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重生1983:我靠打猎带领全家致富 > 第330章 囤药材

第330章 囤药材


训豺打猎,那是老辈人嘴里的神话。

可驯猞猁上山抓野味,夏冬青可是亲眼见过!

以前刷手机时,他就瞅见过别人发的视频。

说是打唐朝起头,就有人拿猞猁当帮手去林子里撵活物。

那时候人骑在马上,稳稳当当,猞猁就趴在背后,贴着人脊梁。

一瞅见猎物露头,

立马策马冲过去,速度快得像阵风,等靠得近了,猞猁腾地跳下马背,一个扑杀就把猎物按地上了!

据说这法子特别灵,十次有八九次都能得手。

而且逮住的还不是小猫小狗,净是些个头大、值钱的家伙!

骑马这套嘛,夏冬青压根没指望。

山路坑坑洼洼,石头多草根密,哪是马走得的?

跑几步怕就得崴断腿。

不过要是换成山地摩托,倒还能想想。

人开着车往前追,肩上背着枪,后头再蹲只猞猁。

光是脑补一下都觉得带劲儿!

再说了一点:猞猁比豺贵多了。

谁会放着值钱的东西不要,非去捡便宜货呢?

就因为这一堆好处摞一块儿,

夏冬青才说王小海这次真是立了大功!

至于王小海自个儿那边,家里老大王大春混得不错,他也不是没见过钱。

但见得多和兜里有钱完全是两码事。

他一个月辛苦打工,到手也就十几块、二十来块。

还要上缴一大半给爹妈管着,最后剩下三五块算顶天了。

可这几天夏冬青前前后后给了他三四十块,还全是自己能随便花的。

你说他能不乐疯吗?能不觉得走路都带风吗?

“小海啊——”

门外突然传来李小娟的声音:

“快去洗把手,出来吃饺子啦!”

“来喽!”

王小海应了一声,赶紧爬起来开门,蹽脚往东屋跑。

等他走远了,夏冬青这才伸出手,在棉袄边上轻轻扒拉了一下。

想跟那只小猞猁套套近乎。

结果那小家伙立马抬起脑袋,一双圆眼直勾勾盯着他看。

虽说眼神透着戒备,

但它没像小豺那样张嘴就咬、嗷嗷乱叫。

夏冬青摸了摸它的头,它耳朵抖了抖,也没躲。

熬过饿肚子的日子,这点聪明劲儿它还是有的——知道谁能让它吃饱穿暖。

夏冬青心里美滋滋地逗了它一阵子。

然后把棉袄往它身上又裹了裹,生怕漏风。

接着从炕上下来,去仓房扛了个松木箱子回来。

这箱子是他奶奶当年出嫁带过来的老物件。

他费劲搬进屋,拿湿抹布里外擦了一遍灰。

这边李小娟和周秀琴也没闲着,

俩人翻箱倒柜,把他家几个孩子穿过的旧裤子全找了出来。

一层层铺在箱底,垫得厚厚的。

猞猁再金贵,也不能一直赖在炕上。

不方便不说,也不长久。

搭个小窝才是正经路子。

东屋里,王小海几口吃完饺子,筷子一撂,拔腿就往外冲。

捡到猞猁的好处,哪儿只是夏冬青给的那点零花钱?

这可是谈资!是面子!

这么好的吹牛机会要是浪费了,

他还叫王小海吗?!

……

王小海跑了以后,李小娟和周秀琴也没歇着。

两人在院子里架起火堆,把昨天杀猪剩下的猪头、猪蹄、猪尾巴扔进火里烧。

烧到外皮焦黑、毛全都燎干净为止。

然后拿刷子沾水,一点点搓洗。

别看动作简单,好像谁都会。

其实累得很,磨人耐性。

足足折腾了一个多钟头,才算彻底弄干净。

洗干净后,周秀琴拎着猪蹄和猪尾回了自家。

李小娟端着猪头进屋,准备做酱货。

本来她打算做成猪头焖子给夏冬青吃,

可夏冬青摇头不让。

他说直接酱了就行,晚上把老王家一家叫过来。

两家坐一块,热热闹闹吃顿饭,再整点酒喝喝。

这边夏冬青安顿好小猞猁的事,

转身牵上二虎和大胖就出门,直奔赵二溜家。

两人各牵一条狗,从小河村出来,一路走到学校。

接着夏冬青领着二虎,赵二溜牵着大胖,

从两边绕到校后头,钻进了林子。

目标明确得很:再找一只猞猁。

准确讲,是去找之前那只母猞猁生下的另一只崽。

猞猁一般不会只生一个,最少也是成双打对的。

王小海在这片碰上一只,大概率还有另一个藏在附近。

想法挺好,可两人在林子里转悠了快两个小时。

草都翻遍了,连根猞猁毛都没捞着。

没办法,只能先回家。

刚踏进院子,一股浓香扑面而来。

香味从两家院墙里飘出来,老远都能闻着。

不止夏冬青闻得到。

凡是路过这片的人,鼻子都忍不住抽两下。

村里其他人嘴上说不在意,其实是酸得牙疼。

人家天天顿顿见油星,他们能吃饱粗粮就不错了。

平时吃的水平,比别人过年还讲究。

这日子搁城里也算得上过得滋润了!

