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兵临洛阳,战前准备
魏帝迁都的消息传来后,举国震动。
不只是魏国上下震动,就连汉国也是非常之震动,全国百姓几乎都是在一种兴奋中,毕竟是汉军打得魏帝迁都,哪有不为自己国家能够战争胜利而不高兴的。
其后震动的就数燕地的百姓们,他们无论如何曾经强大的魏国怎么就突然间的变得这么弱了,公孙渊敢反,司马家敢叛,如今更是被汉军逼得到了迁都,这怎么能不让他们震动;其后就是吴人,东吴的氏族们对吴兵的作为越来越不满,怎么人家汉军可以攻城略地,咱们的军人却只能在人家后面抢地之类的,都没能打到这么让人震动的消息,这可不只是地方人震动,可是真正的天下群雄震动啊。
魏帝迁都之时,魏民无不哀恸,对魏帝被迫迁都一事非常的伤感不愿,但是也没有办法,除非一些氏族跟随外,大部分百姓还是不愿意离开这个属于自己新建的家,他们准备和洛阳一起城在人在。魏帝迁都过了虎牢关过了黄河,到了河内的邺城。此时邺城百姓虽然哀恸魏帝迁都,但是对魏帝能够记起武帝发家之地而又赶到高兴。可是百姓不知,魏国大臣们都是知道魏帝为什么要迁都到邺城,那就是邺城在河内,虎牢关上游的黄河都是水流湍急,汉军根本不可能大规模的过河,而汉军要一路打来还有虎牢关据住。至于冀州之北的幽州之地的燕军,魏帝根本就没有打算害怕,他们这些新的反叛军难道还能够精锐过汉军,更兼魏军大军就在冀州,所以魏帝迁都到此时很安全的,最起码不用担心敌军能够兵临城下,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魏帝准备下重手注重冀幽的战事,平叛将是魏国未来的国策之一。
魏帝迁都不会飞速的跑到邺城,他有他的速度,所以只是先提说魏帝迁都到邺的事。而张辽终于在第二天正午的时候赶到曹阳的时候,城中只有县令县丞和几名差人,其他的百姓能跑的都往洛阳跑去了。县令县丞接到的是魏帝的旨意,要其接待大军,所以他们没敢后退,只能在这里等。
曹阳县不大,所有县中储备的粮草都是留着,这些都是有记录的所以县令是不敢贪墨的。但是一个县的储备粮草也是不多但是足够大军往回去赶到下一个县的口粮。而县令在和张辽交接过后就是走了,他们这些临近边关的县都是随时有可能被战事波及的,所以他们也要去找个地方去避战,官可以以后再做么,毕竟此时的做官凭借的还是自家的实力。
张辽在大军休整之后才开始转移,这个曹阳县也就不要了准备送给汉军,而其后的渑池,永宁也会相继的退守到洛阳,在洛阳孤城而战。氏族大家们没有走的都是集结了几的家兵侍卫们,等到张辽徐晃退回来后统一交给二人统领,毕竟想要守住洛阳还要看的是魏军,而不是他们这些家丁府军,不然长安也不会被薛冰偷袭诈开。有了前车之鉴,这些没走的氏族们终于是下定决心继续跟着魏帝,而不是另谋贤主。
魏军后退,汉军就往前跟进,一直到魏军退入洛阳,汉军连得三城,如此顺利的战报报告给汉帝,更兼有汉军兵临魏国前都成洛阳的消息后,汉国上下更是举国欢庆。如此值得庆祝的事情真的不多,自从汉先帝驾崩之后,值得庆祝的事真的不多。但是孔明却是知道如果汉军不能够拿下洛阳,如果和魏军在洛阳城外对持,用不了多久,汉军只能够后退,主要就是因为汉军不能够有关可守,不能够和魏军形成长久的对持。正如只要魏军摆平了西北的战事,那么大军赶来洛阳,汉军只有后退,恐怕汉军都等不到魏军大军到来就要后退,久攻不下必定会劳民伤财,对自己不利,所以为了大局汉军只有后退到函谷关弘农郡城这里。凭借关隘和大城的高大才能够和魏军形成对持,而魏军因为没有高城关隘也就只能退守至洛阳,所以在和平时期在汉魏之间就会形成一个很大的无军驻扎的真空地带,而这里能够从事生产的农民恐怕也会接近零,谁也不愿意在正准备收获的时候两国开战,而导致一年所获被两国大军争抢吧,这其中说不定还有性命之忧。
汉军得到一郡三县的消息很快的传遍天下,汉国百姓欢愉,其魏人则是痛恨汉军抢掠他们的土地。而其他两个阵营的则是怨汉军不加速攻击,此时如果把魏帝困在洛阳,恐怕不就是小小的一郡三县的地方说不定一个州的地方都有了,而我们也能够沾点光夺个一州半个州的,害的如今魏军几乎没有发生变化,该陈兵的地方还是,该准备加紧反攻的地方已经快要准备好了。
