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三国:从追随刘备开始 > 第143章汉军准备,套笼魏军

第143章汉军准备,套笼魏军


第一百四十三回

孔明对邓艾姜维的赞赏绝对没有吝啬,用他们还在讨论的策略,不是胆大的尝试,是孔明一开始就是准备如此的,但是没想到这两个只是从简单的开始,慢慢的能够组合起来达到孔明的满意,这是孔明最意外的。

正如孔明所说,既然以邓艾姜维二人的计策来安排接下来的战事,那么孔明是绝对不说反悔的。在孔明叫二人去吧他们所说的进行整理,相互补充,等到一份全面的作战计策后,再拿给孔明。

邓艾,姜维在得到孔明的咏絮后便是很快的退出军议的地方,到自己的大帐去整理规划。而孔明在招待了一会薛冰马超等人后就是让他们先回自己的大营,预计可能晚上的时候姜维邓艾就应该能够整理出来,即使有不足的地方孔明也能够看得出来,再做策划。

洛阳是一座大城,城里面的人口是非常众多的。既然能够身为魏都,自然是不可能做到生产自足的。不过好在城里面的粮食储备应该很多,但是向一些生活用品却是比较短缺。还有最重要的就是生火做饭取暖都要用到柴薪。如此大规模的都成不可能储备很多,而且此时已经是要接近冬天了,所以用柴的量又比平时夺了很多。为了不能因为没有柴薪做饭而饿死,所以魏民们的最后一个要求就是希望可以出城自己去弄柴薪,这不是一个无理的要求,张辽可以答应,但是为了防止有人混进城中,张辽第一次的事实行人数的实名登记。

如果是放在现代实名登记就不然要身份证明,而身份证上是有照片的,但是在这个时候的身份证明可是没有照片,更没有画像的。所以第一批出城的几百人中,回来的有多少汉军的探子,张辽不知道,但是也不能扣着这些人不放,无可奈何的只能派人监视。本来张辽是准备派军队出去弄柴薪的,哪知道出去的魏军几乎是全军覆没,没有一个人回来,二没回来的则成了汉军的耳目,每日专门的盯着出城的有没有魏军士兵,以此来换的自己的人身自由。当然这个人身自由不是就放你回去,而是不把你禁锢在外面,押到大后方充当劳动力去了,为大汉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去了。也是,这么冷的天把你关在外面,在吃不饱的穿不暖的你哪里还有心情反抗,虽然有些性子比较耿直的,没办法只能拉走了,至于如何处理是不会让这些背叛的人知晓的。

张辽不敢派军队出去,只好派各氏族的家丁们出去。但是这些人可不管普通老百姓们用柴的问题,拿回来的都交了自己的管家,而进了这些氏族的手中张辽是要不出来的。没办法的办法只有让那些已经没柴烧的普通百姓出去。好在本来洛阳的柴都是有专门从事这种营生的生意人再做,不过因为汉军驻扎在城外,其他城门又有汉军的骑兵在巡逻,他们这些本份的生意人可是不敢穿越过去的,所以只能城里面的人出来去买,自己在带回去。

就在傍晚的时分,邓艾姜维二人终于是把他们的计划理顺了,整理好了,带来交给孔明,孔明看后,就是命人叫来薛冰,马超等人进行议事。

孔明先把邓艾姜维二人的计划大概的说了一下,几乎跟两人辩论时差不多,只不过是把他们二人说的相互结合起来,并且还有更改的,就比如以前两个人都是认为对方的不好,如今他们把对方的优点都是挖了出来,进行对此次作战增补。那就是详细的制定了汉军作战的方式,就比如飞羽军和普通精锐汉军混进洛阳,之后最大的更改就是让进城的人在洛阳里面实行后续的攻心计划。那就是汉军先在城外进行攻心宣传,然后进城的汉军们渗透后进行谣言并且引起骚乱。如此安排是外面的宣传是个因,城里面继续的造谣才是真正攻心所在。到时候因为汉军攻城,魏军是要进行防御的。

魏军防御不可能一直只用同样的魏军,还要进行换防,所以其他不防守的魏军是可以有半日休息的时间,这个时间在这种紧急压抑的环境下就需要出去走动走动,释放释放,这样接触的多了,那还不影响军心?

前面的就是这样安排,按照二人的计策开始行动。

汉军开始准备的不多,除了每日似围城一般的限制这魏军魏民,毕竟如果太让城中的人安逸,那么汉军的攻心之计恐怕效果就不打了,只有在这种的白色恐怖之下才能让那些魏民们人人自危,个个胆颤。这不是汉军杀心重,主要的就是一种攻城手段。

孔明的安排继续着,接下来的重头戏才会慢慢上演,不过在一片前景大好的时候,孔明适时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主要就是汉军无论如何要加快行动的速度,如果赶在入冬的第一场雪前还不能够拿下洛阳的话,汉军只有遗憾的撤军了。因为在这北面下雪都是如此,第一场雪一下其后就是开始跟着下雪,还有因为下雪之后运输就很吃力,雪在北方又很难消融,所以汉军只有撤军一途。孔明的提醒也让汉军们感觉到了战事的紧急,这是汉军自从开战到现在,除了上次南路军率先攻破宛城时紧急过后最大的一次战事紧急的感觉。这次不是同军的给压力而是老天爷给压力,这个时候汉军唯一能够起到的就是天时,希望这第一场雪不要再入冬之前就下。

