州城外不退不进。
而后吴帝国书送到荆州,言两国罢兵之事,只为能够和汉继续秦晋之好。荆州牧薛冰不敢怠慢命人星夜将国书送到长安,请汉帝裁决。
这日早朝就是有黄门报于汉帝,言汉征魏大将军汉兴亭侯荆州牧薛冰有使至。汉帝闻言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朝堂之上诸位大臣就是开始窃喜,知道荆州无事了。
只见那人拜见完汉帝,就是呈上吴帝国书请汉帝御览。汉帝听闻是吴帝国书,心里面就是不愿,对着文武百官说道:“诸卿,这东吴这个时候递交国书,真是让朕觉得不可思议,难道他们不知道东吴已经与我大汉有了世仇,此仇久矣,朕不看国书直接遣送回东吴,以正朕日后伐吴决心。”
“陛下!请三思,容臣一言。”丞相诸葛孔明听闻汉帝居然不看吴帝国书,直接准备遣送回东吴,心里面一急赶紧出口说道。
“相父请说!朕洗耳恭听!”面对孔明汉帝还是恭贡唯唯,因为此时人重孝,先帝遗命这新帝可是很是看重,必定会遵从。所有孔明说有话要说,汉帝肯定不会薄了孔明面子。
“陛下,昔日我大汉还在势弱的时候,就是连接东吴成为盟国,随后那魏帝篡汉,先帝续大统成就汉帝时一直还有盟友关系。不过那吴帝却是自己称帝又和魏帝参合先帝才断绝和吴的盟国关系,随后才有了出兵伐吴的事来。早在当年先帝三顾臣之草庐的时候,先帝问臣天下大事该如何应对,臣当时已经就给先帝规划好三分天下,而后逐一取得天下的建议。
其后天下三分,如臣之所料,本是天下大事所趋。奈何先帝一心只为我大汉天下,岂能容忍外人称孤道寡,所以才有的和东吴一战。如今更是因为先帝驾崩,那东吴居然受吴帝的意思联合大军进逼我荆州,虽然大军未动,但是已经能够证明这东吴的确是个威胁。但是,我大汉虽然现在实力大于以前,但是也架不住两国的长期消磨。陛下你想想如果这两国人,每年都来在我边境滋扰,我大军出于不出?如此就要消耗大量的钱粮兵力。长此下去,我大汉的实力肯定要弱于其他两国,到时候被着两国人乘势追击,我国危,到时候天下就有可能不属于汉了,而是碎了他们的姓。
随意臣建议陛下三思,先不管那东吴的诚意如何,依臣所料,那东吴只有陛下能够和他们结盟,吴兵必退。到时候可就是魏帝找他动物的麻烦。而东吴此举就是为了给他们找个盟友,东吴也没有想到那魏帝的五路大军三路大败一路直接不敢和我大汉战,所以吴兵现在是不上不下,魏军不会和我军大战,我汉军则是会和东吴大战。所以臣以为那吴帝的意思就在这,他们不想以一己之力来和我大汉对抗,所以才出国书和我大汉修好。臣之言仅此,希望陛下能够悉听。”
孔明说完大殿之中其他的大臣们都是附和,不是大臣无谋只知道附和而是孔命之言已经道出这其中紧要的地方,大汉可以和一国打,但是和两国兵力却是消耗不起。大臣们的意思也是请汉帝三思,汉帝此刻看到诸位大臣达成一致意见,而张飞却是不说话,只是等待汉帝决则。
于是汉帝拿过那吴帝国书打开看之,只见吴帝书中先是表达了对先帝驾崩和关公薨的吊唁,而后则是拉起以前的同盟关系,如今汉吴还是有着姻情的关系,大家还是可以坐下来为了共同的利益继续同盟等等。汉帝看完便是把东吴国书分与诸卿看,看完汉帝继续询问国事看诸卿准备怎么应对。
“陛下,臣以为可先与那东吴暂时同盟,只要同盟的话那吴兵肯定不会和我大汉以军对持。到时候我大汉先是整顿兵马,就等那机会恰当,全军征魏,先灭了魏再取东吴到时候一切都会轻松如一。”殿中户部尚书邓芝出班奏道。
“卿所言正和朕意。”汉帝对着邓芝肯定的道。
“陛下,臣以为既然与那东吴结盟,我大汉怎能失了大邦的礼仪,臣以为派遣一名国使,出使东吴商议结盟之事。而且必须要高调的宣扬,最好让那魏国早日知晓,臣以为我大军伐魏的时间也不会久远。”孔明出班继续补充道。
“相父以为当以和人为使,当不堕我大汉威严?”
