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重生1983:我靠打猎带领全家致富 > 第135章出大货了

第135章出大货了


十分钟后,夏东青把那株二品叶从土里  “请”  了出来。

早就准备好苔藓的王大春赶紧上前,把参须归拢好,用苔藓包住人参,外面再裹一层桦树皮,最后用树皮当绳子扎紧。

苔藓水分充足,这样包着的人参放七八天都不会干枯萎缩。

外面的树皮则是为了防止磕碰变形。

民间管这种包法叫  “打参包子”,看采参人有没有收获,就看腰包里有没有参包子!

要是一品叶甚至六品叶的大货,参包子就得包得又粗又大,外面还得用红线扎两道,取个双数吉利!

包好后,王大春小心地把人参放进腰包里。

一扭头,发现夏东青又蹲下了。

“老大,你这是...”

“别出声!”  夏东青竖起食指抵在嘴唇上,然后在发现人参的地方继续扒拉。

王大春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

这是还有货啊!

之前说过,老埯子每隔几年都会长出新参。

这处老埯子这么多年没被发现,环境又好,灵气十足。

既然出了一株二品叶,附近肯定还有其他人参!

这也是个规矩,老采参人都知道,二品叶附近必出大参,找到二品叶就意味着至少能收获两株!

就在王大春又去采苔藓时,夏东青那边又喊起来了。

“棒槌!棒槌!”

“什么货?”

“人~参~娃~娃~”

这次夏东青的喊声格外洪亮,震得周围树叶哗哗响。

声音传到对面山头。

还在议论刚才那声  “开山钥匙”  的几个人顿时傻眼了。

他们虽然不是专业采参人,但也知道这行的规矩  ——  喊山不能乱喊。

要是喊错了,比如把不是人参的喊成人参,那可是大凶之兆!

谁要是连错两次,这辈子都别想在这行混了。

更何况这次喊的是  “人参娃娃”!

和  “开山钥匙”  代表二品叶不同,“人参娃娃”  不特指几品叶,只说明一件事  ——  出大货了!

至少是四品叶以上的大参!

喊  “开山钥匙”  还有可能出错,但  “人参娃娃”  绝对错不了!

因为在喊山之前,领头的肯定会反复确认!

现在这个季节怎么可能发现人参呢?

积雪都还没完全融化,参苗都藏在落叶下面,总不能把整座山都翻个底朝天吧。

听这动静,八成是哪个不懂事的小子在瞎喊着玩。

我看也是!

要不咱们去瞧瞧?可不能再让他这么喊下去了,会惹祸上身的。

找个鬼啊,你能听出声音是从哪个方向传来的吗?

在群山里喊话就是这样,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所以有些猎人在山里遇险时,就算喊破喉咙也没用。

有时候明明就隔着一道山沟,却怎么也找不到人,根本没法确定具体位置。

这就是老猎人们常说的"空山喊话"。

噗嗤~

一直没说话的赵二溜突然笑出了声。

哈哈哈~你们几个也太搞笑了!

连最基本的忌讳都不懂,还在这儿装大尾巴狼...

赵二溜边说边摇头,满脸不屑的表情。

徐老二听到这话眉头一皱,刚要发作,发现是赵二溜在说话。

只好强压着火气问道:"赵哥,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因为猎虎那件事,不仅夏东青出了名,连带着赵二溜也跟着风光了一把。

说得更准确些,这家伙在打猎圈里的名声,现在仅次于夏东青。

倒不是说他有多大贡献,或者后来又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那张嘴特别能吹!

秦四爷就不用说了,是个老山狗,整个村子里能跟他聊得来的不超过五个人。

宋明远是为了给900报仇才去猎虎的,自然不会到处炫耀。

小一辈的王大春和李浩然年纪太小,大家都觉得他们就是跟着去打酱油的。

只有赵二溜,年纪正合适,又是个老跑山的。

再加上他自己使劲"宣传",要不是枪法实在太差,现在就该改名叫赵老炮了!

在打猎这个圈子里,地位高低全看战绩说话。

赵二溜猎了只老虎,其他猎人自然要矮他一头。

这也是吴老二能忍住不发火的原因。

要是换作别人,就北方人这暴脾气,刚才那几句话早就打起来了!

见大家都盯着自己看,赵二溜也没再卖关子。

"你们知道刚才喊山的是谁吗?"

"不知道。"

"听不出来。"

众人纷纷摇头。

赵二溜把狗皮帽子摘下来拍了拍,又戴回去,说道:"要是别人喊的,你们说的确实没错。"

但你们忘了一个人。

赵二溜望向远方,不知为何,大家突然觉得他整个人气质都变了。

"有个人虽然年纪不大,却是最顶尖的猎人!"

徐老二迟疑地问道:"赵哥的意思是,喊山的人是打虎英雄夏东青?"

"没错,我拜把兄弟的声音,我怎么可能听错。"

赵二溜对外一直这么介绍夏东青,说他们是结拜兄弟,比亲兄弟还亲!

关系铁得不能再铁的那种!

"可他不是猎人吗?怎么还会放山呢?"

赵二溜斜眼道:"你不也是猎人吗?怎么没见你猎到老虎呢?"

虽然这话很不客气,但在场几人都连连点头。

说得对啊!

人家连老虎都能猎到,挖几棵人参好像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放山再难还能比打猎更难吗?

得,这还搞起职业歧视来了。

真是一行看不起一行!

不过想到对方既能猎虎又能挖参,大家对夏东青的敬畏之情又加深了几分。

老山洼地里。

夏东青跪在地上,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用手一点点清理参苗周围的枯枝落叶,然后轻轻拨开泥土,把参须从土里分离出来。

没错,他连小棍都不用了,直接用手操作。

之前那棵二品叶人参,夏东青用小木棍只用了半小时就挖出来了。

而现在这棵,光是挖一根参须就花了将近二十分钟!

虽然动作幅度不大,但夏东青已经满头大汗,头顶上直冒热气!

旁边的王大春像个木头桩子似的站着,同样大气都不敢出。

生怕打扰到夏东青。

人参讲究芦、体、纹、皮、须,虽然须排在最后,但却直接影响价格。

一棵人参,如果芦头不好,形体不美,纹路不畅,只会影响药效。

但要是须不好,那价格可就要大打折扣了!

那些收购商又不是中医,才不管什么药效不药效,判断人参好坏就两点:一看重量,二看品相。

参须是最简单直接的评判标准!

两个时辰后,夏东青终于长舒一口气。

他一手托着芦头和参身,一手托着参须,稍微活动了一下发麻的双腿,这才小心翼翼地站起来。

早就准备好的王大春弯着腰用苔藓接过参须,激动地说:"老大,咱们这次可真是走大运了!"

"嗯,看来山神爷给咱们开门了!"

夏东青看着那棵人参,语气中也充满赞叹。

这么漂亮的人参,他上辈子都没见过几棵!

夏东青不太会判断人参的年龄,但从各种迹象来看,这棵六品叶人参绝对不止七十年!

也就是说,它是上次放山人漏掉的!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650/1111101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