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打脸
念头一转,她咬咬牙。
不就是五百块钱吗?
掏就掏!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现在,救人要紧!
就在她下定决心时!
“砰!”
院子大门猛地被人推开。
王大春满头大汗地冲进来,
一进屋看见这么多人,吓了一跳。
“你们这是干嘛呢?”
但他顾不上多问,
转头就对周玲喊:
“快!叫人!多叫几个青壮的,跟我上山!”
“人找到了!”
这话一出,屋里顿时鸦雀无声。
刚才还一脸不屑的中年男人,
眼睛瞪得老大,跟见了鬼似的。
前一秒还在嘲笑那俩小年轻不自量力,
后一秒人家就说——人找到了?
这……这……
他嘴张了又张,愣是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不过这时候也没人理他。
村长第一个反应过来,
一把拽住王大春的衣领,声音发紧:
“真找到了?”
“废话!”王大春皱眉,“人命关天的事,谁敢拿这个开玩笑?”
“我哥说了,赶紧多叫人,把两个伤员抬下来,马上送医院!”
这种时候,
别说王大春说的八成是真的,
就算他撒谎,也没人敢不当回事。
不等周玲开口,
老村长扭头就往外跑,
抄起村头的大喇叭就开始喊人。
虽说山上那几个人跟黄土村没啥直接关系,
但孙丰收是本村人。
没几分钟,村里就涌出来一大片人。
当然,也不用全村都去。
老村长挑了几个有经验的猎户,背上猎枪打头。
后面跟着二十多个壮小伙。
担架、砍刀、火把、绳子……
不管用不用得上,全带上。
就连刚才还逼周玲交钱的那个中年猎人,
也被拉了壮丁,灰头土脸地跟在队伍最后。
什么?
还不乐意?
这话你也敢往外说?
旁边一圈小伙子,手里全拎着砍刀,谁敢摇头说个不字?
王大春带头往前走,
黑压压一群人跟在后头。
这一路走过去,连鬼都躲着跑。
别说野兽敢冒头,方圆几百米,但凡有活物,全都吓得四散逃窜!
什么叫人多力量大?
这就叫人多力量大!
其实打猎这事,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真不复杂。
关键看你有没有底气。
要是独自一人进山,那真是步步惊心。
猎物还没见着,自己能不能活着回来都是问题。
可要是几十号人一块儿上山,那完全两码事。
就像每年秋猎,大伙儿把整座山围起来,
几十人扛着老式步枪往里冲,
那是天王老子拦路也得让开!
甭管是黑熊还是野猪,敢露脸,一枪撂倒!
同理,现在有明确路线,不用分头乱找,
连平时最怕事的村干部都敢带队上山。
毕竟,白捡功劳还不用担风险,
傻子才不肯干呢。
……
难得碰上这种热闹,
搜救队一路上说说笑笑,情绪高涨。
特别是那些从没进过深山的年轻人,
一点紧张劲儿都没有,边走边吹牛。
可当他们看到第一具尸体时,气氛全变了。
几个人留下来陪哭得撕心裂肺的家属,
剩下的人默默加快脚步。
这时大家才明白,进山不是玩闹,
是真会丢命的!
很快,在王大春的带领下,
他们找到了夏东青和那两个失踪的猎人。
没空多废话,
简单交代几句,大伙抬着两个伤员火速下山。
其他事一律往后推!
先救人要紧!
“路上没事吧?”
“没事。”
“行,那你跟你大姨打个招呼,我们先撤了。”
谁都能猜到,接下来有的是麻烦等着。
夏东青只是来救人的,
可不想卷进后续的烂摊子。
至于孙家能不能摆平问题?