“户部尚书邓芝,邓尚书为我大汉高官,本人更是能力出众又有急智,出使东吴定不负陛下所托。”孔明举荐户部尚书邓芝,说完便是退回。
“邓尚书,相父举荐你出使东吴,你可愿意?”汉帝知道孔明几人能举荐的人定是最适当的人选,他也不过是口上询问,知道一切都会按照孔明说的走下去。
“臣定不负陛下所望。”邓芝出班跪道,邓芝不辱使命,肯定能够完成汉帝的旨意回国。汉帝肯定的点头,接着就是去和诸位大臣议论其他的事。期中就有人提出加训新兵,还有就是如今蛮王和番王两个外族都已经归附,那两族意思是准备提供部分族兵加入大汉军队等等。
对于外族的族兵要加入大汉军队,这点孔明到是没有意见,只要能够抓住他们的特长组成相应的军队,在战场上能够发挥出相应的战力。这样不仅可以壮大汉军实力,而且还可以使汉军更加的强大。只有多兵种的作战才能够更加的适合在以后的战争中,这样才可以体现出大汉的强大及大汉的无敌四海。孔明建议可以让蛮将进长安学院进行进修,首先就让他们明白的是为了国家而战,而他们则是大汉的百姓,不再是某一个王的手下,只有这样在未来战场上大汉才会用他们。
整个大汉一幅蒸蒸日上的现象,全国加紧的发展,各处武备都是没有半点松懈,比当时五路四十万大军来时还要严苛。整个大汉境内都是以一种上进的形态正在发展,唯一担心的就是那魏国,会不会再生出什么幺蛾子来影响大汉的发展。
汉户部尚书邓芝领了帝命,感到荆州的时候那魏国已经是知道东吴已经打算和汉国结盟的消息。这个消息也就是促使了曹真的撤军,因为在这样下去,只要荆州没有了束缚,那薛冰提上一旅大军杀来和赵云两个,魏军退都恐怕到时候退不了。如此魏军全面退兵,魏国上下对着司马懿的一股讨伐之风更胜,这其中不乏汉国细作的功劳。原因无他,那司马懿建议魏帝出兵,消耗了如此多的财务粮草士兵,却是没有取得汉地一点,如今更是促进了汉吴的联盟,无形中是给汉吴联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给魏国同事间造成巨大的威胁,这种结果岂是魏国皇帝和大臣们所愿意看到的。
本来魏武帝死的时候,就是告诫过魏帝无论如何不可重用司马,更不能把军权交予司马。如今魏帝只是赞同了司马懿的一个建议,什么事没有成却是导致这样的结果,魏帝也是要找个对此事负责的人,于是下令撤了司马懿的官,剥夺了司马家所有人的官身。这下司马家族暂时倒下,夏侯家曹家的人却是一个个的站了出来,分别取得了那司马家以前所处的位置及应该得到的好处等等,此事暂且不提。
邓芝来时也是捎来了孙尚香,祝融,辛宪英三人送来的家书,又有就是孙尚香给吴武英皇太后的家书一封。薛冰唤来薛宁,要其把日前命他写给外婆的家书拿来,一并叫给邓芝,要其到时候转交给吴皇太后。薛冰尽大量的做到公开的地步,不让别人误以为自己和东吴那不清不楚的关系,他是不想给汉帝和丞相造成麻烦。
邓芝走后,薛冰领着自己的儿子一起看损伤系那个送来的家书,书中无不是思念夫君和儿子,希望能够离开长安来荆州。想想也是,薛冰被封为荆州牧,人以后肯定要是一直在荆州的,可是他的家人却是还在长安,让一些不知道情况的人还以为把薛家的亲眷当人质扣押在长安一样。薛冰并没有对汉帝提出要让家人来荆州的要求,因为薛冰和徐庶两个人考虑过。
只要汉和吴继续联盟,那么他这个征魏大将军肯定要回长安,随时都要等待汉帝君命,出征魏国。所以到时候让家人随自己两边跑,还不如在长安等着自己。虽然很是思念自己的亲人,但是现在有儿子在身边,总比以前自己一个人强了许多,所以薛冰已经感觉到现在这样很不错了。
就在邓芝去了吴,那吴兵就是退了回东吴。如此四十万大军已经是全部退离大汉边境,整个大汉已经没有外患。等到敌人全部退尽,没有外敌的大汉军命,在这短暂的和平中举国欢乐。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663/1111104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