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韬光养晦
宫宴风波过后,相府内关于三小姐苏莞泠的议论,如同投入石子的湖面,短暂喧嚣后,又迅速恢复了某种诡异的平静。
柳姨娘下了严令,禁止府中下人再议论宫宴之事,违者重罚。一方面是为了相府颜面,另一方面,苏莞泠那日“癔症发作”的惨状似乎也让她觉得这个庶女彻底成了废棋,再无任何价值,连刁难都显得多余,只求她安分待在泠雪阁,别再出去惹是生非。
苏莞泠乐得清静。她正好借“养病”和“受惊”之名,彻底闭门不出,安心地待在泠雪阁内,开始了真正的“韬光养晦”。
对外,她依旧是那个受了刺激、精神恍惚、需要静养的三痴小姐。每日里,她让菱歌按时去取药、熬药,药渣都倒在显眼处。偶尔有柳姨娘或其他院子的人来“探视”,她便歪在榻上,脸色苍白,眼神呆滞,说话有气无力,问三句答一句,完美扮演着一个惊魂未定、心智受损的病人。
但对内,在她紧闭的房门之后,却是另一番景象。
她的身体早已恢复,精神更是前所未有的清醒和专注。宫宴的生死考验,如同一次淬火,让她更加坚定了活下去并逆转命运的决心。
她将每日的时间规划得井井有条。
上午,是“学习”时间。她不再需要严嬷嬷的戒尺,却对自己要求更为严苛。她让菱歌找来最基本的《三字经》、《千字文》和《女则》、《女诫》,从认字开始。原主留下的记忆碎片里关于文字的部分少得可怜且混乱不堪,她必须从头打下基础。她学得极其刻苦,但进度控制得恰到好处,在菱歌看来,小姐只是“偶尔清醒时认得几个字,大多时候还是懵懂”,符合“缓慢恢复”的预期。同时,她继续练习女红,针脚依旧稚嫩,但构图和配色在她现代审美的影响下,悄然发生着细微的、不引人注目的改善。
下午,是“体能”和“信息”时间。她在院中慢慢散步,实则是在练习呼吸和调整步伐,让这具娇弱身体逐渐适应一定的活动量。她更频繁地“套”菱歌的话,技巧越发娴熟。从菱歌口中,她了解了更多府中人事细节、京城各大家族关系、甚至一些市井传闻。她像一块海绵,贪婪地吸收着一切可能有用的信息,并在脑中不断分析、整合。
夜晚,则是她真正“研究”的时间。待菱歌睡下,她便会悄无声息地起身,点亮一盏小灯,开始研究那个诡异的香囊。
经过多次小心翼翼的测试,她基本确定,香囊内那种遇热显形的银色纹路物质,并非掺杂在香料中,而是极其微量地涂抹或渗透在鹅黄色绣囊的内壁纤维之上,极其隐蔽,若非刻意加热探查,根本无从发现。这种物质似乎需要持续的热源(如体温)才能缓慢激活并发挥作用,但其具体用途,她依旧毫无头绪。追踪?传信?还是某种她无法理解的秘术?
她不敢再轻易加热探查,生怕打草惊蛇,只能将香囊重新装好,依旧置于枕下,维持原状,假装毫不知情。
同时,她开始有意识地回忆那本导致她穿越的《大兴风月录》。每当夜深人静、心神专注之时,她便会努力回想被书砸中前瞥见的最后几眼。断断续续的、模糊的文字片段和插图在她脑中闪现——
似乎有星象图谱、有模糊的人像、有类似编年史的片段记载、还有一些奇特的符号……但一切都太模糊,如同蒙着厚厚的纱,难以看清。唯一稍微清晰点的,是一个反复出现的、类似火焰与寒冰交织的奇特徽记图案。
这到底是什么书?它和这个世界有何关联?和自己穿越又有何关系?
这些问题如同谜团萦绕在她心头,她知道,解开这个谜团,或许是理解自身命运的关键。
日子就在这种表面沉寂、暗地蓄力中一天天过去。苏莞泠如同蛰伏的幼虫,默默编织着属于自己的茧,等待破壳而出的时机。
她并不知道,她的“安分”和“静养”,反而让某些人更加疑惑。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600/1111113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