说实话,除了王大春,别人也帮不上忙。
能把人带回来,已经是顶天的面子了。
剩下的事,只能靠他们自己扛。
王大春最多借点钱,也只能做到这样了。
从黄土村回来,免不了挨父母唠叨。
不过嘴上念叨几句,没人说他不该帮。
一是人命关天,能伸把手当然得上。
这回要不是夏东青及时赶到,那俩猎人肯定没救了。
救人一命,比修庙积德还强。
虽然不迷信,但在夏建国和李小娟这代人眼里,
多做好事总没错,对自己也有福气。
二是这事牵扯到王家。
村里人都知道,
夏家和王家,虽不是亲兄弟,感情却比兄弟还亲。
周秀琴的亲姐上门求助,
不知道就算了,
只要知道了,就算夏东青不说,
他爸妈也会逼着他去。
这一点,夏东青心里有数。
所以从家里伙食就能看出来,爹妈嘴上说得凶,心里其实是高兴的。
大锅烧水,烀黏苞米。
这可不是普通玉米,是专门留种的糯玉米。
因为种得早、养得勤,熟得比地里的庄稼快上一阵。
做法也简单,整个扔锅里煮就行。
熟了之后,粒粒金黄,
又软又甜,嚼起来黏牙香嘴。
这玩意儿,可是夏东青小时候的宝贝零食。
除了黏玉米,还有鸡蛋焖子。
这是本地家家都会做的老味道。
跟普通蒸蛋不同,做这菜不加水,
所以蒸出来是实打实的硬块。
别觉得口感奇怪,这菜就得硬才好吃。
太软反倒不成形,吃着没劲。
打好的鸡蛋里,拌上大酱、辣椒末和土豆丁,
上锅一蒸,层次分明。
最上层是红辣蛋花,中间是嫩黄蛋块,
底下是酱香浓郁的蛋底。
吃的时候得竖着夹,
一筷子带三层。
蛋香、辣味、酱咸全在嘴里炸开,特别过瘾。
吃饱喝足,想着刚救了两条人命,
夏东青也没急着进山。
就在院子里跟王大春瞎聊,
顺便逗逗王晓婷和夏子梅两个小丫头。
按老一辈的说法,
进山救人是要折福的。
福气一少,山神就不保佑你了。
夏东青其实不太信这些,
但反正最近没急事,没必要惹晦气。
可他万万没想到,
赵二溜居然自己送上门来。
这人一进门就嚷:“兄弟!救这么大事,咋就不叫上我呢?”
夏东青呆了好一会儿,才明白过来对方在讲什么。
不对劲啊,这人怎么知道的?
按理说,爸妈还有王叔、周婶都不可能是多嘴的人。
难道说……
眼角一瞄,正看见旁边装淡定的王小海,眼神却老往这边瞟。
心里顿时明白了七八分。
王大春也不笨,一看夏东青的眼神,再瞅瞅自家弟弟那副心虚样儿。
“啪”地一声,一巴掌就扇了过去。
“你小子就不能管住嘴?啥事都往外倒!”
“我就说了,上山为啥不带我!”
“哟,还敢犟嘴?”
“你给我站住,看我今天不教训你!”
“就不站!”
“……”
先不说那边鸡飞狗跳。
寒暄了两句后,赵二溜忽然凑近,压低声音说:
“兄弟,我最近打听到了一条来钱的路子……”
这话一出,院子里几个人全愣住了。
大伙儿你看我我看你,眼神都变了。
这话要是别人说的,也许还能信一半。
可说话的是谁?赵二溜啊!
村里谁不知道,这可是出了名的闲逛鬼。
俗话说得好,外号叫出来,总有点道理。
村里游手好闲的确实不少。
可同龄人里,就这么一个“二溜子”响当当。
可见这小子年轻时干了多少不靠谱的事。
要是少点荒唐,就他这年纪,谁能天天拿外号喊他?
当然,现在赵家日子是好起来了。
可谁心里都清楚,不是赵二溜改过自新了,是走了狗屎运。
要不是夏东青够厉害,带着他一块发财。
凭他那点本事,能天天吃上肉?顿顿有白面?
想得美!
烂泥扶不上墙!
说句难听的,离了夏东青,赵二溜还是那个谁都能叫一声“二溜子”的窝囊废!
现在这人忽然拍着胸脯说“有发财门路”。
夏东青听得嘴角直抽。
一时半会,真不知道该点头还是摇头。
可赵二溜脑子转得快,又不真傻。
一看气氛不对,立马急了:
“我没瞎扯啊!”
“这事儿我在县城亲耳听来的……”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650/1111092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