汉军兵临洛阳城下,沿途的三座县城已经被汉军控制,所以可以保证后方无忧,汉军大军三万余人正在洛阳城西下寨,似乎做长久准备一般,伐木做寨。此时汉军大营不再是两个大营,而是合成了一座大营分南北,让薛冰马超二人镇守。
而南面的魏军按照魏帝的意思已经退到兖州襄城,叶城一带,和庞统大军形成对持,自从魏延被调到汉军南路军后,曹真就是没有在派兵侵扰汉军的意思主要是背面魏军连败,曹真关注的最多,而为保南面不被汉军所迫所以一直都是主守。如今北面魏军已经退到洛阳,从洛阳到洛水到轩辕山到襄城到颖水的分支到颖水到寿春到洪泽湖到东海郡为一线,已经和汉吴形成了一挑绝密的防线,魏军本来人就比汉军吴兵人多,如今战线紧缩后,几乎是可以再沿途紧要地方形成军队镇守,汉吴想要继续进兵就要和魏国的军队进行战斗,如今的魏军西南防线主要是以防御为主,汉吴想要和魏军进行争斗恐怕人家不答应,你不计较伤亡的去强攻可能才会和你交战,如此就会消耗你的实力。
汉军进行下寨扎营,必然会对接下来的战斗进行安排,只见孔明这次把随行的参谋及大将们都叫道自己的大帐,开始进行战事安排。孔明坐主位,薛冰马超其次最后是四员小将和几名参谋。而参谋门则是已经是做好了记录的准备,打算一会再继续学习。孔明看到众人已经到齐,便是开始。
虽然说是孔明安排接下来的军事,但是也算是一场宴席,因为在营帐中的人都是可以吃到热腾腾的食物和喝到浓浓的茶水。毕竟已经是天寒地冷,北方又比南方更甚,所以为了能够长久的进行议事安排,孔明就是命人准备了这些吃食,让将军们能够不用担心寒冷的进行议事。
“今日议事,诸位都可言语,他意我言说不定还能够有对敌克敌之效,所以才是设立你们参谋的用意所在,那就我先问你们来答。如今我大军已经兵临洛阳,不知道诸位可有破城之良策?”孔明问必然要有人来答,不然怎么能让孔明下的了台。所以作为小将的姜维年轻之人何来俱的对着孔明回道:“不若混入城中,等到人数足够的时候里应外合从城里制造混乱,偷开一门,我大军杀入此事可成。”
孔明听了姜维的话,点了点头便继续看着其他人,意思是每个人都要说,如今孔明对姜维说的点头说明还是有可能的,如今要做的就是补充,这也是安排一群参谋的本意所在。于是其他几人也是讲起了该如何如何的去做。把姜维提出来的设想变得似乎只要有一个可能就能够和预想的一样。孔明对这些参谋们能够合力去做一件事感到满意,但是没有其他之法却是感觉到不满意,毕竟攻克一座大城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这样先是各家提出一个方案,大家一起合力的去策划操作看是否可行,如此再顶下法案具体的实行过程,找到最好的办法出来,怎么因为姜维的大概说出一个方子,其他人都是附和呢,这样下去可是不行。
“你们也可以吧自己认为有用的方法说出来,不要拘泥于这一种,且知道在行军打仗的时候不仅是要看天时地利人和还要看身为谋士的智慧及其指挥操作的能力,如今你们都是熟读兵书,懂得多,不妨拿出来大家一起鉴赏岂不美哉?”孔明不满万言一堂,所以出口对这些未来的谋士们进行说教,让他们明白自己未来要发挥的作用。
这个时候一直坐着听诸位言论的邓艾却是说了起来,只见其道:“丞相,末将以为攻城不如攻心,如今那魏帝迁都,虽然明面上是魏帝自己要迁都回邺城,可是大部分人还是知道我汉军打来,魏帝迫于形势才迁都,如此再加上魏军的连番失利,必然让魏民心寒,而守城魏军也是不愿着颇多,如果我汉军能够先攻心说不定能够收到奇效。”
邓艾说完,两个似天生的相对的一般,姜维也没等孔明说什么就是准备站起来反驳。这让整个本来因为孔明的一番说教变得噤声了许多的大营有热闹了起来,如此好看的对决,颇让孔明欣慰,没想到一直随关公的邓艾也有了乃父之风,不仅仅是一个武将,如果可以孔明希望能够把邓艾也训练成一个文武全才,毕竟大军相战能动脑子总比不动脑子要好。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663/1111101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