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重生1983:我靠打猎带领全家致富 > 第208章杀人者,人恒杀之

第208章杀人者,人恒杀之


夏东青没有半点怜悯,前世经验告诉他,像严家庆这样的盗墓贼手上肯定不止一条人命。

从他同伙毫不犹豫对刘老二下手就能看出来。

对这种人仁慈,就是找死!

再说了。

既然选择干这行,就该想到会有这一天。

杀人者,人恒杀之!

要是连这点觉悟都没有,趁早回家种地去吧!

真当这是过家家呢?

收起杂念。

夏东青招呼道:"大春,赵哥,走了。"

小山村里,初冬的寒霜让所有人都闲了下来。

忙完秋收,村民们享受着难得的清闲。

在这个娱乐匮乏的年代,串门唠嗑成了主要消遣。

村中心的小广场上。

这个农忙时晒粮食的地方。

现在成了晒太阳、聊天的聚集地。

每天午饭过后,男女老少都会自发聚在这里。

人多话题自然多。

"你们说夏家小子这次能打到啥?"

"连猎狗都没带,应该搞不到大货吧?"

"这你就不懂了,冬天打猎多是"溜围",根本不用猎狗!"

"我猜是去掏熊仓子了,赵山河也跟着上山了。"

"哎,姓赵的命真好,跟对人了啊。"

"谁说不是呢,自打跟了夏东青,赵家算是翻身了。"

对夏东青,村民们已经认命了。

嫉妒只存在于差距不大的人之间。

当差距大到望尘莫及时,就只剩下仰望。

但对赵二溜,村民们可不服气。

这很好理解,赵二溜有啥本事?

要能力没能力,要文化没文化,个子还矮。

这样的二流子,村里随便挑一个都比他强。

他现在是发达了没错。

但那不是他自己的本事。

说难听点,在他那个位置上拴条狗,照样能发财!

每次提起赵二溜,村民们话里都带着酸溜溜的味道。

这和王大春的情况完全不同。

王家与赵家的关系,全村人都心知肚明。

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

夏东青带着王大春发财,那是天经地义。

要是不带才叫奇怪。

“唉,当初要是脸皮厚点,早点跟着夏东青就好了..."

每当看到赵二溜油光满面地从家里出来,不知多少人悔青了肠子!

当初怎么就瞎了眼,没看出夏家小子这么有本事!

暂且不说村民们的议论。

夏东青三人拖着羚牛往山下走。

为避人耳目,特意绕开大路。专挑小巷子走,刻意避开村中心的广场。

路上遇到熟人,也只是匆匆打个招呼就快步往家赶。

直到进了夏家院子关上门,三人才长舒一口气。

这段路明明不长,却比下山还让人提心吊胆。

就连夏东青都觉得心力交瘁!

他很清楚,一旦事情败露,后果不堪设想。

幸好一切顺利。

把那些不好变现的东西藏好后。

夏东青卸下一条羚牛腿给赵二溜带回去。

不是舍不得肉,也不是不留他吃饭。

两世为人,夏东青太了解赵二溜现在最想做什么。

想当年他在山里挖人参,一待就是半个月。

下山第一件事不是洗澡吃饭,而是给父母报平安。

这种心情,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事实证明他猜得没错。

听到夏东青的话,赵二溜喜出望外。

抓起牛腿转身就走。

“赵哥,跟嫂子说一声,过两天一起去省城玩玩。”

赵二溜走后,王大春好奇地问:“老大,带嫂子去省城干啥?”

夏东青头也不抬,专心处理着羚牛皮毛:

“不光他们两口子,我爹妈,还有你爸妈都一起去!”

没等王大春反应过来,又补充道:“这事吃饭时我会说,你帮着劝劝..."

“好嘞!”

虽然不明白夏东青的用意,但老大说的准没错。

夜幕降临。

浓郁的肉香弥漫在夏家院子里。

羚牛肉很特别,既有羊肉的膻味,又有牛肉的纹理。

一口下去,仿佛同时尝到两种肉,口感奇妙。

夏东青其实也不太会处理这种肉。

但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

听人说羚牛肉要先腌制再炖煮。

条件有限,只能尽量按这个方法来。

没想到味道出奇的好。

萝卜、辣椒、土豆、白菜...各种食材炖在一起,吃得大家满头大汗,赞不绝口。

吃到一半,夏东青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会不会太浪费钱了?”

老一辈首先考虑的还是开销问题。

“妈,咱家现在不差这点钱。”  夏东青笑着说,“就当一起去散散心。”

“对对对!”  王小海连连点头。

两个妹妹也眼睛发亮。

“去吧,孩子一片心意。”  夏建国也帮着说话。

“那...行吧。”

见大家都同意,夏母也不好扫兴。

但她没注意到,夏建国看向儿子的眼神有些异样。

饭后。

“说吧,怎么突然想带这么多人出去?”

知子莫若父,夏建国一眼就看出儿子另有打算。

夏东青也不隐瞒。

或者说他本来就没打算瞒着。

把发现金子和墓穴的事一五一十说了。

“...金子可以走黑市出手,但其他宝贝得带回来。”

“人多一点更安全。”  夏东青笑着解释。

听到儿子背地里干了这么多的事,夏建国惊得瞪大了眼睛。

但事已至此,责怪也没用。

狠狠瞪了儿子一眼,夏建国想了想说:“这事别告诉你妈,免得她担心。”

“我知道,已经嘱咐过大春,让他也别跟王婶说。”

“算你小子还有点脑子。”

老话说得好:

有钱走遍天下,无钱寸步难行。

这个道理在任何年代都适用。

普通人出门,光是开证明就够麻烦的。

特别是生产大队那边的手续。

后世办事效率已经够低了,开个证明都要跑好几趟。

等上十天半个月。

在这个特殊年代。

情况只会更糟!

说句实在话,要是没点关系。

想全家一起出门,根本不可能。

生产队那边绝对不会批准。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650/1111094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