到现在为止,不少人都后悔得拍大腿:

早知道夏冬青有今天,当初哪怕抢也要把闺女塞给他!

一人得势,亲戚跟着沾光。

看看王大春和赵二溜就知道了!

夏冬青拴好狗,跟老妈打了声招呼,

转身回自己屋子。

还没躺下呢,就看见李小娟偷偷摸摸推门进来。

“妈,咋了?”

见儿子醒着,李小娟走进来说:

“你跟你爸啥时候再去山上放参啊?”

……

夏冬青眨了眨眼,答道:

这雨一下,天气立马转凉,往后寻摸人参的活儿可就更难了。

其实现在也不是挖参的节骨眼。

既没见红果子挂枝,也没瞅着毛茸茸的参头露土。

要不是夏冬青脑子转得快,再加上老痷子早前留下的线索,

压根儿别指望能碰上人参这玩意儿。

可眼下这场雨浇下来,气温跟跳崖似的往下落,

想找参更是难上加难。

……

所以夏冬青心里盘算着,暂时不打算再去惊动那老痷子的地头了。

眼下那块地方,看着还挺稳当。

连他都找不着参苗,别人更甭提了。

等明年开春再动手也不迟,时间绰绰有余。

他把这想法跟李小娟一说,老妈虽然有点儿惋惜,

但山里讨生活就是这个样。

能不能碰上好东西,全看老天爷赏不赏饭吃,个人说了不算。

瞧出妈脸色不太敞亮,夏冬青赶紧补了一句:“妈,明天我跟赵哥进山打猎,后天要是我爸能歇过来,我俩就下山去镇上,把那几根参给出手了。”

李小娟一听,眼睛“唰”地就亮了:

“儿子,你说那几根草真能卖那么老高的价?”

夏冬青点点头,笑呵呵地说:“只高不低!”

………

以前夏冬青在网上刷到过这么个帖子。

“要是你突然穿了,没外挂,也没啥超前知识,干哪行最容易发财?”

底下回帖乱七八糟。

有人说炒股,有人说炒房,还有人说干点偏门来钱快。

但在夏冬青眼里,最省事、最直白的路子就一个——囤药材。

注意啊,这药不是普通药,专指以后稀罕得要命的野生中药。

像什么穿山甲的鳞片、虎骨、豹子鞭之类的,都算头等货。

而其中最顶的,还得是野山参!

从古到今,这种玩意儿就是有钱有势的人才配享用的稀罕物。

不光咱们这儿,整个亚洲一圈,十好几个国家,全都把它当宝供着。

到了后头,价格一年比一年高,多少人想抢一根都抢不到。

也就现在国内刚起步,大伙儿还不太当回事。

再过个二三十年,别说四品叶、五品叶了,

只要是纯正的野山参,哪怕只是二品叶,也有大把富豪抢着掏钱买。

要是路子走得好,

除了钱哗哗来,还能攒下一堆人脉!

谁会嫌弃一个手里攥着一堆野山参的人呢?

话扯远了。

李小娟一听儿子这话,立马咧嘴笑了。

值钱就行,这才是正经事。

另一边,林场的小火车在小河村外停了站,工人们陆陆续续下车。

夏建国、王和平、王大春、林祥顺也跟着人群往下走。

刚进村口,就看见王小海撒丫子狂奔过来。

夏建国瞧见了,跟王和平打趣道:

“和平啊,看来村里又有新鲜事儿了。”

王和平咧了咧嘴,没接话。

“爸!哥!大爷!顺子哥!”

人还在远处,王小海就扯开嗓子喊上了。

冲到近前,一把拽住王大春,激动得直喘气:

“哥!你知道我今天逮着啥没?”

“啊?”王大春一脸懵。

王小海根本不管,自顾自地说:

“我捡了只小老虎崽!”

这话一出,原本没在意的几个人全扭过头来。

王大春瞪眼问:

“死的?还是活的?”

“活的啊!”

王小海抬手比了个长度:

“这么大点儿,牙刚冒尖。”

这话刚落,夏建国脸色一变,上前拽住王小海胳膊就问:

“那崽子你放哪儿了?”

“在家呢……”

王小海挺得意地说:“我让我大哥先养着。”

话音未落,夏建国松开手,拔腿就要往家跑。

“哎!大爷!等等!”

王小海举着手冲他背影喊:“你听我说完啊!”

夏建国停下脚,回头问:“咋了?”

王小海小跑过去,压低声音说:

“大爷,我妈跟我大娘商量好了,那小老虎崽就归我哥和大哥养。

等长大了,算他俩的。”

按理说,这小老虎是王小海抱回来的,

分也该他拿一半,或者两家平分。

可李小娟和周秀琴不傻。

她们心里清楚,要是不这么定,夏建国和王和平肯定有话说。

万一闹出矛盾,后患无穷。

干脆一步到位,直接把事儿推给夏冬青和王大春。

………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650/1111082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