此时的汉军真的是变成了不利,一边担心地势不适合攻城一边还要担心天时提前下雪,这作战三重已经就要失去其二,又怎么能不叫汉军焦急。汉军希望的就是能够快速的攻城,在惨烈的对决中能够快速的取得战果,但是孔明没有下令攻城而是按照邓艾姜维二人的计策行事,所以有了计策就是急不来的,只能慢慢的按照计策一步一步的行走。

汉军虽然合成一个大营,但是还是每晚两名的巡夜官。四员小将还是如以前一样的巡夜,不过不再是一人带一队的在自己营地里走,而是没人带一队的在整个大营中交叉的进行。如此一座大营能够很有效的进行巡视,自从前两次魏军偷营都没有成功之后,汉军是越发的放心让四员小将巡夜,只要是不当值的只要在夜晚都会很遭到跑进自己的军帐中休息,不然这么冷的天呆在外面还真能把人给冻僵了。而巡夜的因为是特殊所以都会发御寒的厚衣服,所以才能够在晚上巡夜,如果天士载太冻恐怕将士们别说是巡夜,恐怕兵器都是拿不住了。

所以最重要的一个制约这种冷兵器交战的因素就是天气,天寒地冻拿着那种冰冷的武器还怎么打仗,有的说每人发个手头不就好了,如果发手套兵器还能够灵活的应用么?

汉军一招自己的计策行事,但是为了预防被魏军提早发现,也是采取了一些掩护措施,比如就是汉军攻城,虽然不是大规模的攻城但是还是起到了多人作战的效果,那就是调动了魏军全方面的防御,如果不是汉军没有攻到城下估计魏军就要丢下大堆的攻城器械了。还有就是魏军的弓箭射出来很多,射箭的原因就是要压住汉军前进的步子,不想让汉军接近到城下。洛阳是一座大城,围城是很划不来的,一来汉军没有那么多的士兵,而来汉军是远距离作战没有那么多的民夫帮助,所以很难建起来围城的工事,建围城的工事是防止魏军的突袭,所以围城不会,但是做出围城的举动还是可以的。

第二日孔明就是下令,要汉军在洛阳外面修建三个大的土堆,接着在土堆垒起来后在土堆之间拉起了木头墙。而汉军瞭望的则是爬上了高高的土堆,而汉军的大营也是扩大了一些,在起着瞭望作用的土堆之间也是建造起了辕门,汉军一副准备常驻的样子着实让魏军疑惑了好长时间。这事不只是魏军疑惑,汉军中也是有人疑惑的,就有人跑去问孔明,孔明看着不解的人这么多,于是就做出了解释,那就是汉军既然不能够很快的攻下洛阳,必然是要要做些什么的吸引魏军的注意,他这样做就是让魏军不解,让魏军疑惑不定,只有这样魏军才会好奇我们的做法,于是就会去胡斯乱想,而孔明也会顺着魏军门的乱想进行一种可以变化的进行。就比如孔明打了一个比方,如果等到天寒地冻的时候,只要我们在晚上间向新堆得土堆上洒水,那么第二日必定会冻的比石头还硬,如此我们有了坚固的瞭望塔,说不定还能够诱使魏军出兵。因为我们的自己做的冰墙会慢慢的不废吹灰之力的接近洛阳城墙,虽然没有洛阳城墙高,但也是对洛阳守军们的一种危险,既然身为一员守城大将肯定不愿意让对自己守城的城墙造成危险的事发生。如此有可能诱使魏军出来毁墙,所以只要我们准备的好能够打魏军一个措手不及,而这不仅是攻心还是攻城。

孔明的介绍让众人顿时释疑不少,可是有人释疑也有人产生新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有这么好的方法不多弄些,加快一下工程的速度不好么?为什么还要这么计算颇深的慢慢进行。孔明对于别人的不解都是金大量的给出解释,如此继续给别人解释关于为什么不多建的原因。

第一个就是因为汉军不多,不肯呢过照顾的那么多,还有就是不能让位军过早的发现汉军的意图,不然就会所做的事效果就不明显了。现在就是让魏军去猜去想,以此让他们迷惑,这也是为了让攻心之计更好的进行的原因。

孔明的计划也是很巧妙的和邓艾姜维二小将的几次联合在了一起,这么一场合谋不知道能不能发挥出重大的效果,展现出历史上最重要的意义。很是令人期待,说了这么多的汉军安排,也该说一下魏军的安培,看看他们会不会让这么一场足以改变历史的战役继续发生转折,还是会照着历史继续前进。还有西北的公孙渊他会胜利么?他会被魏军很快地灭掉么?还有就是司马懿会不会一直甘心的在公孙渊手下做事,他的孙子敢做的事他此时会不会也在想呢?更多精彩就会在接下来慢慢的给大家揭晓。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663/1111100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